08.09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在近代中国抗击外侮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林则徐、陈化成、关天培、刘铭传、邓世昌等,但也有一个名字长时间被大家遗忘,这就是聂士成。聂士成是清末武毅军的统帅,也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堪称清军最后的脊梁。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聂士成铜像

很多人都知道,北洋新建陆军是清末最精锐的部队,袁世凯正是凭借这支部队构建了后来的北洋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北洋新建陆军刚成军的几年里,清军中战力最强大的是聂士成的武毅军。如果不是武毅军在八国联军侵华中被打垮,北洋新军不会在后来一枝独秀。

今天,史海钩沉,浅谈武毅军兴亡史。

一、聂将军,名高天下闻

以甲午战争为分界线,武毅军可分为旧武毅军和新武毅军。

旧武毅军属于李鸿章的淮军体系,最初由李鸿章幼弟李昭庆在镇压捻军时所创立。捻军被平定后,旧武毅军几经裁撤,到1891年时只剩下两营。旧武毅军与其他淮军一样,并无特别出众之处,真正让武毅军崛起且声名大噪的是聂士成在甲午战争后编练的新武毅军。

将领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在说武毅军之前,必须先了解其统帅聂士成。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聂士成

聂士成,字功亭,18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一普通农家,自幼丧父,家境贫寒。1862年聂士成以武童身份投奔了在安徽剿捻的袁甲三部。不久,李鸿章组建淮军,聂士成因安徽籍贯被拨入淮军,隶属于刘铭传铭字营。

聂士成初入军旅之际,正值清王朝风雨飘摇之时。一系列内外战争,为军人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从镇压太平军到剿灭捻军,聂士成随铭字营转战各地,“先后百余战,所至摧坚陷阵,踔厉无前”,因作战勇猛强悍受到刘铭传赏识推荐,到1868年荡平捻军时,36岁的聂士成已从一名普通兵勇荣升为记名提督。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淮系主导清朝军界的时代,作为淮系高级将领,聂士成参加了这一时期所有重大战役,因表现杰出而多次获得清廷拔擢褒奖。

在中法战争中,聂士成亲率800官兵冒险渡海,协助刘铭传保住了台湾;在镇压金丹教起义中,聂士成不到一个月就歼灭了义军主力,擒杀其首领杨悦春;甲午战争中,聂士成率军在朝鲜成欢、奉天虎山、辽阳摩天岭等地阻击日军,是清军中打得最顽强的部队,摩天岭一战堪称甲午战中清军唯一的胜仗。

除了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之外,聂士成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通文墨,识大体,有远见卓识。1893年,聂士成以“备异日与强邻战事之需”为由,亲自经东北深入俄国伯力、双城子、海参崴以及韩城、仁川、平壤等地考察。一路吞风吻雪,行程2.3万里,写下了《东游纪程》。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东游纪程《东游纪程》


《东游纪程》是一本东北亚情报汇编,它记录了沿途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贸易、兵要地理、驻军防守、驿站道路,还用现代测绘方式绘制了32幅要塞地图和各地交通里程表,“读其书如履其地,二万三千疆界,牙错出入,不籍地图,一览尽得之”

聂士成在书中分析了中俄边防力量对比,判断出俄国意欲南下扩张,揭露了日本欲吞并朝鲜入侵中国的阴谋,提出了一系列开发东北、巩固边防的方案。

当叶志超等一大批淮军将领因“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而走向没落时,聂士成始终保持着初入军旅时的锐气,作战生猛彪悍,为将忠君体国,气度深沉弘毅,有古名将之风,撑起了淮军最后的脸面。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聂士成在淮系因甲午战败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势下,逆势而上,升任直隶总督,并成为编练新军的首要人选。

二、奖我兴甲兵,勉我修戈矛

编练新式军队,涉及一整套复杂的编练机制,并不是单纯的武器换装。事实上,早在中法战争时,淮军主要部队就已完成了向热兵器的过渡,甲午战争中,清军不少武器的性能都超过了日军,但仍然战败,由此可见,问题不在武器而在人,而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上。

当时清廷已经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朝中大臣普遍认为:“现在欲讲求自强之道,固必首重练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强,尤比更革旧制。”“西法用兵实胜中法”的观念深信不疑。统一思想认识后,清末新式建军运动就此展开。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江南的自强军,北方的定武军(袁世凯接手后改为新建陆军)都是这一时期练兵的产物。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清末新建军队

1895年6月,聂士成以淮练诸军为基干,在芦台(今天津宁河县芦台镇)编练新军,将其命名为武毅军。武毅军的营制饷章基本继承了淮军旧制,但也参考了德国陆军营制,因此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式军队。

武毅军全军32营,士兵约15000人,长夫约4000人。全军分为总部机关和前、后、左、右、中五军。总部机关下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后勤单位;五军中,中军下辖炮队1营,步队6营,其余四军每军下辖炮队1营,步队4营。其组织结构是每营编4哨,每哨编3排,每排编3棚,每棚12人,每营有军官23人,士兵500人,长夫180人,共计703人。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武毅军组织示意图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武毅军作战部队编制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武毅军每营编制

马队共有11哨,其中5哨为作战部队,另外6哨分别编为总统领和各军分统领的亲兵。

工程营也编为前后左中右五队,每队又分为桥梁、地垒、雷电、修械、测绘、电报等小队。

简而言之,武毅军纵向组织结构还是淮军旧制,但横向组织结构采用西法,形成了多兵种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完整作战体系。

三、十年训练求自强,连珠之炮后门枪

1871年普法战争,德军击败强大的陆军称雄欧洲,因此当时各国陆军大都向德军学习。

武毅军的装备和训练都以德军为模式:

装备:

具体而言,全军有11mm口径的后装单发毛瑟枪1万枝,7.9mm口径后装连发毛瑟枪200枝,8mm口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枝,军官还装备有8mm口径曼利夏军左轮手枪。此外,武毅军还拥有7.9mm马克沁机枪2挺,骑步枪1400枝,以及若干温彻斯特、哈乞开斯等型号的步枪。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装备马克沁机枪的清军

火炮方面,武毅军装备75mm口径克虏伯16门,60mm口径炮32门,57mm口径格鲁森速射炮32门,炮弹有进口和国产的单层开花弹、叠层开花弹,子母弹、葡萄弹、实心钢弹等,分别用于摧毁城墙炮台工事、轰击密集进攻之敌,杀伤敌人冲锋散兵,以及击穿敌舰钢甲等。

训练:

聂士成以德军训练方法为主体,结合大清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淮军武毅各军课程》,作为武毅军训练教材。该书对各兵种训练、作战方法以及各兵种协同作战都做了详尽规定,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战术训练书。

以《淮军武毅各军课程·论马步炮三种队伍接仗之布置暨应如何击敌之法》为例,书中以20营(步队14营,马队2营,炮队4营)为一个作战军,详细阐释了马步炮如何协同作战,如步队部署成三个梯次,马队在第二梯队两翼,炮队在第三梯队之后。作战时,步兵“宜随地跪卧,先隐身躯,再行瞄准,敌现则发,敌隐则停”;骑兵防范敌人从两翼包抄,并在敌人撤退时实施追击;炮兵在步兵开火前,可超越射击,摧毁敌人阵地,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穿着西式军服的大清新军

日常战术训练只是基础,要提升部队各方面能力,必须到野外进行拉练演习。

聂士成也认为:“各营弁勇,咸知临敌机宜及行军、扎营、侦探诸法,一旦有事,庶不致茫无把握”。为此,制定了每年春、秋定期出防操练计划。行军路线为:从芦台出发,沿铁路向东,经宁河、丰润、卢龙、昌黎、抚宁、临榆至山海关,然后沿铁路向东,经临榆、昌黎、乐亭、滦州折返。沿途遇到合适的地形,就地操练战防攻守、包抄埋伏、实弹射击、旗语传令,晚上则构筑营垒帐篷、演练巡营探哨等夜间项目。

为提升士兵文化素质,武毅军教习处下设有军事学堂,入学学员必须修完兵法、地制、测绘、算法、汉语、洋文等基础课和军事专业课;军官方面,武毅军军官大都从天津武备学堂选用,有效保证了军官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在聂士成的精心编练下,武毅军很快变成了一只训练有素、兵种齐全、装备精良的劲旅。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晚清重臣荣禄

1896年五月,兵部尚书荣禄来到芦台阅兵,“见其发号施令甚为迅速,调度布置咸合机宜,查该军三十营···一律强壮,演练步伐整齐,均按洋法阵式,分合方圆,引伏包抄,临敌应变之法亦属便捷。”大加赞赏。

四、今日除死无可望,非战之罪乃天亡

如果说荣禄不懂军事,对武毅军的评价不足为凭,那么可以看看武毅军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

在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曾尝试拉拢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荣禄听到风声后,密令聂士成亲率武毅军10营赶赴天津,严密监视袁军(即袁世凯在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全军有作战部队7000余人)动向。

袁世凯见到聂士成后大惊,因为武毅军长驻芦台,是大沽炮台的战略预备队,非重要紧急之事一般不出动,现在武毅军出现在天津,意思很明显了。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戊戌变法的失败也已注定。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命军机大臣荣禄将北洋各军统一编为武卫军。武卫军以聂士成的武毅军为武卫前军,驻芦台,扼守北洋门户,兼顾大沽、北塘海口;宋庆的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小站,扼天津西南之孔道;董福祥的甘军为后军,驻蓟县;荣禄另募万人为中军,驻南苑。总兵力六万人,后扩充到八万人,这是清王朝陆军的精华,也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

五支部队中,聂士成的武毅军实力最强大,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最先进,宋庆的毅军次之,董福祥的甘军是驻防西北的边防军,战斗意志力较强但装备较差,武卫中军都是新兵,聊胜于无。

从清廷的部署中可以看出,武毅军是清廷最为倚重的战略军事力量,肩负拱卫京畿、扼守渤海门户的重任。但是,在清王朝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这种倚重反而注定武毅军的惨烈结局,也注定了聂士成本人的悲剧。

1899年义和团兴起于山东,袁世凯主政山东后一通铁腕镇压,将其赶到了直隶。次年5月,大批团民进入直隶,沿途拆毁铁路,焚烧车站,割断电线,攻击教堂。清廷于是命令聂士成对团民“认真弹压”,对铁路“专派队伍妥为保护,毋任再有疏虞”

在廊坊落垡,聂士成部与正在破坏铁路的团民发生冲突,当场打死四五百人。然而事后,聂士成被清廷斥责“浪战邀功”,朝堂上,御史闻风而奏,污蔑诽谤之词不绝,在民间,老百姓都骂聂士成是“帮洋人打清国人”的汉奸。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行进在街头的拳民


慈禧有意让大阿哥溥儁取代光绪皇帝,遭到各国公使反对,以端郡王载漪(溥儁之父)为首的保守派,主张利用团民对付洋人,帮助溥儁上位。慈禧也对洋人有怨气,于是支持载漪一党。在这种情况,主张坚决镇压团民的聂士成(聂认为团民乱杀洋人会引发列强报复,把国家推向深渊,因而主张镇压)自然成了保守派的眼中钉。

在老领导荣禄说情后,聂士成被免去了直隶提督,保住武毅军指挥权。

五、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各国公使见清廷已无法控制形势,决定出兵干涉。清廷命聂士成戴罪立功,率军赶赴天津布防,还警告他如有外兵“闯入畿辅,惟其是问”

1900年6月中下旬,武毅军在廊坊阻击西摩尔率领的2000联军先头部队,迫使其退回天津租界,之后聂士成亲率大军进攻紫竹林租界,火炮猛轰,“租界房屋无一处不被击毁”,联军随军记者记载道:

华军虽众,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毙者,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

在攻打租界的过程中,聂士成为制止团民趁乱抢劫,下令对团民“尽力攻之”,被人告到朝廷,再次受到严厉斥责。

聂士成认为:“倡灭洋以酿祸开衅者,团匪也,乃临事见不妙而以大敌诿官军;官军再四血战,断投路、折肢体者十之二三,而彼犹内窃忠义之名以误朝廷,外肆盗贼之行以害闾里”。现在既然“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于是每战都上前线督战,欲以死明志。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


此后,八国联军增兵到2万多人,而聂士成在天津只有10营人马,其余部队一部分在保护京津之间的铁路,一部分留守芦台。友军中,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远在山东,宋庆的毅军正在从山海关赶来,甘军驻防北京。这意味着聂士成要以一军之力,承担联军的大部分进攻压力。

战争的惨烈自不必说,战争的天平逐渐倾斜。1900年7月9日,联军调集重兵围攻聂士成部,聂士成死战不退,“腹破肠出,犹挥军前进”,身中三弹而死,实现了“吾未瞑目,必尽吾职,不许外兵履土”的誓言。

聂士成阵亡后,武毅军群龙无首,在随后的战斗中不断溃散,直至被清廷撤销。战后,残存的武毅军被袁世凯编入了直隶淮军先锋营,一直被削弱和边缘化,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晚清武毅军兴衰史:十年训练求自强,非战之罪乃天亡

袁世凯


在庚子事变中,武毅军基本覆灭,毅军和甘军在北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武卫中军溃散裁撤,只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得以完整保全。各军相互制衡的局面打破后,袁世凯携新建陆军之势崛起已成必然。



《浅析清末新式建军运动中的武毅军》-涂小元

《晚清将领聂士成评述》-康军平

《中国火器史》-王兆春

《淮军志》-王尔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