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中德國攻打蘇聯時,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

賀宇宇


德國攻打蘇聯失敗的最大問題,我用一句話表達“成也閃電戰,敗也閃電戰”。

二戰時,德國對蘇聯發起戰爭,啟用了“巴巴羅薩計劃”,但就是因為這個計劃導致德國對蘇聯的進攻全面潰敗,也破滅了德國的不敗神話。

為什麼我認為“閃電戰”是導致失敗的原因?

“閃電戰”在蘇聯失效

德國的閃電戰在波蘭的作戰中取得重大的成果,這也可以看出閃電戰是一個高效的戰略部署,但在蘇聯戰場取得的效益卻極差。首先,閃電戰中,裝甲部隊是主力部隊,而蘇聯的兩次戰役是城市攻堅戰,這對裝甲部隊來說作用大大的降低。本來按照計劃進行的閃電戰,卻因為蘇軍的棄城投降打起了巷戰,而德軍只能靠槍炮與蘇軍進行爭奪戰,打了很長時間,城市沒有完全的拿下,傷亡還不少。

而轉眼間到了冬天,蘇聯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德軍軍服又單薄,當時德軍凍到只能去扒蘇聯士兵屍體上的衣服穿。冬季過後,冰雪化凍,蘇聯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泥濘沼澤,德軍的裝甲部隊無法前進,只能靠牲口拉動或用手去推,糟糕的天氣、糟糕的環境非常影響士兵的士氣,在這樣的環境中行軍非常的損耗食物及汽油等物資。

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德國當時統帥戰敗投降,“巴巴羅薩計劃”失敗。德國的“閃電戰”失敗,使德軍的士氣降到極點,而反觀蘇聯這邊軍心大振。

後勤因素

德軍在蘇聯戰場的難過,不僅是衣服的單薄,同時還有別的地方的蘇軍反撲將德軍包圍,如果要打閃電戰的話,後勤補給非常重要,但此時德軍孤軍深入,又被包圍,補給線已被切斷,就算有空中補給,但也是有限,加上蘇軍的封鎖,補給量就更少了。

士兵和裝備數量。

德國上戰場的都是精兵,但再厲害的士兵總會有死亡的,並且國內兵力有限,從其他國家支援過來的兵力戰鬥力也十分有限,但蘇軍情況則相反,據統計,1941年八月的時候,蘇軍就有360個師,在當年的年底更是達到了825個師級兩單位,並且國內還有一千萬兵員還沒動。而此時的德國不僅要對抗蘇聯,還要對戰英、法等其他國家,無法把兵力全都放在蘇聯國土上。

德軍的裝備精良,但是製造複雜,一件武器的製造時間相當長,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德國的豹式、虎式坦克,這兩種坦克十分的精密,也導致生產非常緩慢。而蘇聯的T-34主站坦克,在當時也很先進,但內部構造簡單、操作簡易、生產快捷。我們可以想象,因為豹式、虎式坦克的精密所以培養坦克兵需要較長的時間,但T-34坦克的操作人員稍加訓練就可以上戰場。

在二戰時坦克製造廠被攻擊,當時的生產工人直接就開著沒有塗漆的坦克就開出來迎戰,可以說操作方面,德國坦克就無法做到蘇聯坦克這一點。

德國與蘇聯的戰鬥中,德軍裝備精良,蘇聯兵源眾多。部署上:德軍實行閃電戰孤軍深入,後勤不足,導致了戰爭時間過長,最終被蘇軍包圍。裝備上:德軍裝備精良,但不易上手,且製造困難,生產緩慢。這些都是德軍最大的問題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