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打得最為激烈的應該就是歐洲戰場了,畢竟相比於亞洲戰場,蘇德兩軍作戰之時基本上用的不是飛機就是坦克,重型武器和各種火炮使勁的往敵人臉上招呼。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之下,血肉之軀的士兵根本就如同紙糊一般,士兵過著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平均每個士兵戰場存活時間不到一天。在這些規模巨大的戰役中,陸地上對士兵威脅最大的武器當屬坦克了,這種行走的鐵疙瘩推進能力強悍,打擊兇悍,射程遠,讓士兵很是頭疼。

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客觀上講,戰爭爆發的同時也推進了武器的快速發展,即便是像這樣的坦克鐵疙瘩,人民也想出了剋制其的辦法,那就是威猛的反坦克武器。這種武器製造成本高、不易於批量生產;於是士兵們想到了最直接、最簡單對付坦克的方法,那就是使用燃燒瓶,這一招可以說在歐洲戰場上很是常見,而且製作的流程很是簡單,只要在玻璃瓶中加入汽油就行,加上布條點燃之後將其投擲到敵人的坦克上,造成巨大的殺傷。

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在戰場上,如果是丟到敵軍坦克的重要部位,比如說排氣管或者是油箱等等,短時間內就可讓坦克趴下,徹底失去作戰能力,可見該武器的實用性非常的強,再不濟丟到坦克的其他部位上也是可以的,燃燒的液體就輕鬆的滲透到坦克車裡,對駕駛員進行燒烤,或者引發火災,輕鬆讓坦克失去行動能力。不過比較奇怪的,為何這麼好用的東西,在抗戰時期中國卻不借鑑呢?要知道日本的坦克跟蘇德的坦克差得遠了,燃燒瓶肯定有大用。

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其實真正的答案,不是不借鑑而是借鑑不了,大家想想日本侵華時期的中國基本情況就懂了,當時我們資源匱乏一窮二白,豐富的資源早在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給掠奪了,日本侵華初期,很多的資源也被日軍控制。早期抗日戰爭,士兵使用的都是土槍土炮,更別說瓶子了(當時中國工業還不完善,根本無法制造瓶子)。

二戰,歐洲士兵常用燃燒瓶毀壞敵軍坦克,為啥我軍卻不用呢?

​所以抗戰中,我軍都是用一些自造的地雷、炸藥包、手榴彈等武器對日軍坦克進行摧毀了。這些武器有一定的侷限性,那就是隻能近距離投擲使用,抗戰期間很多戰士都是倒在這一點上,但這也是實屬無奈之舉;也足見抗日戰爭中,在軍事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我軍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先輩們的不易和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