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打得最为激烈的应该就是欧洲战场了,毕竟相比于亚洲战场,苏德两军作战之时基本上用的不是飞机就是坦克,重型武器和各种火炮使劲的往敌人脸上招呼。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之下,血肉之躯的士兵根本就如同纸糊一般,士兵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平均每个士兵战场存活时间不到一天。在这些规模巨大的战役中,陆地上对士兵威胁最大的武器当属坦克了,这种行走的铁疙瘩推进能力强悍,打击凶悍,射程远,让士兵很是头疼。

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客观上讲,战争爆发的同时也推进了武器的快速发展,即便是像这样的坦克铁疙瘩,人民也想出了克制其的办法,那就是威猛的反坦克武器。这种武器制造成本高、不易于批量生产;于是士兵们想到了最直接、最简单对付坦克的方法,那就是使用燃烧瓶,这一招可以说在欧洲战场上很是常见,而且制作的流程很是简单,只要在玻璃瓶中加入汽油就行,加上布条点燃之后将其投掷到敌人的坦克上,造成巨大的杀伤。

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在战场上,如果是丢到敌军坦克的重要部位,比如说排气管或者是油箱等等,短时间内就可让坦克趴下,彻底失去作战能力,可见该武器的实用性非常的强,再不济丢到坦克的其他部位上也是可以的,燃烧的液体就轻松的渗透到坦克车里,对驾驶员进行烧烤,或者引发火灾,轻松让坦克失去行动能力。不过比较奇怪的,为何这么好用的东西,在抗战时期中国却不借鉴呢?要知道日本的坦克跟苏德的坦克差得远了,燃烧瓶肯定有大用。

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其实真正的答案,不是不借鉴而是借鉴不了,大家想想日本侵华时期的中国基本情况就懂了,当时我们资源匮乏一穷二白,丰富的资源早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给掠夺了,日本侵华初期,很多的资源也被日军控制。早期抗日战争,士兵使用的都是土枪土炮,更别说瓶子了(当时中国工业还不完善,根本无法制造瓶子)。

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所以抗战中,我军都是用一些自造的地雷、炸药包、手榴弹等武器对日军坦克进行摧毁了。这些武器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近距离投掷使用,抗战期间很多战士都是倒在这一点上,但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也足见抗日战争中,在军事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我军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先辈们的不易和艰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