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惨忍,要成大事不能心慈手软,历史这样说

公元前206年,沛公刘邦攻打咸阳,据说在关内称王。西楚霸王项羽听说后,十分恼火,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他在鸿门设宴,表面上说是为刘邦庆功,其实是想在酒宴之上刺杀刘邦。项羽军中的项伯提前通知了刘邦的手下张良,张良则告诉了刘邦。刘邦尽管知道鸿门宴上杀机重重,但是不去,就会给项羽攻打他的理由。最后,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一些卫兵,赶赴鸿门宴。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惨忍,要成大事不能心慈手软,历史这样说​后来入席,刘邦开始向项羽大表忠诚之心,说自己并没有称帝的想法,占据关中以后一心期望项羽早日到来。自己对项羽一片衷心,却被坏人散布谣言,不但自己大受委屈,而且破坏了自己和项羽的关系。项羽被说的心软,不忍心下手。谋士范增多次用眼神提示项羽,但项羽都装作没看到。于是范增招来武将项庄,嘱咐他席间舞剑助兴之时借机杀掉刘邦。不料项伯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使项庄一时难以下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樊哙仗剑持盾推开项羽的数十名侍卫,并向项羽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被其忠诚和豪气所感动,一时无言以对,杀刘邦的决心更加动摇。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惨忍,要成大事不能心慈手软,历史这样说​这时候,刘邦借机说上厕所,和张良、樊哙一起出了帐篷。在樊哙的掩护下,刘邦骑马溜走了。张良估计二人已经走远,于是进帐对项羽话说,沛公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不辞而别,已经到自己军中了。范增听说后长叹一声道:“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后来,范增的话果然被历史所验证。皇帝鸿门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本来,项羽在谋士范增的劝告下,打算除掉自己的宿敌刘邦。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除掉了刘邦,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和项羽争夺江山了。但是项羽却妇人之仁,不忍心加害于他,关键时刻心慈手软,结果错失良机,让刘邦溜之大吉。放虎归山终成患,最后也正是刘邦消灭了项羽。很多人在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却输给了对手,原因在于他心慈手软,给了对方喘息的机会,以至于让自己情势急转直下。每个人都会有同情心,这可以理解但是在竞争的时候,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人心难测。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惨忍,要成大事不能心慈手软,历史这样说​农夫与蛇的故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于那些坏人,我们不能姑息迁就。如果你在与她们的争斗过程中,出于仁慈或是想要和解而半途缩手,不仅会使你功亏一篑,而且会让你的敌人更加的愤恨,更加坚定跟你作对的决心,他们终有一天会报复你。或许目前他们会表现的极为友善,然而这只是因为他们处于劣势,一旦他们找到翻身的机会,就是你失败的时候。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手下留情,落井要下石,要彻底歼灭你的敌人。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惨忍,要成大事不能心慈手软,历史这样说​历史上反败为胜的例子举不胜举,总之说明了一点,心慈手软难以成就大事,总将会被对手翻牌,历史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心太善难以成就大事,敢爱敢恨才是成大事之人。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