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购房者注意了!你买的100平米方的房子真的名副其实吗?!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7月下旬,武汉多名业主维权,抗议某楼盘开发商在公摊问题上玩猫腻。由于“公摊面积”的存在,购房者拿到收手的房子会大为缩水,比如建筑面积为100平米的房子,可能套内面积只有80平米;如果是高层的话,套内面积可能就缩水到70平米了。

近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也一同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公摊面积是否合理”这一话题也成为大家所热论的。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那什么是公摊面积?

所谓“公摊面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根据2000年颁发的《房产测量规范》,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有:

1、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 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这意味着,不仅电梯、楼道、门厅,甚至门口警卫室的一部分面积也要由购房者买单。

在我国,买房公摊比例多少合适?

根据我国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4-6层的建筑被视为多层建筑;10层以上的建筑被称为高层;小高层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说,其实就是7-11层的楼房。在这些不同性质的建筑当中,合适的公摊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多层建筑合适的公摊比例是8%-15%;小高层的是10%-20%;高层的公摊比例一般在15%-30%之间。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买房公摊是否合理?

其实从1998年我国进入商品房时代开始,公摊面积就因为不符合国际惯例、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等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显然公摊面积显得不合理。

原因一

国际上基本都是按套内建筑面积甚至使用面积来计价的(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柱子-墙体面积)。换言之,我们现在购买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购房总价)包含了分摊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价格)。

原因二

公摊缺少标准、管理混乱。

公摊面积的规定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之前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值班编辑罗敏采访时表示,公摊面积已经常常变成了开发商变相涨价的手段。

这是由于公摊面积的计算一般都是各地自己决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不良开发商在计算公摊面积的时候不是以一个公允的规则来计价,而是想方设法增加公摊面积,达到赚钱的目的。

那对于公摊面积的现状,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一、按照套内面积卖房的重庆模式去探索

在各地方都实施公摊面积计算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城市——重庆,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在2002年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做出规定: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近几年,为回应民众诉求,广州、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探索。

二、须出台相关的规范,设立得房率下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说:“应该在这个和法律方面是有一些规范规定。一般在这个市场销售过程中的话,大概得房率应该一般在75%~85%之间。从这点来看的话,应该是有一些建筑规范或者说行业规范之类的,避免出现个别区域里面得房率对50%左右的这么一个畸形的一个情况。”相关规范的出台也有效地维护购房者的权益。

存在不一定合理,面对群众的呼声之高,最关键的还是把标准制定清楚,能让人看得明白,也能买得放心,买得舒心。

究竟承担多少公摊面积才算合理?新华社炮轰不符合国际惯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