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饮料的茶,从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唐代陆羽著《茶经》以后,喝茶便成为文人雅士文化品味的体现,而被赋予礼仪和修养的意味,尤其在南方产茶地区,相应地发展起一套造茶、洗茶、烹茶、饮茶的礼仪程式。又相应地发展起各式各种的品茶器具,和酒具之有铜质、木质、漆质、陶质、瓷质一样,茶具也有各种不同质材,但主要是瓷器。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上至朝廷皇室、文武百官,下至市井工商。黎民百姓,都嗜好饮茶,茶坊、茶肆、茶楼随处可见,并且形成了一套有关饮茶的礼仪,出现了不少茶艺著作。茶宴之风盛行,并且逐渐演变为“斗茶”,顾名思义,就是互相比赛茶叶的优劣,茶水的好坏、茶具的良莠、品位的高低等等。

▼建盏代言人——多才多艺却治国无方的宋徽宗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徽宗赵佶不仅爱好饮茶,而且专门研究,写了一本专著,叫做《大观茶论》。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记载了当时全国茶叶的出产情况,品位特点,也谈到了烹茶、饮茶的种种规矩。他经常在宫中设茶宴,招待群臣喝茶,仅蔡京所记就有多次:《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等,都是记的茶宴。其中《延福宫曲宴记》描写饮茶的情景说:“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稍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这时的茶,是将加工好的茶叶研成细末,制成“茶饼”,又叫“团茶”。饮时须先研开,注水泡成糊状,再加水烹煮,煮的过程中,会浮上来一些白色的泡沫,要用拂子将其掠去,叫做“击拂”。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古代文人雅士斗茶的场景

“斗茶”之风起源于各产茶地区年年向朝廷献“贡茶”,各人都说自己的茶好,往往就在朝廷上比试起来,范仲淹有《斗茶歌》说:“北苑将其献天子,林下雄毫先斗美。”苏轼对此也有描述:“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而引发的宋代市井民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谒为闲暇修家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匣之精,争鉴裁之别。”(《大观茶论》)南宋画家刘松年、元初画家赵孟頫皆遗有《斗茶图》,双方主仆,怒目挺胸,争执之状跃然纸上。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由于斗茶过程中,要看浮沫和击拂的情形,而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里看得最清楚,所以斗茶者皆提倡使用黑釉茶具,造成江西、福建民间黑釉瓷的兴盛。

福建北部的建州(今建阳市)、南建州(今建瓯市),地处武夷山区,是当时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作为茶具的建窑黑釉建盏瓷,也倍受恩宠,成了进贡宫廷,御前伴驾的贡器。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在今日所见建窑黑釉器中,可以见到不少器皿的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就是进贡朝廷的御器。明代初年,废团茶而代之以散茶,冲泡散茶的瀹饮法代替了碾末而饮的点茶法,斗茶之风也渐趋消失,曾经盛行一时的建窑黑釉盏,也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销往西藏的茶叶仍然是用茶末压制成方块,称为“砖茶”,寺庙中举行茶宴,仍然要研细烹煮。

点茶法详解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与建盏息息相关的茶文化

交流建盏知识与文化,加笔者V:3038131498,暗号“玩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