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推动中国吸引外资创新高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推动中国吸引外资创新高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洽谈会期间发布的《2018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显示,在2017年全球外商投资直接流量下降23%的背景下,中国吸引了高达136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流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情况持续向好。根据商务部数据,1-8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2.7%,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主要投资来源地对华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

在全球直接投资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吸引外资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更加积极的扩大开放举措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措施,致力于为外商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切实降低了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和制度成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说明我国综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吸引力不断提升。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在扩大开放方面要实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措施。

今年6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保护水平等六个方面来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明确要求在负面清单之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从今年7月底开始,2018年全国版负面清单已经开始实施。同时要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取消或放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些放宽市场准入的举措,均极大提升了外商投资的自由化水平。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意在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市场效率。《通知》提出,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全国推行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

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在全国各地出台:上海市出台了“扩大开放100条” ,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浙江省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税收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一直是影响外商投资的一项重要决策因素。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税务部门出台了多项减税新举措:实行营改增、增值税降低税率和留抵退税政策,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及时办理出口退税等。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外商经营成本,财税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等政策。

同时,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连续第五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了5类20项便民办税措施。通过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税务部门实现了“一厅通办”等便民化手段,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缴税成本。

合法权益保护一直是外商企业较为重视的问题,一个国家对知识产权和企业权益的保护程度也影响着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基于此,《通知》要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同时要注重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在近日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没有停下,最近中国修订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和商业秘密加强了保护,下一步还将对《著作权法》《专利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除了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基础的不断稳固、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增强了外商来华投资的信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攻坚任务,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同比增长6.8%,已经保持多年的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行业机构看,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从需求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此外,在“扩内需”的政策指引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8.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中国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潜力的不断释放,也有助于外商企业分得更大的“中国经济发展蛋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