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崇禎時期清兵四次入塞劫掠,沒有破壞明朝皇陵嗎?為什麼?

璽言春秋


崇禎上吊以前,清軍共五次入關。在第三次入關時候,明朝皇陵遭到了破壞。



一、清軍第一次入關是在崇禎二年, 主帥是皇太極。

這一次明軍是有抵抗的,還體現了一定戰鬥力。

後金軍從喜峰口入關,連克馬蘭峪、漢兒莊、潘家口、洪山口等處。得知清軍來襲,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四千騎兵趕去救援,卻被守關的明軍很堅決地拒之關外。然後後金軍趁機殺來,趙率教倉促之下率兵與後金軍進行野戰,趙率教也壯烈犧牲,遵化失陷,巡撫王元雅也上了吊。

袁崇煥聞訊,緊急率九千兵馬勤王,自寧遠趕赴薊縣,在途中分派出一部分兵力去防護皇陵。所以這次清軍來襲,沒有足夠時間和機會破壞明皇陵。

袁崇煥率軍回京,正值後金軍前鋒抵達。雙方在德勝門激戰,關寧軍居然與後金軍打了個不相上下,互有傷亡。清軍退走了。

然後,崇禎就把袁崇煥從筐筐裡吊進城去“議餉”,隨後就下了大獄。

敵臨城下,主帥卻被捕了,關寧軍大譁,當即走散。清軍又返回圍城。

崇禎急調滿桂入京,讓他出戰。滿桂率兵出去就戰死了,總兵黑雲龍、麻登雲也被俘投降了後金。

八旗兵躍躍欲試,想攻打北京城,皇太極笑言:“城中痴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 。

後來大臣又讓袁崇煥寫信把關寧調回來,後金軍退走。

皇太極領著軍隊高高興興地走了,沿路劫掠,路上又攻下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安全返回了瀋陽。

次年八月,明朝唯一一個曾經對清軍作戰有過全勝戰績的將領――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二、清軍第二次入關是在崇禎七年,這次仍然是皇太極為主帥。

後金軍,兵分四路,從大同、宣化一帶破關而入。

“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 ,很明確,就是為了搶掠。

崇禎下旨,如果城池被攻破,就處死守官。然而就像狗屁一般。

上次還有抵抗,這次就純粹是被暴了。

後金軍兵臨城下,守軍沒有一個敢戰的,要麼棄城逃跑,要麼緊閉城門,發射空炮。

八月初,後金二十來個騎兵在山西淳縣掠獲婦女小孩千餘人,經過代州城下,俘虜們望見城上自己的親人,互相呼喚悲哭,城上守衛的明軍連一支箭都不敢射,眼睜睜地看著後金兵押著俘虜揚長而去。

淳縣陷落,後金大肆擄掠,把掠來的財物裝了三百多輛大車滿載而去。 幾天後,等清軍走了很久,淳縣地方官向大明朝廷彙報,光榮收復此城。

後金軍諸路兵馬在應州會合,又攻克了代州,明軍窩在大同城中,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後金軍又攻下萬全左衛,殺掉了守備常汝忠,殲滅明軍千餘人,從尚方堡出塞,高高興興地走了。

遠行數千裡,如入無人之境。



三、清軍第三次入關是在崇禎九年。皇太極覺得對付這種窩囊廢草包根本不需要自己親自出手,就派了阿齊格做主帥。

就是這次,

這次,清軍兵分三路,奔冀北,入獨石口,會合於延慶,七戰七勝,俘獲人畜一萬多。

7月3日,清軍經延慶入居庸關,取昌平,總兵巢丕昌投降,清軍燒燬了明德陵。明德陵是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

當年,朱由校臨死前曾拉著崇禎的手說:“吾弟當為堯舜”,沒想到,幾年後,這位堯舜弟弟讓他的墳墓被人破壞了。

清軍兵鋒進抵北京西直門下。崇禎帝命兵部尚書張鳳翼總督各鎮援兵,太監高起潛監軍(崇禎總是喜歡派這個閹貨),各鎮卻都按兵不動,沒有一人敢於出戰。

清軍劫掠京郊,入定興,下房山,戰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寶坻,殺知縣趙國鼎,陷順義,至懷柔,佔河西務,屯兵密雲、平谷,圍定興,一個月內,“遍蹂畿內”。

清軍一共攻克12城,大小56戰,全勝!俘獲人畜17萬9千8百。

清軍迴歸,明朝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得知後,率軍出京趕來,在屁股後面跟著清軍很久,也不敢發動攻擊。 9月1日,清軍攜帶掠獲的人畜和物資從冷口出關而歸,吹拉彈唱,一路高歌,“俱豔飾乘騎,奏樂凱歸”。 清軍還做了塊木牌,上面寫著“各官免送”,置於路旁。 阿齊格故意把輜重隊伍放在最後面,自己率精銳先歸,但明軍仍然不敢追擊,眼睜睜看著清軍滿載而歸。

清軍出關後,張鳳翼向崇禎報告:“斬敵三級”。言官紛紛上書彈劾,張鳳翼吃了大黃麻自殺了。



四、清軍第四次來掃蕩是在崇禎十一年。 皇太極不來,阿濟格覺得像明朝這種窩囊廢根本用不著他親自率兵,就讓年輕人們來玩玩。

多爾袞來了。

清軍兵分兩翼,從牆子嶺和青山關進入,攻克密雲,殺總督吳阿衡,越遷安,過豐潤,會合於通州,八路分兵沿太行山和運河向西擄掠。 千里平原,策馬馳騁,刀鋒指處,所向披靡,沿途六府城鎮皆被攻掠。

崇禎派盧象升應戰,太監高起潛監軍(又是這個閹貨)。 楊嗣昌和高起潛從中作梗,分走盧象升的兵力,讓他率五千孤軍奮戰,還沒有糧餉。 盧象升哀求高起潛分給援兵,高起潛置之不理。

盧象升被清軍包圍三重,身中四箭三刀,戰死沙場。

高起潛逃跑,方向錯誤,一頭鑽進了清軍的埋伏圈,被殺得全軍潰散。

清軍又連下廣平、順德、大名等地,然後轉向山東。

明軍以為清兵要攻德州,大部兵馬集中在德州。清軍卻繞開德州,攻下了濟南,山東其他城鎮16處也被洗劫一空。 明督師大學士劉宇亮率軍尾隨,卻不敢進攻。 此後,多爾袞率軍至天津衛,渡過運河東歸,安返遼東。

清軍57戰全勝,攻陷濟南府、3州、55縣、2關,殺兩名總督及守備以上將吏百餘人,生擒德王朱由樞、郡王朱慈穎、奉國將軍朱慈賞、監軍太監馮允許等,獲人畜46萬2千3百,黃金4039兩,白銀97萬7460兩。

盧象升死後戴罪,曝屍荒野很久,家裡連憮卹金都沒有。

天啟的老師――孫承宗,也是在清軍這次進關時殉國的。



五、清軍第五次入關是在崇禎十五年。 皇太極和阿濟格不來,多爾袞認為,這麼草包的明朝根本用不著年輕人親自動手。 於是,派垂垂老矣的阿巴泰當主帥來了。

清軍兩翼進軍。從界嶺口長城毀牆而入,攻克薊縣,殺掉了總兵白騰蛟,馬蘭峪總兵白廣恩被擊敗,薊縣失陷。

清兵連克霸州、河間、永清、衡水,轉攻山東,克武城、臨清諸鎮,直抵兗州。

魯王朱以派被俘自殺,樂陵郡王朱宏治、陽信郡王朱宏福、東原郡王朱衣遠,安丘郡王、滋陽郡王等約千人被俘斬首。

明朝四十萬大軍,“援師無一矢相加”,卻遠走山西,沿途大肆劫掠本國百姓,“所過一空”。 真是了不起啊!

清軍在兗州分兵兩路,一路去登萊、海州。另一路渡黃河而進。

春季來臨,大明國內,景色優美。清軍解鞍放牧,修整了一個多月,此後兩翼兵馬途經河北返回,先於密雲會合,然後於5月22日出關,安然東歸。

北返時,清軍車隊綿延300餘里,渡盧溝橋,歷時數日車隊連綿不絕。

明將劉澤清、唐通、周遇吉、黃得功等勁兵猛將都集中通州,在督師周延儒率領下,從早到晚,閉城不出。

阿巴泰率軍進關,歷時八個月,共攻克3府、18州、67縣、88個城鎮,擊敗明軍39處,獲黃金1萬2千3百50兩、白銀2百20萬5千2百70兩、珍珠4千4百40兩,各色綢緞共5萬2千2百30匹,緞衣和裘衣1萬3千8百40領,貂狐豹虎等皮500餘張,俘獲人口36萬9千人,駝、馬、騾、牛、驢、羊共32萬1千餘頭。清軍士兵信和諸王貝勒私帶的家丁們所掠取之物尚未計算在內。



這就是被評價為“最有骨氣”的明朝。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滿清正式入關主位天下之前,明末崇禎時代也曾經多次入塞,並不止四次。清軍進行大規模劫掠。然而清兵始終沒有去動明朝的皇陵。即便日後明朝滅亡,清朝也沒有破壞明皇陵,乾隆偷樑換柱,也是私底下偷偷的。



清兵屢屢入塞,遠不止四次

明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十萬軍突破喜峰口直逼京城,史稱“已巳之變”,第二年,袁崇煥被朱由檢凌遲處死。

第二次是崇禎七年,皇太極進犯宣府、大同;第三次崇禎八年是多爾袞與豪格等進犯河套、太原地區;第四次是崇禎九年,皇太極突破獨石口,在京畿蹂躪四個多月,史稱“丙子胡亂”。


除此以外,還有崇禎十一年的“戊寅虜變”等等。清軍入塞越過京畿、山東,最南甚至抵達南直隸的海州一帶。

清軍入塞,為何不敢破壞明朝皇陵

滿清鐵騎屢屢南下進犯,大規模劫掠,甚至在京師周圍蹂躪,但始終沒有破壞明朝的皇陵。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位於南京的明孝陵,其他歷代明朝君王的皇陵都位於北京,皇陵金碧輝煌珍寶無數,清軍入關為何不敢去破壞劫掠呢?


首先,作為皇陵必然守衛森嚴。當時的明朝雖然已經是日薄西山強弩之末,但祖宗的東西誰敢怠慢呢?明朝皇陵守衛嚴密,想要輕易攻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當時清軍得以入塞,是因為得到了漠南蒙古地方,拋開山海關走遠路強行突破長城,這是非常危險的。清軍如果強行挖掘明朝皇陵,勢必引起明朝軍民的拼死搏殺,畢竟傳統文化裡,掘人家祖墳的行為不共戴天啊。


澹奕


無神論者基本是天不怕地不怕,晚清四大名臣的墓就是被他們挖的。古人還是比較有信仰的,主要是挖死人的墓不吉利,其次清朝在關外的時候受漢文化的影響已經非常深了,不但統治著大量漢族人口,建立了漢八旗,在朝中也任用有能力的漢臣,挖漢人的皇墓容易引起漢人的反感,打江山就更難了。


暴走的蝴蝶


他們不敢,在當時女真兵眼裡,明朝皇帝是真龍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