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校園鳥瞰公共廣場群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公共場館群需要在並不大的組團用地內解決一個包括1200座劇場、800座音樂廳、300座練習廳、400座imax影廳及多箇中小影廳、更有多個不同尺度規模的中型表演廳、排練廳的複雜功能群組。面對有限的用地範圍,向下掩埋或水平分散的設計語言均無法同時滿足全部的功能要求,在多種策略比較後,設計師最終選擇了歸類分組、垂直疊置的方式來組織這些不同功能,併為校園的東入口留出充裕的前場人流集散空間。

▼建築正立面暨校園入口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大劇院前場看音樂廳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音樂廳前場看大劇院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音樂廳西北角看大劇院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大劇院北側看校園入口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建築群下方看校園全貌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音樂廳臺基望向校園與群山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為了消解建築的體量,建築師從視覺上將建築分為三段:從地面生長而起的臺基、中段開放的公共空間、以及上段連續的漂浮樂章。

▼從音樂廳屋頂看大劇院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音樂廳屋頂看校園全貌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被火山石包裹的基座容納著各類設備與輔助功能空間,並通過大臺階與前場地面融合在一起。中段的開敞空間由前廳、交通空間所組成,被玻璃幕牆和縱向百葉所覆蓋的表皮也順應其公共特質,從視野上向外部打開。上段的空間容納著各類演藝功能空間和辦公場所,由30道白色百葉和背襯穿孔板所構成的複合流動表皮將這些空間統一在一個整體的“漂浮樂章”之中。

▼橫向和縱向的百葉對比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大劇院與北側教學樓的體量關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音樂廳西側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支撐i-max影廳的斜柱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從音樂廳的室內樓梯看大劇院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室內的處理延續了建築外部的整體性,空間成為了室內營造的核心,在內置盒子體量的表面則通過混凝土、grc、鋼、木材等材質的應用和對比,試圖傳達出符合藝術院校對外窗口氛圍的戲劇化空間。

▼大劇院公共門廳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交通空間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音樂廳公共區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音樂廳的望山階梯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音樂廳的山景大廳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公共空間細部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樓梯細部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音樂廳室內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大劇院觀眾廳

浙江音樂學院——流動的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