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教师编制是不是要改为公务员编制?

未禹158899


前段时间官方发布了一则消息,那就是”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其工资水平将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于很多不是很情况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下意识的将国家公职人员直接当成了公务员,从而有理由认为后期教师将会直接拥有公务员编制。但实际上,国家公职人员除了公务员以外,还存在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等。因此关于教师后期成为公务员的这一观点属于错误观点,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

不过,虽然说现在教师的基本工作情况存在一些变化,比如说编制的大量削减、工作质量的要求提高等,使得很多教师关于自己的前途发展都比较迷茫,但是因为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官方在后期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补贴,目前可见的方式就是提高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相信后期还会越来越好,因此教师还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作的,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被目前的表象所困惑。

不过说到编制的改革,不得不说事业单位中后期确实会有一些人将会直接拥有公务员编制,这类事业单位属于拥有行政职能的单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推进,后期这些单位的人员可能就会直接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了。等编制改革完全落下帷幕,以后考生想进入该单位很有可能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才有机会,毕竟事业单位招考永远只能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只有公务员考试才能帮助考生顺利获得公务员编制,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了解下。

说了这么多,如果考生还是希望拥有公务员编制的话,就建议考生去参加国考或者省考,毕竟这样得来的公务员编制最为稳定,以后的晋升之路等也会相对平坦的多,希望考生能够知晓。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会在10月份发布公告,11月底进行笔试;2019年各个地区的省考除了一些参加全国公务员联考的地区会在3月份发布公告,4月份笔试以外,其他地区都是自行决定考试时间,希望考生到时候多留意一下各个地区往年的公务员基本考试情况,早日进行相关的准备。

安徽中公教育(ahoffcn)


安徽中公教育


这个话题的由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明确确定教师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一个是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案,把教师国家公职人员明确为教育公务员。

那么,教师编制是不是要改为公务员编制呢?就我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国家公职人员和公务员,不是一回事。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但不都是公务员。也就是说,公务员一定是国家公职人员,但国家公职人员不一定是公务员。

比如,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是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不是公务员,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这些单位很多,公安局下的劳教所、交通局下的公路局、建委下的城管局,农业局下的农机局,等等,这些二级单位的人员,工作性质跟公务员基本一致,但不是公务员,是参公事业单位。

二、一直以来,教师是一般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跟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是不一致的,所以没听说有哪个地方把教师纳入参公事业单位。

但是,现在不同了,“意见”印发了,认定了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下面应该明确是什么样的国家公职人员了。我觉得,设立教育公务员不太可能,因为从没有单独设立过某一行业的公务员。公务员就是公务员,单独设立可能性不大。那么,参公呢?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大,把教师纳入参公事业单位,这样,就是名正言顺的国家公职人员了。

如果这样,教师的待遇就跟公务员一样了,公务员有的待遇,教师也就都有了。比如车改,就有了,比如晋级,就参照公务员而不是挤职称了。

我的意见你同意吗?同意点赞,转发吧!


当代师说


最近很多关于教师编制会转为公务员编制这方面的消息,这都来源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

其实这都是对文件的误读。

公务员一般指纳入公务员法管理的行政编制人员,而教师是教师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教师工作具有公益属性,学校是全额拨款的国家一类事业单位。

教师没必要,也不会纳入行政编制。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目的在于:

  • 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 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
  • 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
  • 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和管理。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然而教师法早已经规定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为什么又强调呢?因为虽然教师法规定了,却没有具体的措施,也没有问责制度,导致教师法关于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成了一纸空文。

中央一号文件后,关于公务员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务员可以包括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警察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结合一号文件,我们可以预见,以后教师会被定义为公务员,不过仍然是教师事业编制。


师说教育


这个问题是最近一个时间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话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那在当前形势下,教师编制能不能改为公务员编制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1、从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来说,教师过渡为公务员,可能性不大。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部分事业单位的去行政化,比如,对学校和医院行政级别的取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变为公务员,是与学校去行政化相悖的,起码,目前不可能实现。

2、从公务员承担的职责来看,教师过渡为公务员不现实。公务员单位或者行政单位,承担着党委政府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司法监督等行政执法功能,而教育机构,最多的是承担着社会服务职能,两者职能相差甚远,不可能同处于一个序列,所以,教师变公务员不好实现。



3、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变公务员,也是很难实现的。教师变为公职人员好实现,变为公务员不好实现。目前,教师就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也属于公职人员中的一类。


首先,教师变公务员后,教师工资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影响广大老师的收入水平,对绝大多数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教师变公务员,存在内部压力。

其次,学校教师是不用全年都上班工作的,寒假暑假不用上班,若改为公务员后,这种情况怎么来改变?要是,寒暑假仍然要求他们上班,又没有学生可教,耗时间也是一种浪费。若不上班,那对其他在机关上班的公务员不公平,所以,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国教师队伍非常庞大,目前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行政编制,来容纳变为公务员的教师,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的先行经验,所以,这一情况很难实现。

谢谢,这就是我的理解。


窗外有没有风景


个人观点,教师不宜也不适合改为公务员编制。

以前在很多人印象中,只要是吃国家饭拿财政工资的,都叫公务员。这其实是个认识误区,公务员只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人员比如老师,充其量只能是国家公职人员,不能算公务员。当然,今年两会有人大代表提议,把教师明确为教育公务员。此前,也就是2018年1月20日,中央也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教师工资不低于甚至要略高于公务员,在法理上更加凸显了教师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这些动作,显示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教师队伍的重视,舆论也有呼声强化教师的公务员特性,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从事业编转变为公务员的依据。

那么,教师要不要改为公务员呢?小公个人认为,没必要也不能转为公务员。

第一,教师是个技术职业,不适合转为公务员。搞技术工作的,就要突出技术特性,体现在职称或者专项技能上的提升,而不应像公务员一样,走行政化路线。现在,国家正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像医生和教师,都在去行政化,目的就是体现这些职业的公益性和专业性,突出职业功能。如果把教师改为公务员,相当于开历史倒车,显然不适合当下环境,反而会增加很多麻烦。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教师改公务员了,那么医生改不改,其改的理由同样很充分,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教师改公务员,不利于教师职业整体发展。把教师改为公务员,强调行政级别,体现官本位思想,对于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就会陷入竞争困境。为了涨工资,为了争级别,而忽视教学本原。争到了,工资涨了,级别有了,待遇高了,还好;争不到,工资上不去,就会出现职业懈怠,迷茫,这对教书育人是非常不利的。况且,公务员体制,本身就是金字塔型的上升方式,能够往上走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如何体现职业的重要性和公平性?一旦以此为准则,估计大多数教师到时只能望级兴叹,徒增抱怨。

教师的正确出路,还是职称。增加职称的权重,提高教师工资的整体水平,才是王道。从大趋势来看,国家会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企盼把教师改为公务员,还是歇歇吧,不现实。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有保障 地位高 去绩效 教师化身公务员可行吗?

教师改为公务员编制,之所以这么火,之所以有人这么肯定,来源于两个消息:

1、“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国新提出建议:将公办普通中小学教师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

2、2018年1月20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

那么,教师是不是要改为公务员编制?教师改为公务员编制后会对教师和社会有益吗?

教师改为公务员,无非是因为公务员看起来工作稳定有保障,地位高受人仰视,收入稳定晋升快等。确实,教育局随便出来个科员,来中小学检查工作,开会时都会在主席台就坐,这让一起毕业一起参加工作的教师同学坐在下面,确实有些仰视的感觉:中间还隔着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

可是,这并不是教师成为公务员就能改变的。教师成为公务员,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工资待遇。教师成为公务员之后,按照公务员工资标准执行,工资会大大降低。教师放宽职称评定条件和限制之后,职称上去了,待遇就上去了。高级职称的工资,是县级干部的近两倍,可一个科员要想拿县级工资,难如上青天。至于有人可能说,公务员福利多,负责任地讲:莫须有。为了保障教师工资发放,将来可能由省级财政直接支付,这不比由地方财政供给的公务员有保障?地方财政收入低的贫困县,工资发不出来的事,并不少见。

2、社会地位。公务员受人仰视是一时的,而教师被人尊重,是中华两千多年来的传统。师父师父,教师就如同我们的父亲一样。公务员的地位是职位给的,同在有限的范围内被人认可,而教师是被全人类所敬仰的。

3、晋升快。中小学一般都是股级、副科级,最多也就是科级,随便拉出来个中小学,都是几十上百人,要想当个“长”,竞争激烈,难上加难。而公务员,十几个人的单位,一正两副,竞争小。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职数限制死,让公务员的晋升渠道变窄,干一辈子革命工作,还只是个普通职员的是大部分。能晋升到处级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教师,只要职称上去了,副高、高级职称,相当于副县、县级,公平竞争,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

4、混日子。教师如果成为公务员,不用绩效考核,拿死工资,有些人就会丧失上进心,很容易变成“一张报纸一杯茶,忽忽悠悠到下班”,无所事事,上班打卡,到点下班,混日子,这样的教师,家长还敢把孩子往学校送吗?

职称是教师待遇提升的法宝,绩效是教师保持上进的有效办法,而尊师重教传统是教师地位的保障。成不成为公务员,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美好。全社会包括教师的一致努力和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职言管语


职业性质不同,编制标准不同。中央各相关政策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至于编制是要调整,但要根据师生比例进行调整,使之师生比例更加科学,因为近几年各地各区域,尤其乡村学生数量变化很大(重要是减少突出),初步通过撤并办法解决了初步问题,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加之乡村教师的老龄化和年轻教师的流动化,使得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乡村学生为追求和享受优质教育,大量进城,使城市学校出现严重的大班额,办学压力增大,也就产生了新一轮的社会矛盾,对此,一是国家通过教育均衡促进办法,二是教师编制调整办法,三是消灭60人以上的大班额办法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编制便是重要举措之一,但教师编制不会改为公务员编制。不过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短期内一定会得以很大提高,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凌川教育文化析源


教师群体基数太大,国家负担太重,不可能在短期内转为公务员!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待遇是肯定的!虽然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吐槽教师负能量的新闻报道屡屡见诸报道,但改变不了也不能否认教师群体是目前各行各业中整体素质最好的群体!!


南天捕雕人


教师编制是不是要改为公务员编制?这个话题来源于下面的这则消息。这则消息中教师编制将转为公务员编制的理论依据是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第20条规定:“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



“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里“国家公职人员”的提法是引起教师编制会不会改成公务员编制这一问题认识分歧的来源。



那么,未来中小学教师是事业编还是公务员,以后教师是不是就是公务员了?教师成“国家公职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是一回事吗?



其实,国家公职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是两个概念,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公务员是指由《公务员法》管理的,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纳入行政编制、由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教师属于《教育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公务员和教师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都是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在内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并不一定就是国家公务员。



在我国,单位编制分行政编和事业编,事业编里包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参公单位的正式编制人员也可以算公务员,这部分单位一般都有行政权利,还有党群也属于公务员,比如政协、团委、妇联。其他的事业编,比如:学校、医院等,就是纯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不属于公务员了,因为他们不负责行政事务,没有行使行政职权。

我们国家将教师定位为“国家公职人员”,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众山小796


1982年毕业分配做教师,我的身份是国家干部。与国家机关干部甚至公检法等部门只存在行业差别没有身份的差别。行业之间人员是流动的,学校是一个练兵场,许多优秀人才被其它行业选用。学校也是块职业跳板,善投机钻营者当人生驿站。后来出了个周教头,取消了教师这种干部身份,从此,凡入教门就是专技人员。这看似稳定教师队伍,其实教师地位的下降将优秀的年轻人拒之门外。中小学师资质量不升反降,也许是当初的教头们没有想到会出现的恶果。现在确定教师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如“农天山泉”和“农夫山泉”一样,瓶子相同标签相似内容却完全不一。但纵使如此,相对于教师强调的也不是待遇而是带来的纪律约束。因为专技人员是可以从事与自己技术职称相关的第二职业,比如医生的走穴也比如畜牲站人员回乡割猪们的生殖器。而国家公职人员是不能从事与自己职位相关的第二职业的,甚至包括直系亲属。这样在职教师为专技人员课外补课是可以的,但做为公职人员补课违规就有法理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