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則天死後,唐玄宗為何不放過幫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藍顏刺骨


與其說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發動了消滅韋氏集團的勢力,不如說二人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而組成了軍事同盟。而這種同盟關係是臨時的,隨著政變的成功而迅速成為了矛盾的雙方。



△太平公主劇照

先來了解一下雙方的身份。

太平公主:生於公元669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是武則天和李治最小的孩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十分寵愛這個女兒,權傾一時。並且繼承了母親的聰明伶俐和野心。與侄子一起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集團。結束了後宮外戚奪權干政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685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其父親是兩次登基為帝的唐睿宗李旦。年輕時英明神武,做事果斷,儀表不凡。25歲時與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結束了武周亂唐以來的後宮外戚勢力奪權控制朝政的動亂局面。並最終登上大寶。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也因晚年用人不當,怠政誤國而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唐朝是歷史上發生宮闈政變最多的朝代之一。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開始,唐朝前半期每一次的權力交接幾乎無不伴隨著政變的發生。

要說唐隆政變。就不得不從神龍政變開始講起。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也就是神龍元年,82歲的女皇武則天已經病的十分嚴重,很久不理朝政,不見朝臣。身邊只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侍奉左右。當時的皇太子李顯聯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發動神龍政變,闖進皇宮,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並且脅迫武則天令皇太子李顯監國,並於第二天讓位於皇太子李顯。第二次登基做了皇帝,是為唐中宗。繼位後的李顯十分寵愛韋皇后。並允許韋后參與政事,710年五月,也就是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相傳被韋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共同害死)。


△范冰冰版武媚娘

隨後唐中宗李顯的幼子李重茂繼位,實際上的朝政落到了垂簾聽政的韋太后手中。有野心的韋太后還要學習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做歷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帝。

此時作為武則天的孫子臨淄王李隆基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均不願看到權力被韋氏集團把持。於是共同發動了以誅滅韋氏集團和安樂公主的唐隆政變,併成功的誅滅了所有韋氏集團勢力。並且廢掉了唐殤帝李重茂,迎立了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大唐王朝再次避免了被外戚干政奪權的危機。


△太平公主劇照

而太平公主之所以與李隆基組成軍事聯盟共同發起了唐隆政變,並不是為了幫助李隆基,而是一直十分受武則天寵愛的太平公主對於權利也有著強烈的慾望,唐隆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處處排擠李隆基,在自己的皇兄唐睿宗李旦面前不斷詆譭李隆基,試圖將最有實力的侄子皇太子李隆基廢除。然而李旦還是在兩年後,禪讓皇位給了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然而此時的太平公主依舊不死心,幾番拉攏朝臣並有意想要換掉唐玄宗李隆基,並買通宮中的宮女試圖給李隆基在飯菜裡下毒,面對步步緊逼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先下手為強,派出得力干將並團結兄弟李範、李業等誅殺太平公主一黨。最後也賜死了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絕情,而且不得不這麼做。


珞珈山的貓


我們原來村長家發生的事情。他們幾個兄弟年輕時候去挖自己家的一座祖墳,那個祖先是清朝的好像,連屍體肚子有很多水銀都打出來賣了20塊錢。然後他們幾個陸陸續續出事,有的上廁所掉廁所死了,有的生病。就剩下我們原來村長當兵一個人沒出事活下來,然後他當官貪汙很多錢,結果他的幾個兒子都沒出息,一直在敗家~還有一個兒子最近出事了,找了一個老婆,結婚前前後後花了30-40萬,結果生個兒子,人就不見了,他受打擊一下子中風花好多錢,然後又癌症死了。他那個小兒子也有一點怪怪的~天天喝酒,天天神神的~他想當年是因為當兵回來才沒出事情,挖完那個祖先,他兄弟陸陸續續死了好幾個,他那個遇到騙子老婆的小兒子現在天天喝酒,捕魚抓小鳥~估計也是共業所感,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唉。。。缺德的事真不能做啊!!!


粉LOVE杰倫666


涿鹿之戰,炎黃聯合大戰蚩尤。蚩尤被滅後的阪泉之戰炎帝和黃帝則要一決高下。用一句後人的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是這個道理。

太平公主幫的不是李隆基,只是因為當時大家和大目標相同而因此合作。大目標達成,各自有自己的目標,如果發生了衝突肯定要解決。也不存在唐玄宗是否不肯放過姑姑太平公主這樣的說話。如果是太平公主取得了政權,也一定不會放過侄兒李隆基。

唐中宗景隆年間,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儘管各自原本所屬陣營不同,但是各自的利益讓她們能夠達成共識,因此一起共同起草中宗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但是韋皇后卻掌握了實權,把持朝政。

中宗之子李重茂成了擺設,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又被架空,這時候李唐皇室岌岌可危,這時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們才能合作。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還有親信劉幽求幫助臨淄王李隆基誅殺韋后,清除了韋氏黨羽,重新擁立相王李旦做皇帝。

當睿宗李旦一但上位,同樣有大功的太平公主和臨淄王李隆基的矛盾立刻就顯現出來了。如果說太平公主僅僅是得到一些物質上的利益也許還不至於引起李隆基太過警惕,但是顯然李隆基的父親睿宗李旦對於太平公主非常看重,經常和太平公主商量國家大事,聽取公主的意見,皇帝和公主兄妹常常單獨面談,李旦也非常依賴太平公主的意見,太平公主已經成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多少人會因為太平公主的一句話或生或死,或遷或降。

更要命的是李旦對兒子李隆基也同樣器重、信任和依賴。往往同一件事又要問妹妹意見,也要問兒子意見。應該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愈演愈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睿宗李旦人為造成的。

也許正是因為在李旦的縱容下,太平公主有了更大的貪慾和非份之想。也許是因為母親武則天當皇帝的前例和韋皇后專權的前事,這些都給了太平公主暗示。同樣也讓李隆基敏感地看待太平公主貪權的問題。那麼事情到了這一步基實就無可挽回了。

當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太平公主散佈言論說: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宋璟等擁立太子李隆基的人則希望睿宗李旦把太平公主遷出朝野。事情一直到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為唐玄宗,在矛盾升級到最後的時候李隆基反戈一擊,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

不過照姑侄鬥法的過程來看,太平公主也曾想毒死李隆基,只不過成王敗寇,她最終失敗也只有被人宰割的份兒了。


沅汰


不是李隆基不放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在和唐玄宗李隆基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失敗,最終被侄子李隆基賜死。

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時代已經很受武則天寵愛,有機會參與政事。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曾經和張家兄弟有過沖突的太平公主暗地裡也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唐中宗李顯時代,太平公主也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歷史記載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但這種說法大概率是勝利者給失敗者安的罪名,兩人無害死李顯的動機)。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太平公主在李旦繼位後,勢力更加膨脹,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李隆基政變有功,李旦繼位後,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被封為太子,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對姑侄,從政變時的合作關係開始走向對抗。太平公主企圖讓唐睿宗李旦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但李隆基也已經有自己的勢力,太平公主未能成功。

(李隆基)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此時依舊有極大勢力,朝中7位宰相,出自太平公主門下的就有5位,李隆基這個皇帝並未完全掌握大權。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

這次政變後,李隆基徹底掌握了大權,太平公主被殺,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也徹底失去權力,李隆基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


仁勇校尉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武則天活著的時候考慮過讓女兒繼承帝位,但武則天也是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女人,未來的繼承人不是姓武,就是姓李,她不能把江山傳給外人,如果傳給女兒,將來太平公主想保住權利,大臣們又想恢復中宗李顯登基,這朝廷上下又要起風波。

最終,武則天在晚年立李顯為太子,大臣張柬之發動政變,之後韋氏專權,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打算走武則天的路線。



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結盟,一同除去韋氏,太平公主尊自己的哥哥李旦為帝。 後來,太平公主在唐睿宗時期,地位級高,野心滋生,權勢熏天,朝廷七個宰相,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太平公主的勢力日漸強大,在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後,宮中能和李隆基抗衡的,只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不過,太平公主參政只有幾年,權傾朝野,但根基不穩。之前,太平公主在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男人。只是這一次,對手太強,為了帝位,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發生矛盾,最終,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的對手,被李隆基賜以自盡。



唐代的三次宮廷政變:一、張策之誅武則天面首二張,復位中宗;二、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三、李隆基滅太平公主勢力。

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從政的時代。


莫小邪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所生的女兒,整天伺候一位如此權傾天下的母親大人,作為女兒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的肯定是武后的各種權謀,用句黃健翔的名言來說,那就是她繼承了武則天最優秀的傳統,縱橫捭闔,叱吒風雲。史書就曾這樣評價太平公主,說她“方額廣頤,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旨,先事逢合無不中。”宮闈中權力鬥爭是慘烈的,不玩弄權術、左右逢源、察言觀色,在宮鬥劇中是活不過三集的。



太平公主先是嫁給了薛紹,並且給薛紹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薛崇簡、薛崇敬、薛崇行。但薛紹死後,她又先後改嫁武承嗣、武攸暨,感情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太平公主的得勢要從誅韋氏和安樂公主說起,那時,她就與後來的唐明皇李隆基結盟,參與秘密計劃,這也是成她後來的一筆政治資本。

韋后和安樂公主被幹掉之後之後,唐睿宗即位。由於有勸進之功,太平公主一下子名震天下,權傾朝野,更是加實封至萬戶,而自己的三個兒子,也跟著一起得到重用,先後封王。

  但是,隨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聯盟出現了裂痕,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後,決定讓自己的兄弟岐王、薛王來統領禁兵,這時,太平公主不幹了,他認為這是李隆基在削弱她的權,非常不滿意,此時極度膨脹的天平公主竟然“乘輦至光範門,召宰相白廢太子”。宰相姚崇、宋璟只好提出折衷意見,奏請讓太平公主移步洛陽消消氣,同時也讓其他諸王出京任各地刺史,以此來緩和李氏家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唐睿宗並沒有採納宰相的這個建議,只是讓太平公主遷居蒲州,蒲州位於長安與洛陽的中間地帶,比去洛陽的路程近了一半,這也算是是對太平公主的一種照顧。

四個月後,矛盾再次爆發。李隆基上表奏請“追還京師”,準備回長安,而且還奏斥姚宋二人“以銷戢怨嫌”。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自恃羽林軍中有她的爪牙,準備“謀廢太子”,但不知為何,這一計劃並沒有立即執行,而李隆基卻先一日下了手。

太平公主“聞變,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賜死於第。”在很早前的電視劇《唐明皇》中,這一橋段改為,李隆基的追兵至,太平公主慷慨激昂,舉劍自刎。

反正是一死,曾經都是重於泰山之人,如今的死真是輕於鴻毛。


大先生的故紙堆


不是唐玄宗不想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而是因為龍椅只有一座,不是你坐,就是我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不是唐玄宗先下手為強,讓太平公主搶了先的話,他也得死。

是的,太平公主幫過唐玄宗。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平公主和唐玄宗面對著共同的敵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武則天退位後,李顯再次繼位。李顯無能,讓韋皇后把持著一切。韋皇后特別崇拜自己的婆婆武則天,而且缺乏自知之明,覺得自己也可以走婆婆的老路。同時,她還有一個和她一樣沒有自知之明的女兒——安樂公主。這孃兒倆的意思是,韋皇后先當女皇,死後再傳位於安樂公主。

但是有人不同意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覺得,如果有人要當女皇的話,那也應該是她,而不是韋皇后。

另外一個不同意的人,則是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給幹掉了。然後,李隆基的爸爸李旦繼位。

太平公主覺得,李旦就是個過渡,還是應該繼承老李家的優良傳統——讓女人當皇帝。

但他的侄兒覺得,老李家的這個傳統不應該繼續發揚了。於是,他就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太平公主,他自己登了基,史稱唐玄宗。


趣談國史


李隆基在被確立為太子之前,他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都是捍衛李唐政權的中堅力量,他們同屬於李唐宗室勢力,雙方並沒有什麼矛盾衝突。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女兒,母親是武則天,第二個丈夫是武攸暨。可以說太平公主是最為獨特,她既是李唐皇室的公主,又同時是武家的媳婦。太平公主其實和武則天一樣,是非常有政治野心的。早期的時候,她就和武則天一起謀議政事,地位和權勢很高。武則天也知道自己一旦去世,李唐皇室和武家的勢力自然會發生衝突,所以太平公主是最適合的調停人。

不過,太平公主卻和李隆基一樣,是李唐政權最為忠實的捍衛者,為復興和捍衛李唐政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早期神龍政變中五王誅殺二張,到後面聯合李隆基共同誅殺韋太后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有大功勞的。當然,這也使得太平公主權勢熏天。太平公主此時已經成為了鎮國太平公主,朝廷之中的七個宰相,五個都是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這個時候,太平公主可以說達到了一生之中政治權利的巔峰。

李隆基整頓敗壞吏治,限制宗室諸王公主權力,鞏固皇太子法定地位,觸動了太平公主的核心利益。最終二人的權力鬥爭嚴重激化,並最終引發了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的宮廷政變。

韋太后勢力被誅殺以後,可以說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成了大唐最有權勢的人。雙方自然會為權力而發生爭鬥。李隆基堅決主張革除中宗朝以來的弊政,同時在人們最關心的吏治問題、抑制佛教勢力、限制宗室諸王公主權勢上積極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觸動了太平公主的利益。

作為當時皇帝的睿宗其實是非常懦弱曖昧的,他時而支持太子,時而袒護太平公主。最後,睿宗乾脆直接傳位給李隆基,這便是後來的唐玄宗。雙方還是最終撕破了臉,李隆基發動政變,消滅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太平公主也逃亡了南山,後來被處死在家中,太平公主也終於結束了她不太平的一生。


歷史是什麼


俗話說得好,前有車,後有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武則天之後,她兒媳婦、女兒莫不爭相效仿,李隆基要是放過太平公主,恐怕他自己位子坐的也不安心,何況太平公主也一直就沒打算讓他安心。

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復位,沒多久,一心想成為武則天第二的韋后與女兒合謀毒殺了李顯,出於為李家天下及自己專權的考慮,太平公主與侄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母女。擁其兄相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太平公主立此大功,權勢地位更加顯赫,唐睿宗經常同她一起商量朝廷的政策,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太平公主沒去上朝覲見,李旦都要主動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徵求意見。

開始太平公主並沒有把李隆基太當回事,可慢慢的他發現這個“三郎”跟他爹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人,於是她開始在李旦耳旁吹風,說李隆基不是嫡長子,不能繼太子位,還說李隆基有奪位的野心,一心想借李旦之手除掉李隆基,她這一招對大部分的皇帝都管用,因為皇帝最怕的就是別人搶他的位置。

可是太平看錯她這個“旦哥哥”了,性格軟弱、淡薄名利的李旦其實早就有把皇位讓出的意思,有太平這些話,他正好找到了藉口,於是乾脆把皇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一看弄巧成拙,極力勸阻李旦別這麼做,可看透一切的李旦早已下定決心。這下太平傻眼了。李隆基繼位後,姑侄二人關係更是勢同水火,具有龐大勢力的太平公主於是想再次通過發動政變的方式推翻李隆基。這就已經威脅到李隆基最根本的核心利益了。李隆基雖然年輕可卻十分精明,這一切情況他都瞭如指掌,於是在羽林軍的支持下他及時果斷下手(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從而使得歷經80餘年血雨腥風的大唐帝國政壇從此穩定下來。


慣與長夜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

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暗地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此時太平公主已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史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昏庸懦弱,大權操於他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氏把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和武三思私通並與朝中武氏集團結成黨羽,先後除掉了反對她的朝中五臣(敬暉、張諫之、桓彥範、袁恕己、陳玄,貶而殺)和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韋后驚恐於唐中宗對她和安樂公主擅權跋扈的義憤,遂狠心用藥餅鴆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攝政,改製為唐隆,又欲學武則天稱皇稱制,朝野譁然!

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此時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凡是她

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就連唐睿宗在朝政大計方針都的和太平公主商量同意,然後是李隆基同意才能實行。


剛開始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年紀輕輕不以為意,後來見他英明神武,怕他日後尾大不掉,對自己專權不利,逐漸把矛頭對準了隆基。一來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當太子;二來派人監視李隆基,經常向李旦打小報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攏朝中反對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個意圖不軌的小集團。


史載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給太子,李隆基幸運地即了帝位,是為唐玄宗。在此期間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間的矛盾日趨激烈,關係極為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均想置對方於死地。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至此動盪不寧、暗流洶湧的弔詭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權。

從結盟到翻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為鬥爭失敗的一方,肯定是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