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隊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摧毀了波斯帝國的最後一支主力軍。當所有馬其頓將領都覺得亞洲已經唾手可及之時,他們陷入了讓自己苦不堪言的中亞戰場。他們在這片其貌不揚的土地上,經歷了遠超波斯軍隊所能帶給他們的苦難。最後是其頓人連拉帶打,使用各種方法才終於征服中亞。

然而,就是這樣一塊桀驁不迅的土地,曾經在波斯帝國的治下匍匐了數百年。除了個別小的風波之外,基本上都對波斯的中央王權都是畢恭畢敬。那麼波斯人是用了什麼手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亞歷山大的中亞攻略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亞洲所向披靡

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隊,從已經佔領的巴比倫出發,挺進波斯帝國位於法爾斯山區的京畿重地。那裡不僅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龍興之地,更是帝國行政首都與宗教中心的所在。

前一年就從兩河流域向東逃竄的波斯君主大流士三世,此時並沒有選擇據守本土。他一方面下令在法爾斯山區進行了民兵動員,另一方則率領殘餘的職業軍北上,在伊朗北部的埃克巴塔納組織新的抵抗。不少來自中亞省份的勤王軍,則開始向大流士的所在地集結。如果他的計劃得以實施,那麼孤軍深入的馬其頓人將遭遇進退失據的危險。既要在南方的山區遭遇頑抗,又會不斷被從北方南下的波斯軍隊包抄。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退守伊朗地區的大流士 依然想用戰略縱深來進行反擊

然而,波斯人的計劃很快就被用兵神速的亞歷山大所破解。他先是在波斯門戰役中,擊潰了法爾斯本地部隊的抵抗。接著,又利用波斯人修建的道路系統,迅速揮師北上。趕在大流士的軍隊完成集結前,兵臨埃克巴坦城下。已經在兩次交鋒中落敗的波斯大王,不得不帶著數千殘軍逃向東方。他原本期望獲得的外線優勢,就這樣被馬其頓軍隊的內線機動所扼殺。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馬其頓軍隊焚燒了波斯的宗教中心 波斯波利斯

此後,亞歷山大領兵追入中亞,希望以最快速度除掉波斯帝國的核心權威。大流士三世則因一系列不受自己控制的失敗,而已經失去了部署的認可與忠臣。原本負責統領中亞事務的巴克特里亞總督貝瑟斯,公然謀反,並將大流士囚禁後殺害。接著,開始以阿爾塔薛西斯五世的名義,號召中亞各地的勢力向他聯合。

亞歷山大繼續以快速的追擊戰術,逼迫貝瑟斯不能有效集結軍隊。最終,篡位者自己也沒有展現出任何能力,便被地方領袖出賣。但按照波斯傳統處死貝瑟斯的馬其頓人,卻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中亞各勢力的汪洋大海。其中即有定居化程度較高的南部山民,也有同北方斯基泰騎兵聯合的索格狄亞那城市。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亞歷山大東征路上最大的損失 就來自中亞

此後的數年裡,亞歷山大和他的軍隊都在中亞各地間來回奔波。他們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去攻佔不願投誠的山間要塞。又不敢將部隊過度拆分成小股追擊力量,深怕遭到迅速集合騎兵圍殺。馬其頓軍隊在錫爾河戰役中擊潰了大量斯基泰騎兵,卻因為追不上大批潰退的對手而只能面臨更多襲擊。

迫於無奈之下,亞歷山大先是對曾經投靠大流士的希臘僱傭軍也網開一面。讓他們在中亞擔負屯邊任務。然後再與被俘的粟特女貴族羅克珊娜結婚。靠著這種連拉代打的方法,才將中亞各地的抵抗平息。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錫爾河戰役中 正在渡河的馬其頓軍隊

波斯也曾在中亞損失慘重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做了兩百多年世界中心的波斯人

其實,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的兩百多年,波斯軍隊一樣在中亞損失慘重。開國君主居魯士在征服了米底和呂底亞兩大帝國後,揮師向東,進攻開化程度有限的亞洲腹地。結果是他們在當地,花費了比後來馬其頓人還長的時間,才初步控制局面。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波斯人在建立帝國時 也在中亞花費了大量時間

雖然中亞各地的原著居民,在語言、文化和血統上都是波斯人的親戚。但分屬不同陣營和勢力的他們,並不願意向同為伊朗系的西方強權屈服。居魯士所到之處,都會遭到嚴重的抵抗。儘管相關的歷史記載在波斯帝國滅亡時就消失大半,卻在後人的記載中留下了蛛絲馬跡。同時也被20世紀的考古學家所不斷證實。比如曾是花剌子模地區大國的馬伽特文明,就被居魯士的波斯人完全摧毀。幾個同屬大花剌子模的王國或部落聯盟,也被後來的波斯征服者給一分為三。分別隸屬於巴克特里亞、阿里亞和索格狄亞那省。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被斯基泰人擊潰的波斯騎兵

就連居魯士本人的死,也有多個版本出現。其中的大部分都直指中亞地區的戰爭。一個版本是這位波斯帝國大王,在同和印度王公聯合的阿富汗人交手時,被長矛刺穿了肝臟。此後,有大量的斯基泰遊牧騎兵還發動了對波斯人的總攻。這從側面說明,波斯人在東方遭遇到了一個由廣大東伊朗土著和印度人組成的“雅利安聯盟”。戰爭的強度,遠勝後來馬其頓軍隊所遇的游擊戰。

第二版本則最為知名。居魯士在晚年,為了維護帝國在中亞的統治而在此東征。最後卻被馬薩格泰部落的女王斬首,腦袋丟入了盛滿鮮血的袋子。波斯軍隊則在戰爭中損失了20萬有生力量。無論這個說法有多少戲劇化的加工,都反映了波斯人在中亞所受到的傷害。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關於居魯士死因的說法 大部分都和中亞有關

帝國的第二位君主岡比斯死後,掌握軍權的大流士篡位成功。很多先前被征服的地方,紛紛起兵抵抗新任波斯大王。除了米底和巴比倫等地方的反對派,大流士也在中亞多次作戰。才讓當地重新歸於波斯帝國的控制。

這位後半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的君主,開始對帝國各地的省份進行一次重大改革。涉及的方面包括了行政、軍事和經濟建設,但目的無疑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中亞在此後長期無力反抗的最大因素,便由此而來。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彰顯大流士一世武功的貝希斯敦銘文 幾位中亞首領赫然在列

水庫與大壩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鼎盛時期的波斯帝國版圖 中亞反而是最安穩的地方

就如同後來的馬其頓征服者一樣,波斯人從居魯士時代開始,就對中亞進行了軍事殖民。

一些老兵被安排在當地建城,因分配到了城市周圍的土地作為私產。儘管波斯人的殖民規模較小,影響力也看似不如希臘人,但卻開創了有效管理中亞的新模式。這讓他們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治那裡的帝國。

波斯的策略其實也非常簡單務實,那就是在開墾田地的同時,牢牢控制住大部分水庫和大壩。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中亞在波斯征服前 存在好幾個勢力較大的王國與部落聯盟

因為在中亞各地,定居點大部分都位於綠洲和水源附近。離開了定居點的輻射範圍,則可能進入荒漠或未開發的區域。在技術水平有限的條件下,沿著固定水源或大河建立據點,是最為划算的事情。這些彼此相隔卻又相通的城市或要塞,也成為了商隊和旅行者的必經之地。同樣也是遊牧化部落獲得很多物資的市場。

所以,波斯人只需要控制幾個大城市,並開發更多規模的灌溉系統,就足以將更多地方掌握手中。但由於大部分人還是更願意去較為富庶的兩河流域或埃及,所以真正去到中亞的殖民者總是數量不足。解決之道,就是寧可放棄某些有較強勢力的城市,也要控制附近的水庫。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波斯人在中亞的經營 非常具有統治力

這樣,無論城裡的土著多麼有錢有兵,也必須定期向波斯殖民者納貢。一旦稅款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繳足,水庫的控制者就會以各種手段來蓄水不放。對於非常依賴天時耕作的農民而言,這無疑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而土著居民一旦決定反叛,那麼在強大的波斯軍隊抵達前,他們的天地和家產可能已經被開閘的水庫管理員所摧毀。雖然在今天留下的有限記錄來看,並沒有出現這種同歸於盡的可怕案例。但歷史上的中亞土著們,一定會在憤憤不平之餘,體察到這柄選在頭上的達摩斯克之劍。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波斯帝國派駐中亞的軍隊

居魯士時代就開始的軍事移民政策,還在原有的定居點之外又新建了一批殖民城市。一些用於防禦固定關口和道路要衝,另一些則純粹為了控制原有的定居區域。每一座新城市的落成,就意味著新的灌溉農業出現。這讓殖民者可以自給自足,不必完全依賴原住民物產。新落成的水庫或大壩,也讓帝國的代言人可以更為精細的掌握地區內的廣大人口。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中亞地區的騎兵在波斯帝國的軍隊中逐步佔據了重要地位

或許有人會說,中亞的定居點數量有限。管的了城鎮人口,又如何影響周邊的遊牧部落?答案也非常簡單,遊牧勢力的很多物產就來自同綠洲農業城市的貿易交換。如果波斯人已經控制了全部的農耕地區,也就掌握了威懾遊牧勢力的貿易戰優勢。何況帝國經常從遊牧部落中招募合格的輔助騎兵,間接達到了籠絡部落勢力的目的。

最後,中亞各地的綠洲城市外圍,都存在數量龐大的半農半牧部落。這些部落根據季節轉換,遊走在幾個固定的草場之間。他們和農耕地區接觸密切,對於農業產出與貿易的需求也更大。所以,控制水庫的波斯人也完全可以控制草場的生態環境,讓這些人同自己合作。在帝國曆史上,有大量被調往西方作戰的騎兵,主力就是他們。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中亞各省份提供的部隊 一直伴隨著波斯人南征北戰

建立壟斷的去中心化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波斯人表面上搞了去中心化 實際上卻是大權在握

可以說,波斯人的水庫殖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有那麼一點去中心化的味道。

因為在這種策略之下,諸如撒馬爾罕和木鹿一類的地區主要城市,不再是影響當地經濟環境的主要因素。即便有波斯大王任命的總督常駐,也不過是為了方便安置必要的管理人員。真正能執牛耳的關鍵性力量,是那些控制水庫與大壩閘門的軍事開墾團。他們的存在,讓地區內的權力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位於今天土庫曼斯坦境內的木鹿古城遺址

但從宏觀層面來看,這種貌似去中心化的佈置,實則是為了建立壟斷與影響力更大的中心。因為所有的開墾軍團都與地區總督一樣,對遠在蘇薩或巴比倫城的波斯君主,俯首帖耳。地區內原有權力頂層和經濟中心的被稀釋,恰恰方便了波斯大王對該地區的控制與管理。因而在波斯帝國存在的兩百多年裡,中亞地區一直鮮有叛亂出現。波斯帝國特有的貴族籠絡策略,在這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沒有大棒在手,胡蘿蔔又怎麼會顯得甘甜可口?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亞歷山大後來也將大量的老兵、僱傭軍和戰俘留在中亞搞城市化建設

熟悉波斯歷史與政治制度的亞歷山大大帝,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他在控制中亞的過程中,就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希臘城市,駐紮了大批退役老兵和戰俘。

希臘人用更新的技術,將更多中亞的土地開墾出來。但他們也太過專注於城市化的文明傳統與內部鬥爭。結果在內部實力出現損耗後,很快就被新一輪南下的蠻族控制。蠻族軍隊不一定能攻克很多設防城市,卻可以在劫掠鄉村後再摧毀水庫與大壩。這就讓中亞的希臘化國家,再無復興的經濟實力。各個城市最終只能成為遊牧勢力的附庸。

波斯帝國:如何用水庫和大壩讓中亞臣服多年?

希臘人在失去對水庫和大壩的控制後 也失去了中亞霸權

一直到今天,水庫與大壩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建設。一個小小的水庫,也會成為影響一大片地區的關鍵因素。這也讓我們在反觀歷史時,不由得為2000多年前的古代智慧而折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