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它失傳了700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人手上覆燒成功

它失傳了700年、被日本奉為國寶,在一箇中國人手上覆燒成功

宋代曜變天目盞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從一隻茶碗中,能看見宇宙的真相?

這樣的茶碗,定不是一般的凡品。它就是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天目盞,被日本列為國寶級的藏品。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黑底釉色中,散發著銀色的斑斕,如璀璨星辰,如浩瀚宇宙;三三兩兩的斑點如隕石坑,周圍泛起藍色的幽光,隨著角度、光線的變化煥發出彩虹般的光芒,變幻莫測、詭異綺麗。

有人說曜變天目盞中蘊含了宇宙萬物的奧秘,故日本人稱其為“碗中宇宙”、“天下第一名碗”。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被日本視為國寶的曜變天目盞,為中國福建建陽水吉建窯所燒製的建盞,南宋年間傳入日本,被日本稱為“曜變天目盞”。

現存於世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盞,僅有三件,全部藏於日本。中國僅有半件杭州出土的曜變天目盞殘品。

幾百年來,這三件曜變天目盞在日本被奉為聖物,均被小心翼翼保存下來,被定為國寶級的文物,藏於博物館中。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成書於1511年的日本古代文獻《君臺觀左右賬記》記載:“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到16世紀,日本發展到一隻“曜變”茶碗,可換一座城池。

現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曜變天目盞,就曾為德川家康所得,並作為鎮家之寶世代相傳。

再後來,這隻碗又在明治年間被三菱總裁巖崎小彌太所得,但是他說,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沒用它喝過茶。最後,他將這隻國之重寶送給靜嘉堂美術館珍藏。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宋代曜變天目盞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

曜變天目盞為什麼現世僅存三件,被稱為建盞中至高無上的神品呢?

一是因為曜變天目盞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極低,要從數10萬建盞裡才能偶有所得,珍稀非凡,在宋代也極為稀有,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品;

二是因為曜變天目盞的七彩斑斕的斑紋,是在1300℃的窯火中純天然形成的,形成過程有如神助,人意不可為;

三是因為自宋亡之後,這項燒製技藝已失傳700年。對於如此神物,吸引了無數陶藝名家為之傾倒,有些大師傾一生之力,力圖復原曜變天目盞,但燒製出的品相卻與三件宋代藏品相去甚遠。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曜變建盞復燒第一人 陸金喜

在當今陶藝界,至今還沒有人能成功復原曜變天目盞,

但有一個人,所復燒的曜變天目盞,被公認為最接近宋代曜變天目盞原品,

他,就是被譽為曜變建盞復燒第一人的陸金喜。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復燒的曜變建盞內壁光斑與宋代藏品對比圖。

和宋代藏品相比,陸金喜復燒的曜變建盞,在器形、釉色和本質結構上均達到“形似、神似 、質似”的藝術水平。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與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長出川哲朗(左一)

陸金喜與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館長河野元昭(右上)

陸金喜與藤田美術館館長藤田清(右下)

陸金喜的曜變作品陸續被中國美術館、英國V&A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等國內外眾多知名博物館收藏。

2017年,陸金喜受日本博物館邀請,訪問了東京靜嘉堂美術館、大阪藤田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出光美術館,交流曜變燒製技藝。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2016年保利拍賣會上,陸金喜創作的“新建窯曜變天目盞”

以112.7萬元的成交價,刷新了同類作品的國內拍賣最高紀錄。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9口徑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8.5口徑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7.5口徑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親制宋代兔毫建盞 9口徑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從左至右依次是8.5、7.5、9口徑的曜變建盞、大師親制兔毫盞。

現在,聯合廣誠行,為陸金喜曜變建盞及兔毫盞,發起眾籌。

眾籌支持價為:488~28000元

● ● ●

建盞 宋朝的內斂與風雅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南宋劉松年 《鬥茶圖》

宋代建盞,是南方黑瓷的代表,也是我國古陶瓷中珍品之一,主要燒製黑釉茶盞,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之一,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

宋人喜歡“鬥茶”,上自宋徽宗、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民間普通百姓,“鬥茶”是風靡全國的時尚雅好。

鬥茶講究的是鬥色,當時喜用白茶,黑白對比最為分明,所以“建盞”這種黑瓷茶盞便成為鬥茶的珍品。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宋代大儒蔡襄曾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點茶茶湯呈白色,適合用黑釉盞。建安所造茶盞,色澤深黑,斑紋如兔毫,坯體微厚,燙過之後,能長時間保持溫熱,不易變冷,很適合點茶、鬥茶。其他地方所產黑釉盞,要麼更薄,要麼釉色不夠黑,都不如建盞。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建盞外觀自然古樸、靜穆簡素,充分表現了宋人內斂與風雅的審美觀。

建盞的曜變之美,崇尚自然,成為陶瓷史上千年絕唱。宋徽宗在《大觀茶論》裡提出了茶盞的審美:“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

玉毫即兔毫盞。宋瓷名窯重多,宋徽宗偏偏獨愛建盞,而建盞之中,兔毫盞又被奉為絕品,成為宋朝皇族與重臣不惜重金也難以得到的寶物。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然而就連宋徽宗所撰寫的《大觀茶論》,也未提及曜變盞,說明曜變茶盞出現在大觀次年之後,數量非常稀少,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曜變盞的出現非常偶然,當時的窯工從未見過這種現象,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就從迷信的角度來理解,認為它是“妖器”。

在宋代建窯中,也把曜變盞當做“妖器”,一經發現,便予廢棄,這或許是建盞曜變天目至今存世極少的緣故。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轉動曜變盞時,隨著角度和光線的變化,內壁的曜變斑紋展現出夢幻般的光彩,讓人如痴如醉。

日本將曜變建盞的出現,歸為受到天神的意志干預而成的神器,將其奉為神物,列為國寶,並給予幾乎痴迷的崇拜。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燦若雲霞、變化莫測的曜變之美,美得讓人驚歎,讓人痴迷。

雖然陸金喜研究曜變天目盞20多年,終將其復燒成功,但因為成品率和產量極低,陸金喜所燒成的曜變天目盞也只有數十盞而已。

而且,陸金喜大師所珍藏的曜變天目盞,這些年除了少量被博物館收藏及拍賣外,從未在市場上流通,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曜變天目盞藝術觀賞價值極高,加上天生稀貴,收藏價值不可限量,能收藏一件曜變第一人陸金喜創作的曜變建盞,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

人燒一半,天燒一半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建盞燒製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建盞的特點在於一次上釉、一次燒成,足部不施釉,泥胎外露。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內壁細節

曜變天目盞神奇之處就在於,只施一種釉色,經過燒製後,出現七色斑斕、變化莫測的暈光色彩。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內壁細節

建盞釉料含鐵量高,當窯火溫度達到1100℃時,釉面開始融熔;

1200℃時,鐵成分開始分解,產生氣泡;

當窯溫達到1300℃時,釉面氣泡增大、脹破,釉中有機物質由氣孔排出,剩餘則為含金屬較多的酸鉻釉層。這個過程停留很短,稍縱即逝。

當窯溫下降到1100℃左右,氣態的“鉻”才會凝結在鉻藍釉表面的“釉疹”周圍,形成鉻藍彩色釉面與斑紋。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曜變建盞

內壁上的斑紋、光暈在陽光下煥發出如彩虹般斑斕色彩,影影綽綽,飄忽不定,玄之又玄,真乃是無上妙品。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有些部位呈放射性流淌狀,好似東方朝陽,霞光萬丈。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置於陽光下,轉動角度,可欣賞到彩虹般的七色斑斕。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還可以用高倍放大鏡細細欣賞“碗中宇宙”的無窮奧妙,讓人愛不釋手。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底足刻有“晦翁”二字,外露的泥胎部分有“喜”字印戳。這是陸金喜作品標誌。

由於曜變天目盞成品率極低(萬分之三也不敢保證),所以底款是非定製的。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陸金喜親制的兔毫盞,溫潤晶瑩,釉面上佈滿密集的筋脈狀黑褐色紋飾,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細,閃閃發光。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這是由於瓷土含氧化鐵成分高,在高溫燒製過程中,釉受熱產生的氣泡將熔入釉中的鐵微粒帶至釉面,

當溫度達到1300℃時,釉層流動,富含鐵質的部分便流成細長似兔毫的條紋。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由於建盞採用的都是正燒法,釉在高溫中容易流動,因此盞口沿部分釉層較薄,內底聚釉較厚;

外壁往往施半釉,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於流動,因此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滴釉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兔毫盞是宋徽宗最愛的茶器之一,在宋代就已成為名品,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追捧。

蘇東坡在《送南屏謙師》衝雲:“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乎;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楊萬里也有“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之說。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雖然現代人已不時興宋時的“點茶”,但用兔毫盞飲茶,可欣賞茶盞中的氤氳霧氣,

斟茶入盞,水光搖曳之間,霧氣蒸騰,虛無縹緲又如真似幻。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建盞中的曜變、兔毫在高溫燒製過程中,全憑天意自然形成,人力不可為之,

因此,每一盞的曜變光暈、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可以說,每一盞都是孤品。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眾籌分檔設置

伯樂兔毫盞 1只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支持488元,可獲得價值888元的廣誠行 × 陸金喜 “大師監製兔毫建盞”一隻。

大師親制兔毫建盞 1只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支持1588元,可獲得價值2688元的廣誠行 × 陸金喜 “大師親制兔毫建盞”一隻。

曜變建盞 7.5口徑 1只

它失传了700年、被日本奉为国宝,在一个中国人手上复烧成功

支持15000元,可獲得價值23000元的廣誠行 × 陸金喜 “曜變第一人 第九代曜變7.5口徑杯(無定製)”一隻,限量30只。

曜變建盞 8.5口徑 1只

支持18888元,可獲得價值28000元的廣誠行 × 陸金喜 “曜變第一人 第九代曜變8.5口徑杯(無定製)”一隻,限量20只。

曜變建盞 9口徑 1只

支持28000元,可獲得價值38000元的廣誠行 × 陸金喜 “曜變第一人 第九代曜變9口徑杯(無定製)”一隻,限量10只。

在讀睡銷售的每一個產品所帶來的收益,都將用於讀睡的詩歌活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祝各位在讀睡玩得愉快。

▼ 點這裡,參與曜變建盞眾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