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美國很發達,而同樣制度的利比里亞卻是全球最落後的國家?

Cyanokaze


在西非地區存在著一個神奇的小國,它由美國獲釋的黑奴創建,從建國的那一刻起,便實行全盤美化的政策,堪稱非洲大陸的“小美國”。不過跟強大富庶的美國不同,這個非洲小國卻在建國後的百餘年時間裡,逐漸由一個小康國家退變為赤貧如洗的失敗國家,很難再有振興之日。這個經歷坎坷的小國,便是利比里亞。



利比里亞是西非一個沿海國家,東鄰科特迪瓦,西南瀕臨大西洋,西北跟塞拉利昂接壤,北部與幾內亞為鄰,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61萬,首都為蒙羅維亞。利比里亞開化的時間很晚,早在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於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而西方殖民者踏入此地時,已是15世紀中後期(相當於明朝中期)。


1461年,葡萄牙殖民者在該地建立起貿易據點,並因該地盛產馬拉克塔胡椒(一種香料,被歐洲人稱為“天堂的穀物”),而將此地稱之為“穀物海岸”或“胡椒海岸”。16世紀以後,荷蘭、英國和法國商人也相繼到這裡進行貿易活動,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此地吞併為殖民地,直到美國人的到來。



美國獨立後不久,廢除黑人奴隸制的呼聲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社會進步人士提出建議,希望能通過對外殖民、建立移民區的方式,將獲得自由後的黑人遣返到祖源地非洲,並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起一個以美國為版本的自由國度。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於1822年1月初,美國在穀物海岸的普羅維登斯島建立起第一塊黑人移民區,兩年後正式將其命名為“利比里亞”,意為“自由”。


隨後,美國各州也陸續到利比里亞沿岸建立移民區,僅十幾年的時間,其數量便增加至8個。1838年,在美國的授意下,這8塊移民區合併組成利比里亞聯邦,由美國政府委任白人總督管轄,3年後便出現首位黑人總督。1847年,美國自認為讓利比里亞獨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同年7月允許該地建國,定國名為利比里亞共和國。



利比里亞建國後,在憲法、政體和機構設置等方面都效仿美國,甚至連國旗創意都跟美國高度相同,唯一的區別只是星數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該國就是一個“縮水版”的黑色美國。為保障這個美式民主的“樣板國”不被吞併或因內戰消亡,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控制可謂不遺餘力。正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利比里亞才得以避免淪為歐洲殖民地,它也是非洲僅有的兩個自由國家之一(另外一個是阿比西尼亞)。


在美國的保護下,利比里亞曾長期享有相對的和平與繁榮,經濟水平跟周邊比相對較高,一度擁有全球最大的橡膠園。然而在冷戰結束後不久,該國便因美國援助的停止,陷入大規模的部族衝突之中。這場血腥內戰持續14年時間(1989-2003年),造成該國25萬人死於非命,經濟體系更是備受摧殘。



2003年,在聯合國的協調下,衝突各方達成停火協議,並開始國家重建進程。然而十餘年的內戰早已耗盡部族之間的信任,而埃博拉疫情的大爆發更是給該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創傷。正是在這雙重打擊下,利比里亞由之前的小康國家,迅速墜落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截止到去年,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區區21.58億美元,人均GDP僅456美元,真可謂赤貧如洗。


飽受內憂外患的利比里亞,迫切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來重整河山,於是“球王”喬治·維阿順勢而起。作為享譽全球的足壇超級巨星,維阿不僅被國民尤其是年輕人視為偶像,更因為絲毫不沾染官僚和貪腐氣息而得到民眾的擁戴。人們親切地稱呼維阿為“喬治王”,相信在他的領導下,利比里亞會實現破繭重生、國家再造,重新進入到安定、富庶的生活中。



於是在2017年12月27日,維阿在他的第三次總統競選活動中,以61.5%的得票率當選利比里亞第25任總統,實現由球星到總統的完美蛻變。然而當選總統只是維阿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接下來如何收拾“爛攤子”,將極大地考驗他的智慧和能力。利比里亞是轉而向上提升,還是繼續向下沉淪,世界都在關注維阿的一舉一動,希望他能夠成功。


文史磚家


一切根源是“慾望”,一個“民族”堅持一定要統治另一個“民族”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美國國內的反黑奴運動的興起,美國出現了大批受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自由黑人”。然而由於“自由黑人”的增長速度遠超白人的預料,1790-1800年,自由黑人從59467人增至108378人,增幅高達82%。

很多原本反黑奴運動的支持者的內心開始動搖了,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黑人搶走,但出於“歧視黑人”是不文明行為的壓力,動搖的反黑奴運動者只能在自己內心深處獨立“煎熬”。

出於解決這部分人的“需求”,一種叫“送走”的理論開始在反黑奴運動圈子內火了起來,該理論認為白人、黑人生而不同,很難在思想上統一在一起,因而分開對雙方都是好的,計劃在美國國境之外,為美國的“自由黑人”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

1817年一個叫查爾斯·梅瑟的美國政客決定將“送走”的理論付諸實施,為此他拉攏朋友特意成立了一家叫ACS的公司,專門籌劃“自由黑人”國度的選址和建設工作。

最後經過大部分公司股東的討論和美國政府的默認,ACS決定將地址定在非洲西部,希望美國的“自由黑人”能將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文明反哺給自己在非洲大陸的同胞。

但遺憾的是美籍黑人回到非洲過後,並沒有將美國的民主共和真正的帶給當地人,而是在潛移默化中重構了一條“鄙視線”——美籍黑人統治當地的黑人土著。

1847年7月ACS瀕臨了破產邊緣,不得不放棄美籍黑人在非洲西部海岸建設起的“殖民地”利比里亞。26日利比里亞正式宣佈《獨立宣言》。

與此同時由於美籍黑人理論上都是“美國人”。因而出於“本能”,利比里亞立國後政治制度幾乎完全照搬美國模式,就連莊重的《利比里亞憲法》都是以《美國憲法》為藍本而寫。

然而尷尬的是,雖然利比里亞是由美國人直接建立,並同時克隆美國製度,但它並沒有像美國一樣在19世紀走上快速發展道路。至於原因?只因它在“鄙視鏈”問題上不夠堅決。

美國在1862年通過《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從法理上基本消除國內的種族鄙視鏈。相對利比里亞的美籍黑人並不太願意將權力下放給利比里亞的土著黑人,他們認為土著是野蠻的,不適合參與國家管理。

所以利比里亞很長一段時間裡“歧視鏈”政治都是該國的“基本制度”。而也正因這不公平的“歧視鏈”長期存在,利比里亞的美籍黑人和土著黑人陷入了水火不容之中。

1980年4月12日深夜,土著黑人塞繆爾·卡尼翁·多伊混入總統府政變,將美籍黑人總統威廉·理查德·托爾伯特刺殺,美籍黑人在利比里亞長達100餘年的統治才被畫上了句號。

塞繆爾·卡尼翁·多伊

然而雖然土著黑人掌權了,但是利比里亞並未因“歧視鏈”倒了一頭而穩定下來。除了美籍黑人不服以外,土著黑人在失去美籍黑人這個共同敵人之後,面對權力的誘惑迅速分解成了不同的勢力。

於是利比里亞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動盪期,直到2003年10月1日,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接管了利比里亞,但因動盪時間實在是太久了,利比里亞幾乎所有的工業基礎都被打沒了。

直接造成該國的人均GDP才455美元(2016年),根據聯合國的相關資料顯示,利比里亞被評為當今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

配圖來源網絡,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參看資料:利比里亞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李文剛.《列國志·利比里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永亨辦公傢俱


目前世界上類似美國的普選民主制度的國家很多,但是像美國一樣發達的國家卻大部分集中在歐美地區。通俗地講,工業革命後,原來該發達的地區還是發達,該落後的一樣落後,一部分國家如日本跟上了發達國家的步伐,另一部分如韓國、新加坡在美國的扶持下,也跟了上來。但總體來說,原本落後的非洲大部分國家,雖然如利比里亞一樣,政治制度上完全就是小美國,但並不成功,依然十分落後。

美國的強大既有先天的原因,又有後天的因素,其它國家靠單純模仿不一定會成功的。

首先美國產生歷史很短,沒有其它國家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基本沒有民族問題等歷史包袱,也不需要考慮歷史和文化傳統,以及民族情感等因素,更容易甩手進入現代化。美國維持了兩百年的和平發展,其間雖有南北戰爭,但那是為了掃除發展障礙,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的發展更快了。

其次是美國獨特而優越的地理環境,美國東靠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對如今海權時代來說,發展經濟十分有利。美國大陸地域平坦,物產豐富,十分適宜人類生存,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美國都十分發達。此外,美國陸上只和加拿大和墨西哥有接壤,且這兩國與美國基本同宗同源,政治制度和價值觀相同,不存在天然矛盾。再遠一點的加勒比海島國,基本對美國形不成危脅,甚至他們的國民還希望融入美國。

再次是美國移民國家的先天性優勢。美國早期是冒險家的天堂,來自歐洲各國的各色人等紛紛進入美國,在主權國家還美建立前,美國受英國殖民統治,形成了一種崇尚自由的氛圍。美國建立後,威望極高的華盛頓拒絕了稱帝和終身總統的建議,為美國傳統的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個好頭,美國成為世界各地愛好自由的人們的天堂,大量的精英源源不斷的進入,給美國帶來了持續的發展活力。

民主不是萬能利器,古人講“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恰恰適用於美國和利比里亞。只有選擇合適自已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美國這些優勢對其它國家來說並不具備,比如說非洲國家,很多還是從部落階段轉化過來的,民眾的文化素養基乎為零,更何況有獨立的民主和法制意識。又如中東各國,宗教的複雜程度靠民主制度根本無法協調,反而造成了戰爭與動亂,最終只會產生如薩達姆、卡扎菲一樣的強人政治,或者是沙特和阿聯酋這樣的君主制國家。


華哥雜談


你可別小瞧了這個利比里亞,這個國家可是在美國軍艦的炮口下建立起來,號稱是非洲第一個由奴隸建立的國家,歷史上於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47屆“荷賽”獲獎照片,利比里亞內戰,娃娃兵指揮官,克里斯·洪德魯斯

我們先從利比里亞第一任總督托馬斯·布坎南說起,此人是何許人也?他可是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的親表弟,從名字上看他們又好像是堂兄弟,反正夠親的。托馬斯·布坎南1808年11月19日出生於美國紐約,他生活的時代,美國廢奴運動興起,社會上已經出現大批自由黑人,美國政府看到大英帝國在非洲殖民收穫頗豐,一些宗教慈善家、社會人士和國會議員等紛紛提出向外殖民、把自由黑人遣返到非洲建立殖民地。此主張正中美國政府的下懷,於是托馬斯·布坎南受他總統表弟的指派在海軍上尉R.F.斯托克頓的軍艦護衛下,帶著一批被解放的黑人就來到了西非海岸,當年是1821年。當時的非洲的地盤已經被歐洲列強們佔領的差不多了,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經常發生,美國人到達時已經插不進腳了,於是,在武力威脅下當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酋長 “出售”了一塊長130英里、寬40英里的濱海土地,價格為菸草500捆、朗姆酒3桶、5把雨傘、10根鐵條、10雙鞋和5桶火藥,這就是利比里亞的雛形,托馬斯·布坎南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一任總督。美國殖民協會依照拉丁文“Liber”(自由)一詞,給這塊殖民地正式命名為利比里亞(Liberia);給這塊移民區取名為蒙羅維亞,以紀念門羅總統。

大英帝國的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美國的行為讓他很不爽,於是藉著1845年英國商人拒交關稅的事件,以維護利比里亞主權為由,迫使美國把利比利亞建立成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美國殖民協會因無法繼續負擔其殖民地的經費,不得不同意利比里亞獨立。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亞聯邦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告獨立,成立利比里亞共和國。同時公佈一部以美國憲法為藍本的利比里亞共和國憲法,國家政權體制和機構也都效仿美國。約瑟夫·詹金斯·羅伯茨被選為第一任總統。

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街景

所以,有人認為利比里亞有著同美國一樣的制度卻是有一定的道理,至於有人認為利比里亞有著來自美國的社會制度就一定會向美國一樣發達,這倒是未必。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僅要有好的制度,還要有執行制度的人、人民、文化,並不是國旗很像就搞定了,利比里亞遠處非洲,又是以自由後的黑人移民為主體,其發展道路的崎嶇可想而知,所以,至今利比里亞仍是一個農業國,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因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優勢,並不是說它有多好,而是會盡量避免最壞。我們首先看下美氏制度的優劣。

西方政治是一種制衡政治,是一種內耗比較嚴重的制度,政客們利用各種資源在整個國家層面上博弈,執政黨與在野黨幾乎形成了互相絕對反對的狀態。這一點從美國奧巴馬醫改和控槍政策就能看出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社會已經進入到完全依靠社會慣性驅動的狀態,任何一點改變改革都舉步維艱,一步三退。也正是由此,如今的特朗普才會在那些迫切需要改變的平民的推動下上位,可如今看來,特朗普除了加大美國社會的分裂以及在國際社會興風作浪之外,並沒有給美國帶來什麼真的改變。

這種制度的唯一優勢就是“不會太壞”,因為前面所說的掣肘,同時也會制止當權者的某些過激行為,這些行為不一定壞,但是一定會被大拉後腿從而失敗。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體制下幾乎所有“政治強人”都會失敗,比如美國總統的刺殺魔咒,比如丘吉爾二戰後很快就被英國人拋棄,就連把美國帶出經濟危機的羅斯福,若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很可能也不是如今這個完美結局了,更不用說韓國的總統魔咒了。。。

我們看清楚這種制度的優劣勢,就知道為什麼西方政治只能在西方成功了。西方社會已經經過長足發展,整個社會制度雖然並不完美,但已經極為完善,政治經濟文化極為契合,再加上自工業革命以來在世界上長期處於優勢地位積累了大量財富,才使得西方社會可以依賴自身關係緩慢發展,他們只需要不要“突然變壞”就好。所以西方社會才催生了這種制度,同時因為其本身的發達社會的影響使得這種制度看起來無比光輝。

但是我們搞錯了因果。西方不是因為這種制度才發達,而是因為發達,才會有這種制度,才會與這種制度契合。

而非洲完全相反,非洲本來就是個百廢待興的狀態,不但沒有西方那樣的老本可以吃,反而本身就是個負資產,這種情況下采取這種效率極低的政治制度,只會讓本來就緩慢的經濟發展更加緩慢,本來就複雜的政治博弈更加複雜,本來就混亂的社會形勢更加混亂,從而徹底失去彎道超車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歐美會極力鼓吹推廣這種制度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這種制度對於他們自己是良藥,對於其他地區是毒藥。不然,你們以為西方這麼好心,把好東西給大家分享,怎麼不見他們分享科技經濟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青雲水客


發達和落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哪怕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相同的制度,也只能有百分之二十是發達國家,否則發達和落後這兩個概念失去意義,

但是並不能因此否定製度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國家發展不僅要縱比,也要橫比,比如典型的東歐地區,以前施行某制度時,物資匱乏,人民生活單調困苦,後來實行市場經濟後,經濟迅速發展,個別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他大多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還有亞洲的印度也是同樣的情況,印度政治上一直是民主制度,但是經濟上卻一直是蘇式計劃經濟,九零年代市場化改革後,經濟發展一直是全球前列,現在速度已經超過中國,

更別提中國的改革開放前後區別,中國人自己感受清晰,

但是制度只是一個國家發達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發達還需要其他的優勢,比如全中國都是同樣的制度,為啥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發達?

這同樣解釋了美國和利比里亞的差別,美利兩國只是制度相同,但是美國佔據了太多的優勢,優越的地理位置,充分資源儲備,高素質的人口,


萬事皆空70


決定一個國家是否發達的關鍵因素不是制度,而是文化。

一種制度只有足夠強大,才能改變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基因,否則就會被反噬。而迄今為止,人類並沒有“創造”出一種足以凌駕於所有文化之上的制度出來,這也是類似於利比里亞這樣接受了所謂“先進”制度的教化,卻仍然遠離現代文明的原因。

非洲的問題是宗教和部落衝突,而中東國家則主要表現為宗教衝突。這樣的衝突已經超越了“民主”能夠掌控的範疇,相反,民主的“放縱”更大的可能是將鎖在牆裡的魔鬼釋放出來。

據說是卡扎菲最後那段關於“牆”的電視公開講話,現在看來絕不是簡單的為他自己開脫。

兩害相權取其輕。

卡扎菲之類的也許算不上“好人”,但他們建的那堵牆卻堵住了更大的惡。如今牆拆了,也正如他所預言的,恐怖主義的魔鬼被釋放出來了,並被傳遞到了歐洲。

民主並不能遏制恐怖主義,是因為外來的制度無法戰勝特定的文化。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克隆了美式民主的國家,中南美洲,非洲,亞洲……真正獲得新生的國家卻屈指可數。

其實說到底,即便是立國兩百多年的美國,其“民主”制度也沒能解決好文化/種族衝突問題,裂隙依舊。只不過由於白人掌握了國家幾乎全部的優質資源和國家機器,對少數裔形成壓倒性優勢,這種衝突才被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很好奇的是,如果將來有一天,少數裔尤其是黑人種族擁有了與白人同樣的資源,美國的“民主”仍然能夠維持一個穩定的美國嗎?

不要迷信制度,如果人類想活得更文明,文化改造才是一條更好的路徑,如果做得到的話。


灰太狼44967765


民主制度本身就是把雙刃劍,搞好了會更強搞不好就會成爛泥!我們以美國特朗普為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幾,而反過來說,反對他的人甚至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那些人雖然反對他卻不會採用軍事暴動的方式來推翻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是一個多元化民族,雖然美國也有黑人白人之分,但是他們沒有部落族群,也就是說,一個美國就是一個大民族,他們沒有少數民族的說法!

而同屬於強大國家的俄羅斯就不行了,俄羅斯有一百多個民族,除了俄羅斯族人,其他幾個都是少數民族!這樣一來,即便俄羅斯普京的支持率達到百分九十九,而剩下的那百分一的人反對,可是這百分一的人全是同一宗族的,則這個宗族就會獨立!比如,車臣。一個只有幾十萬人的小地區民族,因為反對葉利欽,直接選擇獨立!並因此爆發了多次車臣戰爭!這也是為啥美國一直要鼓動俄羅斯使用美國製度,這本身就是陰謀,當俄羅斯使用美國製度的時候就是俄羅斯國分裂的時候!比如,葉利欽時代的俄國!

同理,適用於利比里亞!利比里亞的癥結也是因為部落多,族群多。他們套用美國製度,只能讓每個部落領導覬覦總統之位,進而戰爭不斷!


優己


到底是先民主,然後發達,還是先發達,然後民主呢?搞清楚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發達和民主的原因了。

可以說,現代的民主制度起源於英國。

1707年之前,都是由國王主持內閣會議,挑選各個部長。但因當時的國王喬治一世不會說英語,所以就任命內閣中一名大臣來主持會議,這就發展成了後來的首相。後來隨著民主化和議會權力增大,在1832年,終於確立了議會至上原則,也就是現在的英國政治制度。

那1707年,英國是什麼樣呢?1608年,英國就已經開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1670年,英國就開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拓展殖民地;1770年,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殖民地。

所以英國並不是因為民主而富裕發達,而是富裕發達了好幾百年,才發展出民主。

美國在殖民地時期,已經非常富裕,所以獨立後實行總統制,也就是實行民主,運作的非常良好,但這些前提都是先富裕了。

所以後發國家想要趕超,民主不是一條那麼容易的路,更不是萬能鑰匙。


劉權林


制度很重要,但是比制度更加重要的,永遠都是人。再好的制度,如果沒有合適的人去實行,也最終會淪為一個可笑的制度。這是對美國和利比里亞這一對父子國觀察的最直接結論。但是人禍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人禍之外,一個制度能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和這個實體所處的環境也大有關係。也許正是環境決定了人性,進而決定了一個制度是不是會水土不服。

利比里亞現在的國境線,基本上是由美國第一批黑人遣返船隊和當地酋長劃定的領土決定的。這樣的一片西非飛地,並沒有形成一個國家的地緣基礎。整個版圖內的河流被截斷、耕地和交通星散各地,無法串聯起各地的聯繫。更糟糕的是,從美國被送過來的黑人兄弟們,原來都來自非洲的不同角落,在使用的土語和文化風俗上天然就齧合不到一起去。

在這種政令不通、交通困難的國家裡,想要讓經濟獲得一體化的發展是很困難的。為了爭奪更多的生存資源,利比里亞甚至在西非和法國英國打過仗,這就已經說明了它的領土劃定是不合理、不穩定的。所以在美國的經濟援助結束以後,這個國家的經濟很快就垮塌了。垮掉的經濟很容易陷入資源經濟的泥潭,而資源經濟偏偏是最不健康、最容易滋生腐敗的產業。為了爭奪一點點天賜的資源,這樣國家裡的人往往會自相殘殺,爭奪控制資源的最高權威。這就是利比里亞後來常年陷入內戰的主要原因。一個國家不斷經歷內戰,自然就內耗成了一個廢物國家。即使勉強被聯合國干預彌合回到一個國家的表面狀態,最終還是會因為資源上的問題再次回到此前的老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