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津1917年,街道水深數尺馬路均可行船


清順治九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併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天津地跨海河兩岸,而海河是華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條,在中游附近匯合於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鋼橋附近的三岔口匯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

1917年7月,海河流域發生20世紀的第一場特大洪水。因受颱風影響,7月20—28日海河流域連降大雨,其中23一28日出現大範圍暴雨,太行山、燕山迎風側均被暴雨籠罩,一般多達三日,少則集中一日,暴雨傾盆。

由於這場大暴雨的中心在直隸省境內,直隸各河因降水過多並伴有山洪暴發,相繼漫決或堤破河決。所有以刃年來所築堤壩全被沖毀。受災範圍遍及直隸全境,北自張家口,西至西陵房山以西,東至山海關,南抵黃河。

直隸省會天津市,因地處海河入海口,“為眾水所歸,幾有陸沉之慨”,災情十分嚴重。當時天津市街道水深數尺,馬路均可行船。

天津是華北著名的城市和商業中心,與全國其他商業區有著廣泛貿易,由於大水災的破壞,天津與外界水陸交通全部中斷,正常的商業貿易已無法進行,天津市內商業也大受影響。

9月30日,馮國璋發佈大總統令:著財政部先發努銀20萬元,交善後處督辦熊希齡,會同直隸省長遴派廉正官紳,分赴災區,趕辦急賑。10月15日,財政部為辦理天津水災善後事宜,向四國銀行團及花旗、麥加利、華比等銀行借銀70萬兩。

除北京政府及國內民間義販團體組織的救災外,由於在天津的各國租界受到水災的實際影響,與其自身利益休慼相關,各國也程度不同的參與了對天津水災的救援。

除官方進行的救災外,還有民間義娠團體自發組織的義賑活動。各種義賑團體紛紛設立;並不辭辛勞,長途跋涉,深入災區直接向災民發放救災物資,成為救濟此次水災的重要機構和社會力量。【天津舊影,1917年。攝影: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