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教科書告訴我們,打響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槍並且佔領香港的的英軍頭子叫做“義律”。嚴格說起來也沒有錯,只是打響第一槍的英軍總指揮叫做“喬治.義律-George Elliot”,而攻佔香港的則是“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兩人是堂兄弟關係,喬治是哥哥,查理是弟弟。而我們的教科書沒分清楚,把這兩個人當作一個人了。我們這一期的主人公則是弟弟查理。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Charles Elliot

在這裡要聲明一點,筆者是絕對的民族主義者,並不是想為侵略者翻案,而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敵人是什麼樣的人物。

我們的教科書也好,影視作品也好,都有一個毛病:把人臉譜化。一個人要好就好到天上去,要壞就壞到地獄裡。這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這完全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我黨一貫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嘛!

如果你以為我們的敵人查理.義律是個獐頭鼠目、窮兇極惡、殺人不眨眼的流氓罪犯,那你就錯了。他出身貴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可以說是個標準的英國紳士。最早在英軍一艘醫療船“奴隸護神號”上當艦長,在南美和非洲之間的大西洋從事保護黑奴和打擊黑奴貿易的工作。

保護黑奴?沒看錯吧?英帝國主義也會保護黑奴?對,你沒看錯,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黑人奴隸貿易的大國。1787年,在英國成立了“廢除非洲奴隸貿易協會”。同年,英國議會通過廢奴法案,並且派了大批軍艦在大西洋禁止黑奴貿易和保護黑奴。查理本人就是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

其後不久,英國政府派查理到中國,任商務督辦和全權副代表,軍隊總指揮和全權代表則是他的堂兄喬治。從這裡開始,我們就要和正史有所不同了。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George Elliot

查理不僅是廢奴主義者,同時還是個禁菸主義者,事實上他前任羅賓遜爵士也是個堅定的禁菸主義者。他們認為做貿易有很多辦法,為什麼一定要用長期服用對人身體有害的鴉片呢?而且鴉片的價格高昂,會讓上癮的人傾家蕩產。實在是不人道的貿易行為。

上一回說到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后,決定禁菸。於是要求廣州的英國煙商交出所有煙土。可實際上林則徐對這次“嚴打行動”是有一定期望值的,這個期望值是收繳6000到7000箱。這消息早就從受賄的清朝官員傳到了煙商那裡,查理也早早就知道了。可他還是命令所有的英國煙商交出了超過20000箱的鴉片,以至於英國煙商紛紛寫信回國內找政府和議會投訴他,說他胳膊肘往外拐。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虎門銷煙

在查理看來,鴉片貿易是罪惡和恥辱的,而且對中英關係有害。他在1839年3月給英國首相巴麥尊的信裡說:鴉片貿易對英國是羞恥的,也是非常危險的。他認為,鴉片的價格昂貴,且不穩定,如果英國將用於鴉片貿易的資金用於其他貿易,一定會有好的結果。裡面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我決定使用我的權力範圍內的一切合法手段結束該貿易,並防止它重新出現”。

這等於說他要和英國的貿易政策唱反調。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Henry Palmerston-巴麥尊

那時候的書信往來可不象現在那麼方便,中國到英國一來一回好幾個月就過去了。那時候的前線指揮官有極大的自主權,而且查理的哥哥——英軍總指揮喬治也很聽查理的。所以在1839年11月收到首相巴麥尊回信前的半年裡,義律兄弟還是奉行和談妥協的政策,並沒有使事態惡化或者擴大。中間發生了英國水手和香港村民鬥毆出人命的事情,導致林則徐大怒,於是義律把所有的英國僑民撤到了澳門避難。

這時候林則徐和朝廷已經得足了面子了:鴉片也燒了,貿易也停止了,洋鬼子也趕跑了。按理說也該消停了。可林則徐不幹,決定乘勝追擊,斷了英艦和僑民的水糧,還派兵到澳門驅逐英國商人和僑民。下令一看到外國人就地正法!

這個命令在我看來有點過了,首先當時英國和我們是和平相處狀態,他們已經退了,你去追殺他們有什麼意義?我們兩國又沒有宣戰,你怎麼能隨便追殺他國人民?

這些事情傳回英國之後,舉國震動,於是議會經過激烈討論,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宣戰的決定,並且派出艦隊前往廣州。這場戰爭在英國不叫做“鴉片戰爭”,而叫做“通商戰爭”。

查理和喬治兄弟正式收到宣戰的文件已經是1840年2月了,在這之前,英軍和清軍發生了6次小規模衝突。一開始查理總想靠談判和妥協讓林則徐解除封鎖,起碼給點水和糧食能讓僑民和士兵們能活下去。可是林則徐這邊呢一開始堅決不談,後來發現打不過的時候勉強同意供水供糧,可是還在水裡放入糞便等汙物,食物裡下毒。這可有點過分了。而且林則徐還上書道光,說他“七戰七捷”(典型的謊報戰功),結果道光大喜過望,以為英軍真的不堪一擊。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鴉片戰爭漫畫

等到1840年6月,英軍艦隊到達廣州後雙方正式開戰,義律兄弟畢竟都是軍人,不管持什麼政治觀點,都要服從國家的命令,只能和清廷開戰。結果英軍以極微小的代價把清軍打得潰不成軍,這中間清廷幾次和英軍談判。可每次是談好了協議沒多久清廷又反悔,反悔了繼續打,打輸了又繼續談,如此循環幾次。沒有誠信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朝廷,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政府是以皇帝的喜好為導向。今天龍顏大悅,什麼都ok;明天龍顏大怒,把昨天的談好的又全部推翻了要繼續“痛剿蠻夷”。結果最後沒有了任何信任度,談的條件自然越來越差。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英軍線路圖

戰爭期間哥哥喬治因病辭職,弟弟查理接任英國全權代表和英軍總指揮;而清朝這邊也把林則徐革職查辦,查理的對手變成了慫包蛋琦善。

我們知道1841年中英簽訂的《川鼻草約》賠款是600萬兩白銀,要說明的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查理提出來的。有記載查理的心理價位是100萬兩白銀,因為那時候英國一年生產的火槍就值100萬兩白銀。結果琦善也不知道是為了討好查理,還是想破財消災趕緊把這幫瘟神送走,主動提出了600萬兩白銀的賠款,讓查理聽了一下子不知所措,以為自己聽錯了。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簽訂《川鼻條約》

中國人恨查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出兵佔領了香港。1841年2月,查理派一艘叫做“硫磺號”的軍艦在香港登陸,並宣佈香港屬於大英帝國。掠奪我們的土地,這是我們必須要批判的。可有意思的是,英國人同樣很討厭查理,認為他對中國人太好了,簽訂的《川鼻草約》根本沒達到開放通商的效果,而且也沒拿到什麼有價值的殖民地。巴麥尊說香港島是個“鳥不生蛋之地,一間房屋也建不成”。 維多利亞女皇更曾指查理是“一位完全不遵指令而努力爭取最短任期的人”。

於是1841年8月,英國撤掉了查理,派更為強硬的璞鼎查來接任香港總督和英軍總指揮。本來已經停息的戰爭再次打響,這次又打了一年,清政府遭受了更沉重的打擊並最後簽訂了《南京條約》。

晚清謊言之一——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嗎?(下)

簽訂《南京條約》

查理被召回國後不久被派到德克薩斯當全權代表,那時候德克薩斯還是個不毛之地,也是個獨立的國家,成為美國一個州時候來的事情。這是不是和林則徐被髮配新疆有點差不多的意思?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殊途同歸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