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CCAI2018|劉宏: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產業,被稱為“先進製造皇冠上的明珠”,並列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需求鏈和人才群。如何加強區域內部的人才流動、成果共享和產業分工,如何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等機器人技術產業聚集區的共享、分工與協作,是我國智能機器人事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將於7月28-29日在深圳召開的 2018中國人工智能大會(簡稱CCAI2018)特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分工與協作”分論壇,邀請頂尖專家,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市場開拓和區域協同,在戰略和戰術層面進行權威、務實、激烈的高峰對話,同時為我國的機器人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獻計獻策。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劉宏將主持該論壇。

CCAI2018|劉宏: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

近日,劉宏教授接受了大會組委會的專訪。

大會組委會:劉教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什麼是智能機器人,從世界範圍看,智能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劉宏:智能機器人這個概念早就有了,它區別於傳統自動化裝置,核心是自動化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是具備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裝置。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智能機器人定義。大多數專家認為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要素:一是感覺要素,用來認識周圍環境狀態,包括能感知視覺、接近、距離等的非接觸型傳感器和能感知力、壓覺、觸覺等的接觸型傳感器;二是運動要素,對外界做出反應性動作,指的是智能機器人要適應諸如平地、臺階、牆壁、樓梯、坡道等不同的地理環境;三是思考要素,根據感覺要素所得到的信息,思考出採用什麼樣的動作,包括有判斷、邏輯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動。按用途分的話,智能機器人大致可以分為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也是產業界追逐的焦點。從國家層面來講,各國都在千方百計佔據人工智能的技術和產業制高點。

總而言之,智能機器人作為一種包含相當多學科知識的技術,幾乎是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智能機器人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領域和崗位都需要它們的參與,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智能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

大會組委會:我國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總體狀況如何?急需解決哪些問題?

劉宏:中國的智能機器人研發在“863”計劃的系統支持下取得重要進展,水下機器人、月球車、工業機器人等都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已形成從關鍵技術研發到產品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在智能製造趨勢引領下,我國機器人產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發展機器人產業既是建設製造強國的必經之路,更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近年來,由於技術上的突破和核心零部件的採購成本下降,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機器人消費國。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我國智能機器人發展指明瞭方向。

無疑,正在發展熱潮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將為新一代機器人打開龐大的想象空間,智能機器人技術更多地集中在智能芯片、大數據、物聯網、生物識別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國與國外的差距並不大。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國智能機器人在機器人系統的少數核心元器件方面依然存在短板,這也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大會組委會:為什麼“2018中國人工智能大會”要設置“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分工與協作”分論壇,您希望論壇取得哪些效果?

劉宏:這是第一次在大型國際會議上專門安排一個分論壇,來系統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發展這個議題。一個事實是,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長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環渤海等產業集群,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珠三角的核心,智能機器人是這個區域裡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大發展的產業。可以這麼說,智能機器人和粵港澳大灣區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我們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分工與協作”分論壇,能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的發展,圍繞中國智能機器人的產業佈局和分工、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產學研合作、區域聯動等話題,碰撞出火花,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和路徑。

大會組委會: “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分工與協作”分論壇將會邀請哪些重量級嘉賓,會討論哪些重要議題?

劉宏:這次論壇邀請到的嘉賓有“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論證專家組組長趙傑教授,副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陳殿生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辦負責人劉進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候增廣研究員,以及我本人。

同時,還有很多知名企業代表參加論壇,包括服務機器人領域最受歡迎的深圳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周劍,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博士,等等。

總之,這個分論壇是一次智能機器人領域南北名家互動、政產學研相結合、陣容強大的盛會。

大會組委會:對於智能機器人來說,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區域概念?

劉宏:正如剛才我所說的,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集群發展趨勢,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這當中最有影響力和潛力的區域。這裡有較好的技術積累,有最完整的產業鏈,區域中的各城市也有相對較好的分工。例如,深圳是創新創業之都,有幾百家智能機器人企業,東莞有很好的製造業基礎,廣州在技術和人才方面都有很深的積澱,更為重要的是,香港是國際交流的窗口,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別於其他集群的最大優勢。

同時,從粵港澳大灣區自身發展來講,也迫切需要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和帶動。所以,無論從國家的智能機器人產業佈局,還是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來看,我們都寄希望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機器人能取得跨越式發展。

大會組委會: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主要有哪些產業集群,集群式發展對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有哪些好處?

劉宏:集群式發展是高新技術產業迅速成長和快速突破的一種模式,加州灣、硅谷等都是較好的例子。產業集群的特點是技術、設計、生產都高度聚焦,因而效率極高,同時,這些地區的交通便捷,人員流動高效。2014年,工信部發布《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8—10個配套產業集群。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此前發佈的2016年版《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稱中國機器人產業已形成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區域集群。這幾個集群各有特色,其中,珠三角作為華南門戶,對接港澳和東南亞的窗口,作為經濟特區率先佈局、得風氣之先的城市群,以“三來一補”加工業完成第一桶金積累,依託出色的貿易、航運設施建設和金融業發展,產業格局由出口加工業向具有“輕、智、終端”特色的高科技業逐步轉型。我們今天強調的粵港澳大灣區正是在這個大的區域集群中。

大會組委會:您認為,應如何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人才流動、成果共享和產業分工等?

劉宏:首先,政策層面要充分認識到到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劣勢和需求,設計主導一些協同的產業基金、論壇,推動合作發展。

其次,要進一步促進人才的流動。現在香港和內地之間高層次人才流動已經很活躍,但是深圳向東莞等城市的流動還有潛力可挖。另外,目前,高層次人才還主要集中在深圳等大城市,如何吸引他們往東莞等二三線城市流動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總的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的人才政策還不平衡,我認為,應制定成體系的人才政策,不能每個城市各自為政。

大會組委會:粵港澳大灣區又該如何與長三角、京津冀等機器人產業聚集區加強分工與協作,推動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邁上新臺階?

劉宏:總結起來就是要取長補短,既要有競爭又要有合作。例如,北京的人才和技術資源雄厚,粵港澳大灣區要考慮的是怎麼把這些資源引進來,用起來。長三角作為沿海中點和長江水道下游,依託產業門類齊全、教育科研實力雄厚,市場成熟度較高,它可能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強有力的競爭者,從這個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要更有危機感,也更要吸收別人的長處,總結經驗,加強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