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AI創新人物Top100”焦李成:西電發展人工智能領域有哪些優勢?

作為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幾大院校之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作為領頭人,現任西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焦李成教授暢談了西電發展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優勢。

本文轉自 高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推進聯盟

他們,是影響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程的100人。

他們,是中國成千上萬AI產業從業者的一個縮影。

他們,是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領導者。

他們,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獲得廣泛尊重的人。

AI創新人物Top100”焦李成:西電發展人工智能領域有哪些優勢?

近期,由全國高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推進聯盟發起的“人工智能創新人物Top100”大型人物推介活動正式啟動,它是業界第一個、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統、公開推介人工智能產業領軍人物的創新觀點和創新思想庫,涉及範圍廣,涉及人物多,從第三方觀點的視角,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行重新梳理,分享他們的經驗,傳播他們的理念,為研究者提供借鑑,為從業者樹立榜樣,為產業發展賦能。(注:歡迎推薦AI人物,請在文章結尾掃碼加微信)

2018年AI研究熱潮將全面展開並向縱深發展。美國、中國、加拿大、日本等陸續將AI研發列入政府戰略規劃並已投入巨大資金與力量開展AI領域的研究和實施人才戰略。麥肯錫的一份研究顯示,在人工智能學術研究領域中國全球領先,僅在2015年就發表了近1萬篇論文。同時,有報道稱西方國家可能對Andrew Ng,Sebastian Thrun,Geoffrey Hinton等人物比較熟知,卻很少了解中國引領AI創新的關鍵人物。實際上這些高管、企業家、教授和研究人員位處最重要的中國科技公司與研究實驗室,並因其技術專長與成就獲得業界廣泛尊重!

AI創新人物Top100”焦李成:西電發展人工智能領域有哪些優勢?

西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焦李成

觀點

西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談到西電發展人工智能領域一些優勢。他認為,陝西是科技大省、教育大省,今年陝西省獲得了3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可見陝西的實力不容小覷,但從大到強,還有一定的距離。王永康書記提出要用硬科技帶動西安工業的發展、國民經濟的轉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靠什麼硬科技帶動呢?就是要靠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三大法寶。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基礎實力、也有學術敏感性。西電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是部屬高校首個致力於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創新成果研發和高層次團隊培育的實體性學院,在國內邁出了人工智能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產生了一定的帶動作用。我們學校的基礎研究做得非常好,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國內前列,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在國際上領先的、顛覆性的、不可替代的成果,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實力拓展提升計劃都做出了貢獻。近五年來,西電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這在企業、高校、研究院所都是絕無僅有的。總之,西電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有歷史、有基礎、有成果、有影響,更有巨大潛力。永康書記提出著力把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而人工智能是未來最重要的技術,是創新的原始驅動力,是生產力中的核心生產力,必然是發展硬科技的重點對象。依靠雄厚的科教實力和紮實的研究基礎,系統規劃全面佈局,陝西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怎樣把人工智能的潛力發揮出來,把智能創新能力轉變為生產力和發展力是我們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立足陝西,對於學校來說,發展硬科技就是要走好軍民融合這條路。我們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軍民融合潛力的最大提升,讓硬科技落到實處,把學校的積極性變為社會的生產力。要立足我們已有的學科基礎和優勢,做大做強;要有“敢為天下先”這種責任感,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開放包容、放眼全球,做時代浪潮的弄潮兒。

簡介

焦李成,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國際學部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IET Fellow、首批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CCF傑出會員。1991年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1996年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陝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層次。當選為全國模範教師、陝西省突出貢獻專家和陝西省師德標兵。近日,以其在人工智能領域人工神經網絡及進化計算方向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國際同行頂尖專家的認可,被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選為IEEE Fellow,並連續第四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人工智能寫入十九大報告,AI時代已經到來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人工智能作為科技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在中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被寫進十九大報告中。

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列為其中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詞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網信辦4部委聯合發佈《“互聯網+”人工智能3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同時,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戰略目標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幹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規劃提出,建立財政引導、市場主導的資金支持機制。利用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積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全國高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推進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