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光伏板下種油茶 協鑫集成承建扶貧電站實現村集體“雙增雙收”

一排排被高達2.8米支架撐起的光伏板,與底下一片片長勢喜人的紅葉石楠苗木在陽光下相映成輝,這是位於安徽金寨白塔畈鎮5.7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近日,全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管理工作會在安徽省金寨縣召開,與會議一同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林業和草原局、電網公司專家的,就是由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全資子公司協鑫能源工程總包承建的創新型2.8米“高支架”林光互補扶貧電站。

光伏板下种油茶 协鑫集成承建扶贫电站实现村集体“双增双收”

據悉,白塔畈鎮項衝村村級扶貧電站項目採取高支架、林光互補的方案建設,利用光伏板下空地套種紅葉石楠苗木、油茶等經濟作物,實現了光伏發電和苗木種植兩不誤。協鑫能源工程副總裁柴敬玉表示,雖然採用高支架方式成本高於普通電站,但能讓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既能通過光伏扶貧電站的發電收益幫貧困戶增收,又能通過苗木種植,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村集體“雙增雙收”。

據現場陪同參觀的技術人員介紹,協鑫集成近幾期村級扶貧電站均是用該類PHC管樁支架,光伏板離地2.8米,既做到了穩定度固定度均比普通電站更優,又能提高抗荷載能力,此外,充足的板下空間也不影響小型農業機械作業。同時,項目還吸收10餘名貧困戶在扶貧電站項目臨時性務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加快了貧困戶的脫貧步伐。對此,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表示,金寨光伏扶貧電站農林光互補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值得學習借鑑並推廣。

光伏板下种油茶 协鑫集成承建扶贫电站实现村集体“双增双收”

安徽省2013年率先推行“光伏下鄉”扶貧,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開始試點光伏扶貧;2015年,安徽省為全國光伏扶貧試點省,近幾年,光伏扶貧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光伏扶貧工程累計裝機容量超220萬千瓦,年可為貧困地區增加收入約21億元,惠及40多萬貧困戶、近3000個貧困村。

協鑫集成近兩年深入貧困地區建標杆電站,成績可圈可點。在安徽省,先後在金寨、阜陽多地承建扶貧電站。除了提供高效組件、保障電站質量、標準化施工保障工期外,還積極進行創新建設,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土地條件、作物結構為貧困村打造自己的“定製化”電站。

除本次金寨的高支架林光互補電站外,公司在阜陽市潁東區40MW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系大型農光互補地面電站,上面光伏發電,下面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實現“一地兩用”“高效綠色”發電理念。項目投產後,年銷售收入1816.76萬元,繳納所得稅229.15萬元,年實現淨利潤約727.35萬元,城建稅及教育附加稅約17.99萬元。項目可以帶動200多人就業,60多戶群眾脫貧。

提到當前“531”新政對市場帶來的衝擊,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光伏扶貧是唯一沒有縮減規模及下降補貼電價的項目,一定意義上維護了企業及業主的權益,保障了扶貧效果。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多企業進入光伏扶貧,競爭激烈。面對這一考驗,電站負責人表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協鑫集成的底線是電站質量,從高質量設備選型到創新性設計、從標準化施工到智能化運維,協鑫集成用“快速+高效+智能”的一體化模式保障了電站質量和扶貧效果,真正做到助農惠農。

索比光伏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