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房多多謀上市,那些喊話“顛覆行業”的互聯網中介今安在?

文| 時代財經 黃銀橋 馬雲曾經說過,人生若有兩次,會讓阿里巴巴放棄上市。但揚言要做“房產界淘寶”的房多多顯然沒有放棄的念頭,而且似乎離成功上市的日子越來越近。

北京時間5月29日,路透旗下IFR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房多多正與投行商討上市事宜,預計最快2019年首季赴港上市,融資最多8億美元(相當於約62.4億港元),尋求估值30億美元(相當於約234億港元)。

房多多成立於2011年,號稱為“國內首家移動互聯網房產交易平臺”。2014年,互聯網席捲房地產行業,讓房多多聲名鵲起,與其一起興起的還有愛屋吉屋、好屋中國、宣佈轉型的房天下、吉屋網等一大批互聯網中介公司,它們大多打著“顛覆傳統”的旗號,一度讓傳統中介公司亂了陣腳。

不過,最近兩年,隨著互聯網浪潮在房地產行業逐漸消退,包括房多多在內的一眾互聯網中介公司活躍度明顯下降。此次傳出上市消息,讓房多多以及那批曾經的明星互聯網中介公司再次引起了市場關注。在“低調”的這幾年裡,它們經歷了什麼?

房多多謀上市,那些喊話“顛覆行業”的互聯網中介今安在?

房多多上市前途

房多多想上市在行業內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早在2014年,房多多就專門設立了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並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將運營房多多的實體公司--深圳房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裝進了外資公司,這被視為房多多境外上市的前奏。

同年,明星職業經理人、前萬科董秘肖莉宣佈加盟房多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肖莉就直言,去房多多就是為了助其上市。

為上市而生的房多多將自己定位為“房地產界的淘寶”,旨在通過移動互聯網工具,為開發商、經紀公司、買房賣房者搭建一個O2O房產交易服務平臺。

作為行業內的一股新生力量,成立於2011年的房多多發展迅猛,2012-2015年期間先後獲得四輪融資,業務也從一開始的新房交易,延伸至二手房、互聯網金融、租房業務。

與傳統中介不同,房多多並不直接接觸客戶。在新房交易板塊,房多多從開發商處取得房源,然後再把房源交由聚合在平臺上的中介公司銷售。二手房採用的是直買直賣的模式,讓買家與賣家直接取得聯繫。

2014年是房多多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國內房地產市場遭遇寒冬,房多多在一片哀嚎聲中實現了逆勢增長,並迅速打響名聲。COO曾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2013年房多多平臺交易大概300多億,到2014年6月份已經實現超500億的交易額,2014年目標要達到2000億。

2000億目標最終有沒有實現,曾熙後來並沒有再提及,而半年超500億的交易額,是截至目前為止房多多留給市場最後的一組交易數據。

過了風光的2014年之後,房多多在行業內的聲音逐漸變弱。據云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上海中介二手住宅成交套數排行榜中,房多多排名第六,市場佔有率2.74%,2017年度排名第七,市場佔有率1.31%。在北京市場,房多多2016、2017年均沒有進入前十。在深圳市場,房多多沒有出現在2016年1-8月的成交排行中。

來自上海中原的一份數據顯示,在2015年度上海中介二手住宅成交套數排行榜中,房多多排名第十七,2016年上升至第八,2017年排名第九,但2018年前四個月都沒有出現在前二十的名單中。

在5月10日官方微信上,房多多還公佈過一組數據:經過多年運營,房多多平臺上已有註冊經紀商戶70萬,活躍經紀商戶20萬,平臺累積上線房源1100萬,訪問用戶3400萬。此外,在2017年邏輯思維跨年演講中,羅振宇也曾透露,房多多的願望達成了,2016年服務客戶超過1000萬。

不過,房多多還是沒有披露平臺上最關鍵的交易額數據,龐大用戶背後的有效交易轉化率究竟是多少,依然未知。

一位接近房多多的消息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在北京區域,房多多的新房交易額在2016年達到高峰,但2017年縮水近十倍。此外,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在廣州市場,2016、2017年,房多多新房交易額增長不多。深圳一位中介人士則表示,目前房多多在深圳沒有幾個樓盤在賣。

從有限的數據和消息源可以看出,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業務,房多多近幾年的表現都稱不上出色。

正因為盈利模式不明朗,自誕生之日起,房多多就不乏爭議之聲,如今赴港上市,不少傳統中介人士都持懷疑態度。時代財經分別向上海、廣州、深圳三個城市的傳統中介從業人士瞭解,他們大多的感受是,相較於2014、2015年,房多多近兩年在中介市場已經式微,並未對傳統中介構成威脅。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主席黎明楷直言,最近兩年公司內部都很少討論房多多,以前在獲取新房房源的時候,房多多也曾經與中原形成一定競爭,但這兩年已經看不到它的影子。“我們關注的是與中原現有業務形成競爭的,或許房多多已經轉向了其他賽場。”

雲房數據一位分析師認為,對於房多多當前的狀況來說,赴港上市這條路並不容易。

互聯網中介浮沉

2014年被稱為是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拐點,正是在這一年,萬科董事長鬱亮發表了他的一個重要言論--房地產行業已經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

這一年,每家開發商都在為賣房子而發愁,火熱的互聯網一時之間似乎成為了救命稻草,房企們紛紛發佈了“互聯網+”戰略。與此同時,淘寶、京東、微信等互聯網平臺成為了開發商賣房的重要渠道。

一批明星互聯網中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打頭陣的除了房多多外,還有愛屋吉屋、好屋中國、以及宣佈從房產信息服務向房產交易平臺轉型的房天下。

憑藉著融資帶來的資金優勢,這些互聯網中介來勢洶洶。2014年成立的愛屋吉屋廣告鋪天蓋地,很快紅遍中國。有數據顯示,2015年5月愛屋吉屋的市場份額為4.04%,僅次於中原和鏈家;2012年成立的好屋中國,主打全民營銷,2013年佈局36個城市,實現超過600億銷售額;房天下搭夥合富輝煌、世聯行,走向合縱連橫。

這些互聯網中介崇尚純線上交易,不設線下門店,並紛紛提出零中介費、去中介化,甚至打出了“消滅中介”的口號,大有一副革傳統中介命的架勢。

房多多謀上市,那些喊話“顛覆行業”的互聯網中介今安在?

由於沒有門店的租金成本,互聯網中介一方面讓利購房者,降低中介費,另一方面通過提高經紀人的佣金提成,搶佔傳統中介公司的經紀人資源。這給傳統中介公司帶來了很大威脅,包括鏈家、中原、思源在內的大型傳統中介都宣佈提高經紀人佣金。

互聯網中介公司的迅速崛起,一度讓傳統中介不知所措,但它們沒落之快,也是傳統中介始料未及的。從2015年開始,僅僅一年後,這批互聯網中介公司就“偃旗息鼓”。

房天下的毛利率從2015年第一季度開始急劇下滑,第三季度開始營業利潤首次變成虧損,並從第四季度開始出現淨虧損。業績壓力之下,房天下2017年宣告轉型失敗,迴歸開放平臺戰略。

愛屋吉屋在2016年底被爆出後臺職能部門裁員400人,另根據雲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6年北京房產中介二手房成交套數榜中,愛屋吉屋排第五,市佔率1.91%,2017年跌至第七,市佔率0.48%。在上海市場,2016年、2017年愛屋吉屋均排名第八,市佔率卻從1.88%降至0.69%。

關於愛屋吉屋近兩年最新的成交數據,截至發稿前,愛屋吉屋都未有回覆。至於好屋中國,其總經理陳興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沒有可以對外公佈的數據。這與過去高調的作風相比,相去甚遠。

更甚者,同樣提倡實現客戶、房東、安家顧問在APP上發生連接的“安個家”,在2016年12月26日宣佈倒閉,這家公司成立於2015年4月18日。

與房多多一樣,這些帶著顛覆行業使命的互聯網中介公司,目前在傳統中介公司眼中,已經不再可怕。

談及他們失敗的原因,缺乏盈利模式是關鍵,前期這些明星中介公司可以做到低中介費、高佣金提成,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在燒錢,一旦投資者不再輸血,繼續維持低中介費、高佣金提成,這些互聯網中介就很難維持下去。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主席黎明楷認為,這些互聯網中介公司都掌握好了線上的技術,以為線下就會自然而然變好,但其實線下的工作對於房地產中介這個行業來說,現階段還是非常重要。

“線下門店是收集房源和管理房源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門店跟小區業主的接觸更多,也更便捷,房源管理好了,後面工作就會很順,管不好,根本就沒法做下去。”黎明楷直言,中原也不想要門店,因為租金很貴,但暫時還沒想到一個很好的方法去取代。

儘管未對傳統中介構成生存威脅,但互聯網中介的出現,確實給傳統中介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打通線上線下業務成為了必由之路。鏈家已經加大火力打造“鏈家網”,中原也推出了“好房子”O2O平臺。

據黎明楷介紹,目前中原線上交易量佔到了總交易量的10%-20%,客戶60%-70%都是來自於線上,上門客比較少。

如何獲取真實房源,如何管理房源,如何找到客戶並獲取信任,如何管理素質參差不齊的經紀人團隊都是互聯網中介和傳統中介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問題。

2017年9月,房多多曾推出兩大新產品--客多多和多多經紀SaaS,前者幫助經紀公司找真房源,後者提升效率。2018年3月,房多多再推新品:特權卡+網商卡。據介紹,通過網商卡,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解決線上獲客、獲房的難題,並可以實現品牌認證,解決購房者信任問題。

房多多一直試圖解決上述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它推出的這些新產品的成效似乎並不明顯。那些傳統中介公司都難以輕鬆解決的問題,靠互聯網能解決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