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美國樓市哭瞎眼!大甩賣開始了

美國樓市哭瞎眼!大甩賣開始了

在房產數據統計機構 RCA 的報告裡,今年二季度,中國投資人買入 1.26 億美元、賣出 12.9 億美元美國地產。這是自 2008 年以來,中國人和機構在美國出售商業地產的金額首次超過他們買入的金額。

正好10年。

綠地、海航在出售海外資產。

萬達在過去六個月來也一直試圖出售加州貝弗利山莊的一幅地塊。

也許,這是中國投資者撤離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標誌。

從“買下美國”到大甩賣

還記得2012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嗎?

萬達、海航、安邦、復星這幾個公司,在中資企業 2016 年的 1870 億美元鉅額海外投資中,它們是最大買家,勢頭大的彷彿要買下美國。

萬達“財大氣粗”,26 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 AMC,又 35 億美元拿下傳奇影業。2016 年萬達在洛杉磯辦活動,不僅有眾多明星在臺下聽著王健林的教誨“靠技術講好故事不可持續,我們得讓好萊塢迴歸敘事”,就是洛杉磯市長,也在活動上發表了一段致辭。

有錢真好。

最出名的是2014年安邦 65 億美元入股希爾頓集團,又以1.95億美元買下紐約地標之一的華爾道夫酒店——這是有史以來美國酒店收購的最高出價,並將其停業——計劃將 3/4 的客房改造成高端公寓。

而2017年,從外管局要求金額超過 500 萬的併購交易要事先審批起,中企 2017 年海外併購金額直線下降,減少 32.8%。

投資風向向來就是隨著政策變化。

現在海航、綠地等集團都在著手出售海外項目以償還鉅額債務,當然這除了與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引發的市場動盪有關,還與國內嚴格控制海外投資以及資本賬戶管制有關。

外匯管制

那什麼是外匯管制呢?

直接看外匯管制的定義,它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

國內貨幣政策自主獨立性、匯率穩定性、資本自由流動這三者,為什麼選擇的是控制資本自由流動?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首先國內貨幣政策必須自主,尤其是核動力印鈔機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準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升降(貨幣乘數)、信貸政策鬆緊度等等,zhengfu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的朝令夕改。其次說匯率穩定性,美聯儲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錢袋子,是購買中國不足物資和技術的保障,同時可以抑制國內同類型物資(尤其食品)的價格上漲。所以,外匯儲備必須保,匯率也必須保,若匯率崩,則意味著輸入性通脹,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威脅到工業生產和民生領域,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三元保二棄一。即只能選擇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亦即如題“暫時幾年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以防攜款潛逃勢態擴散” 。而退一步理解這個邏輯,也可以認為是央媽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其實外匯管制就是保護投資和金融,國內如果不做外匯管制,投資者把錢都投到國外去了,國家怎麼辦?反過來說,如果等哪一天國內的經濟、金融各方面有了優勢,就算國內放開管制,資金不但不會外流反而還能吸引別人進來的話,國內肯定會放開外匯的。

舉個例子,水往低處流,如果你在高處想留住這些水,就需要建一堵牆,如果你在低處,你想吸引水的話,什麼都不用做,等他自己流下來就好。這個法則放在哪裡都適用,當我們還沒有優勢的時候,為了留住資金我們就需要建一堵牆,就怕都跑了。

哭瞎眼

而在嚴控資金外逃同時,海外購房熱就遭受嚴重打擊。

從17年7月1日開始,中國外匯政策就開始緊縮加強管制,《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對存量個人高淨值賬戶盡職調查。《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將大額現金交易的人民幣報告標準由20萬元調整為5萬元,調整了金融機構大額轉賬交易統計方式,並將可疑交易報告時限由1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

想在海外買房置業,很多華人要把手中的人民幣換成外幣變得越來越難,同時若將國內的資金來源分為數次匯款也相當麻煩。

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進黑名單。

小編感覺管理辦法影響最大最要哭的還是那些華人、華裔和留學生。

而前面談到的國內房地產投資者們大甩賣美國房地產,儘管中國投資者佔美國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很小一部分,但這一徵兆,也許是美國樓市擴張勢頭或已見頂的信號。

這一大批一起進,一大批一起出的,美國樓市真是要哭瞎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