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賣”債權包、試水證券化 銀行多管齊下化解不良資產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持續下行,銀行不良貸款逐步浮出水面,不良貸款化解與處置成為銀行工作重點之一。

記者注意到,近期有不少銀行在各大地方產權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平臺上掛牌處置不良債權,包括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內蒙古銀行、興業銀行等。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在加大不良資產的清收和處置力度,如加快壞賬核銷、設立債轉股子公司、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等。

“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增強風險防控能力,防止多領域交叉風險的發生和傳染。嚴格執行信貸政策,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以及貸後管理等操作環節健全管理,優化流程,堵住‘疏漏’。同時,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綜合運用現金清收、重組重整、不良資產證券化等手段處置風險資產。此外,需要儘快建設完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潛在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化解。”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

“甩賣”債權

今年上半年,多數上市銀行資產質量雖然有向好趨勢,但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仍有所上升。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96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2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6%,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隨著不良資產在線轉讓模式逐漸興起,金融資產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平臺也在幫助銀行轉讓不良資產。記者注意到,近期有不少銀行將不良債權資產在地方產權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平臺進行掛牌轉讓,包括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內蒙古銀行等。

例如,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顯示,農業銀行廈門分行正掛牌轉讓其持有的廈門龍泉鈦金屬製品有限公司100%的債權,債權總額為600萬元,掛牌價為289萬元,掛牌價相當於債權總額打了4.8折,其截止日期為2018年12月31日。

同時,海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掛出的信息顯示,中信銀行福州分行擬對其持有的三個不良資產債權包進行公開轉讓,合計債權總額逾4.73億元,將於2018年10月29日進行競買。根據披露的信息,三個不良資產債權包均因貸款到期後未償還,經銀行多次催告、訴訟追討未果而產生。

工商銀行晉江分行擬對兩筆資產進行公開轉讓,這兩筆資產的債權總額分別為2945萬元、3419萬元,但掛牌價格均較總額同樣大打折扣,分別為1300萬元、1700萬元。

此外,內蒙古銀行、華融湘江銀行、興業銀行等銀行近期均在e交易平臺上掛牌了債權轉讓項目。

董希淼表示,儘管近年來商業銀行在不良貸款指標上的成長趨勢在趨緩,但事實上,不良資產處置的壓力依然較大,因此銀行要尋求多樣化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掛牌出讓也是其中之一。

有業內人士稱,商業銀行通過打包轉讓不良資產,可以實現不良資產的快速處置,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

加大處置力度

在處理不良資產大軍中,不少銀行作出表率,積極解決不良貸款包袱,存量風險出清成效顯著。

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2018年上半年累計清收處置不良貸款1077億元,同比多處置166億元。中行則採取了現金清收、重整重組、批量轉讓、核銷等手段處置不良資產,2018年上半年,中行境內機構全口徑化解不良資產同比增加17.75億元。

股份制銀行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實現“雙降”。在這背後,是招行運用多種途徑化解風險資產,2018年上半年共處置不良貸款181.87億元。其中,常規核銷84.99億元,清收61.64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15.23億元,通過重組、抵債、減免等其他方式處置20.01億元。

同時,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工具也開始在不良資產清收中發揮作用。在2018年中期業績會上,平安銀行方面介紹稱,該行改變了過去依賴於訴訟和上門清收的方法,改為使用大數據工具,效果比較顯著。今年上半年回收不良貸款123億元,同比增長180%。

不過,仍有多家區域性銀行的資產質量頻頻“爆雷”,引起了市場關注。截至2017年末,河南修武農商行、山西侯馬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均高達20%以上,其中,侯馬農商行的所在地政府也從去年開始主持清收工作,截至2017年末,該行累計收回表外不良貸款485.66萬元。

今年9月,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例行發佈會上稱,加大銀行機構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1月至8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處置了8000多億元不良資產,騰出了很多信貸空間。

試水證券化

據董希淼介紹,目前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主要途徑除了內部處置外,就是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這種方式依然普遍。

據悉,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我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曾一度高達25%以上,1999年國家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收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

目前,接受處置不良資產包仍是四大AMC的主營業務之一。截至2017年末,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不良資產板塊實現收入689億元,在整個集團收入中佔比53.8%。

中國信達方面,2018年上半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總金額246.9億元,同比增長40.3%,收入佔比為45.1%,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稅前利潤佔比達到64%。

與此同時,在政策鼓勵下,地方也在積極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突破了50家,運作也更加市場化。

除去上述傳統處置方式,董希淼告訴記者,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也作為處置方式之一,目前正在嘗試中。

10月15日,中債登公佈的信息顯示,杭州銀行將於10月22日起發行第一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成為繼江蘇銀行、北京銀行之後,第三家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城商行。

2016年2月,工農中建交和招商6家銀行參與不良資產證券化首批試點獲批,總額度為500億元,後來更多的銀行被納入試點範圍。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Wind數據顯示,自啟動試點以來,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僅發行376億元,不足試點額度的八成,其中首批試點的6家銀行仍然是發行的“主力軍”。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不良資產證券化這種處置手段對專業性要求相對較高,不僅資產定價難度較高,對資產本身也有要求,需要在未來產生可預測的穩定現金流,這些因素都在客觀上限制了它的適用範圍。記者 範佳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