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廣聚英才如何釋放“引力波”

<table> 廣聚英才如何釋放“引力波”

江門大健康國際創新研究院綜合實驗班。資料圖片

/<table>

“當前,江門正在著力發展大健康產業,這是我所讀專業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7月,辦好畢業手續後,北京大學博士陳偉就到江門市食藥監局報到、工作。今年4月,江門市與包括陳偉在內的來自19所高校的36名博(碩)士簽約,聘用到全市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招賢引才,江門步履矯健。近年來,通過打造“1+15”人才新政體系,實施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打造人才創業創新平臺,江門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在珠江西岸構築起人才“強磁場”,現有持證高技能人才13.2萬名。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全國各地對人才高度重視,至少20個城市先後出臺包括解決戶籍、提供租房購房便利條件、支持創業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人才競爭更加激烈。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難得的歷史機遇,江門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專家們建議,面對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江門可以實施更多“吸引人”“激勵人”“解放人”的舉措,為“爭先進位”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人才增量可觀結構問題仍存

“企業目前發展情況怎麼樣?”“我市的人才政策都落實了嗎?”2018年春節前夕,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再次與高層次人才、江門市優巨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賢文進行“1對1”聯繫,成為江門市領導聯繫高層次人才制度的生動註腳。

滴水見光輝。自一系列人才政策推出後,江門的人才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在站博士後人數翻了兩番;新增引進博士143人,增加51.8%,總數419人;持證高技能人才年均新增量過萬,目前總數達13.2萬人……

“儘管增量可觀,但總體而言,江門人才引進的數量與其發展需求仍不相匹配,存在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比重低、人才引進難、人才經費投入不高、用人環境有待提升等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直言。

橫向比較,江門的人才引育水平也與同處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有不小的差距。以2017年為例,珠海辦理人才引進核准1.8萬人,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3名;中山人才入戶近萬人,7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或高級技師職稱,走在珠江西岸城市前列。

人才是轉型發展之基、區域競爭之本、城市活力之源。哪個區域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哪個區域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如果沒有大規模人才作支撐,江門的高質量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當前,全國各地的人才引進以大學生為主。根據江門市人社局調查分析,2014年至2016年江門市戶籍生源高校畢業生共7.24萬人,但有4.26萬人未回本市就業,流失率高達59%。

“從江門的實際情況而言,既要引進外面的人才,更要做好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工作。”上述專家建議,江門市政府可以指導成立“五邑大學生返鄉會”等公益性大學生組織,為江門籍大學生提供一個回報家鄉、服務社會的公益平臺。同時也可以嘗試啟動江門籍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創業計劃,以政策紅利鼓勵本地大學生回城返鄉支持家鄉建設。

人才落戶手續可更快更松人才認定可探索下放企業

沒有人口的依託,就沒有人才質量的保障。“要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保障人口數量。”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葛淳棉表示,對城市未來的發展而言,人口是城市培育人才的基礎。

4月,珠三角各城市陸續公佈了去年的統計公報,其中就隱藏著人口變化的數據。江門2017年常住人口達到456.17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77萬人,同比增長0.4%。

記者分析發現,雖然“十三五”時期江門常住人口增量明顯回升,增速創下“十二五”時期以來新高,但仍處較低水平。以2017年為例比較,江門既無法與廣州(45.49萬人)、深圳(61.99萬人)等一線城市相提並論,也低於周邊城市珠海(9.01萬人)、中山(3萬人)、肇慶(3.08萬人),這對區域的發展並非好事。

從大多數城市的經驗來看,入戶政策的調整,對優質人口的流入有較大影響。今年4月,江門明確全面取消積分制入戶,因地制宜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加速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但到現在為止,全市尚未出臺詳細的、可操作的人才落戶政策。

對此,葛淳棉建議,在全國多個城市已經實施“零門檻”落戶的背景下,江門可以更加積極探索調整入戶政策,在放寬條件的同時進一步簡化落戶手續,營造利於人才落戶的高效政務環境,適度提高全市的人口規模。

對人才來說,“激勵”很重要,“鬆綁”也同樣重要。長期以來,“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的職稱評定方式,使職稱評定成了某些人才頭上的“緊箍”。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江門可以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適當“鬆綁”,逐步嘗試將高層次人才評價權交給企業,設立企業自主評定人才體系。“目前,大多數人才的層次、級別都由政府部門進行評定,這不利於釋放人才的活力。”

專家建議,政府部門可通過企業規模、年產量、稅收等指標確定獲得高層次人才評價權的企業名額。而企業對人才的評價標準則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注重考查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突出評價工作業績、創新成果,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人才評定的重要內容。

“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建立動態調整制度,定期(每半年)組織人才、企業、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瞭解現行政策中不太合理的規定或限制,及時對人才政策進行調整,才能緊跟產業發展,服務好人才。”葛淳棉提醒。

圍繞產業鏈謀劃人才鏈“柔性引才”或成新亮點

7月5日,中國鐵建發佈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組成聯合體,中標江門人才島全島開發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280億元,將建設珠江西岸高品質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人才樂業平臺、“一帶一路”倡議國際人才服務創新區等。

水積魚聚,木茂鳥集。專家們建議,江門在“築巢引鳳”的同時,可更加註重考慮“產業留人”,把人才的選、用、育、留嵌入到產業中,圍繞產業鏈謀劃人才鏈,讓人才有足夠理由留在江門。只有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同,才能催生出高質量發展的乘法效應。

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取決於一個地方“發展容器”的大小。葛淳棉分析,和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江門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但江門可集中資金、政策、土地等資源發展培育主要產業或龍頭企業,以產業鏈帶動產業人才的發展。“不少城市已有成功經驗,如杭州通過阿里巴巴吸引了大批電商人才,雲浮通過溫氏集團吸引大批農業人才落戶。”

廣東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穀雨也認同這一觀點。從創新鏈的角度分析,江門可以集中資源扶持一個大平臺(包括技術平臺、設計平臺、品牌平臺等)去帶動區域內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人才,引領創新。

創新人才的引進也可以更加多元、柔性,比如鼓勵通過科技特派員、科技鎮長團、高校博士進企業、星期天工程師、季度專家、海外工程師等方式,開展特色人才引進與合作。

在引才育才的過程中,企業家的作用不容忽視。企業家是創新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是創新資源的整合者,也是創新人才的集聚者、激勵者。葛淳棉認為,江門可進一步打造一支高素質企業家隊伍。

具體而言,可嘗試開設企業家學院、啟動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把企業家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納入到高層次人才政策,每年遴選一批傑出企業家以樹立創新創業的典型示範,建立企業家參與決策諮詢機制,組織開展企業家沙龍或論壇促進企業的交流和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