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今天當了“逃兵”的我,或許就是明天的你丨新媒體編輯

3月22日 陽光普照,我卻寒毒刺骨

到廣州生活的第二十一天


娟子當了27年人生中的第二次“逃兵”,經歷了目前為止人生最掙扎的時刻。這一次不是因為年少氣盛,而是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感覺自己輸不起了……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由於平時貪玩沒在週末好好練曲,被教二胡的師傅當眾責罰。雖然明知道是自己的過錯,卻憑著叛逆期的年少輕狂,拋下一句“不學就不學,反正我又不是真的感興趣”便抹著淚奪門而去。

自此便不敢再到師傅家,也沒有勇氣重新拿起牆角的二胡。第一次選擇逃避,是因為不敢面對。幸好!當時我只有10歲,感覺人生還有花不完的精力與時間。

今天當了“逃兵”的我,或許就是明天的你丨新媒體編輯


昨天,3月21日,早上才剛剛填完入職員工登記表,簽完合同的我,晚上九點就發微信向主編請辭。失業將近一年之後,才上崗一天的我就辭職了。以前在老單位,娟子會忍不住跟周邊的同事抱怨“現在的實習生怎麼跟玩一樣,才入職第二天就不上班了”,終於在這天,我變成了自己曾經嗤之以鼻的人。

第二次選擇逃避,是因為娟子有很多顧慮,本想用“先斬後奏”的方法倒逼自己一回,卻最終說服不了自己。27歲,感情顆粒無收,事業還在摸索,雙親已近暮年……“輸不起”這三個字重似千鈞。


面試之前,娟子想的是,憑藉之前將近三年的傳媒行業經驗,找一份編輯類相關的工作,想找回曾經的工作狀態,再重新建構起在廣州的人際關係網,這樣即便是一個人出門在外打拼,日子也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今天當了“逃兵”的我,或許就是明天的你丨新媒體編輯

入職的第一天我發現,是自己與這個時代脫節了嗎?為什麼曾經幹起來得心應手的工作,突然間有些味同嚼蠟的煎熬:

辦公室裡,同事之間不再稱呼名字或者外號,而是以英文名代替,甚至到請辭的那一刻,我還不知道主編以及人事部面試的同事的名字,更不要說別的同事,英文名Sherrie就是我的工牌號。

除了上班打卡前的一陣喧鬧和中午點餐時的討論,辦公室裡靜悄悄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格子間裡頭埋頭苦幹,安靜,太安靜了。

等到晚上七點以後,辦公室裡才算有了人情味,老員工之間開始互相開玩笑,人們才有了大聲說話的慾望。而我的第一次入職談話也才姍姍來遲,但是直到我8點鐘離開,周圍的同事都還沒有一點要下班的跡象。

……

今天當了“逃兵”的我,或許就是明天的你丨新媒體編輯

這時我才反應過來,編輯部與編輯部之間不一樣,傳統媒體的編輯部與新媒體的編輯部也不太相同。

娟子曾經待過的編輯部裡,每個成員都有辦公室的鑰匙,想工作的時候隨時來;

同事之間直呼名字或者親切的外號,時不時會有人哈哈大笑;

領導待在辦公室裡沒事的時候,任何成員都可以進門請教;

不管什麼時候都會有人忙碌的走動,但是絕不會打擾到編輯、記者的工作;

即便是等稿子、加班、採訪,也總會是一群人熱熱鬧鬧,不會留下個人孤軍奮鬥;

……


第一天入職,開始懷念老單位。一時間,我終於恍然大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編輯部最大的不同是,新媒體編輯的G點在晚上。

那麼多電影、讀書、情感題材的微信大號發佈的時間都集中在晚上9點半至11點間推文,大多不是因為他們提前的準備,而是他們本身的工作時段就集中在夜間。

白天辛勤工作的上班族,10點左右開始陸續進行睡前的放鬆休息——玩手機,而此時卻是新媒體平臺微信、今日頭條、大魚號等自媒體平臺,爭奪關注度、用戶流量、搶佔話題根據地等戰鬥最激烈的時刻。

今天當了“逃兵”的我,或許就是明天的你丨新媒體編輯

對編輯來說,如果說白天的工作是機械的碼字、搬運,那麼晚上就是需要你才思泉湧,提煉觀點,表示態度的時段。不幸的是,這與我大腦的思維運轉模式相反,並且娟子也不想讓它改變。

你認為,獨立一個人每日不斷地推文、撰稿,運營一個獨立主題的微信號、頭條號,難度如何?

曾經,我單純地以為,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行業,我也可以做到。

但,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明白其中的辛酸與付出。


假設你要運營一個影視題材的自媒體平臺,那麼下面這些問題就是擺在你面前的一座座大山:

問:有足夠大的閱片量(2000+),不論是電影、電視劇、綜藝,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影視素材、內容段子信手拈來,做得到嗎?

是的,我可以!


問:文筆不錯,有態度,有觀點,能用當下最網絡化的語言,寫出最打動讀者的文字。

我想要做專業影評,一週只寫一篇,沒有點理論基礎還看不懂的那種業界旗幟。

不好意思,影視類自媒體都是日更,受眾等不了你這麼久。做學術,期刊雜誌編輯部出門左拐,謝謝~


問:你做好一天刷一部片或一部電影,再寫出2000字有觀點、有態度,網絡化語言的影評準備了麼?

嗯,我做好了。

問:那你能做到365天每天如此,不能生病,不能有意外,放棄和朋友出門玩耍,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

額,讓我再想想~


問:如果有一天微信、頭條的江湖地位不保,人到中年,請問你除了推過的文,看過的片,以及一堆硬盤文件,還能剩下什麼?

對不起,是我唐突了,就當我沒有來過吧~


捫心自問,我開始明白,一篇10萬+的爆文背後是作者多少的心血與付出;而一個成體系的文風,一個不同尋常的觀點與角度,是多少個頭腦風暴後燃燒生命,尋尋覓覓偶然得之……

所以你是不是發現了,為什麼現在做自媒體,需要的不再是一個強人,而是一個team。一個團隊,能夠互相攙扶,相互鼓勵,才能爬得更高,望得更遠。而自己能不能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團隊,是件需要緣分的事情。


不記得是哪位導演說過:

電影延伸了我們生命三分之二的長度,讓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感受幾千種人生。

現在認真想來,不管感受過多少種人生際遇,我們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我們時常容易感嘆別人孤注一擲,欽佩他們傾其所有奮力一搏的勇氣,而這往往是源自於一點:

這樣的事,放在我身上,我做不到。

所以我們驚羨,我們感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酸話——“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其中不知包含多少不甘心與不服輸。

娟子跨出了走向自媒體編輯的一步,最後卻當了“逃兵”。不過還好,現在我還可以安慰自己,我有勇氣正視自己的懦弱,所以不必看傾其所有後失敗時狼狽的自己。


為了不讓來時的你,成為下一個我,請牢記:

1、 新媒體編輯有很多種,要做就做最有思想、掌握話語權的那種;

2、 簡單的粘貼複製,美化,改錯別字的工作,初中生就可以做,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最底層的體力活上;

3、 如果沒有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千萬不要輕易答應,既傷人也傷己;

4、 即便事後後悔,也要勇敢說出來,不要浪費雙方的時間和精力

5、 基本的禮貌和態度,即使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廣州生活二三事,四月將更名為“娟子紀事簿”,因為對於未來,娟子又有些茫然了。

本來想記錄自己在廣州生活遇到的大事小事、新鮮事,現在看來只能變成我和你們交流的悄悄話啦~

這種陌生又新鮮的經歷,是新媒體時代帶給我的,但也同時帶有很大的挑戰,希望自己堅持吧~拜裡個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