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道》這部電視劇真有大家評價的這麼深刻嗎?

智為天下


謝邀!
我是楊拾郎,說起《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深刻之處,拾郎在今日頭條上發過116篇《天道》讀後感,在評論區出現得最多的是丁元英的一首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可見大家對《天道》的喜愛之情,可見丁元英的十足的個人魅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傳統文化的反思: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以有文化自居,卻忘了問一句:是有什麼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還是弱勢文化?是符合事物規律的文化還是違背事物規律的文化?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文化屬性:

芮小丹問,文化屬性?沒聽過這個詞,這個很重要嗎?
《天道》中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孝道:

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說孝道再加個美德就更是錯,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是到底個什麼東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五臺山論道:

這段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是拍成電視劇被刪減得最多的地方,五臺山智玄大師是如何評價丁元英:施主身上乃三氣居中,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還有一氣住與身中,遊離心外----痞氣。
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

佈局思維:

在丁元英的佈局中,丁元英從目標,結果進行倒推,用哪些城市做託,什麼時間在哪個展廳做聲勢,甚至連對方起訴,打官司都是預計好的,所有的設計都是預期的,包括對劉冰,葉曉明,馮世傑他們的反應也有所預測。
丁元英不僅僅精心設計了這個佈局,而且對過程中的人、事、物做了預測,留存了一定的變量,並且有做好了相應的對策。丁元英用這種佈局迅速完成了三級跳,讓格律詩這匹黑馬,僅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走到了其它品牌多年都沒有走到的位置。
世界上最厲害的不是招數,不是策略,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
一種思維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高手,明白這些思維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時間,倍增效率,並且能讓你看清一切佈局中隱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麼?為啥能具備這麼大的威力?……
p.s.轉發本文後點開拾郎頭像,私信【天道】,系統會自動回覆給你高清版,有聲小說版,以及電子書版《天道》p.s.如果你渴望瞭解【天道思維】,天道人物解讀,轉發本文後請點開我的頭像,最底下的菜單欄有《天道秘維》

楊拾郎


很好看,原來在頭條上看過幾個片段,心裡癢癢,索性就去看了一遍,這個電視劇比較早了,那時候也聽火的,只是當時沒怎麼仔細看過。裡邊印象深刻的就是芮小丹,一個離異家廳的孩子,生活優越而且留過學,就職在縣城的刑警隊,後來機緣巧合認識了丁原英,在丁原星的感染下慢慢的開始悟道,丁原英原來也是高學歷的一個人因為海外投資,感覺心裡愧疚而辭職,因為自己的原來自己的利的一部分被凍結,然後找到一個部下被安排到一個小縣城,靜音修養生息,原來就是想默默無聞的度過這三年為了給芮小丹一個傳奇,而去著手扶貧,這裡邊很多對話讓人深思,感覺丁原英思想跟常人不一樣,很多事情都在他的計劃之內,芮小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只是最後的結局太悽慘了,推薦大家可以看一看特別是商戰這一塊,很多意思,如果悟性高的人能學到不少東西。


嘟嘟嘟哎呦喂


看完以後有種說不清的感覺, 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待著。不想說話,本來生活裡也沒幾個可以聊的來的人,今天早晨在衛生間裡,想到以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當時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了,現在想想不過人生中的一段劫,度過了,感覺自己從思想上成熟了很多。


靜海386


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初看之下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一個很特別的感覺:這應該是一部有點超凡脫俗的電視劇,說不清道不明。

直到差不多五年之後,有一次與一個學生聊天的時候,無意間說到此劇,該學生對此劇評價甚高,還強烈推薦我去看原著小說,並且沒過幾天,他便從家裡的書架上把電視劇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帶給了我。

小說作者豆豆傳聞是建國初期某著名敏感人物的後人,我沒有去考證過,不敢下結論,也不方便點名道姓。看了電視劇,再去看小說,然後又去看電視劇,似乎有點開竅的感覺,但是也僅僅是一點點而已。

坐而論道容易,言能踐行頗難。男主丁元英生活中是一個痴迷音像的土匪級發燒友,為了一個承諾鑄就了一段殺富濟貧的商戰神話,同時也演繹了一段超凡脫俗的天國之戀。

說的過分一點,男主特別符合現代社會“高逼格”特徵的人物形象。王志文整個人的形象就讓人感覺特別高級。之所以大家都覺得該劇深刻,可能是因為人們都在尋求各自人生的“道”,悟道與踐行孰先孰後、孰輕孰重,可能是困擾許多人的難題。

劇中丁元英與高僧智玄大師的對話也堪稱經典,丁元英首先給了智玄大師一首自己寫的詞:《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後來又說了如下一段話: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 不戒,如是涅槃。

最後智玄大師感嘆:“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了,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

以上都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交流。


那些影像


初看的時候頗覺驚豔,對文化,宗教,商業的很多定義都是特別獨到的。尤其是殺富濟貧,用格律詩反殺樂聖的那一段,觸動了很多人的G點。中肯一點說,是一部可以一讀的小說。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包括讀書量的增多,再去回味這部小說,就會發現,這部小說只是作者一廂情願為自己構想的一個美女英雄的故事而已。

  而且細細地回想,女主有戀父情結,而男主其實是一個避世之人。而且,裡面大段大段的概念性描述,對文化宗教解釋,其實仔細深讀就會發現,經不住推敲。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句話很多人覺得深刻。覺得一句話把所有宗教都概括了。那個這麼說的人,您吧伊斯蘭教擱哪?踹門就喊大音希聲,贏下辯經大會的花招,也就能好使一次吧?不鑽牛角尖,就事論事的說這一句,神即道,說的就是神即是天道,那麼道是什麼呢,下一句解釋了,道法自然,天道遵循的是自然,自然之外的呢?一句很突兀的:如來,照臉甩來。不明白了吧?如來是什麼?說來說去也沒解釋明白。

  諸如此類的話很多,比如芮小丹去見她父親,她父親在拍一個電影還是電視劇,父女之間的那段對話,無非就是表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實即是定義的再好也無法和飄渺的理想相比。然而小說用了一大段芮小丹的話來問答她父親。這裡面需要迫切被父親認可的情緒躍然紙上。至於小說中的商戰,一開始具體如何操作能讓丁元英的私募像提款機一樣從中國股市賺錢,並沒有具體描述,這個可以看作是情節需要作者設計的。後來的格律詩反殺樂聖就有點玄了,僅憑丁元英設計的一套hifi音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幾天之內就放到了一個民族品牌,而且,追究一下細節,格律詩充其量就是個村辦企業,音響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王廟村的村民手工生產的。

  有一點點製造常識的人都知道,作坊式手工生產是無法和工廠流水線相提並論的。格律詩的這個產品怎麼可能一舉擊垮樂聖多少年的積澱。還有很多這樣不經推敲的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至於對人性的描述,這麼評價一下:你先射箭再畫靶,能有不中紅心的麼?最後點題:電視劇不錯,小說也可以一讀,但捧為神作的話,還是多讀些書再下結論吧。


孫遠遠


電視連續劇《天道》,是一部內涵豐富,情節引人,能夠對人起到教育作用的經典。

《天道》裡面包含哲學,市場經濟學,愛情,人性。人生價值觀。簡直讓我一下子覺得我過去太幼稚。

先說愛情,裡面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讓我羨慕,自愧不如女主角小丹的那麼惹人喜歡,境界高,讓男人不僅愛她的青春容顏,更愛她的內心,她就是天國的女人,沒有貪嗔痴,明明可以過上非常好的物質生活,卻為了精神上的歸屬感選擇獨立。實在是特別。難怪丁元英會愛她愛到骨髓裡。

裡面丁元英的佈局實在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他沒有花一兵一卒,打造了格律詩這個國際知名品牌,將競爭對手逼死。還做得天衣無縫!輸者林雨峰是啞巴吃黃連,用他的話說,自己被強姦了,還得自己送上門嫁過去,帶上嫁妝。簡直不能忍,所以他寧死不屈,也是一條好漢,保留自己的驕傲和尊嚴。

反過來想想,這樣的一個人物,居然不知不覺被打倒?就是在於他的驕傲!忽略競爭對手的實力!在格律詩還是小囉囉的時候,是他的狂妄自大,加速了自己的滅亡時間。才會上了丁元英的當啊!

丁元英去下單,每個月100套音響,一年1200套。而林雨峰卻說,必須一次性下單1000套以上,以為可以把格律詩一次性撐死,沒有想到的是,正中丁元英下懷,在國際展銷會上,降價降到比林雨峰的還低,這時就有了官司,嚇得幾個農民股東趕緊去求和,而林雨峰再次不知死期,還把事情鬧大,口出狂言,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向失敗。

商場就是戰場!丁元英做好心理準備決一死戰,而對手還在對酒當歌,沉醉於勝利的喜悅裡。被打得猝不及防。

而這裡面,每個人會在每一步有什麼樣的心理,對應會做什麼?丁元英都全算對了。甚至連長期經營者都有後備人選!香餑餑就是就給為他和芮小丹做媒的亞文手裡。

最後,幫助王廟村扶貧做到了,公司起來了,殺富濟貧,還在一路蔓延。已經聞到一陣血雨腥風!

看了天道,很多事情都有了思考,人生活著的追求是否是內心深處的渴望?要做一番事業,還需要什麼技能和思維?對於愛情,親情,友情的衡量標準也有了新的想法。


東北峰哥定居廣西


電視劇天道,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在我記憶中應該是很多年以前的故事了。當年是朋友推薦我讀的小說,情節相對來說還算精彩。後來被拍成了電視劇,王志文在劇中把丁元英這個人物角色演繹的非常到位,從而讓這部電視劇經久不衰。其原因我想一來是故事情節比較吸引人,但更重要的應該是王志文本色出演的結果吧。

頭條有很多朋友是天道的忠實粉絲,很多人都認為非常好看,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五臺山問道這個橋段。丁元英與智玄大師之間的對話給人的感覺高深莫測,雙方思維敏捷,禪門機鋒寓意深遠,尤其是對佛法不太瞭解的朋友,更是感覺丁元英所說字字珠璣、一氣呵成,簡直回味無窮,可以說這一段內容就是這部電視劇最重要的思想精華,再加上王志文把丁元英身上的靜氣、貴氣、殺氣和痞氣表演的淋漓盡致,從而造就了天道在當今亂七八糟、胡編亂造的電視劇當中像神一般的存在。

“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無證者雖不落惡果,卻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得涅槃。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晚輩個人以為,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從淺義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這就是丁元英向智玄大師表述佛教思想,最受觀眾推崇的一段獨白。

丁元英說完對佛教的認識和想法後,智玄大師說道:以施主之文筆言辭斷不是佛門中人,施主不拘經文,自悟能達到這種境界已屬難能可貴。以貧僧看來,施主已經踩到得道的門檻,離得道只差一步,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丁元英聞大師此言,說到:佛門講一個緣字,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就算緣盡了,不進不出,亦邪亦正。我是幾等貨色大師看的明白,裝了斯文,露出了痞性,今日來到佛門淨地只為討一個心安。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智玄大師從丁元英寫的詩和談話中認為他對佛法的理解雖有心得,但尚未入門。丁元英也同意這個說法,要是真開悟了也就沒必要去討什麼心安了。那麼,丁元英除了那首有點狂妄的詩之外,對話當中哪裡說的不對呢?智玄大師沒說出來,小說作者也沒有說明白。不知喜歡看天道的各位朋友有何高見?在此,依我個人對佛學膚淺的認識,在此借題發揮,分析一下丁元英沒有開悟的原因,不妥之處,請指正。

丁元英說的第一句話:“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 我認為就是他沒有入門的關鍵所在。真經即佛法的究竟法門,必是先修而後悟,隨悟隨修。為什麼?我們用佛祖的親身經歷來解釋如何成佛的吧。釋迦牟尼佛是淨飯王的兒子,從小生活優越,但他看到了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決定去尋求解脫生死的方法和世間的真理。喬達摩王子出家後,學習了各種的修持方法。因為當時印度的宗教有很多門派,因此,釋迦牟尼拜了很多老師,並誠心誠意、踏踏實實的下功夫修行。他先修禪定,盤膝蚨坐,靜心面壁,春去秋來,終無所得。後於河邊苦行林中,身無覆蓋,不避風雨,摒棄一切,飢餓消瘦,六年之後,仍無所得。釋迦在恍惚之際,被牧羊女救助,體力恢復以後,經過認真思考,終於明白了以前的修行都是不對的,佛經上叫作知非即舍。釋迦牟尼修行的禪定和苦行是當時修行的最高級別,而且出家前他的學問就很好,所以沒有任何人能夠再做他的老師了。佛祖明白,只有靠自己,於是在菩提樹下打坐、發心,不證得世間正法不起此座。到第七日凌晨,佛祖抬頭看到天空中的明星,立刻證悟到了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真正悟道了。

佛祖在仰望明星的一瞬間究竟悟到了什麼呢?那就是自性本空,性空緣起呀。釋迦牟尼佛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學習、修行,期間知非即舍,不斷嘗試、不斷修持,最後證悟。這不就是由修到悟的過程嗎?所以我認為真經一定是先修而後悟才對。現代學佛之人,看了幾本佛經,學了幾句口頭禪,懂了些因果道理,甚至修出了點神通,便認為自己快開悟了。我說您這叫顛倒夢想,您能悟出什麼?佛經裡寫的和你有關係嗎?那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只可在實際修行中驗證,而不能拿來倒果為因。佛祖所講的一切法門,都是親身修持過的,沒有實修實證的功夫,悟你個頭去吧。說到這裡,我還想再說一句,之所以現在人們總想著開悟而不想漸修,和禪宗故事裡講的心即是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有很大關係,根器小的人會誤以為頓悟就能成佛。可能嗎?這些都是果呀,修到這裡沒有捷徑,不能投機取巧,您首先法理要通,修行的底子要厚,才有可能結這個果,怎麼可能像書裡寫的那樣,做首詩就開悟了?做夢吧!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從心裡自然流露出來的,絕不是靠聰明想出來、頓悟出來的。

丁元英雖然聰明絕頂,但紅塵未了,也缺少實修實證的真功夫,僅第一句,就看出他對於佛法的認識還未入門,剛剛一隻腳踏在門檻上,離開悟差的還遠。丁元英後邊的談話各位慢慢體會,今後有時間再繼續探討吧。


盛世南迦


個人認為,寫書的豆豆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多,丁元英是有原型的,作者也是根據原型改編的,正因為作者對儒釋道研究不怎麼精深,再加上原型是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金融行業人士,金融這個行業本身就有一個索羅斯是學哲學出身的,卻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索羅斯這個人本身爭議就很大,很多地方與丁元英的價值體系有相通之處。作品夾雜的很多道德價值觀是西方的,揉合了對東方傳統文化的批判,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含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三教的意思。丁元英扶貧的村有教堂,當地人信仰基督沒有脫貧,芮小丹發慈悲救助,丁元英利用法律,市場,營銷,資金,產品,技術等等之間的整合來激發當地人自救,所謂天道就人自助則天助之為道,又暗合道教的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丁元英採取的辦法類似於一群野狗採用掏肛戰術放倒野牛後吃肉的招數類似,殘忍,骯髒,卑鄙。但又快捷,直接,有效。符合賺錢本身若合法合理,就無關道德的基本原則,但又與慈善的本心相沖突,為求心安,求證於法師。辯論之後,法師的“大愛無愛”,也贊同他的做法,結果,他就幹了。


塵香月冷秋風吟


《天道》一劇,發人深省。

該劇通過王廟村扶貧事件,揭示了弱勢文化中各色眾生無法改變自身命運的必然性,此為劇名“天道”。尤其通過主人公芮小丹的死,揭示了弱勢文化中的個體妄想成為救世主,不但失敗,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此為原著名“遙遠的救世主”。

而其中的三位燒友,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葉曉明,馮世傑,劉冰,三個人代表了三種人,三種生活在弱勢文化背景下的小人物,參與了同樣一個扶貧事件,經歷了格律詩公司的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噪的過程,但是這三個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不得不說是作者非常辛辣且發人深省的設定。

葉曉明,古城hifi音響店老闆,後店鋪關門參與格律詩公司的組建和經營活動,擔任總經理。

馮世傑,出身王廟村,古城燒友圈人,與村民合夥做汽車修理廠,後來發覺丁元英是個高人,主動想攀上丁以謀求自身和王廟村的前景,所謂請高人指點。

劉冰,古城小人物,做過出租車司機,做過跑堂,自己經營的唱片店也不景氣。通過收丁元英的唱片結緣,並摻和到格律詩公司的前期組.建到後期發展過程,自詡為辦公室主任。

這三個人在格律詩音響被樂聖起訴的時候,都做出退股的決定。而後葉曉明再也沒摻和格律詩的事情,拿著股金迴歸之前的生活,馮世傑以資金保下生產設備,因為自身與王廟村的紐帶關係,而被新總經理肖亞文看重,重新參與到後續公司的生產經營中,也達到他原本想要給自己和王廟村村民找一條生路的目的。

而劉冰,以跳樓自殺作結局。知乎.上有個相關問題,是問劉冰最後是不是非死不可,我覺得不是,但以劉冰的心性和人品,他面對結局處那種猛然跌入谷底的狀況,是無法靠自己爬上來的,只能留在谷底絕望憤恨,或者期待別人的救贖,而當時已經沒人可以依賴,大家都離他而去,所以本能的想解脫。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也沒能想通自己到底跌倒在哪裡,糊里糊塗充滿怨氣的喊著: "叮元英,你撒謊了",一躍而下。

小說內容不算特別長,但情節波瀾生動:

丁元英是一個商界怪才,在他成立的私募基金下,利用德國人的資金從中國股市賺錢,但這種從同胞身上賺錢的做法讓他覺得心裡不安,於是委託助理肖亞文找個地方清淨隱居。肖亞文聯繫了自己的大學同學女警察芮小丹,於是丁元英在芮小丹所在的古城定居下來。丁元英和芮小丹在不斷的接觸過程中,芮小丹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奇怪的男人,尤其是她利用丁元英給出的文化密碼理論成功審判罪犯王陽明後,她對丁元英提出的文化屬性理論越發覺得不可思議,又加上貧困縣王廟村的有志青年馮世傑希望藉助於丁元英來擺脫村裡的命運,於是芮小丹就決定向丁元英要一個禮物:“對王廟村扶貧”。丁元英在思考過後,馬上就意識到了扶貧這件事可能的後果,但他還是決定送這個禮物。為求這件事討個心安,丁元英和好友韓楚風一起去五臺山論道。論道結束後,丁元英按計劃實施扶貧,創立格律詩音響公司,後來格律詩公司在音響展會上以半價銷售音響產品,此舉惹怒了音響界的巨頭樂聖公司,格律詩遭遇600萬的訴訟費,巨大的債務輿論壓力下,馮世傑等人迅速退股,面對同樣的事件,肖亞文轉身入股進入公司成為大股東。法庭上,兩家公司經過證據交換和答辯,格律詩勝訴!但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殺富濟貧”、“得救之道”、“文化屬性”的大討論,格律詩公司的策劃人物丁元英也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禮物兌現了,但禮物的接受者芮小丹卻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遭遇意外而自殺……

按小說所言為期望救主的文化,就是期待別人幫助自己、拯救自己的文化。

回看周圍的世界,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比如社會上的啃老族。

《天道》是一部文藝作品,是一部電視劇,並不是一部天書,有人說《天道》最後的情節不實際,也有人說它是經過藝術加工,其實它並不是能解決你一生問題的萬能丹藥,一切都是因為觀眾的期望值過高。

這樣一部作品能讓我們有所覺悟,豐富思維方式,那就是優秀的作品。

寫完感想,耳邊不由得又想起那首音樂:天國的女兒 以及 丁元英的自嘲詩: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i軒說電影


《天道》有這麼大影響力應該感謝作者豆豆的煌煌鉅作,同樣豆豆也感謝《天道》用影視化的藝術將《遙遠的救世主》帶到更廣闊的天地,讓我等人民大眾,無明眾生蒙受福音。

既然《天道》充分尊重原著,最後又被停播,而影視化的傳播速度又大大高於小說本身,那麼這個原因就在於小說到底說了些什麼……

首先請注意拾郎開篇提到的《天道》首播的時間點,2008年6月,那年的5月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而後8月份我們又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奧運會,所以這裡面有一個注意力和導向的問題。

接著,我們再來看內容,大家之所以對《天道》如此關注,就是劇終丁元英拋出過很多匪夷所思的觀點,比如說他的自嘲,對宗教的評述,還有著名的“殺富濟貧”……

先說殺富濟貧,當時互聯網經濟還處於低迷,先富起來的人正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財富。正式貧富差距最顯著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談什麼殺富濟貧,片子能過審都是自求多福了。

第二點,《天道》對宗教問題的大膽探討,這絕對是在影視界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佛教暫且不談,劇中的王廟村直接有了基督教根據地,正在忽悠老百姓姓上帝得永生。

第三,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不陌生吧,這應該是最經典的一句臺詞了,出自哪裡?這是芮小丹在審判的時候引用出來的,還是在大談宗教,我們可是一個無神論的過度。

第四,我們來說說有一批人不喜歡《天道》的原因,就是因為丁元英那首胡謅的詩“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這些人一看,啊,你這不是在謗佛嗎?咱可是啥事都要去廟裡問問的……(其實佛怕被傍嗎?信徒玻璃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