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道》这部电视剧真有大家评价的这么深刻吗?

智为天下


谢邀!
我是杨拾郎,说起《天道》这部电视剧是深刻之处,拾郎在今日头条上发过116篇《天道》读后感,在评论区出现得最多的是丁元英的一首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可见大家对《天道》的喜爱之情,可见丁元英的十足的个人魅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文化属性:

芮小丹问,文化属性?没听过这个词,这个很重要吗?
《天道》中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孝道:

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说孝道再加个美德就更是错,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是到底个什么东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干净地儿弄脏了,才踏实的东西。
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五台山论道:

这段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拍成电视剧被删减得最多的地方,五台山智玄大师是如何评价丁元英: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 不戒,如是涅槃。
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布局思维:

在丁元英的布局中,丁元英从目标,结果进行倒推,用哪些城市做托,什么时间在哪个展厅做声势,甚至连对方起诉,打官司都是预计好的,所有的设计都是预期的,包括对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他们的反应也有所预测。
丁元英不仅仅精心设计了这个布局,而且对过程中的人、事、物做了预测,留存了一定的变量,并且有做好了相应的对策。丁元英用这种布局迅速完成了三级跳,让格律诗这匹黑马,仅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到了其它品牌多年都没有走到的位置。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招数,不是策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
一种思维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高手,明白这些思维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时间,倍增效率,并且能让你看清一切布局中隐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么?为啥能具备这么大的威力?……
p.s.转发本文后点开拾郎头像,私信【天道】,系统会自动回复给你高清版,有声小说版,以及电子书版《天道》p.s.如果你渴望了解【天道思维】,天道人物解读,转发本文后请点开我的头像,最底下的菜单栏有《天道秘维》

杨拾郎


很好看,原来在头条上看过几个片段,心里痒痒,索性就去看了一遍,这个电视剧比较早了,那时候也听火的,只是当时没怎么仔细看过。里边印象深刻的就是芮小丹,一个离异家厅的孩子,生活优越而且留过学,就职在县城的刑警队,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丁原英,在丁原星的感染下慢慢的开始悟道,丁原英原来也是高学历的一个人因为海外投资,感觉心里愧疚而辞职,因为自己的原来自己的利的一部分被冻结,然后找到一个部下被安排到一个小县城,静音修养生息,原来就是想默默无闻的度过这三年为了给芮小丹一个传奇,而去着手扶贫,这里边很多对话让人深思,感觉丁原英思想跟常人不一样,很多事情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芮小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只是最后的结局太凄惨了,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特别是商战这一块,很多意思,如果悟性高的人能学到不少东西。


嘟嘟嘟哎呦喂


看完以后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待着。不想说话,本来生活里也没几个可以聊的来的人,今天早晨在卫生间里,想到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当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现在想想不过人生中的一段劫,度过了,感觉自己从思想上成熟了很多。


静海386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初看之下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这应该是一部有点超凡脱俗的电视剧,说不清道不明。

直到差不多五年之后,有一次与一个学生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到此剧,该学生对此剧评价甚高,还强烈推荐我去看原著小说,并且没过几天,他便从家里的书架上把电视剧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带给了我。

小说作者豆豆传闻是建国初期某著名敏感人物的后人,我没有去考证过,不敢下结论,也不方便点名道姓。看了电视剧,再去看小说,然后又去看电视剧,似乎有点开窍的感觉,但是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坐而论道容易,言能践行颇难。男主丁元英生活中是一个痴迷音像的土匪级发烧友,为了一个承诺铸就了一段杀富济贫的商战神话,同时也演绎了一段超凡脱俗的天国之恋。

说的过分一点,男主特别符合现代社会“高逼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王志文整个人的形象就让人感觉特别高级。之所以大家都觉得该剧深刻,可能是因为人们都在寻求各自人生的“道”,悟道与践行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可能是困扰许多人的难题。

剧中丁元英与高僧智玄大师的对话也堪称经典,丁元英首先给了智玄大师一首自己写的词:《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后来又说了如下一段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 不戒,如是涅槃。

最后智玄大师感叹:“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以上都是个人见解,欢迎讨论交流。


那些影像


初看的时候颇觉惊艳,对文化,宗教,商业的很多定义都是特别独到的。尤其是杀富济贫,用格律诗反杀乐圣的那一段,触动了很多人的G点。中肯一点说,是一部可以一读的小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包括读书量的增多,再去回味这部小说,就会发现,这部小说只是作者一厢情愿为自己构想的一个美女英雄的故事而已。

  而且细细地回想,女主有恋父情结,而男主其实是一个避世之人。而且,里面大段大段的概念性描述,对文化宗教解释,其实仔细深读就会发现,经不住推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很多人觉得深刻。觉得一句话把所有宗教都概括了。那个这么说的人,您吧伊斯兰教搁哪?踹门就喊大音希声,赢下辩经大会的花招,也就能好使一次吧?不钻牛角尖,就事论事的说这一句,神即道,说的就是神即是天道,那么道是什么呢,下一句解释了,道法自然,天道遵循的是自然,自然之外的呢?一句很突兀的:如来,照脸甩来。不明白了吧?如来是什么?说来说去也没解释明白。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比如芮小丹去见她父亲,她父亲在拍一个电影还是电视剧,父女之间的那段对话,无非就是表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即是定义的再好也无法和飘渺的理想相比。然而小说用了一大段芮小丹的话来问答她父亲。这里面需要迫切被父亲认可的情绪跃然纸上。至于小说中的商战,一开始具体如何操作能让丁元英的私募像提款机一样从中国股市赚钱,并没有具体描述,这个可以看作是情节需要作者设计的。后来的格律诗反杀乐圣就有点玄了,仅凭丁元英设计的一套hifi音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几天之内就放到了一个民族品牌,而且,追究一下细节,格律诗充其量就是个村办企业,音响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王庙村的村民手工生产的。

  有一点点制造常识的人都知道,作坊式手工生产是无法和工厂流水线相提并论的。格律诗的这个产品怎么可能一举击垮乐圣多少年的积淀。还有很多这样不经推敲的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对人性的描述,这么评价一下:你先射箭再画靶,能有不中红心的么?最后点题:电视剧不错,小说也可以一读,但捧为神作的话,还是多读些书再下结论吧。


孙远远


电视连续剧《天道》,是一部内涵丰富,情节引人,能够对人起到教育作用的经典。

《天道》里面包含哲学,市场经济学,爱情,人性。人生价值观。简直让我一下子觉得我过去太幼稚。

先说爱情,里面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爱情让我羡慕,自愧不如女主角小丹的那么惹人喜欢,境界高,让男人不仅爱她的青春容颜,更爱她的内心,她就是天国的女人,没有贪嗔痴,明明可以过上非常好的物质生活,却为了精神上的归属感选择独立。实在是特别。难怪丁元英会爱她爱到骨髓里。

里面丁元英的布局实在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他没有花一兵一卒,打造了格律诗这个国际知名品牌,将竞争对手逼死。还做得天衣无缝!输者林雨峰是哑巴吃黄连,用他的话说,自己被强奸了,还得自己送上门嫁过去,带上嫁妆。简直不能忍,所以他宁死不屈,也是一条好汉,保留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反过来想想,这样的一个人物,居然不知不觉被打倒?就是在于他的骄傲!忽略竞争对手的实力!在格律诗还是小啰啰的时候,是他的狂妄自大,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时间。才会上了丁元英的当啊!

丁元英去下单,每个月100套音响,一年1200套。而林雨峰却说,必须一次性下单1000套以上,以为可以把格律诗一次性撑死,没有想到的是,正中丁元英下怀,在国际展销会上,降价降到比林雨峰的还低,这时就有了官司,吓得几个农民股东赶紧去求和,而林雨峰再次不知死期,还把事情闹大,口出狂言,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向失败。

商场就是战场!丁元英做好心理准备决一死战,而对手还在对酒当歌,沉醉于胜利的喜悦里。被打得猝不及防。

而这里面,每个人会在每一步有什么样的心理,对应会做什么?丁元英都全算对了。甚至连长期经营者都有后备人选!香饽饽就是就给为他和芮小丹做媒的亚文手里。

最后,帮助王庙村扶贫做到了,公司起来了,杀富济贫,还在一路蔓延。已经闻到一阵血雨腥风!

看了天道,很多事情都有了思考,人生活着的追求是否是内心深处的渴望?要做一番事业,还需要什么技能和思维?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衡量标准也有了新的想法。


东北峰哥定居广西


电视剧天道,小说名字叫遥远的救世主,在我记忆中应该是很多年以前的故事了。当年是朋友推荐我读的小说,情节相对来说还算精彩。后来被拍成了电视剧,王志文在剧中把丁元英这个人物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从而让这部电视剧经久不衰。其原因我想一来是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王志文本色出演的结果吧。

头条有很多朋友是天道的忠实粉丝,很多人都认为非常好看,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五台山问道这个桥段。丁元英与智玄大师之间的对话给人的感觉高深莫测,双方思维敏捷,禅门机锋寓意深远,尤其是对佛法不太了解的朋友,更是感觉丁元英所说字字珠玑、一气呵成,简直回味无穷,可以说这一段内容就是这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思想精华,再加上王志文把丁元英身上的静气、贵气、杀气和痞气表演的淋漓尽致,从而造就了天道在当今乱七八糟、胡编乱造的电视剧当中像神一般的存在。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这就是丁元英向智玄大师表述佛教思想,最受观众推崇的一段独白。

丁元英说完对佛教的认识和想法后,智玄大师说道: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丁元英闻大师此言,说到: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我是几等货色大师看的明白,装了斯文,露出了痞性,今日来到佛门净地只为讨一个心安。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智玄大师从丁元英写的诗和谈话中认为他对佛法的理解虽有心得,但尚未入门。丁元英也同意这个说法,要是真开悟了也就没必要去讨什么心安了。那么,丁元英除了那首有点狂妄的诗之外,对话当中哪里说的不对呢?智玄大师没说出来,小说作者也没有说明白。不知喜欢看天道的各位朋友有何高见?在此,依我个人对佛学肤浅的认识,在此借题发挥,分析一下丁元英没有开悟的原因,不妥之处,请指正。

丁元英说的第一句话:“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我认为就是他没有入门的关键所在。真经即佛法的究竟法门,必是先修而后悟,随悟随修。为什么?我们用佛祖的亲身经历来解释如何成佛的吧。释迦牟尼佛是净饭王的儿子,从小生活优越,但他看到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决定去寻求解脱生死的方法和世间的真理。乔达摩王子出家后,学习了各种的修持方法。因为当时印度的宗教有很多门派,因此,释迦牟尼拜了很多老师,并诚心诚意、踏踏实实的下功夫修行。他先修禅定,盘膝蚨坐,静心面壁,春去秋来,终无所得。后于河边苦行林中,身无覆盖,不避风雨,摒弃一切,饥饿消瘦,六年之后,仍无所得。释迦在恍惚之际,被牧羊女救助,体力恢复以后,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明白了以前的修行都是不对的,佛经上叫作知非即舍。释迦牟尼修行的禅定和苦行是当时修行的最高级别,而且出家前他的学问就很好,所以没有任何人能够再做他的老师了。佛祖明白,只有靠自己,于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发心,不证得世间正法不起此座。到第七日凌晨,佛祖抬头看到天空中的明星,立刻证悟到了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真正悟道了。

佛祖在仰望明星的一瞬间究竟悟到了什么呢?那就是自性本空,性空缘起呀。释迦牟尼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修行,期间知非即舍,不断尝试、不断修持,最后证悟。这不就是由修到悟的过程吗?所以我认为真经一定是先修而后悟才对。现代学佛之人,看了几本佛经,学了几句口头禅,懂了些因果道理,甚至修出了点神通,便认为自己快开悟了。我说您这叫颠倒梦想,您能悟出什么?佛经里写的和你有关系吗?那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只可在实际修行中验证,而不能拿来倒果为因。佛祖所讲的一切法门,都是亲身修持过的,没有实修实证的功夫,悟你个头去吧。说到这里,我还想再说一句,之所以现在人们总想着开悟而不想渐修,和禅宗故事里讲的心即是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很大关系,根器小的人会误以为顿悟就能成佛。可能吗?这些都是果呀,修到这里没有捷径,不能投机取巧,您首先法理要通,修行的底子要厚,才有可能结这个果,怎么可能像书里写的那样,做首诗就开悟了?做梦吧!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绝不是靠聪明想出来、顿悟出来的。

丁元英虽然聪明绝顶,但红尘未了,也缺少实修实证的真功夫,仅第一句,就看出他对于佛法的认识还未入门,刚刚一只脚踏在门槛上,离开悟差的还远。丁元英后边的谈话各位慢慢体会,今后有时间再继续探讨吧。


盛世南迦


个人认为,写书的豆豆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多,丁元英是有原型的,作者也是根据原型改编的,正因为作者对儒释道研究不怎么精深,再加上原型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金融行业人士,金融这个行业本身就有一个索罗斯是学哲学出身的,却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索罗斯这个人本身争议就很大,很多地方与丁元英的价值体系有相通之处。作品夹杂的很多道德价值观是西方的,揉合了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批判,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含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三教的意思。丁元英扶贫的村有教堂,当地人信仰基督没有脱贫,芮小丹发慈悲救助,丁元英利用法律,市场,营销,资金,产品,技术等等之间的整合来激发当地人自救,所谓天道就人自助则天助之为道,又暗合道教的道法自然。什么是自然?丁元英采取的办法类似于一群野狗采用掏肛战术放倒野牛后吃肉的招数类似,残忍,肮脏,卑鄙。但又快捷,直接,有效。符合赚钱本身若合法合理,就无关道德的基本原则,但又与慈善的本心相冲突,为求心安,求证于法师。辩论之后,法师的“大爱无爱”,也赞同他的做法,结果,他就干了。


尘香月冷秋风吟


《天道》一剧,发人深省。

该剧通过王庙村扶贫事件,揭示了弱势文化中各色众生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必然性,此为剧名“天道”。尤其通过主人公芮小丹的死,揭示了弱势文化中的个体妄想成为救世主,不但失败,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此为原著名“遥远的救世主”。

而其中的三位烧友,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人,三种生活在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小人物,参与了同样一个扶贫事件,经历了格律诗公司的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噪的过程,但是这三个人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这不得不说是作者非常辛辣且发人深省的设定。

叶晓明,古城hifi音响店老板,后店铺关门参与格律诗公司的组建和经营活动,担任总经理。

冯世杰,出身王庙村,古城烧友圈人,与村民合伙做汽车修理厂,后来发觉丁元英是个高人,主动想攀上丁以谋求自身和王庙村的前景,所谓请高人指点。

刘冰,古城小人物,做过出租车司机,做过跑堂,自己经营的唱片店也不景气。通过收丁元英的唱片结缘,并掺和到格律诗公司的前期组.建到后期发展过程,自诩为办公室主任。

这三个人在格律诗音响被乐圣起诉的时候,都做出退股的决定。而后叶晓明再也没掺和格律诗的事情,拿着股金回归之前的生活,冯世杰以资金保下生产设备,因为自身与王庙村的纽带关系,而被新总经理肖亚文看重,重新参与到后续公司的生产经营中,也达到他原本想要给自己和王庙村村民找一条生路的目的。

而刘冰,以跳楼自杀作结局。知乎.上有个相关问题,是问刘冰最后是不是非死不可,我觉得不是,但以刘冰的心性和人品,他面对结局处那种猛然跌入谷底的状况,是无法靠自己爬上来的,只能留在谷底绝望愤恨,或者期待别人的救赎,而当时已经没人可以依赖,大家都离他而去,所以本能的想解脱。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也没能想通自己到底跌倒在哪里,糊里糊涂充满怨气的喊着: "叮元英,你撒谎了",一跃而下。

小说内容不算特别长,但情节波澜生动:

丁元英是一个商界怪才,在他成立的私募基金下,利用德国人的资金从中国股市赚钱,但这种从同胞身上赚钱的做法让他觉得心里不安,于是委托助理肖亚文找个地方清净隐居。肖亚文联系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女警察芮小丹,于是丁元英在芮小丹所在的古城定居下来。丁元英和芮小丹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芮小丹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奇怪的男人,尤其是她利用丁元英给出的文化密码理论成功审判罪犯王阳明后,她对丁元英提出的文化属性理论越发觉得不可思议,又加上贫困县王庙村的有志青年冯世杰希望借助于丁元英来摆脱村里的命运,于是芮小丹就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礼物:“对王庙村扶贫”。丁元英在思考过后,马上就意识到了扶贫这件事可能的后果,但他还是决定送这个礼物。为求这件事讨个心安,丁元英和好友韩楚风一起去五台山论道。论道结束后,丁元英按计划实施扶贫,创立格律诗音响公司,后来格律诗公司在音响展会上以半价销售音响产品,此举惹怒了音响界的巨头乐圣公司,格律诗遭遇600万的诉讼费,巨大的债务舆论压力下,冯世杰等人迅速退股,面对同样的事件,肖亚文转身入股进入公司成为大股东。法庭上,两家公司经过证据交换和答辩,格律诗胜诉!但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杀富济贫”、“得救之道”、“文化属性”的大讨论,格律诗公司的策划人物丁元英也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礼物兑现了,但礼物的接受者芮小丹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意外而自杀……

按小说所言为期望救主的文化,就是期待别人帮助自己、拯救自己的文化。

回看周围的世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社会上的啃老族。

《天道》是一部文艺作品,是一部电视剧,并不是一部天书,有人说《天道》最后的情节不实际,也有人说它是经过艺术加工,其实它并不是能解决你一生问题的万能丹药,一切都是因为观众的期望值过高。

这样一部作品能让我们有所觉悟,丰富思维方式,那就是优秀的作品。

写完感想,耳边不由得又想起那首音乐:天国的女儿 以及 丁元英的自嘲诗: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i轩说电影


《天道》有这么大影响力应该感谢作者豆豆的煌煌巨作,同样豆豆也感谢《天道》用影视化的艺术将《遥远的救世主》带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我等人民大众,无明众生蒙受福音。

既然《天道》充分尊重原著,最后又被停播,而影视化的传播速度又大大高于小说本身,那么这个原因就在于小说到底说了些什么……

首先请注意拾郎开篇提到的《天道》首播的时间点,2008年6月,那年的5月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而后8月份我们又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奥运会,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注意力和导向的问题。

接着,我们再来看内容,大家之所以对《天道》如此关注,就是剧终丁元英抛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观点,比如说他的自嘲,对宗教的评述,还有著名的“杀富济贫”……

先说杀富济贫,当时互联网经济还处于低迷,先富起来的人正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正式贫富差距最显著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谈什么杀富济贫,片子能过审都是自求多福了。

第二点,《天道》对宗教问题的大胆探讨,这绝对是在影视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佛教暂且不谈,剧中的王庙村直接有了基督教根据地,正在忽悠老百姓姓上帝得永生。

第三,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不陌生吧,这应该是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了,出自哪里?这是芮小丹在审判的时候引用出来的,还是在大谈宗教,我们可是一个无神论的过度。

第四,我们来说说有一批人不喜欢《天道》的原因,就是因为丁元英那首胡诌的诗“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这些人一看,啊,你这不是在谤佛吗?咱可是啥事都要去庙里问问的……(其实佛怕被傍吗?信徒玻璃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