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1943 年 1 月 18 日,第 35 步兵团二营 E 连、G 连某排与第 182 步兵团三营 I 连共同组成了西翼的突击力量,像岐阜据点的正西防线发起进攻。18 日美军的进攻算是靠速度取胜,19 日的进攻,美军似乎又碰到了老问题。

七、一步一台阶

1943 年 1 月 19 日早上,E 连持续开始进攻,F 连则在南线开始了巡逻,北线的 G 连也开始蠢蠢欲动。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日军的机枪持续发挥作用,但不如从前。E 连的进攻步伐虽然被机枪减慢,但是南线的 F 连带来了好消息。F 连的巡逻队率先在 27 高地的北方使用一门 37mm M3 反坦克炮和一门 81mm M1 迫击炮消灭了一个碉堡,这是奥斯登山附近区域第一次使用反坦克炮来进行清除工作,效果颇佳,但随着美军的进攻逐渐推进,他们也渐渐发现自身的侦察和情报数据显得非常不靠谱。

仅 1 月 19 日当天,G 连在北线的进攻中发现了额外的十二个机枪碉堡,而 E 连在经过一整天八个小时的推进后,击毙了 6 名日军,敲掉了 4 个机枪阵地,但又发现了额外的十二个机枪碉堡,这些发现打破了他们对日军战力和建筑能力的评估。当日下午 1715 时,E 连再次摧毁了 3 个机枪阵地后,面对他们发现的剩余 9 个机枪碉堡,再也无力反击。在他们尝试用手榴弹摧毁碉堡失败后,便稍作后撤,扎营休息。

1 月 20 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下起了暴雨,整个丛林也弥漫着浓重的雾气,地上潮湿的泥土也正在骚扰着美军士兵的靴子,整个二营的战斗效率受到大幅下降。某个巡逻队从 27 高地北侧突破了 150 码(135 米),发现了两个被日军遗弃的碉堡,并低调地接近第三个碉堡。巡逻队的指挥官和一位机枪兵近战解决了三名日军,但日军却立马使用就近的机枪点还击。由于日军机枪点的火力交叉部署很有章法,很少有覆盖不到的情况,因此美军为了减少伤亡,便再次撤退,等待未来更好的战机。在 20 日当天,日军被击毙 11 人。

产生根本性变化日子,就要属 1 月 21 日了。当天,第 35 步兵团二营的部队终于从海军陆战队的手里拉来了坦克。3 辆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驾着她们的 37mm 火炮,顺着“赖特之路”开往奥斯登山。这 3 辆 M3 坦克是属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第一坦克营(1st Tank Battalion)的剩余部队,因为陆战一师撤离之时,未能将所有的坦克运走,便留下了这些坦克继续发挥余热。虽然坦克在奥斯登山这样的密林和陡峭地带生存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且这 3 辆坦克中也确实有两辆未能成功翻山越岭,到达作战区域,但是至少有一辆坦克成功地抵达了预定地点,并和步兵开始协同作战。指挥和驾驶这辆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是第 25 步兵师下辖的侦察部队的西奥多·帝斯上尉(Capt. Theodore Deese)

由于轻型坦克拥有足够厚的装甲来抵御日军机枪子弹的伤害,因此被认为是在严林中与步兵协同作战,清理碉堡最合适的车辆搭配。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虽然在日军的大口径反坦克炮和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前,可能需要思考一下自身作为轻型坦克的本质和定位,但是其 37mm M3 主炮可以装填适合杀伤人员的

M2 榴霰弹(Canister M2),每枚榴霰弹填充了 122 个钢球,能够对软目标实现较好的杀伤效果。M3“斯图尔特”相比同时期的 M2A4 在装甲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较少部署反坦克武器,因此一直得到士兵的好评。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一辆隶属于陆战一师第一坦克营(1st Tank Battalion)的 M2A4 轻型坦克正在马坦尼考附近的海滩区域向内陆方向前进。M2A4 轻型坦克曾经在马坦尼考河附近平坦的丛林地带与步兵进行协同进攻,但她的装甲仍然薄脆。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一辆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在海滩附近登陆。早在 1942 年 8 月 7 日,美国陆战一师登陆瓜岛以来,坦克部队作为同时登岛的部队,一直就没有施展她们能力的战场。不论是两次位于埃德森岭的日军冲锋,还是东部的科里点,西南部的纵深,还有马坦尼考区域,坦克部队直到 1942 年年末和次年年初,其战术用途才被美军发现。M3“斯图尔特”坦克不仅装备的 M3 37mm 火炮可以发射榴霰弹,其本身装备的机枪 .30“勃朗宁”M1919A4 就多达 4 挺以上,可以说是对抗缺少反坦克能力的日军步兵非常理想的武器装备。

从 1942 年 12 月第 132 步兵团开始和岐阜要塞的日本守军较劲以来,拥有了坦克的陆军(即便只有一辆)可以说是第一次可稍微直着腰板向前推进了,一个月以来的煎熬和等待,有了美好的结果。

八、突破和反击

1943 年 1 月 22 日上午 1040 时,这辆被视作宝贝一样的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在 16 名步兵的掩护和协同下,开始对岐阜要塞的东北部防线进行突破。她被步兵推到了碉堡前面,并且使用高爆弹(HE)对碉堡实施毁灭性打击。面对缺少反坦克武器的日本守军来说,这辆坦克无疑在心理上还是在实际战斗中都是难以根除的一个巨大障碍。这辆坦克第一次行动,就突破了岐阜要塞的东北部和东部的防线,并摧毁了至少 3 个碉堡。当日下午 1500 时,这辆坦克又来到了岐阜要塞北侧的防线,并轻松地敲掉了至少 5 个碉堡。

她作为一个好用的明星产品,自然得到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这不,在北侧防线被削弱之后,第 35 步兵团二营的 E 连对岐阜要塞西侧的防线展开进攻,整个下午,一个步兵排一直在尝试侧袭日军建筑的碉堡网,却宣告失败。眼看着夜色即将降临,当日没有战果的时候,这辆坦克倒是把日军防线撕开了大约 200 码(180 米)的口子,而在这里驻守的日军部队,抵挡了美军纯粹的步兵进攻整整一个月。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技术装备优势力量,日本守军决定给予美军报复性地打击,当然这种报复性的打击经常伴随着“自我牺牲精神”。1 月 23 日凌晨 0230 时,由稲垣武義少佐率领的日军百人冲锋队,对美军南面的防线展开自杀式冲锋。防守该处的是第 35 步兵团二营 F 连和团部下辖的反坦克连的部队,且很不凑巧是美军在围困岐阜要塞的防线之中,守备最完善的地区。如果日军选择突破西南面的美军防线(也就是 G 连守卫的地区),可能真的能够按照冈明之助的要求,成功地撤退回第 17 军大本营科肯布纳村,因为当时驻守该处的 G 连部队,防守太过宽松,每 15 码(13.5 米)的防线只有两名士兵看管,况且丛林地带和夜间的低能见度,都能减少每位士兵的战斗辐射范围。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日军使用当时广泛装备的九一式手榴弹(Type 91 Hand Grenade,きゅういちしきてりゅうだん)进行进攻,九一式手榴弹是日军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就已经投入使用,和中国战场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八九式掷弹筒(Type 89 Grenade Discharger, はちきゅうしきじゅうてきだんとう)能够良好兼容,但日军缺少对付美方坦克的坚固防线的重火力。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1943 年 1 月 22 日至 23 日期间,岐阜要塞附近的美日战斗态势图。途中,东北方向的箭头为美军一辆 M3 坦克主导的进攻,岐阜要塞南侧的箭头为日方稲垣武義少佐、西畑善七少佐主导的百人冲锋队进攻方向,防守该处的是第 35 步兵团二营 F 连和团部下辖的反坦克连。

可惜,夜色和严密的丛林对于日军侦察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因此这百人冲锋队在使用手榴弹、掷弹筒和机枪进行突破的时候,未想到自己闯入了美军防守最严密的地区。全队 85 人阵亡,包括稲垣武義少佐本人,另外陪葬的还有一位少佐(即第 124 步兵联队第二大队指挥官西畑善七少佐)、8 位大尉(军衔与我们普遍意义上的上尉相当)和 15 位中尉。

1 月 23 日,二营的指挥官麦克卢尔上校命令二营全体部队,在一辆坦克的协同下,消灭岐阜要塞的残余势力。由于日本守军的总指挥官和其余大量军官均战死于前一晚的自杀冲锋,守军的士气大幅度下降,抵抗力量渐渐削弱至零。美军在 23 日的进攻中,只有一位士兵被一位日军军官朝肩膀上开了一枪,其余部队零伤亡。晚上,美军正式宣布占领奥斯登山,岐阜要塞被连根拔除。

九、论装甲在机枪面前的重要性

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迫使美军第 25 步兵师第 35 步兵团二营伤亡 106 人(64 人阵亡、42 人受伤),日军也付出了 518 名士兵的生命代价,并拖延了美国陆军一个月的进攻。美军共缴获 40 挺机枪,12 门迫击炮、200 余支步枪和 38 把军刀,共发现并摧毁日军碉堡至少 45 个。该场战斗和第 35 步兵团一营、三营的海马山之战共同计算下来,日军一共阵亡 1100 ~ 1500 人,29 人被俘,美军共缴获轻重机枪 88 挺,步枪 678 支、手枪 79 支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

可笑的是,虽然美军取得了以上巨大的战果,但对于两次奥斯登山作战来说,无疑是经验不足的。两次奥斯登山之战,美军大大小小动用了五个步兵营(第 132 步兵团 + 第 35 步兵团二营 + 第 182 步兵团三营部分 + 第 25 步兵师侦察部队 + 第 35 步兵团下辖的反坦克连等),五个炮兵营的部队进行进攻,双方步兵的投入比例接近 6:1,除了炮击和宣传战的效果外,我们能看到的是,一辆小小的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这种在欧洲战场的后期几乎无法抵御任何德军装甲部队和装甲掷弹兵的轻型坦克,却在两天之内,干完了人家五个步兵营一个月以来都没干完的活儿。这种荒诞性,恰恰是美军需要对丛林作战和对日破防战斗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的源头。当然,美军自从广泛装备喷火器和炸药之后,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配合坦克作战,其作战效率显然得到了提升,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日军修筑工事的能力和防线部署的章法,在战术上却是先美军一步,戳到了这个注重个体生命价值与尊严的主流西方国家的软肋。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第 35 步兵团的陆军部队正在从奥斯登山附近的战场撤离,经过 21 天的战斗,第 35 步兵团虽然拿下了岐阜要塞,但是士兵的紧张情绪却一直阴魂不散。照片中最前方和次前方的士兵所分别表现出的惊恐和疲惫,确实可以非常准确地形容了步兵面对日军碉堡手足无措的严酷事实。

二战:瓜岛争夺战(八十四)第二次奥斯登山之战 03

虽然从双方步兵投入战斗的比例来看,6:1 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正常的数字,但这并不包括炮兵、医务兵和被上头抓去运送补给的零碎部队的战场消耗。由于“赖特之路”的吞吐量极为有限,而炮兵的大规模部署所需要的弹药运输,却占用了本来就拥挤的道路带宽,因此奥斯登山附近的伤员转移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日军却没有此类人员。如果从牵动有生力量的角度,从战场消耗的角度来看的话,日军却依靠着非人性的洗脑灌输,与疯子一样地工事构筑效率,严重地拖累了美国陆军。

第二次奥斯登山的顺利结束,拉开了美军在一月进行的第二次大反攻的序幕。在美军制定的一月第一次大反攻中,美国第 25 步兵师、美国海军陆战二师和“美国师”的部队,成功地在 1 月下旬结束前,在马坦尼考河西岸的克鲁兹点到其南侧的内陆纵深区域,建立了长达 3000 码(2.7 公里)的防线,美军制定的第二次大反攻在第 35 步兵团二营进攻奥斯登山的结尾也正式开始实施。二营的部队在劳累的战斗之后被当做预备队使用,而此时所有在岛上执行任务的美军(数量已超过 5 万人)正开始向日军第 17 军的基地科肯布纳村发动全面攻势,此时离战役结束还有不到三周的时间。

十、严酷的人性考验

注意,此部分可能让人引起恶心,介意的人就别看了。

马利在翻看士兵的战斗日记之时,发现了这么一个细节。一位号称是第 25 步兵师第 35 步兵团二营 F 连的参谋,同时也是历史学家,记录了二营攻打岐阜要塞之时,所遇到的饥饿至极的日军非常残忍的一面。

我不知道是倒数第二次巡逻或是最后一次巡逻之后,当我们失去了霍默·休斯顿中士的时候,巡逻队出发后却在相关地点找不到他的尸体。第二天,巡逻队再一次出发时,他们找到他了,但是他的屁股被日本人割了下来。由于日本人没有食物补给,所以被迫以人为食。我不知道他们吃了多少自己人,但是我们到达了他们的大本营之时,却发现在厨房里有一只待煮的人类肝脏。

(原文如下)

I don't remember if it was the next to the last patrol that went out or the one before that, when we lost Sgt. Homer G. Houston. The patrol went out and he was killed and they couldn't get to him to bring his body back. The next day, when the next patrol went out, they found him, but the Japs had cut off his Buttocks. Because of no food supplies the Japs had to divert to cannibalism. I don't know how many of their own men they ate, but when their headquarters area was reached there was a human liver in the kitchen ready to be cooked.

但是这位叫做 Frank L. Marks 的作者确声称自己在 1942 年 11 月 23 日写了这篇文章,虽然部分战斗细节和美军的战史相同,但是在他的日记中,驾驶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的人为 Lt. Seese,这和主流历史著作中的姓名相异。也许是记忆错误或是打错了字,才导致了上述结果(当然也不排除编篡的可能),但是马利认为以上信息可以作为参考附在本文结尾,但不能加入正文,因为就算是粗心,那也绝对有记错历史,且扭曲史实的可能。

但是,我们能看到面对威胁人类基本生存的战场环境,人性的阴暗面之显露是时间问题。

1)Stanley Coleman Jersey 著,Hell's Islands: The Untold Story of Guadalcanal.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年出版, ISBN 1-58544-616-5

2)Gordon L. Rottman 著,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Osprey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ISBN 1-84176-870-7

3)Frank O. Hough,Verle E. Ludwig,Henry I. Shaw 合著,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一卷,IBIBLIO 网站

4)John L. Zimmerman 著,"The Guadalcanal Campaign",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年出版

5)John Miller Jr. 著,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年收录,CMH Pub 5-3

6)Henry I. Shaw 著,First Offensive: The Marine Campaign For Guadalcanal,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中心 1992 年出版

7)John B. George 著,Shots Fired In Anger: A rifleman's view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1942–1945, including the campaign on Guadalcanal and fighting with Merrill's Marauders in the jungles of Burma(这书名老长老长了)美国全国步枪协会 1981 年出版, ISBN 0-935998-42-X

8)Samuel B. Griffith 著,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年出版,ISBN 0-252-06891-2

9)Frank L. Marks 著,Getting Ready, War Stories from The 35th Infantry Regiment "The Cacti Regiment",35th Infantry Regiment (Cacti) Associ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