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四川嶽池朱元璋傳說蒐集與考證之五

採訪:侯立新、邱秋、胡佐斌 攝影、執筆:胡佐斌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位於四川省嶽池縣排樓鄉石龍河村的石龍河。

石龍河,其實並非一條河,而是一條小溪溝,甚至僅是指那條小溪溝上的一個點位,其具體位置位於四川省嶽池縣排樓鄉石龍河村。

石龍河的得名,緣於小溪溝側面石灘上以前有一塊天然形成的龍石。1958年,新中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在川中、川東展開,那塊天然龍石被蘇聯石油專家取走,而今只剩下石龍河這一名字,以及朱洪武(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的故事。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這個凹坑,疑似當年蘇聯專家取天然龍石的地方。

朱洪武從石龍河走上起義之路,這在石龍河附近的龍孔、排樓、新場三個鄉鎮,幾乎是家喻戶曉。

相傳,朱洪武為大戶人家放牛,結果和小夥伴們在山坡上把牛殺了,被大戶人家給趕了出來,從此過著流浪乞討的生活。一天,四處乞討的朱洪武來到了石龍河,由於天氣炎熱,加之食不飽肚、疲倦之極,索性便在石龍河側邊密深的草叢裡睡起覺來。

說來也巧,正當朱洪武熟睡之時,有一官員帶著兩位隨從從石龍河過路,他們被睡在草叢裡的這位長相奇特的乞丐吸引住了,便靜靜地觀察起來。只見這位熟睡的乞丐仰躺著,將打狗棍橫在頭頂上,兩手伸直,兩腳叉開,活像一個“天”字。不一會兒,這個乞丐向右一個側身,將打狗棍橫在腰間,頭搭在右臂上,左手則疊壓在右手上,這時的睡姿則活像一個“子”字。官員腦海裡頓時閃現出“天子”一詞,頗感詫異,便命隨從叫醒乞丐,問其姓啥名誰。乞丐則懶洋洋地答道:“本人姓朱,曾在皇覺寺為僧,師父賜名洪武。”三人當即跪拜,並說明其來由,願尊奉朱洪武為主人,一起打天下。

原來,這位官員不是別人,而是曾經作過縣令的劉伯溫,另兩位隨從則是張打柴和胡大海,他們正在找尋一個叫朱洪武的人。事情還得從張打柴的故事說起:

傳說張打柴住在碾盤山下(今嶽池縣新場鎮七星照月村),父親去世得早,張打柴與母親相依為命,為養家餬口,張打柴便以打柴為生。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張打柴耍把戲的故事收錄於嶽池縣委宣傳部2006年成書《嶽池農家的傳說》。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嶽池縣委宣傳部2006年成書《嶽池農家的傳說》。

張打柴有著一身蠻力,他那擔柴的鐵擔子便有上百斤重。他打柴還有一個習慣,每次上碾盤山打柴,都要提上一袋飯,掛在固定的一棵老柳樹樁上。待到中午,他打滿一擔柴,便來到老柳樹樁吃飯,然後就下山賣柴去了。

一天中午,張打柴來到老柳樹樁準備取飯,卻發現飯袋不見了,他只好餓著肚皮將柴挑到老顧客王員外家去賣。在經過王員外家的院牆時,他看見院牆內桃樹上的桃子已翻上了紅暈,竟忍不住把口水直往肚裡吞。

從員外家出來後,張打柴便打起了偷吃桃子的主意。要偷吃,是不可能從大門口進入的,怎麼辦?只能從隱蔽的狗洞悄悄爬進去。然而,正當張打柴爬進了半個身子,卻被王員外的小姐和丫環發現了,想一時脫身,怎奈洞口太小把身子給套住了。還沒等小姐發話,丫環便罵道:“好個張打柴,你專門賣給老爺一些溼柴,害得我燒火時把眼睛就吹得要瞎了。”小姐吩咐丫環把狗食端來逼張打柴吃掉,不然就要把張打柴鑽狗洞的事告訴老爺。張打柴心想:要是真被員外知道了,自己以後打的柴就賣不掉了,何況還要毀掉自己的名聲。他實在沒法,只得把狗食吃了。為了進一步戲辱張打柴,丫環則在張打柴的頭上反覆地跨過去跨過來,氣得張打柴滿臉通紅。

被辱後的張打柴沒處出氣,直奔山上的老柳樹樁而去。他對老柳樹樁道:“柳樹樁啊柳樹樁,我天天把飯掛在這兒就沒丟,今天是不是你把飯給吃了,害得我受這等氣!”說罷,揮起鐵擔子朝柳樹樁劈去。只聽得咔嚓一聲,柳樹樁被劈開一條大縫,一個紅鬍子老頭旋即從裡面鑽出來,他不問青紅皂白便和張打柴打鬥起來。紅鬍子老頭雖為千年樹精,但張打柴力大無比,鐵擔子揮得呼呼作聲,紅鬍子老頭哪裡是張打柴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就被打得往石縫裡鑽。怒氣難消的張打柴哪裡捨得放過,紅鬍子老頭剛一股煙鑽進石縫,張打柴便猛地將石縫一撬,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石縫被撬開一個大窟窿,擺在眼前的,不是紅鬍子老頭,而是一本天書。張打柴將書翻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千年柳樹精,萬年柳樹精,張打柴要得世,帶著王家小姐丫環耍把戲(川東稱‘民間藝演’為‘耍把戲’)。地上畫鼓鼓也盎(‘盎’為象聲詞,川東方言,形容響聲大),壁上畫鑼鑼也響,掌上畫板板也鳴。”張打柴馬上在地上畫了一個鼓,連擊三下,只聽得咚咚咚的鼓聲震耳欲聾。他又在石壁上畫鑼,在掌上畫響板,結果都如書上所言。他又馬上念道:“千年柳樹精,萬年柳樹精,快把王家小姐丫環帶來耍把戲。”話音剛落,王家小姐和丫環便出現在張打柴面前,和張打柴一起耍起把戲來。他耍完把戲後,非常興奮地跑回家,對母親說:“娘,我不打柴了,我要耍把戲去了。”說罷便在母親面前演練了一遍。

告別母親,張打柴來到大街上耍把戲。看把戲的人可多了,把張打柴和王家小姐丫環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然而,這事很快傳到了王員外耳裡,他便來到大街上看究竟,不料果真如此,氣得直跺腳。張打柴看見了王員外,賡即念道:“千年柳樹精,萬年柳樹精,請把小姐丫環帶回去。”說罷,王家小姐丫環一下子就不見了。王員外悻怏怏地回到家裡,卻見小姐正酣睡在床。他叫醒小姐問道:“你為何帶著丫環跟張打柴去耍把戲?”小姐答道:“我們也沒辦法,是一個紅鬍子老頭逼我們去的。”

王員外左思右想,最後決定把張打柴告到縣令劉伯溫處。劉伯溫派兩位衙役前去捉拿張打柴,兩位衙役不但沒捉住張打柴,反倒在張打柴面前吃了不少苦頭,不得不回衙門稟報劉伯溫:“我們可捉百人,但捉不住張打柴,他手中的鐵擔子就足有百斤重,我們實在打不過啊!”劉伯溫轉而一笑:“爾等再去,就說縣大老爺要請他到衙門來耍把戲。”

張打柴被請到衙門,劉伯溫問道:“張打柴,你為何要帶著王員外的小姐和丫環耍把戲?”張打柴一五一十地說出了緣由,並當場耍起把戲來。劉伯溫提出要看天書,張打柴當即把天書呈上。張打柴哪裡知道,天書上面還有第二頁,只見上面寫道:“千年柳樹精,萬年柳樹精,真命天子朱洪武,保駕臣子劉伯溫、張打柴、胡大海。”劉伯溫不愧是識時務的俊傑,他想:當下國內農民起義四起,元朝的江山岌岌可危,何況有天書指路,何不早投明君?當下,張打柴已在眼前,應儘快把胡大海和朱洪武找到。

不久,劉伯溫便暗訪到了胡大海,於是,他便帶著張打柴、胡大海,四處尋找朱洪武。當他們來到了石龍河,便出現了故事先前的那一幕。

而今的石龍河,還有一個神奇之處:這裡有2個並排著直徑近2米的天然豎洞,其洞口渾圓,洞深不可測,村民分別稱之為金子凼、銀子凼,傳說是朱洪武後來藏金銀財寶的地方。據當地村民講述,以前,當地百姓為了探測兩洞的深度,用十二副籮繩也沒打到底。上世紀80年代,為安全起全,村民用長條石卡在兩洞距洞口的幾米處,加上幾十年來的雜物填充,兩洞的安全隱患現在基本沒有了。但兩個洞如何形成的,至今沒人能解釋清楚。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石龍河金子凼、銀子凼,是兩個天然豎洞,深不可測。

石龍河:朱元璋從這裡參加起義

天然豎洞,洞口直徑2米左右,沒有絲毫人工雕鑿的痕跡。

文末順道說個題外話。據說朱洪武當上皇帝后不久,便對他的有功之臣大開殺戒,劉伯溫藉故告老還鄉,張打柴則歸隱山林成了遊方僧人。由於張打柴的鐵擔子跟隨他一生,故後人又稱他為擔子和尚。而自從張打柴跟隨朱洪武起義後,王員外的小姐也再沒耍過把戲,終其平凡一生。但由於張打柴和王家小姐是川東北地區民間故事中最早把耍把戲的人,故被這方耍把戲的藝人尊為祖師,分別稱之為“擔子和尚”“聖姑姑”,每次耍把戲時,總要先點燃香燭,祭拜擔子和尚和聖姑姑,以謝祖師。“文革”時,耍把戲先祭祖師爺的習俗被當作封建惡習打壓,此後這種習俗就很少傳承下來了。

【下期預告】聖興寺:相傳朱元璋在這裡起義興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