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古代的哪些發明現在成了黑科技?

龔秀梅


刀哥挑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古代黑科技給大家科普下 頓鑽

北宋慶曆年間發明使用的“衝擊式頓鑽法”,更是開創人類機械鑽井技術的先河。這一深井鑽鑿技術,後來傳到西方,有力地推動了世界鑿井技術的發展。以自流井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深井鑽鑿技術,被譽為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

鍍鉻技術1965年出土的越王古劍,為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全長為55.6釐米,其中劍身長45.6釐米,劍寬5釐米,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還有記憶功能。而現代鍍鉻技術,那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榫卯設計是刀哥見識過最黑科技,且現代工藝都趕超不來的一項。 它的厲害之處就是不用一釘不用膠水粘合便能使事物牢固成型,形成一種天然的美感。“榫卯萬年牢”可不是虛話,代表性建築如:建於1400多年前的山西懸空寺、距今約1000年的山西應縣木塔等。


金錯刀


TOP1: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只有中國有,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尤其以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最具代表性。全衣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


漢代人喜歡用玉衣當殮服是因為他們深信玉能使屍體不腐,玉塞九竅,可以使人氣長存。

遠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是如何製作出如此精妙的玉衣,直到現在也沒有研究出來。玉衣製作所用的玉料要經過開料、鋸片、磨光、及鑽孔等多道工序,每一片玉的大小和形狀都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製作過程十分複雜。


據科學測定,玉片上有些鋸縫僅0.3毫米,鑽孔直徑僅1毫米,它的工藝繁雜與精密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後,歷史上再沒有出現玉衣了。而這項工藝也就此失傳,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沒有辦法再複製出來。


TOP2:千年不鏽越王劍


越王勾踐劍,國家一級文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鐵、硫等。


其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八個大字,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傳說此劍為越王勾踐特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出土之時雖然歷經2000年之久,但仍鋒利無比。據在場考古人員回憶,一人工作人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可謂削鐵如泥,顯示出鑄劍師高超的工藝水準。



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2400多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歷史文化價值很高,被世人謄為“天下第一劍”,堪稱國寶之寶。


另外,勾踐這個鑄劍嗜好狂和收藏狂還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五把名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絕世寶劍。


這這些寶劍的鑄造工藝以現代的科技水平也無法完全破解,更談不出仿製一二了。


TOP3:瓷器鑄造工藝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的名稱最早也是由此而來。而中國人的智慧和技藝,都巧妙地融合在這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之中,創造了一個個瓷器中的輝煌之作,這些技藝有的現在已經失傳,有的得以傳承但卻也不完整。


西方人研究了幾百年的工藝,都不得其門而入,無法參透蘊藏於此的秘密,現在也不再可能複製出那一個個有代表性的瓷器了。

中國瓷器文化源遠流長,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唐時的發展,宋朝到了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名瓷名窯遍及大半個中國,當時的五大名窯:鈞窯、哥窯、汝窯、官窯和定窯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

而這些工藝由於各種原因到現在已大多失傳,以現在的工藝水平也不可能實現複製,如唐三彩、青花、粉彩、白瓷、青瓷等等。

而今,只有景德鎮瓷器仍然作為中國瓷器的代表,被謄為“瓷都”,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聲謄,其他都遠不如前甚至早已失傳多年了。


TOP4:早最的木製無人機及運輸工具

《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這裡的公輸子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魯班公輸班了,據說木鵲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不具,可以算做最早的無人機了,以當時的工藝水平,能在天上飛三天而不落下,不可謂不是奇蹟。

最早的木製機械運輸工具,由我們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所發明,為木牛流馬。

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北伐十萬大軍提供後勤保障立下汗馬功勞。


TOP5:河洛圖及伏羲八卦

河洛圖,又叫“河圖洛書”,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代表。傳說為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


而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了八卦。現代人們從河圖洛書中看到的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和高度數學成果則是專家們一直在研究和破解的課題。

八卦是中國文化的深奧概念,是一套用三組陰陽組成的形而上的哲學符號,用其深邃的哲理解釋自然、社會現象。八卦和五行作為獨特的中國文化,是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的智慧和技藝也有很多實在讓我們現在也為之驚歎不已。現在,中華文化已遍及世界各地,成為國外精英人士爭相研究的對象,作為中國人,傳承、開拓、進取、創新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們責無旁貸和義不容辭的事情。


朝聞歷史


除了咱們大家熟知的四大發明外,我這裡在舉幾個偏門的:

  • 爆米花機

95後以前的人,在童年時期一定看到過這個機器。現在在鄉下,你運氣好的話,還會碰上走街串巷的師傅拿著爆米花機。根據科學家的考證,爆米花已經約3000至6700年,甚至更久。所以說,很久以前咱們老祖先已經能夠吃到膨化食品了。另外,根據考證,中國也在宋朝時期就有爆米花的記載。

以下文字摘自百科:

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簷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 :“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佔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 風扇車

是一種通過搖動手柄,產生風能以此達到清洗糧食的一種儀器。這是一種閉合式的單車,據猜測可能興起於西漢晚期。這種機器,至今在一些偏僻的山村還在使用著。現在很多清洗設備,都有參考風扇車的影子,只不過現在都用電和齒輪了。

  • 弩機

弩機中最久遠的當屬青銅弩機。關於弩機,至今還流傳於民間,甚至一些軍事行動中還在把弩機放在考慮之列。青銅弩機距今已經約有1800年的歷史。弩發明後,經過不斷改進,後來又發明了大弩車,這種裝置可以同時放出60支,殺傷力可想而知。

  • 被中香爐


被中香爐巧妙運用了陀螺儀的原理。請看下圖,無論你這個球怎麼滾動都不會讓裡面的香料倒出。位於裡面的半圓形香爐通過軸連接,它會平衡轉動而不會倒落。

  • 記裡鼓車

這是一種自動記載里程的車輛,多用於軍事行動中。使用者可自助設置,比如每隔一公里敲打一次鼓。這種機器被機器人專家稱做是中國古代機器人。

  • 天平式溼度計

世界上最早的溫度計,這是一種測量空氣中含水分多少的儀器。裝置的一端放炭,另一端放土。當天氣乾燥時,炭就變輕了,當天氣潮溼時,炭吸水變重。據說這種儀器比歐洲相似的儀器早1600年。


阿里風間


中國古代的黑科技太多了,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驚人智慧,有很多古代的科技現代人都無法理解。

由於古代黑科技太多,很難一一列舉,我現在就挑一個比較著名的黑科技給大家講講。


地動儀

說道古代的黑科技,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當然,我在此需要糾正的是,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儀器(以前很多人都誤傳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而是測量地震方向的儀器,這一點千萬不要搞混了。

地動儀據說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都有一個龍頭,龍頭裡面都含著一顆龍珠。在龍頭的下方,相對應的都有一個蟾蜍,蟾蜍的口都張開著。一旦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龍頭裡面的龍珠就會掉到蟾蜍的嘴裡。張衡的地動儀測量地震是非常準的,在古代科技落後,信息不通的條件下, 這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牛逼的黑科技了。

當然,這個可不是好事者杜撰出來,在正史《後漢書·張衡列傳》是有明確記載的。據說在東漢漢順帝的時候,有一次隴西方位的龍頭裡面的龍珠掉了下來,但是人們沒有感到地震的跡象,就都怪地動儀不靈。可是過了幾天,馬上就有快馬來報,隴西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地震。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如此巧妙的黑科技卻在歷史中失傳了。


木牛流馬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諸葛亮發明的著名的木牛流馬了,這個絕對算得上是古代讓人歎為觀止的黑科技。有些人說三國演義是小說,所以木牛流馬也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然而並不是,木牛流馬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也是有明確記載的: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晉·陳壽《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從這其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確實是古代牛逼的黑科技。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的用來運送糧草的運輸工具,但是木牛流馬並不是一件運輸工具,而是兩件,分別為“木牛”和“流馬”。

木牛流馬造型像牛和馬,因此而得名,據說它們每次大概能夠運送“一歲糧”,大約四百斤左右。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對於古代落後的交通來說,算是行軍比較快的了。而且這也節省了大量的馬匹資源,可以讓戰馬更好的用於作戰而不是運糧。然而,這麼牛逼的古代黑科技,竟然也是在歷史中失傳了,實在可惜。


我的結語

古代科學家的智慧一點也不比現在科學家的智慧低,古代有很多牛逼的黑科技放到現在也是造不出來的,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可見一斑。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史話漫漫


當今社會的很多常用的東西,其靈感都來源於古人的智慧,說兩個比較典型的現代科技作品:

1、古代的地動儀,演變成了今天的地震監測器。古代信息傳遞慢,早期的地動儀只能探測到哪個方向發生了地址,但是遠遠沒有達到精確預測地震的目的,因為當時科學技術水平限制了人的認知,但這一發明為現在的地震監測器打下了基礎,18世紀開始陸續有各國的研究機械、地理的科學家不斷改善地震儀的功能,直到19世紀才被大規模地投入使用,現在精密的地震儀已經能準備預測發生地震的時間地質,幫助人們躲避自然災害。

2、建築方面的古代瓦片,讓現代的漢能公司獲得靈感,發佈的產品汗瓦,造型雖與瓦片類似,但實際是一種採用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玻璃瓦,融合了現代科技,使家家戶戶擁有發電的屋頂,該產品具備了傳統瓦片的所有功能,在防水、節能、使用壽命方面也具有新突破。

中國古代由於是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經濟,大多數發明都是圍繞著農業及少部分商業展開,流傳下來的以各類手工藝作品、橋樑建築、中醫數學等為主,比較尊重自然規律,但在自然科學、機械工業方面的發明與研究並沒有國外中世紀那麼多,而如今國家也在自然科學、工程機械方面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更加註重科學技術的發展。


天方燕談


科技其實和文化、觀念有著機密的聯繫,最直白的例子,中國古代並沒有“科技”的叫法,而經常聽到的是各種術,法和道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古代的“科技”並不能成為現在的黑科技。

中國傳統的觀念當中一直有著天地人的概念,比如天時、地利、人和,從中能夠看出當時人們對於“科技”的理解和訴求相對要“保守”,更加強調遵循規律、以人為本。而目前所說的科技,往往會有打破極限,突破自然規律的意味。所以,中國古代的確是有著現在不能做出來,甚至無法理解的“黑科技”。


問題是關於中國古代的那些發明現在成了黑科技,這裡列舉兩個例子,仔細想想真的有些“黑科技”。

1、農曆

經常提到的二十四節氣很好的反應了天氣的變化,雖然天氣總是變化無常。從目前的觀念來看,農曆的厲害之處在於,當時人們並沒有藉助過多的檢測工具,大數據分析,依然做出了反映自然規律的農曆,並且至今都在使用,可見其影響之甚遠。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農曆的描述非常形象,並不是單板的數字,可謂是科技和文化的經典結合。

2、古代名醫

中國古代有著不少名醫的記載,比如華佗、扁鵲。把當時的例子和目前的例子做對比會非常有意思。古代並沒有精良的診斷設備,醫療設備,一些醫生通過人的感官即可判定病情。如果現在的醫療設備非常高科技的話,那麼古代的那些醫生也是“高科技”,是一種把人的本能、大腦更加深入綜合使用的高科技,那些名醫就是沒有依賴機器的“高科技”。


高科技是現在的詞彙,黑科技更是一個隨著網絡普及而來的,意思更加前衛的詞語。按照目前的觀念來看中國古代的一些“科技”,有一些並不好理解,甚至沒有那麼高科技。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科技”有著和現在並不一樣的軌跡,相對更加看重自然規律,強調以人為本。而這些特質,貌似也正好是現在所欠缺的。


MLTech


中華文化淵源流傳,先人們的智慧遠超出今人的想象。逛貼吧的時候無意間看到的一篇關於古人黑科技的文章,確實讓我非常震驚,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古人發明的那些黑科技吧(如果侵權,請聯繫)。

越王勾踐劍:成劍於春秋時代,歷經2000多年而不鏽,其鋒利程度令人驚歎,科技發達的今天尚且無法完美鑄造出此劍,黑科技程度,可見一斑。


候風地動儀:天才發明家張衡,經過常年研究,發明了可以探測地震發生的方向。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尚不能精確的探測地震的發生,無法想象在2000年的東漢時代,張衡是通過何等睿智的大腦和精妙的技藝,才能製作成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出來。

王莽時期的卡尺:王莽一直以來都被人稱為穿越者,雖是戲談之言,然王莽時期出土的一件遊標卡尺似乎在告訴我們,古人的科技發達程度可能被低估了。這件出土的遊標卡尺,製作時代正是王莽生活的年代,不得不令人感到驚歎。



南宋球靴:這雙南宋球靴用牛皮製成鞋面,在鞋底上釘上圓頭鐵釘,向外突出,很耐磨,再塗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讓人感嘆其工藝之精湛。都知道宋代蹴鞠盛行,卻沒有想到竟然連球鞋都能製作出來。


記裡鼓車: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馬車每駛至一定裡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裡鼓車。放到現在,那就是出租車啊,能記里程,按公里算錢!只能說,太厲害了!


三聯甗:出土於商代婦好墓,看到下面這個圖,大家想到了什麼,這明顯是一套組合炊具啊,沒想到古人也是如此的潮流。



東漢釉陶燒烤爐: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我真的是震驚了一下。燒烤架?不要以為吃燒烤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人早在2000年就開始玩燒烤派對了!

看到以上這些古人的黑科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被古人的智慧所傾倒?


小鎮月明


以下物品基本無法仿製,成為了絕品。所以不分排名。當然一篇文章也無法都總結完古人智慧,還有什麼大家可以留言討論。

素紗襌衣;1972年,馬王堆漢墓出土,除了當是名震一時的辛追夫人,這件素紗襌衣,著實震驚了世界。整件衣服,用料2.6平方米,但是重量僅僅有49克。



蛋殼黑陶杯;出土於4000年前龍山文化遺址,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此杯厚度和蛋殼一樣,4000年後的今天依然光潔鮮亮。它是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藝的典型代表,迄今,如此高度都難以達到。



曾侯乙編鐘;出土於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這樣說不明白,簡單的說,僅僅比現代樂器鋼琴少一個八度。而且在水中浸泡了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清脆悅耳。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青銅尊盤;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玲瓏剔透的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雲彩,上下疊置,整件器物精美絕倫。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紋飾細密複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跡。現代根本無法仿製。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2000年後重現人間。一把2000年前的青銅寶劍,不僅沒有一點鏽蝕的痕跡,反而寒光逼人,輕輕鬆鬆的割破了16層白紙。即便是現代技術也難望其項背。



金縷玉衣;出土於漢代古墓,目前我國共計出土了20件金縷玉衣,其中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的祖宗的金縷玉衣最為完整,做工最為精美。全長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



象牙席;顧名思義,就是用象牙做的涼蓆,象牙材質既脆又硬,如何能夠相到做涼蓆呢,但是古人確實做到了。有據可考;文獻記載象牙席製作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是廣東地方官員進獻朝廷的貢品,造價昂貴工藝複雜,後來工藝失傳,據說現在僅存3件,兩件失傳。一件在故宮。



乾隆白玉蚩尤環;這個蚩尤環,環上雕有蚩尤人的頭像,可以辟邪。這個環的獨特在於,把一個圓環從中間切開,製成兩個相套的環,每個環都是完整的。再合起來又變成一個天衣無縫的玉環,現代諸多匠人復刻,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人聰明智慧,古人黑科技無數,謝謝傳世的絕品,都是古人勤勞智慧的提現,所以不分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