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話說華州:從“柳子鎮”到“柳枝鎮”

從“柳子鎮”到“柳枝鎮”

華州區古代歷史上的“鎮”,是指較大的市集,當地人也稱“鎮店”,如赤水鎮、羅紋鎮、柳子鎮等。柳子鎮今寫作柳枝鎮。而明清兩代的華州舊志書,記為柳子鎮(今柳枝街)、柳子裡(政區)、柳子坡(今柳枝街以北的田野)等。民國時依然寫作“柳子”,1950年代初,逐步意轉為“柳枝”,大概是因為人們不解“柳子”何意,而改寫作意思較好理解的“柳枝”二字。

話說華州:從“柳子鎮”到“柳枝鎮”

華州區柳枝鎮 閆超 攝

柳子鎮的“柳”,指唐朝人柳懷素,“子”,古代尊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為“子”。此地名“柳子”,為後人追念柳懷素為華州城隍廟書寫碑文而命名。唐朝末年,唐昭宗封華州城隍神為濟安侯,城隍廟因而稱濟安侯廟。唐昭宗光化二年(899),為濟安侯廟立碑。由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刺史韓建的幕僚李巨川撰文,時任右拾遺一職的柳懷素楷書,柳懷素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擅長楷書。

話說華州:從“柳子鎮”到“柳枝鎮”

柳枝古鎮 閆超 攝

柳子鎮歷史悠久,明清兩代都屬將相鄉柳子裡。因地處官路驛道要津,經濟相對繁榮。明朝《華州志》記:“柳子鎮,民聚數千家,饒于都城之民,不好耕讀,專事鍛冶,為刀劍聞於四方。”清朝康熙年間的《續華州志》記華州物產,講到柳子“善紝作大布”,即善於織布。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華州人王志瀜曾賦詩《柳子店題壁》,其中有“柳林來去愧間關,咫尺衡茅積翠間”句,描寫當時的柳子街簡陋的茅屋相連,掩映在繁茂的樹木之中。民國時的柳子鎮屬華縣的令公鄉,令公鄉公所駐此。東西二街,商戶只二十餘家。

話說華州:從“柳子鎮”到“柳枝鎮”

春節柳枝鎮集市 閆超 攝

1949年5月華縣和平解放後,屬令公區,同年7月改為柳枝區(一度稱二區),區政府駐柳子街。1956年4月在此設柳枝鄉,1958年8月併入蓮花寺鄉。1959年1月為渭南縣華州人民公社的柳枝管區。1961年12月為華縣的柳枝人民公社,這期間,鄉政府、管區管委會、公社管委會革委會都駐柳枝街。1984年,柳枝人民公社改為柳枝鎮,完成了從 “柳子鎮” 到柳枝鎮的轉變。2010年12月,原畢家鄉併入柳枝鎮。現在的華州區柳枝鎮面積101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2個農村社區人口3.3萬人。原柳子鎮,如今的人們習慣稱柳枝街,或西街,鎮人民政府駐此。市面繁榮,商戶眾多,是華州區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編 輯:華州文史薈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