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創業者的《創造101》之路

創業者的《創造101》之路

創業者的《創造101》之路
創業者的《創造101》之路

最近最火的綜藝當屬《創造101》。101位青春美少女為了爭奪11個席位出道,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雖然每個人都帶著甜甜的笑容,唱著甜甜的歌,看似輕鬆的外表之下,哪一個又不是拼盡全力,這讓許多人在她們身上看到了自己。

在《創造101》舞臺上的晉級,就像創業公司拿到投資所需要攻克的各個關卡。娛樂圈殘酷,創投圈又何嘗不殘酷。在創投圈經常聽說某某早期項目突然資金鍊斷裂,宣佈死亡。所以,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拿到投資是決定生死的大事。

出道了不一定能大紅大紫,拿到了投資也不一定就能做成大事。但是被pick的那一刻,仍舊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高光時刻。

海選階段

F班沒關係,但要有進A班的野心

海選階段,導師們根據101位女生們的能力,把她們分到A—F班不同等級的班級,作為能力排級。經過後期的努力和公演,她們的名次將會被重新排列。幾期節目下來,曾經一些A班的學員有降級成為B班的,一些F班的學員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逆襲,成功衝到A班。

就像創業者,在最開始時,所做的項目或許並不被人看好,但是在不斷地完善過程中,日趨成熟。也有一些事先被看好的,則因為種種原因反而失敗。

其實,無論是做女團,還是在創業初期,有三點很重要。

1、平臺選擇很重要

《創造101》裡的女孩們,一些來自大公司,一些來自直播平臺,還有的是為了2000塊錢來參加節目的。從第一期播出的節目中不難看出,101位選手中,來自大公司經過專業訓練的學員,在業務水準和能力上都遠遠領先,所以一開始也被導師們分到能力等級較高的班級裡。雖然一開始大家在起跑線上良莠不齊,但是當她們站在《創造101》的舞臺後,她們的平臺便是一樣的了。《創造101》自開播後就熱度不斷,突破8億的點擊量,將《跑男》和《極限挑戰》遠遠甩在身後,可以說是目前女團選秀裡最大的綜藝平臺。只要你有實力,或者足夠特別,就可以受到關注,被人們看到。就算最後沒有成為女團出道,她們也已經擁有了一份不錯的人生履歷。

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去北上廣深發展,因為那裡有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可以給這些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平臺和跳板。就算未來回到二三線城市,履歷的競爭力也將提升許多。就像畢業找工作,哪怕你是清華大學的最後一名,也比野雞大學的第一名看上去更能吸引人。所以如果你要創業,建議你先去一些有名氣的大公司工作,提升自己,學習經驗。

美噠公司創始人唐永波,是前阿里巴巴淘寶本地生活、淘點點的負責人。他坦誠地承認,在阿里工作期間,獲得了大量的經驗和指導,現在的新公司也依然踐行阿里一貫的文化。而來自阿里系的互聯網創始人則是數不勝數:嘀嘀打車創始人程維,曾擔任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盒子世界聯合創始人孫彤宇,曾擔任淘寶網總裁;蘑菇街、卷豆網創始人陳琪,曾擔任淘寶產品經理;蝦米網創始人王皓,曾在阿里巴巴工作……

一個好的平臺可以迅速提升你的實力,還有影響力。幫你積累資源和人脈,在未來事業發展中助你一臂之力。

2、正確的方向和定位

楊超越和王菊的走紅,之所以爭議如此巨大,是因為她們不按照常理和規則出牌。比起唱跳實力和外貌俱佳的其他學員,她們被討論更多的是“人設”。

從第一期,楊超越雖然跳舞唱歌樣樣不行,但其蠢萌的性格和不錯的長相,立刻贏得了導師和觀眾的好感,在後期的觀眾投票票數中排名第二。王菊本來是101裡的替補選手,因為長相不符合一般大眾審美,開始票數很低,但後來憑藉著“獨立”“女權”的形象,以及大量的“王菊梗”,被網友們投上了第一的位置。

很多投資人都在講,我投資就是投人。

商業是有形的,人的特質是無形的。所以你必須讓投資人明白你是做什麼的,你的定位是什麼,讓對方快速做出判斷。

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張磊在投資京東前,首先是信任劉強東。劉強東的真實和堅持,讓他看到了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企業的燃點。就算後來京東連續8年虧損,賠掉三億美元,對張磊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他要賭的是最值得相信的事情,就算全世界所有的消費者、供應商都說京東傻,但他覺得仍舊要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不要為了盈利過早改變公司的戰略和思路。

為偶像投票是一種信仰,超長期投資也是一種信仰。所以,創業者必須在一開始,就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哪怕在現在看來並不完美甚至有些犯傻,但一直認真和堅持,你就贏了。並要在這過程中不斷投資自己,提升自我價值,才能在機會到來時抓住。

3、新戰場新戰略

雖然是101個女生為了11個席位比賽出道,但其實這裡面有半數人已經出過道。吳宣儀和孟美岐來自韓國女子團隊“宇宙少女”,前1931組合,強東玥2016年參加《超級女聲》出道,朱天天也同樣參加過《超級女聲》並作為歌手出道,還有之前參加過《中國有嘻哈》的yamy等。

在初次評測中,雖然朱天天的結果不理想,但是因為她自帶魔性的笑聲和綜藝細胞讓觀眾們一下注意到了她。不過後來被網友扒出,她在參加超級女聲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有人懷疑她是故意博人眼球。不論事實真相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朱天天的戰略成功了。另一個學員段奧娟因為在網上唱歌小有人氣,在第一期中更是以一首《從前慢》獲得了導師們的認可。但是她只會唱歌,舞蹈零基礎。而做女團,必須能歌善舞。於是她每天勤奮練習,最後還做了勤奮C位。雖然她跳舞不是盡善盡美,但跟第一期相比已有了很大進步。如果一開始段奧娟只抱著會唱歌就好的心態,那麼她肯定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時代不同,賽道不同,那麼你的戰略和能力也必須跟上相應的步伐,否則就只能出局。

吳曉波說,“創業革命,70%的現有品牌會消失。”

無論你從前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在創業這條新的賽道上,都必須適時調整自己戰略。

哪怕是馬雲能夠走到今天,也不完全取決於他在1999年創辦了阿里巴巴。因為他無法用1999年的戰略做2018年的企業。時代的變革非常迅速,人們擅長喜新厭舊,如果不自我迭代,那麼終究被時代淘汰。

訓練階段

努力不一定能贏,但不努力一定會輸

第三期節目裡,101個女孩被分成了16組兩兩PK,這16組的C位,分別是8名能力C位和8名勤奮C位。能力C位是導師們根據選手能力決定的,而勤奮C位,則是通過練習室監控中大家課後加練時間決定的。

不過現實不是勵志偶像劇,在最後比賽中,勤奮少女們並沒有因為勤奮就在PK時逆襲翻盤,仍舊被那些基礎功底好的能力組們團滅了。

很多人喜歡歌頌努力,但說到底,如果努力沒有成果,那麼都只是感動自己。這個時代,努力的人太多了,富士康上的流水線工人不努力嗎?那些每天凌晨四五點起床掃大街的清潔工不努力嗎?焦慮時代,每個人都在鉚足了勁兒往前跑,所以努力已經不值得被誇耀了。

《創造101》裡有一些姑娘很努力但就是排名靠後,比如“金華火腿團”的成員徐夢潔。

有次導師羅志祥看過她們組的表演之後十分震驚:“為什麼你們這次跳得這麼好,是因為比以前更努力訓練嗎?”

徐夢潔說:“不是,是因為我們都沒有被大家看到。”

創業更甚,你的努力不會被電視節目播放,也不會有人為你謳歌頌德,你只能獨自熬完一個又一個孤獨的深夜,等到黎明曙光的到來。如果沒有這個心理準備,那麼還是不要創業了。

那麼,不努力可以嗎?當然不行。

努力不一定會贏,但是不努力一定會輸。

《創造101》裡第一次分班,有組選手一直嘻嘻哈哈,在表演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被叫停。導師Ella生氣地問:“你來這邊幹嘛呢。”發起人黃子稻直接說:“有本事用舞臺展現出你們的魅力,沒本事就回家。”

可能你努力了很久都不會被人看到,沒有成果,但只要一鬆懈,就會立馬被別人看出來。當所有人都在賽道上拼命往前跑,你的每次偷懶,都是將自己的機會拱手相讓。

說到底,哪有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公演階段

每次機會,都要努力把握

每訓練一段時間,學員們就會有一次公演的機會,在演出後現場觀眾會進行點贊,點贊數最多的學員就是那期是“點贊王”,這很像創投圈的路演環節。

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路演是他們獲得投資的一次渠道,很多投資人選中的項目都是在路演現場認識的,所以打好路演這場仗非常重要。路演一般需要7分鐘即可,一分鐘講項目亮點、一分鐘從客戶角度解釋項目價值、一分鐘講商業模式、一分鐘講市場格局、競爭格局、一分鐘甩出核心競爭力、一分鐘曬團隊曬背景篩成就、一分鐘講融資估值和發展規劃。

有時候創業者去路演,不一定要有項目,可以在哪裡跟投資人一起聊天多接觸,積累自己的人脈。

投票環節

被推上風口的,都要付出代價

楊超越因為沒實力,被許多人討厭,有些人甚至討厭到把她和節目一起投訴到文化部。王菊也因為過高的關注度,開始被人詬病。其實真正的問題並不出在她們身上,而是節目本身的賽制。製作方為了得到關注度和流量,將賽制改成觀眾投票模式,而其背後則是整個龐大造星產業的運作,說到底都是為了“錢”。

摩拜單車兩年不到就成為了行業的獨角獸,三年時間完成了其他企業一輩子做的事,最後被美團以27億美元收購,並幫其承擔10億美元的債務,總計37億美元。很多人羨慕胡煒煒,她的雞湯勵志文章也刷爆朋友圈。

相比於外界對她的狂熱追捧,胡煒煒自己非常理智。在吳曉波對她的採訪中,她直言道:“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創業說到底,是一場資本遊戲。

隨著資本大量湧入,目前的創業環境並不缺少資本,但是融資後創業公司又改何去何從?許多創業者初出茅廬時都雄心萬丈,想要改變行業,但是創業成功本身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如果不能意識到資本在創業過程中的角色,那麼始終不過是一場自我感動的表演。

王者時刻

沒被PICK,未必是件壞事

黃磊曾在節目裡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比賽,都是短跑。可人生啊,是場馬拉松,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場馬拉松,是由起跑好壞決定的。前面那幾步,在漫長的人生中,不過是最小最小的一毫米。”

女團綜藝並非101首創,在此之前已經很多女團選秀節目,在出道那刻,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明天的期待,但很快等待她們的卻是節目收官之後熱度驟降的落差。

Yamy在紀錄片《女團》裡說“出道和沒出道好像是一樣的,僅僅就是辦了一個發佈會。”一首歌之後再沒有演出機會,沒有通稿沒有粉絲,沒有了粉絲更加沒有通告。

曾經紅極一時的凡客現已黯然失色;曾經萬眾矚目的“80後創業新貴”茅侃侃,在數次創業失敗後選擇自殺;曾經被譽為“互聯網貴族”的億唐如今銷聲匿跡,曾拿到B輪融資博湃養車,最後也死於資本寒冬……

《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在DCM舉辦的峰會上強調,硅谷有時候過於美化創業失敗帶來的收穫。通常情況下,有過失敗經歷的創業者再次創業時,格局會變小很多。

藝人需要舞臺,創業者需要投資,但無論最後被pick與否,都請保持平常心。與比賽結果相比,更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麼?是時機不對?管理層問題?商業模式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生命的道路不是一條無盡延長的直線,而是一個盤旋上升的螺旋。如果緊抓著自我的神話不放,那麼註定會痛苦和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