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夏商周朝夏在前,那么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刘晓亮


历史学家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说过:“夏、商、周”并不是三个相继的朝代,而是三个不同部落和氏族。就是说,夏商周是同一个时代,而且是三个不同的部落。

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商务印刷局编辑书籍中,从古书中发现“时代越后,传说中的古史期越长”。最早出现的神话“诗经”中就提到大禹,就是大禹治水;而在孔子的春秋论语中出现了尧舜;到了战国最期有了五帝之说;战国晚期邹衍将黄帝作为华夏的共祖;汉代时开始流行有了伏羲和神农;三国的魏晋时期开始有了开天劈地的盘古。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顾颉刚解释:同一台戏,越是后来便越添枝加叶演绎越多。神话被一层一层累加上去,一代代往上穿凿附会,最后神话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历史,成为儒学二千年来愚民的工具。

92年,国务院组织北大和社科院考古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进行四期的挖掘考古,尽管北大认为一期是夏朝,三期为商朝;社科院认为二期为夏朝,二期为商朝。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时间只有3700年!就是说,中国历史开始到现在就是3700年。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它记载着:祭祀、占卜、战争、气候、收成等等,当时的甲骨文是由祭司所掌握的,主要是与鬼神对话。商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殉葬,不管是奴隶还是战俘,好像是太残酷了。所以,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称殷商为东夷,就是东边的蛮夷,实际上当时殷商还是相当原始的。再则,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夏”字,夏字在周朝时发明出来。(如果夏是商前面被推翻的王朝,商朝应该记录“夏”这个字了。

中国历史应该是多源头的文化,它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四川三星堆文化”,而不是儒家所说的炎黄子孙,什么夏虞唐朝代根本不存在,只不过儒家将神话当历史,将这种无中生有的东西来愚弄百姓,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张律明


直接说吧:夏朝是农业不发达、生产落后的梦寐文明阶段,夏朝之前就是原始社会了。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么你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早晨温暖的太阳,刺痛了你24K的钛合金大眼。你掀开身上盖着的兽皮,拿起来裹在身上,迎着朝阳走出居住的山洞。

根本不用洗脸、刷牙,倒是省了不少的事。

一天的生活开始了,首先你得去附近的果树上采摘一些野果。相信我,那个味道不太好。苦涩、酸、古怪的味道,不能跟现代经过培育的果实相比。

带着果子,回到山洞。看了一眼还有昨天剩下的半块肉,你想了想还是留给女人孩子吧。

你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即将迎来今天最激烈的时刻——打猎。

女人要留在家里,缝补兽皮、磨刀、生孩子——跟不同的男人生孩子。没错,你们都是小三,女人才是一家之主。

隔壁的胖熊,也是你女朋友的男人,你们是最好的朋友。

吃过早饭,胖熊急吼吼的在外面叫:“快点,我发现一群肥羊,咱们多抓几只回来。”

好家伙,那可得赶紧的了。

你来不及把剩下的东西塞进嘴里,就带着刀、弓箭出发了。

你们摸到那片草原,看到真的有一群羊在吃草。瘦干的头、胖大的肚子、矫健的四蹄,无不证明这是一群肥羊,肉一定很鲜美。

这时候,你就在想:“这么好的羊,我得多抓几只回去,她一高兴,说不定会再跟我生几个孩子。”想到这,你的嘴角流下晶莹的口水。

胖熊冲了过去,死死的抱住一只羊不放手。你也冲向了另一只羊,拿起刀给了它一个透心凉,赶忙再去抓别的羊。

这时候,你觉得不对劲。好像有别的生物也冲过来了。

不得不佩服,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你,直觉不是一般的敏锐。

这群羊被狼群盯上好长时间了,正当他们准备开工的时候,你们冲上去截胡。不过没关系,在狼群的眼里,你们和羊没有区别。

狼王“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以时速100码的速度冲了过来。

完了,完了。

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你和胖熊遭遇到狼群,基本就可以宣告生命的结束。

狼群逐渐到来,你们根本来不及跑,就被撕扯成碎片。

在一匹狼张开大嘴向你咬来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过这一辈子的画面:每天都在为食物奔波,到头来还是死在觅食的路上,跟这些畜生有什么区别。

女人等了你们一天,没有等到任何消息。她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她已经司空见惯了,转身给隔壁老王发了条信息:

“老王,我想跟你生猴子。”


温乎


夏之前的状况,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看来:史籍、神话传话、考古。

从史籍来看,先秦时的史籍经常提到的朝代序列和我们现在提的不同,叫作“虞夏商周”。那么在古籍里看来,夏并不是最早的王朝,而夏之前还有一个叫作“虞”的王朝。

《辞海》的解释:虞,远古部落名称,号有虞氏,居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舜是部落首领。

《礼记》里对于“虞”,将它作为一个朝代,记录了虞的政治思想、统治观念、主导体制,记述非常具体。并且把虞代的相关制度和后面夏、殷、周做了对比,可以看出来传承关系。

《礼记》的记录不一定代表一定有虞代,但也不能认为一定是没有。《左传》、《国语》都提到过虞代,只是到了战国以后才渐渐不提。除了儒家,《韩非子*显学》里也说“虞夏二千余岁”。韩非子这么说或许是因为当时有关于虞代的记载资料,但是经历了战国、又经历了秦的焚书,让资料没有保留下来。

从神话传说来看的话,夏之前存在着几方不同的势力,都是从原始部落演变过来的。在一个模糊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后,实际就是原始部落成长起来。经过不断成长、壮大,争斗、合并,之后形成了黄河流域的中原集团、东海之滨的东夷集团、楚地的黎苗集团。

当各部族都人口少并且以流动狩猎放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时候,互相之间就没有矛盾。而一旦人口多起来,又随着发展开始定居农耕,必然要抢地盘、争资源,于是就开始有了矛盾。由氏族首领产生共主,共主又领导夏、东夷、黎苗这样大的集团展开大的战争。比如涿鹿之战。涿鹿之战后夏的统治强化起来,南方的黎族融入夏,苗退守三湘。夏与东夷互相融合也很好。在解决了共的危机“水患”之后,夏族的共主禹终于成为中原共主。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

从考古来看我们现在提到的“夏”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可以称为“二里头”王都。二里头王都也好,夏也好,算是最早期的王朝。而在夏或是二里头之前早就已经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并存时代。

早于二里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后期就已经是邦国的社会形式。后来的龙山文化更是邦国林立。龙山时期甚至出了疑似初期宫庙。《左传》记载说“执玉帛者万国。”

二里头则是明确出现了宫殿基址,有宫城,宫庙一体。《左传》“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者曰都。”

总之,不管从三个方面哪个方面来说,在所谓的“夏”之前,中国社会都不会一片蛮荒,其文明程度恐怕都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想象。


沅汰


夏朝之前,如果从文献上看有三皇五帝,《史记·五帝本纪》和《补三皇本纪》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古书其实也有n种说法, 都是各说各的。后来太史公延续了《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帝系》的说法,才有了《五帝本纪》。但这未必都是历史事实,因为没有文字可以印证。而《补三皇本纪》,则是唐人司马贞根据后世文献的说法整理的,内容比《五帝本纪》还要虚无缥缈。

所以现在研究史前时代,除了五帝时代可以参考一定文献外,五帝以前的时代更多是依靠考古学、民族学的相关研究。我们一般把夏以前认为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又被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和农业产生为标准。旧石器时代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新石器时代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有“人”向“文化遗址”的转变。

相关的著作可以看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等,外国民族学著作也很重要,比如费雷泽《金枝》、泰勒《原始文化》、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很有借鉴意义。


林屋公子


古史未发现之前,我们称中国历史止步于西周共和,也就是三千年不到,但是殷墟的出世让我们历史得以扩展到三千五百年。

但距离那五千年的传说还甚为遥远,国家为此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是考察了那么多地方就是见不到夏的踪迹。信心在流逝,为称四千年只好弄了禹墟来掩饰,五千年的文明史难以说起,直到后来三星堆的出土,因而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不是因为我们有炎黄二帝,而是因为我们有三星堆,那么三代已出,三代以前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片天地呢?

虞夏二千年,上古文明鼎盛说,远超三代。

夏朝已经很是虚无缥缈呢,虞朝则更多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且何为虞朝?历时多久?


虞朝的说法最早还是可以起源于韩非子的虞夏二千年论调。春秋时期的人还对虞朝信誓旦旦,而秦汉则绝难信以虞朝。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量文化典籍的丧失使得人们不敢轻易开启虞朝这个神秘的王朝,最高统治者知道虞朝到底有多可怕,它是怎么从一个高度发达的上古文明消亡到夏朝的。

虞朝世系以黄帝纪年开始,黄帝在坂泉之战后彻底的消灭了以炎帝为首的天子世系。在古老的中土上建立了黄帝王国,我们这里不把它当部落联盟对待 且假以国家形式,因为中国文明史不是区区五千年可以说清楚的。

黄帝建立的虞朝其实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它用臣服纳贡的方式统治着亚洲和欧洲等广大领土。


《山海经》记载:黄帝之世,旷古绝今。东服东夷,西至于黑墨之海,北至于玄冰之境,南成炎夏之地。人民以万方计。土地不以数计,丈南北非一世之功不可极,丈东西之功亦然也。

这段文字说的就黄帝治下的虞朝领土已经庞大到东边使得东夷臣服,西边黑墨之海就只能是黑海了,北边是北极圈了,南边是热带地区了,统治的老百姓不记录上户口,衡量四方之境有多宽,需要一个人走一辈子。这种领土的描述实在让后人汗颜。因为统治区域实在大的可怕。以至于后世都说这是神话。

其实也不算神话,统治领土与文明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是二元广大趋势,就是说文明越发达,统治的地域越是庞大,还有一种就是文明越简单初始,统治起来也就越容易。而黄帝时代可能就是超前文明和初始文明之间的那种,这里讨论起来太复杂了。没有几万字解决不了问题所在。

原始社会过渡至夏朝世界帝国说,五子之歌响彻中亚地区。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朝以前是部落联盟时代,整个东亚及东北亚过着游牧打猎的生活,因为那个时候估计东北还是亚热带气候呢,游牧采集果食已经养得活普通人了,因此石器时代伴随着气候运势而存在数万年。



直到夏禹的出现,他首次以国家权力集中者的方式统筹人民改造自然,用人力的方式使得自然屈服。疏通上古世界九大河流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举动真的是吓坏了哪些原始居民 达到目的的夏禹用强大的手段建立起了夏后氏帝国,但是国家大则大矣,依然不是很稳固,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无组织的游牧状态,时刻准备颠覆夏后氏政权。

机会就是太康失国,夏朝第三代君主的荒唐丢掉了国家,继承者后羿因为一个女人(嫦娥)和西方羌人帝国爆发了世界性战争。于是太康的五个儿子流落到中亚地区,哀叹夏后氏的江山。

《竹书纪年》有云,夏禹开端,以启夏后,夏启定居,为之万方,太康有国,三世而失其国。有穷后羿居之,暴力武道,欲以色而怒天下之力,以衅西羌。太康五子游于尹洛之间而为五子之歌。

可以说有穷氏后羿领导的夏朝在争夺世界霸权上输给了西羌联盟,一战退回了石器时代,历经五十年,直到太康孙子少康从新恢复夏后氏天下,但是已经缩水为中原区域性大国了,其他地区纷纷独立。

总的来说,夏朝及其夏朝之前的历史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如果深究的话你会窥见上古的神奇之处。


无根树花正孤


夏商周朝夏在前,那么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话长了——那毕竟是二千多年的远古历史啊!然而这段历史虽然较长,但也决不能信口开河,信口雌黄;或臆猜之,或姑妄言之。不能以“氏族”、“部落”误为“朝代”,不能将‘’传说‘’皆归为“神话”(如没有文字前,古人以世代语言传诵而传下的历史),更不能臆猜“夏”前一段历史是“恐龙时代”,也不能将‘’三皇五帝‘’的说法诬为“骗人”之谈,甚至将“炎黄子孙”之说也“否定”!

笔者学识谫陋,愿试之简述浅见,还望幸勿贻笑于大方之家。

在远古时代,由于尚存在蒙昧状态,对于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不明,只能凭想象而产生许多神奇的传说(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等等。然而在文字没创出之前,人们靠世代口头传诵下来的诸多历史传说,却未必是虚话。如炎黄,尧、舜、禹的历史时期 。

当人类进入了原始社会时期后,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逐渐认识,学会了取火熟食,居屋,种植,制衣,结网,畜牧等等,逐渐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在我国辽阔的黄河、长江流域,生息繁衍了许多较大的氏族和部落,推举了首领,规划了各自地域,渐渐有了“王国”的雏形。后来古老的氏族制度日益瓦解,各部落间争夺领地,扩充势力,经常相互侵伐,引起纷乱和战争。

关于“炎黄子孙”的渊源

相传一大部落的首领少典与另一部落的女子附宝成亲生下黄帝。史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能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年届20,即被推举为华族首领。其在本部落内推行德政,教化百姓,发展农业,发明打井,服牛乘马,驾车载物,造舟行渔等技术。其妻嫘(lei)祖则发明养蚕技术,抽丝做衣。各部落闻之皆相继归之。于是部落渐大,便由发祥地陕西北部逐渐向东经黄河流域迁至今河北涿鹿附近。其兄弟号神农氏炎帝亦率其部落在进入山东地区时,与蚩(chi)尤的九黎族部落相遇,并发生了长期激烈冲突。据说蚩尤桀骜不驯,曾屡屡侵凌诸部落。其人身大蛮力凶猛无比,加之部族众多,炎帝不敌。于是求援于黄帝。炎黄大军与蚩尤所部在涿鹿大地展开持续激烈大厮杀!当时天气屡生大雾,不辨南北,互有伤亡。所幸黄帝臣下风后,按磁石原理发明了指南车,不管车往哪转,所立木人直指南方不动。部队行动有序,遂大败蚩尤并杀之。从此中原地区各地部落大都归顺之。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又曾率兵亲征四处不服命令的部落。其遺跡东至大海、北达河北、南至长江流域、西达甘肃。经多年征战,黄帝終于统一了中原。自此黄帝以仁德治理天下,任用贤臣辅政,安顿万民,使留于中原的九黎族部落与炎黄两族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民族。(至今我华夏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帝史官仓颉(jie ,多音字,此处不念xie ),发明了象形文字雏形(如日,月,人,爪等等),解除了之前用结绳记事的窘境。(虽然汉字是集多代国人的智慧不断完善形成,但仓颉初创之功不可磨灭。)从此后历代口头传诵的事迹起码有了简单记录。(特别是以后的“夏”有了典籍文册,我们不容怀疑其历史存在。)

据史载:黄帝之正妃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

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zhuan xu)。

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ku)。

帝喾崩,其儿摯代立。

(按:古代帝王死,史称“崩"。)

摯不肖,不修善政被废黜,弟放勋立,是为帝唐尧。史载: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其以德治“天下”,施行仁政,亲和百姓,为天下所敬仰爱戴。

尧闻虞舜(yu shun)孝悌(ti)仁善,宽厚亲民,勤敏睿(rui)智,甚为器重。在大家推举下,便让其參于治理政事,并将俩女娥皇、女英嫁于他。到各地巡察归后见舜治理得政清民安甚欣慰,晚年遂将职权全部禅让给虞舜。史称“尧舜禅(shan)让”。

虞舜接尧禅,选贤任能,殚(dan)精竭虑治理政事,使农牧渔业有了很大发展,益为万民拥戴。

当时黄河屡屡泛滥成灾,舜以当务之急,用鲧(gun)治水9年不成,民怨,乃废黜发落羽山,并顺民意杀之。另用众人所荐鲧之子禹治水。禹率民疏浚淤塞,劈山通河道,风餐露宿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終于治水成功。于是舜举其为继承人,培养其处理天下事宜17年。晚年到苍梧巡视崩于途。(据说舜之二妻娥皇、女英倚门悲恸欲绝,啼哭之泪滴洒门前竹上,凝成斑斑点点花纹,被后人称为斑竹或湘妃竹。后二人双双投湘水而死,被百姓尊为湘水之神。)

(按:毛诗——“斑竹一枝千滴泪。”)

禹接舜位。曾南征不服管统之三苗。据说大败三苗后,“禹舞干(盾)戚(斧),以感有苗”。意思是禹以武器为舞具舞之,表示“化干戈为玉帛”,感服三苗。其后,禹終生兢兢业业,勤于政務,教人耕种为民所拥护。由于禹治水有功,又发展了农业生产,后人敬称其为“大禹”,以崇敬禹之丰功伟绩。

綜上所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称“五帝”(《史记. 五帝本纪》)。(按:古人尊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始教人钻木取火”的燧sui人氏;“始作八卦” 、"结绳而为网罟gu"的伏羲xi;“始教民稼穑se,品尝百草”的神农为“三皇”。)

禹崩,其子启擅袭父位,建夏朝,立国。将禅让制彻底改变为世袭制。中国历史自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史称“夏禹传子”。

(夏朝自启建国始,到夏桀灭亡,共传13代,16王,历500多年历史。后被夏的属国商所灭亡。夏朝文化比较发达,传有《夏书》、《夏训》和《夏礼》等典册。夏文化为殷周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涛海腾日


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奴隶制时代,也叫王族分封制时代,夏朝以前,是氏族联盟政权时代。不要小看先祖们,从八九千年前的伏羲氏族联盟政权时代,伏羲帝就不是什么部落酋长,而是通过推举和选举产生的氏族联盟大酋长,是中原地区的天下共主。我们今天怎么知道的?关于伏羲帝,我们有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苗族的古歌也记载了伏羲帝的传承,朱襄氏伏羲帝,昊英氏伏羲帝等等,我们知道伏羲帝是通过推举和选举产生的氏族联盟政权首领,是天子共主,觉不是什么部落酋长。

黄帝是第一个武力征服天下的人,凡52战天下咸服。从他开始,天下的统治权,就是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氏族来承担,帝位已经是父子相传啦,并不是在夏朝才开始,所以,夏以前的氏族均可理解为朝代,并不是儒家标榜的禅让制。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夏以前是帝挚青阳氏政权,帝都在洛阳,宝丰平顶山一带。元前2799年至元前2357年,传17帝。

再前是帝喾高辛氏政权,元前3381开始,洛阳建都。传21帝。

再前是颛顼高阳氏政权,河南濮阳建都,传12帝,起始于元前3810年。

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青阳氏,全部都是,黄帝部族的后裔部族,孔子说他们是黄帝的历史孙子,儿子,其实不是,是一个个氏族政权。

再前,是山东省境内的少昊金天氏王朝,传七帝。

有人说少昊就是玄嚣,黄帝的大儿子,实际是不可能,正是少昊金天氏结束了黄帝的统治。再前,是黄帝的仇人,黄帝25子之一,是帮助黄帝打天下的大氏族。

再前,是黄帝轩辕氏政权,元前4513年至元前4053年,共产生黄帝15位。

再前是炎帝神农氏政权,八帝,均立都洛阳。

再前是炎帝魁隗氏,其实于炎帝魁隗,元前5008年立都陕西宝鸡市。帝都分布于宝鸡,固原,六盘山等西北各省。

再前,是原始伏羲氏族联盟政权时期,陕西大庭氏,华胥氏,阴康氏,郦连氏,祝融氏,河南洛阳昊英氏,中央氏,浑沌氏,中央氏,尊卢氏,葛天氏,河南其他地方有,栗陆氏,柏皇氏,朱襄氏,无怀氏,新密的伏羲氏本部,还有南方的有巢氏山东的赫諝氏。

这些是玉壶九千先生研究的远古历史梗概,他给出了精确时间,在下认为,不可信,只能信它的骨架,应该如此。

夏朝以前的朝代仍然非常多,伏羲氏族的时间是元前5008年至元前7724年,郑州附近的裴李岗文化同时期,有学者给出7000年前至一万年前,就是这么来的。大一统的思想,并不是秦朝才开始,颛顼帝的疆土就到了日本,南到了交趾,子到流沙,越南人都自称炎帝神农氏的传人,所以不要天天吹嘘大一统传自秦始皇,大一统的意识藏在我们先祖的血脉中,不然,你就无法理解越南人民自称炎帝后代。


老杨141007668


“夏”之前是新石器时代。

那时没有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西部有金属,东部和中原地区没有金属。

关于那时的文字是近千年之后文人的推想。

考古从大地里一点一点地寻找出历史的真相。

距今八千多年前,赤峰兴隆洼人将直径6厘米的大玉环上磨出一个开口套在耳朵上,这种玉器后世文人谓之玦。佩戴玉玦耳环的古兴隆洼人建有一百多间成排的住房,居住区外筑有环壕。

六千年前西辽河流域墓葬里的红山人,将头发穿过一头大一头小一点的玉箍筒置于头顶,青睐有大孔的圆形玉环片。红山人建有祭祀坛。

五千多年前,安徽含山的男性古凌家滩人戴平顶帽系腰带,两个手臂上各套着多达十个的细条玉手圈,他们将一种上平下圆,当中有孔,形状如钺的大玉牌铺在墓中。墓葬里满铺着的玉器,数量远甚之后年代太湖流域良渚墓葬里的玉器。凌家滩城当年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城里有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

五千年前位于杭州湾的古良渚建有恢宏的城池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良渚人善制大玉琮。良渚古城于2019年被世界认可。

五千年前秃尾河畔神木石峁高垒的大石寨以强盛支撑了玉器的数量。

五千年前位于汉水流域富饶的石家河远离玉料出产地,制作的玉器精美小巧。

五千年前黄河中游的方国里已经有了礼制,有了文明,见文章“罕见的玉人,来自距今4400年-5000年前”。

四千多年前的山西陶寺曾建有黄土夯实的高大城墙,有单间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的巍峨宫殿。

新石器时代,玉器生于安逸,安居方能制玉。玉器的优劣多寡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的优裕和富足,通过玉器被今人看到,善治玉器的有凌家滩文化(安徽东部),良渚文化(浙江西北),神木石峁文化(陕西北部),石家河文化(湖北中部)。。。

安徽尉迟寺,在距今4400年时,古尉迟寺人亲手捣毁成排的红烧土住房,整平断垣,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

近年对安徽尉迟寺遗址进行过十三次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知道了在约五千年前,古尉迟寺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周围有大片的麻栎和柘树组成的茂密森林,成群的麋鹿,獐和老虎出没其间。古尉迟寺人在建好的屋壁旁支起粗壮的树干,点火燃烧,将涂抹在墙上的泥烧成坚硬的红色土块。尉迟寺遗址发现了78间红烧土房,墙厚达50厘米,在聚落的周围还筑有围壕。

科学家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尉迟寺遗址土层里的元素同位素含量作出量化分析曲线,发现在距今4400年,人类生存活动的第一因子含量急剧下降,甚至消失。代表环境风化和干旱的第二因子曲线骤然升高,形成惊人的交叉线,通过科学研究看到了生态对气候的响应。(1)

气候科学家将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800年的全球气候事件称为古文明衰落小冰期H。(2)气象科学家亦称距今4400年-距今3900年前的气候事件为全新世事件3。(3)

距离安徽尉迟寺一千公里外有个贵州荔波董哥洞。在洞中发现的“气候石笋”形成于距今12万年-13万年之间,专家认为,这些石笋是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理想载体,能全面记录古气候环境演变规律,为大陆气候指标提供充分而确切的数据。董哥洞石笋古气候记录与尉迟寺的古气候结论准确地吻合。

距今4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持续几百年的干旱,降温,局部地区的洪水,恶劣的环境迫使人群迁徙,导致方国和族群溃散。同一个天穹之下的老虎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石家河文化,神木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相继消亡。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距今4200年时已经有了青铜器。

西迁的人群带来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原进入青铜时代。

距今4400年前的气候事件对全世界都有影响,古埃及也因此衰败。

距今4400年前,在合适生存的地方,方国和聚落林立,这是一个安逸富裕的时代。有的方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例如东南地区的良渚,西北地区善制玉人有礼制的方国。文明的花朵在沃土上盛开。之后的夏顶多也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国的名字。没有金属拿什么去建立王朝,号令天下。“夏朝”只是上千年后文人的道听途说加想象而已,不相信科学可以抬头看,还有嫦娥在奔月,女娲在补天,后羿在射日。。。


玉言


看了大家的答案,主要集中在《史记》等古文献的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的层面。那么我就从考古学的层面,通过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等先夏文化遗址,分析下当时华夏先民的生活情境。



首先,夏朝以前,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华夏先民们已经走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西北、东部已经存在众多强大的部落,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部落联盟。

从城市方面来看,陕西石峁古城4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与现在的一个小县城,可容纳居民5—10万人。山西陶寺和河南二里头的城市面积300万平方米,也可居住5万人以上。再算上四川三星堆和浙江良渚,4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口,规模应该已经超过百万。



在山西陶寺古城,考古学家发现了观象台,经过实验证明,它能够准确的测定春分等节气。可见夏朝以前,华夏先民已经能够掌握天文和历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农业耕作;在度量衡方面,陶寺古城的居民已经在使用骨尺,1尺约为25公分;在青铜器制造方面,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精致的青铜齿轮,虽然其用途仍有争议,但至少证明其青铜冶炼技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考古学家还发现,陶寺古城墓葬规模和陪葬品的数量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夏朝以前,已经出现了阶级观念和贫富分化,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明确标志。



在陕西石峁古城,考古学家发现了以玉璇玑为代表的上千件玉器文物,这还不算流失海外博物馆的数千件石峁玉器。这说明夏朝以前,中国的玉文化已经非常发达,中国人已经将玉制成装饰品随身携带。

更神奇的是,石峁人制作玉器的玉料,居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仅有新疆地区的和田玉,还有中国西南地区的青玉,甚至浙江良渚遗址的玉料。这说明夏朝前期的先民,对于地理的认识,以及各部族的联系和交流,远比我们今天想象的紧密。



看到先夏遗址的考古成果,您是否感到不可思议呢?这都不算什么,如果我告诉你,在8千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远古先民已经在种植水稻,已经学会了酿酒,已经出现了甲骨刻符,已经开始了人工养蚕,你相信吗?其实,我们对于华夏远古历史的认知,几乎是九牛一毛,还有许多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琅琊神话


我们当前的认知其实是从商开始,即便是“夏”也仅在于传说中,或是史书中的了了几语,也就是说其实商之前的历史,都存在于了传说中。那么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天地呢?搬个小马扎,听老麦与你慢慢聊聊那些不科学的事情。

如果你时常关注老麦,那么你应该知晓老麦的观点,人类的起源是源自地球自然进化与外星文明的相互结合。更确切的说是地球提供给了人类肉体,外星文明给与了人类文明,在给与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立下了一种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自然生命规律。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夏之前,其实人类处于一种人神共存的时代,或者说人类和现代人所谓的神处于一个时空,共享一种文明:神迹文明。但是在文字尚未发明之前,那种文明多流传于口口相传中,在加之后来,姜子牙封神榜(很多人视封神榜为神话,其实封神榜确实是神话,但神话里也透着一些真实,只是那种真实,没有任何的记载而已)。

当然封神榜发生在商朝时期,也就是说其实在周之前的时代,是一个人神共居的时代,神仙可以任意的参与到人类之间的生活中,因为他们想之于人类而言就是造物主,但是封神榜之后,断绝天梯,并且立了新的自然生命法则:神在日常中,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已参与人类的生活。于是,人与神进行了有效分离。


人神共存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其实,诸位应该有所概念的,从《复仇者联盟》中你可以窥得一些状况,一部分拥有神迹的人,在无形中或是有形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你看到一些记录中,会发现,在史前的很多案例,都存在着一种“神迹”,譬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种种,譬如《史记》中之于黄帝、蚩尤等的记载。

这就是那个时代,你想想得到,却不愿承认的一个时代,各种神迹随处可见,凡尘之人见怪不怪,有事没事会有各种仪式,请求神灵来帮助什么事情。而这种请求,还真是可以实现的,你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可以说,在商之前,神就是比人类生命高一个级别的生命体的存在。


好了,不管你信或是不信,老麦反正已经说了上面这段话,喝了酒了,不算数哈。诸位当故事来听。不过,你向往那个时代吗?呵呵。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首发今日头条,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