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大醫院醫生忙不過來卻不增加醫生?

小哥子7


知道有一個詞語叫做編制嗎?編制是有限的,而求醫問藥的老百姓對醫療的需求是旺盛的,所以就必然存在著患者過多而醫生過少的現象。這就是我們國家目前醫療的現狀,就是老百姓日益增多的醫療服務需求和醫療服務供不應求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我們國家的公立醫院都是屬於國家的,都叫做體制內的,所以它一定存在著編制的問題,它不會無限制的擴大,所以就算每天的患者很多,醫生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壓縮每個患者就診的時間來把患者儘量的看完。

每一個科室每年要進幾個醫生,幾個編織內的,幾個合同醫生或者護士,都不是科主任說了算的,需要醫院衡量每個科室的指標來進行綜合的決定。當然有的時候也存在一種情況,就是獎金就那麼一點點,如果盲目的多進來幾個醫生或者護士,勢必會影響到每個人分的獎金多少?所以還需要平衡這麼一種關係。要知道在體制內上班,薪水是受到限制的。

如果未來國家的醫療改革的步伐邁得更大一點,允許醫生可以多點執業,或者能夠自由職業,而且相應的醫保或者商業醫療保險能夠進一步的完善,那麼我相信會有更多的體制內醫生,勇敢的走出體制外創造屬於自己的醫療診所或者醫療帝國,能夠分流更多的病人前去就診。

而這些離開編制內的醫生形成的空缺,會有更多的年輕醫生會補充進來,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樣的話有可能會解決患者看病等待時間過程就這樣時間過短的問題。

而且國家應該鼓勵更多的醫生在互聯網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宣傳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而且更多的科普靠譜的醫學知識,讓患者不再盲目就醫,而且分流相當多患者先就診社區在就在大醫院,同時國家應該大力的培養社區醫生,也就是全科醫生,而且要大幅度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和待遇。

而且國家應該從法律上實實在在保證醫生的看病時的人身安全,這樣的話會吸引更多的優秀醫生,在高考中加入醫生的隊伍,讓這些高考學子和他的家長們看得見孩子學醫的未來,能夠在未來中看得到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職業願景。

明天的高考學子們,你們會報考醫科大學嗎?


皮膚科醫生小徐


不是不增加的問題,是很多醫院根本增加不了。

醫生的編制有限,導致醫生隊伍很難擴大

現在你看到的情況是醫院排隊掛號人多,門診看病人多,病房住院人也多,有些醫院的甚至每天醫生都在超負荷工作。

誰也不想這樣,可是,一個科室有多少名醫生,有多少護士這是規定好的,想要增加一個崗位都要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不瞭解醫院情況的人來說,可能會說編制擴充不是很簡單嘛,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醫生即使多了,可診室有限,新來的醫生甚至沒有空餘的診室,還是誰上班誰就忙不過來。

醫院規模無法擴大又限制了醫生的崗位編制

現在的醫院,尤其是以前就成立的三甲醫院,多數都建在市區,周邊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場地可以用來新建、擴充,想在原地擴大規模根本不現實。

北京有些三甲醫院通過新建分院的方式,增加了一部分醫生的崗位編制,也引進了部分醫生。可是,這隻能解決部分問題。

其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寄希望於分級診療能真正落實。

我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男科醫生張國喜,歡迎關注我,有男科問題可以私信我,也可通過微醫網站諮詢我!


男科醫生張國喜


中國醫療現狀,病人門診數量是呈現倒金字塔狀的,大醫院病人多,基層醫院病人少,患者對大醫院的信任和對自身的健康重視所致。因為病人數量多,醫生的工作量就很大了,住院部病人經常加床,遠超核定床位。而醫院人員編制總額的核定,是依據有關主管部門核准的床位數,按一定的人員編制標準核定的。依醫院的規模和承擔的任務分為三類: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按1∶1.30~1∶1.40計算;300~400張床位的醫院按1∶1.40~1∶1.50計算;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按1∶1.60~1∶1.70計算。包括行政人員、護士、醫技、藥師、後勤等,都依據床位數的比例編制人員。國家新的醫改方向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通過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試圖減輕三級大醫院病人數量,化解“看病難”的瓶頸,確實任重道遠!總的來說,大醫院醫生忙,是在編制核定範圍內,優質醫療資源過度緊張、不均等的供需矛盾。


路見不平大吼一聲


你好,這個問題從上到下,包括醫生自己也在討論,有很多原因,我的理解主要有兩點。


1、多招醫生容易,但時養家難

醫院的面積和體量都是限死了,不同級別的醫院有不同的限定。床位數也是差不多固定,除非擴張新院區。也就是說,醫院能夠容納的門診量、住院量和手術量是有限的,即使每年有增長,也是一定範圍內小幅的上升。

而且,公立大醫院收費都是國家定死了,無法逾越,一旦有額外收費或者自定收費,被發現,不僅要立馬停止,還有一系列的處罰措施。所以,體量相對固定的前提下,醫院的收入也是相對固定的。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醫院職工1000人,如果再招500人來,每個員工是輕鬆了,但是,每個人的收入都要大幅下降。

已經是養家不易的情況下,再大幅下降,估計將會有不少人辭職,去到私營醫院或者改行。最終又回到原點。


2、分級診療有必要開展,不要啥病都去大醫院

大醫院的醫生忙不過來,有一方面也是給制度耽誤了。

在咱們中國,老百姓生病,不管大病小病,頭痛感冒,統統都喜歡往大醫院去。寧可在大醫院排隊等幾個小時,也不願意去社區醫院立等可取。

如果有合理的分級診療,真正做到小病到小醫院,大病才到大醫院。那麼大醫院就不會那麼忙了。大醫院的醫生也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研究,真正有機會為醫學的發展做點貢獻。而不是現在這樣,除了忙臨床,再也找不出什麼時間乾點別的啥。

有人擔心小醫院的醫療水平不過硬,這點我們也理解。所以,需要國家政策支持,目前大醫院實際上不缺醫生,缺醫生的都是小醫院或者小地方的醫院。應該有傾向性地鼓勵醫生往基層醫院就業。醫生也不要個個都擠破頭往大醫院去就業。


總之,醫院的醫生也不笨,增加招工只是飲鴆止渴,不解決根本問題。


恩哥聊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們知道,中國的大醫院、三甲醫院、專科醫院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病人是怨聲載道,醫生也是有苦難言,有的醫生一天的門診量竟然超過了100個病人,平均下來,每個病人醫生接診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為了節約時間,有的醫生連水都不敢多喝,以免上廁所耽誤時間,顯然,與日益增長的病人相比,醫生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醫生忙不過來,為什麼醫院不增加醫生?

首先,這些大醫院基本上都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說大白話就是吃財政飯的單位,而事業單位就存在一個編制的問題,所謂編制就是單位組織機構的設置情況以及包括具體人員固定的數量設置和具體職務的分配情況,這裡面有個重要概念。即,事業單位是有人員數量和職務上的限制。具體到醫院,就是在醫生護士人員上有個總數的限制,包括醫生護士的職稱、職務都有名額的限定,編制,其實就是用來控制職務人頭數量的。

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有多少編制,是依據有關部門核准的床位數按照一定的人員編制標準核定的,比如,如果醫院有500張或以上床位,那麼病床與工作人員之比是1:1.7,即500張床位的醫院大概有850個工作人員(包括醫務人員在內醫院各類人員)的編制,其中,衛生技術人員佔總編制的80%左右,因此,公立醫院有多少醫生護士,多少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等等,都會有具體的限額,不是你想增加就增加得了的。

其實,我國醫院的人員配置,仍然是按照1978年前原衛生部頒佈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進行,30年過去了,醫療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顯然,按照過去的人員編制設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公立醫院發展的需要,那麼,醫院怎麼解決因為人員不足滿足不了日常的工作需要這個問題呢?

招聘大量的編制外人員。

各大醫院都存在數量不等的編制外醫生護士,這些編制外醫務人員承擔了醫院大量的業務,是醫院人員不足的重要補充,當然,編制外與編制內肯定在待遇上或多或少都會有差異。

在各地區的大醫院、三甲醫院、專科醫院,包括高等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因為這些醫院都是醫療水平相對較高的醫院,在各地區甚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醫院,其他下級醫院的醫務人員需要到這些醫院進修學習,這些進修人員一方面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但客觀上承擔了醫院一部分的工作量。


還有就是教學醫院的實習生、碩士生、博士生,他們,也在醫院做一些基本的醫療工作,如果是屬於規培醫院,那麼,還有大量的規培生到這些規培醫院進行規培1-3年,這些規培醫學生也承擔了醫院部分的醫療工作。

以上,就是在醫院人員編制不合理、在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大醫院仍然能運轉的內在原因。

其實,不管醫院有沒有編制外如進修生、規培生、醫學生等等編制外人員,不管你有再多的醫務人員,這些大醫院好像都有永遠看不完的病人,歸根結底,還是我國醫療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平衡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即: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比如,河南某超大型醫院已經發展到一萬張病床的規模,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萬餘人,人多嗎?當然多,可它年門診量有600多萬次,醫生照樣忙的一塌糊塗。可見,醫生人員不足是一方面,造成這些大醫院“醫生忙不過來”更多的原因還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

要改變這一局面,增加醫務人員數量是一個辦法,主要還要靠分級診療的順利實施,即醫療人才下沉,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如此,老百姓才真正願意到基層醫院看病,“大醫院醫生忙不過來”的景觀才有可能得到改變。

如果您認同本文的觀點,記得點個贊哦。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這是個非常能反應我國目前的衛生系統的問題。

先講一講各層次醫學生畢業後的去處吧。

首先絕大多數的臨床專業的醫學生本科畢業後一般都是會從事臨床的專業,這裡我們出去轉專業的那部分人,一般來說本科畢業的畢業生 一般都會在各個城市的下屬縣醫院工作,少數的一部分(家裡有些關係的)會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工作。

臨床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基本都會在地級市的三甲醫院以及二流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和省會城市較差一些的醫院工作。

博士研究生基本都會在區域城市的醫學大學的附屬醫院工作。

那麼問題出現了,現在百姓生病都會去哪些醫院看病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看病去縣醫院看病的還是少數的(外科科室更常見),大部分還是回去地級市的三甲醫院去看病,這就造成了這些醫院人滿為患。

那麼為什麼這些醫院都不增加醫生呢?有以下幾點。

1.收入問題:目前為止我國的醫生大多數還是屬於在編人員,國家對在編人員的工資基本在3000左右,在前面已經提到了這些大醫院的醫生基本都是碩士研究生學歷畢業的,那麼對於一個苦讀了5+3年(現在又多出3年的規培)的醫生來說一個月3000元的收入算多嗎?所以大醫院醫生的收入還有一部分是科室的績效工資,這部分工資是科室的收入刨除上交醫院來支持醫院運營和科室運營的資金後,剩下的部分按比例方法給各位醫生。作為科室主任為員工著想的第一位肯定是要保證自己的員工有可觀的收入,而大醫院的各個科室基本都是滿負荷運營,換句話說就是基本上每個月的收入會在一個數額上下浮動(浮動範圍不大),那麼如果科室進來一名醫生,那麼原有科室的醫生的收入就會減少,因此一般大醫院很少增加醫生,或者增加最多2名醫生來完成自己科室的梯隊建設。

2.由於在這些醫院工作的醫生都是研究生學歷以上,換句話說都有一顆上進的心,而醫生這個職業又是一個經驗和知識並存的,知識儲備可以自己悶頭髮大財,但是經驗就是要在臨床工作中多多的管患者來增加自己的經驗,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醫生都不能正常下班的一個原因。這些醫生都會任勞任怨的滿負荷工作,造成了一種假象就是科室主任認為科室的醫生足夠用,完全可以應付日常工作,因為主任是不需要幹一些瑣碎的事的例如寫病歷。

3.對於一些外科科室來說,大多數的醫院是分組的,每個組有一個正高職稱的大哥,還會有一個住院醫師的小弟,那麼如果該科室的正高大哥不多,那麼招聘進來的新醫生會跟已經有小弟的組,外科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科室,新來的小弟不知多少年後才能學習和鍛鍊到手術的核心操作。

那麼有些人會問了,大哥為什麼會那麼少?因為我們國家目前對於職稱的評定是以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來評定的,和每天工作的手術內容無關,這就造成了需要有能力手術做的好的醫生晉升職稱的難度大大增加,因為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很難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經歷來寫論文。並且外科的日常工作中想要發一篇高質量的醫學論文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基礎醫學的研究會出一些高質量的論文。那麼矛盾就出現了,作為一個外科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臨床的工作,怎麼會有經歷來學習基礎醫學的研究?這就是正高職稱少的一個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還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國醫家庭手冊


很簡單,現在所有公立醫院的運行模式是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編制來核定工作人數,而這個人數來自於所在地的戶籍居民,就是說我國所有醫院的配置都是按照這個地區的人數來的。一二三級醫院各行其是,而這個配置在建國40年都保障了我國衛生系統的順利運行。而這一切都在94年結束,當時在深圳開始的國家層面的醫保改革打破了三級醫院的轉診模式,讓病人只要憑一張醫保卡就能在全市或者全省各個醫院看病,必然病人會像水準高的醫院流動。但是,國家編制卻沒有調整,還是依然按照編制人數我行我素,到2017年,這個落後時代30年的制度仍然是唯一的標準。沒有編制,你想招人就要用臨時或者派遣,這樣的人才是不會留下的,也屬於國家扶植二一級醫院的一種辦法。但是醫生護士就不能隨便增加啦,因為編制限制了規模,增加編制的手續非常麻煩,說不定十年八年也下不來,各個醫院為了省事,也就不增加人了。


鎮南少將


高水平的醫生是最優質和稀缺的醫療資源,而培養一個專家又談何容易?

想想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綜合實力,設備設施、搶救能力、綠色通道、服務水平等等,但最最關鍵,也是最吸引患者的,就是專家。人們去大醫院看病,都是奔著專家去的。否則,得個感冒自己去藥房買點藥就行了,誰願意往大醫院跑?

增加醫生,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談何容易。

一名醫科生成長為可以看病的醫生,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再進步到出類拔萃的專家,至少要再花10-20年的時間。所以,好醫生是無數臺手術、接診過無數次患者歷練出的翹楚,絕對不是簡簡單單能造就的。

解決大醫院醫生忙不過來的問題,還應該健全基層醫院服務周邊居民的能力,提升基層醫院醫生的診療水平,同時轉變患者“小病也往大醫院跑”的觀念。


遼瀋名醫


隨著社會的進步,交通工具的發達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湧向了一、二線城市的大醫院看病就診。隨著在三甲醫院就診經歷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為什麼在大醫院看病這麼難呢,感覺每個醫生護士都很忙碌,根本掛不到號,好不容易掛到了,看一個幾分鐘就完事了。既然醫生這麼缺少,為什麼醫院不考慮增加醫生呢,醫生多了,其實也可以為醫院創造更多的效益啊,好多人是百思不得其解。本人也在一所地市級三甲醫院工作,從我個人的瞭解來看,我覺得無非是這麼幾個因素。

1、醫院要考慮到醫院的運營成本問題,雖然說醫生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但是如果是無限制的擴張,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會更大,比如人員的管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人員的良莠不齊等等,都可能是一些擴張以後帶來的弊端。所以醫院在保證能良好運營的情況下,很少大面積的招聘人員,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既然是三甲大醫院,不管是國家級的也好,省市級的也罷,都會有源源不斷的進修人員,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本院醫生人員配備不足的時候,進修醫生往往就成為醫院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既然醫院可以通過培訓進修醫生來完成很多基礎工作,就沒必要再去花大力氣招聘更多的人員了,同時也可以給進修醫生提供學習鍛鍊的機會,其實這也是各級醫院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能突顯傳幫帶的作用。

3、剛才談了一些醫院不想招人的想法,但是下面我想談談醫院可能招不到人的現狀。我們的社會相比幾十年前進步了很多,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都大幅度得到了提升,但是其實醫患關係卻出現了倒退。正是由於醫患關係的緊張,其實這些年來,醫學畢業生的流失也是越來越多,更多的人選擇了不學醫,或者即便畢業了,也會選擇遠離臨床工作,或者出國留學。對於大型的三甲醫院來說,招聘其實是至少在研究生以上,博士為主了,這樣也造成了可選擇範圍的縮小,對於目前的雙向選擇來說,能招聘到一個合適的臨床醫生,其實還是不那麼容易了。所以有時候不是不想增加人,是沒有合適的人增加。

對於目前的醫療現狀來說,其實國家也在大力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行三級診療,讓大醫院的技術下沉到基層單位,這樣也是為了緩解看病難的醫療現狀,同時推廣預防為主的理念。因此,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這才是一個良好就診流程。

(白衣奶爸科普團隊:小王)


白衣奶爸


外行人指導內行人,只知道給本就為數不多的醫務人員施壓,即使加班加點,透支體力乃至累到猝死也要滿足患者的看病需求,作為病人的分母很大,而作為醫生的分子卻是極為有限的,這就導致醫療體系的極度失衡。所有在職醫生在透支生命的拼命加班,一個人完成兩個甚至三個人的工作,不分晝夜,卻仍舊滿足不了病人醫院乃至醫療衛生機構的要求。想知道為什麼醫生少麼,就是現在的醫療環境太差了,大部分高考學生不敢學醫,又有一大部分體制內的醫生因不堪無知病人家屬的誤解憤然離職,這都是錯誤的輿論導向錯誤的醫療體制和錯誤的國民觀念導致的!長此以往,醫生只會越來越少,流失的越來越多,能給你看病的就只是那些裝神弄鬼包治百病的大仙了。這是國民的愚昧導致的,過去魯迅選擇棄醫從文罵醒國人,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醫生能解決的仍舊只是身體上的疾病,卻治不了愚昧,救不了無知,逃不了道德綁架。這就是中國醫生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