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李勇材


一代女皇武則天和老公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叫“乾陵”。這座大墓,充滿了各種謎團。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對“皇帝夫妻墓”,即男女都做過皇帝的雙皇帝夫妻墓。乾陵坐落於今陝西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是一塊絕佳風水寶地!

這個“風水寶地”作為帝陵,是唐高宗在世時就選好的,非常考究。武則天死後,兒子唐中宗李顯把母親武則天,和早前已入葬的父親李治合葬在了乾陵。

古人講究“生同室,死同穴”,把父母合葬一處,也算作為兒子的唐中宗李顯盡一份孝心了。


乾陵:唯一沒有被盜的唐代帝王陵

乾陵地宮建造的十分結實牢固,據說是至今唯一座沒有被盜墓賊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為什麼沒被盜挖呢?

不是後世的盜墓賊們善良,也不是什麼陰兵怪力守護,而是歷史上的盜墓賊們“無從下手”。來了一撥又一波,個個都想打乾陵寶藏的歪主意,可惜都是無功而返.....

我說說歷史上幾個大型盜墓團伙的“光顧史”,個個凶神惡煞的來,灰頭土臉的走。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起義軍首領黃巢,氣勢沖沖帶著40萬大軍,在乾陵四處挖了四五十米深,搞得到處是大坑,也沒有挖出墓道。

走了一波,還有不死心的,又來了一波。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溫韜,也是率領軍隊,興致匆匆,揚言要挖開乾陵,發筆橫財。又是折騰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浹背,可惜依然一無所獲!

後世歷代的盜墓賊一波又一波,陸續紛紛“問候”乾陵,卻都垂頭喪氣的敗走。


乾陵:詭異的“六十一藩臣像”

作為唐朝一大帝陵,乾陵一直有兩個詭異現象,非常令人關注:

一是矗立在乾陵前的名震古今的武則天“無字碑”,一塊高大而空無一字的墓碑,至今依然成謎。

二是矗立在乾陵前的詭異“六十一藩臣像”個個有身無頭,又成一大驚天謎團!

峰子哥今天只講其中一個:詭異的無頭“六十一藩臣像”

乾陵“六十一藩臣像”,也叫“賓王像”,據說最初有64尊像,現今我們見到的是61尊。這些尊石像,代表著臣服於大唐王朝的六十多個藩屬國國王(或藩臣)。

後人也認為這61尊石像代表“藩國使者”,習慣上稱“六十一藩像”。他們齊刷刷且姿態恭敬的排列於陵前,甚為壯觀。

從雕像看,多為胡人裝飾,穿戴各異,高度與真人相仿。每一尊石像都是按照當時藩王的身高及樣貌等身打造,且每一尊石像的背後,都刻著石像主人的國別、姓名及來歷。

比如至今姓名可考的36人,吐谷渾、吐蕃、突厥、安北、北庭、安西等眾多民族或都護府。這些雕像的身份,有藩屬國國主、南北方民族首領、部落酋長以及城主等。

由於年代久遠,石頭風化及風雨侵蝕,很多石像字跡模糊化。至今字跡可辨認者有“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幹”、“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這些藩國首腦,生前效忠於大唐;皇帝死後被立成雕像,護佑陰間的二帝。石像個個雙手拱於胸前,神態謙卑,這足以令人想象到當時我國的唐朝,國力多麼強盛,可謂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國威震懾之強之烈!


乾陵:“六十一藩臣像”無頭原因

那麼,石像的頭顱為何不翼而飛?關於此事,主要有下面幾種說法:

1、地震說。

據史載,明朝嘉靖年間,發生震級高達8級的關中大地震,死傷無數,石像有可能遭受地震波及。石像並不牢固,脖子處較全身較細、容易震裂。

另外考察發現,斷頭的並不只是石人像,還有石馬和石鴕鳥。

但峰子哥認為,地震說並不靠譜。乾陵距離當年的地震點華縣有100多公里,從石像頭部斷裂情況來看,地震力度不致,人為可能性更大。


2、洋盜賊說。

清末民國年間,國家落後貧弱,外國侵略者紛紛湧入中國,洋人盜墓賊也隨之湧入。乾陵石像的東方文化和藝術價值較高,一些洋人團伙砸下石像頭顱,作為文物流向國外。

峰子哥認為,這一點說法也站不住腳。且不說是不是洋人所為,至少有一點:如果洋人真要想做壞事,完全可以盜走整尊像,犯不著只拿個頭顱。既然決心幹壞事,就沒有拿得不疼不癢的。


乾陵:一個最可能的真相

地震說、洋盜賊說,都不太靠譜,到底真相是什麼?


峰子哥認為比較靠譜原因是:胡人和漢人的洩憤、宣洩,我就姑且叫它“胡漢破壞說”吧。

其實有專家也指出,在遼、金、元時期,乾陵石像損壞最為嚴重,而當時陝西這個地方,恰恰就是這些少數民族的管轄範圍。

唐亡後,這些石像主人的後代們,少數民族統治者們,覺得自己的祖先形象被擺放在乾陵,往大了有辱國格,往小了說有失人格,情感上無法接受,氣急之下就把頭顱砸掉了。

而當地的漢族人又受這些胡人統治壓迫,見到乾陵矗立著那麼多胡人石像,種族對立摻雜著個人私憤,加上生活不如意,不敢明著反抗高壓,暗地裡咬牙切齒,只好拿這些胡人石像洩憤了。

六十一藩臣像,最終不幸的成了當時胡人和漢人雙方共同的“宣洩點”。

看完了,也說說你的感想吧!

【原創:峰子哥;點關注更多趣歷史!】


峰子奇觀


神秘的乾陵就坐落於,陝西咸陽境內梁山北峰之上。遠眺梁山,其三峰北高南低,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部,宛如美麗的女人仰躺於天地間,恰與武則天的女性形象吻合。因而乾陵又有“史上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稱。



梁山南二峰之間,是長長的司馬道。司馬道兩旁堪稱盛唐石刻的露天博物館,依次排列著華表、翼馬、鴕鳥、仗馬及牽馬人、翁仲、無字碑、述聖紀碑、賓王像、石獅等大型石雕120多件。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61座無頭賓王像,史上有多種賓王像為何無頭的傳說。有書君就來聊聊有關乾陵賓王像的歷史吧。


一,乾陵選址的傳說。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他清醒的意識到,縱觀歷史沒有不亡之國,沒有不盜之陵。他吸取教訓制定了,以山為陵的規制。


因梁山有利於女主之說,武則天力勸李治,選擇梁山作二人合葬之地。易經中乾為天,又象徵著興旺強健。取乾為天之意,陵墓取名乾陵。有書君認為,從選址到取名,也許冥冥中暗示著女主則天將稱帝。


二,賓王像的由來。


李治薨逝後,曾有11個國家派來使臣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展大唐萬國來朝的氣派,同時幻想著在陰世亦享陽世榮寵。她將61來賓用石頭雕刻成像,立於墓前朱雀門兩側守靈,因此又稱“蕃像”或“賓王像”。



這些石像採用原雕手法,其高度和真人相仿,雕刻著各民族不同服飾,其背後刻有國家、身份地位、姓名等。他們雙手前恭,猶如真人一般畢恭畢敬肅立,以示對大唐的敬仰尊崇。


有書君認為,這些賓王像不但展示了大唐精美的雕刻藝術,更是睦鄰友好,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唐盛世的明證。


三,賓王像無頭的傳說。


郭沫若曾賦詩道“六十一賓立露天,栩栩如生守陵園”。頗為遺憾的是賓王像的頭顱皆被砸落,實感美中不足了。


其實在明朝初期,這些賓王像的頭顱還是完好無損。劉伯溫曾有詩作《乾陵》,其中一句“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就可以佐證賓王像頭顱被損應該是明朝後期的事情了。


有關賓王像無頭的傳說,在民間亦有幾種不同版本,且聽有書君一一分解吧。


第一種盜墓說:相傳在明末清初時期,中國來了許多傳教士。他們以傳教為名,四處盜挖珍貴文物偷運國外。因為賓王像太過沉重無法偷運,他們就把頭顱砸下運走。


有書君認為,這種傳說不太靠譜,殘損的石刻頭像並沒有太大的文物價值,偷運出國有些費力而無太大利益。而且還有人在周圍的田野中,發現過幾個石人頭顱。所以這種傳說不足以為據。


第二種外國使臣陰謀說:相傳明末清初,有外國使節到乾陵遊玩。他看到賓王像背後的刻字,看見自己的祖先再給唐朝皇帝守靈,覺得是奇恥大辱。他們施計誘騙百姓將賓王像頭顱砸下。


有書君認為,使臣誘騙百姓只是砸下賓王像的頭顱,而沒有推倒整個石像,其背後的雋刻的國家、身份、姓名依舊存在,外國使臣就有些俺耳盜鈴之嫌了。有書君認為,這種傳說也不足以為據。


第三種地震說:相傳明嘉靖年間,陝西華縣發生八級強度地震,破壞力極大,而乾陵距離華縣只有100公里,亦屬於震中地區。據說,此次地震發生在子夜時分,死亡八十多萬人,各處建築大量損毀。


賓王像也未能倖免於難,因為石像全身受力不均,尤其頸部較細,容易折斷,致使賓王像頭顱脫落。同時,專家發現還有部分石馬等頭顱也折斷了。


有書君認為,災害損毀說比較靠譜。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的人們,對地震的破壞力還是心有餘悸吧。有書君認為,這種傳說可以合理的解釋賓王像為何無頭。



歷經千年,乾陵地面的建築雖已有所損毀,可是它們依舊向世人展示著殘缺的美麗。


武則天真的是一個善於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死後用1300年時間,證明了其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更證明了她巾幗不讓鬚眉的睿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乾陵是中國僅存未曾被盜,保護完好的大型帝王陵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所在的梁山南二峰酷似仰臥的女性胸部,因而被稱作雙乳山,乾縣當地人習慣上又把乾陵稱為瓜(姑)婆陵。


筆者本人在乾陵石馬道村有親戚,小時候經常去乾陵遊玩,石人翁仲首級全部缺失的原因筆者曾經多次詢問過當地村民,一致的答案是,這些石人的頭部是被當地村民敲掉的。


這個說法的可信度應該比較高,當地村民敲掉石人頭部的原因也非常簡單,當地民間傳說,這些石人翁仲日久成精,每到後半夜就會活動,在附近山野四處奔跑,瘋狂踐踏當地村民種植的莊稼。

村民們辛辛苦苦種植的莊稼被毀,有的人家甚至是顆粒無收,村民們沒有辦法就聯合起來,把這些石人翁仲的頭部全部敲下來扔掉,說來也怪,自從石人的頭部被敲掉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村民莊稼被毀的事情。

當然,以上只是當地的傳說而已,石人成精的說法並不靠譜,但這個當地人口口相傳的說法卻是一個例證,也即石人的頭部是被當地石馬道村民敲掉的可能性非常大,至於是不是被外番使者謠言蠱惑,這就無法考證了。


東焺


一代女皇武則天,生前很風光,死前很低調,主動去帝號,歸葬乾陵,去陪了先她而去的唐高宗李治,迴歸了一個本色女人。

武則天的墓葬位於陝西省乾縣的梁山上,她的墓葬有兩個流傳千古的不解之謎,一是墓前巍峨聳立的一座石碑,了了然,空無一字。二是題目提到的墓前61個沒有首級的守陵人。今天只談第二個不解之謎。

所謂武則天墓前的無頭石像,是指排在乾陵朱雀門兩側的石人群像。東邊有29尊,西邊有32尊,每尊石像都與真人一樣大小,看打扮好像是來自異域他邦的外國使臣,只是他們的頭顱全部不翼而飛。

那麼,為什麼石像上的頭都神秘消失了呢?對於這個謎題,人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認為那是八國聯軍的傑作,因為搬回他們國家能賣個好價錢。另外,八國聯軍心裡琢磨,那有外國人在中國皇帝面前畢恭畢敬的道理,所以,不管值多少錢,反正不能讓他們國家的人丟臉,於是把頭搬走。沒有臉,又認不出來誰是誰。但是,八國聯軍並沒有到過乾陵,這種說法可能就是人們出於對八國聯軍的痛恨,而故意為之,好讓中國人民永遠不忘那幫罪惡滔天的強盜。



有文獻記載,在明朝末年,乾縣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老百姓中普遍有一種看法,認為是乾陵中的外國使臣和洋人作怪,只有讓他們腦袋搬家,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商量之後,將所有石像的頭都敲碎了。

在明朝還留傳一個故事,說乾陵的石人在太陽落山後,都紛紛變成妖怪為害人間,在村裡踐踏田地,貪吃豬牛,無惡不作。老百姓掄起鋤頭,怒而砸之。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價格不扉的文物,既然無法全部搬走,不如取其關鍵部位,也便於藏匿,於是一部分人偷了頭像,做起了發橫財的春秋大夢。



其實,武則天死於公元70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而且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經歷了無數次的戰亂,和平年代也許沒有人敢打帝王陵墓的主意。但是,在戰亂歲月,人們的眼睛都是紅的,恨不得全天下的東西都佔為已有。有史料記載,從古至今乾陵光是被大軍閥就光顧過無數次,雖然他們沒有打開通往地宮的大門,但是完全可以洩憤外面的石人。所以,時間可以摧殘一切,說不定在若干年以後,武則天的無字碑上也會被搗蛋分子刻上滿滿的文字。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在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內,有61個石像,詭異的是,它們都沒有頭。李治死的時候,當年有鄰國的許多首領都來弔唁,武則天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就把這61國首領雕像放在這裡,為李治守靈。當時的各國都極力巴結唐朝,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這求之不得。

但是,據說在明末的時候,有一鄰國使臣來訪問,參觀了乾陵後發現自己的祖先居然在這裡守靈。他非常氣憤,但又無法發作。於是天黑後去附近破壞莊稼,天亮後告訴村民,是石像成精了,導致農田被毀。吃瓜村民真信了,於是一起去把石像砸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盜墓賊把石像的頭砸下來,運出國給賣了。這兩種說法都有點傳說的味道,畢竟石像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而這種說法最為靠譜,那就是地震破壞說。明朝時期,乾陵附近曾發生過8級地震,導致死傷無數,由於這些石像本來就不太堅固,而細細的脖子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斷了,再加上不止是這些石像,就連石鳥,石獸也有斷裂現象。而且,後來有人從周圍的農田裡曾發現過這些石像的頭顱,因此,地震破壞的可能性大一些。


歷史密探


武則天的陵墓座落於陝西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稱為乾陵。

這裡埋葬著她和她的夫君唐高宗李治,因此又被稱為歷史上唯一的“皇帝夫妻墓”,意思是說夫妻二人都做過皇帝。

關於乾陵,有許多傳說和謎團,其中在陵前站立的61尊沒有首級的石像,給後世留下了諸多猜疑。然而,至今卻沒有人能破解其中奧秘,那麼這61個守靈人究竟是什麼來頭?又是為何被人取掉首級呢?


(乾陵前的無頭石像)

第一,石像的來歷。

這些高約1.5—1.7米不等,按1:1的比例雕刻的石像,在穿著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們有的束腰袍服,有的披髮左衽,有的緊袖翻領……唐朝服飾是交領右衽,因此不用看臉,單從這61尊石像的服飾雕刻上來看,他們全非漢人。

另外,在石像的背後都刻著姓名、職銜、屬國等個人簡歷。

權威人士憑著這些證據指出,這些石像,多是臣服於唐朝的藩國首腦或者藩臣的雕像。

據考古發現,最初石像有64個,但後期由於遭到破壞,只剩下61個。這61尊石像栩栩如生,畢恭畢敬地站在陵墓前,守護著陵墓中的武則天和李治。

因此這61尊石像被稱為“61藩臣像”,又叫“賓王像”。

第二,石像的傳說。

據當地傳說,早在唐初,有位名叫阿史那元慶的突厥可汗,他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受到了部落的愛戴。


(阿史那元慶可汗)

為了使部落更加強大,他和繁榮的唐朝結盟,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因此在他死後,被雕刻成了石像,放在了乾陵。

後來,他的孫子阿史那石明聽說後,極為不滿,於是偽裝成喇嘛找到了乾陵,果然在石像中找到了阿史那元慶的石像,感到羞辱的阿史那石明覺得受到了屈辱,便怒而砸之。

守陵人見有人搞破壞,當然不依,於是狠狠教訓了他一頓,並將他攆出了乾陵。

阿史那石明見打不過守陵人。入夜便竄入鄰近農田裡大肆踩踏,並四處造謠說是石像作祟,只有砸碎石像的頭,才能解災去難。

老百姓信以為真,於是群起而砸之,最終砸毀了這61尊石像的首級。

第三,關於石像的去處。


(劉伯溫劇照)

雖然有那樣的傳說,不過,明朝初建時,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曾到過乾陵,他為此還寫了一首詩,他在詩中記載了當時石像的情景:“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由此可見,在明朝初年,這些石像還是完好無損地排列在乾陵的前面,其壯觀可想而知。

那麼,石像的腦袋,究竟到哪裡去了呢?

專家最肯定的一個說法,是明朝嘉靖年間,在陝西華縣發生的一場大地震。

據史料記載,由於地震發生在夜晚,兇猛的地震讓許多在睡夢中的人都未能生還,據官方統計當時死亡人數達到了80多萬人,可謂史上罕見的大災難。乾陵正好處於地震帶,因此站立的61尊石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支持這一說法的證據是在1906年,有個日本考古學者曾到過乾陵,他在日記中寫下了他看到的情景,說當時尚有20多尊石像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

但是,這個說法比較牽強。畢竟除了首級,石像的身體部位還是比較完好,不像是經歷了地震後的樣子。


(多災多難的明朝)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明清時候,由於亂世,盜墓賊四起。

乾陵由於地形複雜,在歷史上也屢遭人算計而不能成功。

明清的這幫盜墓賊顯然也無法超越前人,然而空手而歸畢竟心有不甘,於是他們把算盤打到這61尊石像身上。

由於石像本身非常笨重,只有頭部尚能攜帶,所以他們便砍掉了石像的首級,拿走變賣。

除了這兩種說法,還有一個說法是由於明朝瘟疫災害非常多,特別是陝西這一帶。

窮苦的老百姓在遭受痛苦的同時,明廷又不能及時賑災救難,因此在生死線上掙扎的老百姓便以訛傳訛,說是這些石像成精,造成的災難,所以,苦不堪言的老百姓砍掉了石像的首級。

總之,關於這61座石像的首級究竟去了哪裡?到如今也沒有說出子醜寅卯來。

不過我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早晚有一天,武則天這個像謎一樣的女皇后的生前身後事,都會大白於天下。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武則天和李治合葬於乾陵,位於距西安80多公里處的陝西乾縣的梁山上。據史書記載,乾陵規模非常龐大,墓區內有許多精美的建築和石雕石刻。不過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現在只有司馬道兩側的石刻群雕保存的比較完好。

在這石刻群雕中不僅有人們熟知的無字碑,還有61個沒有腦袋的“守靈人”石像。今天石頭就來說說這些石像。

其實這些石人像叫做“六十一藩臣像“或“賓王像”。據學者考證,唐高宗李治下葬時,有來自周邊11個國家的61名使臣和官員前來出席葬禮。武則天為了向天下宣揚大唐國威,同時也為了讓他們在陰間繼續享受到異邦使臣的頂禮膜拜,便令人按照使臣的模樣雕刻了石像。

據史書記載,每座石像背部都刻有他們的國名、官職和姓名。但是經過歲月侵蝕,現在只有幾尊能夠辨認出名字,分別是疏勒國王裴夷健密施、康國王泥涅師師、于闐王尉遲璥、波斯王卑路斯、朱俱半國王斯陀勒、石國王子石忽那、吐火羅王子特勒羯達健等7尊。

其中疏勒、康國、于闐、朱俱半位於現在的新疆地區,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石國位於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吐火羅位於阿富汗。

這些石像嚴格按照使臣、官員的身高和穿著雕刻而成,雖然他們的穿著不盡相同,但動作幾乎一樣,他們全部雙足並立,兩手前拱手抱笏板,畢恭畢敬地整齊排列於陵前。可遺憾的是,這些石像的腦袋卻不見了蹤影。

當然,這不是武則天刻意弄的。因為直到明朝初年,這些石像還都是完好無損的。不過從明代中後期開始石像受到嚴重損毀,直到清朝末年,石像的頭部才完全消失。那麼這是為何呢?

一、毀於地震。據學者研究,明朝嘉靖年間的關中大地震是造成石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嘉靖三十四年,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劇烈地震,震級高達8至11級,共造成80多萬人死亡。而乾陵距華縣只有100多公里,受災嚴重。而石像的頸部屬於最脆弱的部分,所以許多石像的頭部在地震中發生斷裂,有的甚至滾落到很遠的地方。

二、毀於偷盜。清朝末年,許多外國人大肆偷盜中國文物。圓明園、莫高窟等很多地方未能倖免,陝西乾陵也不例外。而這些外國人鑑於石像太過沉重,不好帶走,於是只把頭部敲下來盜走。

我認為,毀於地震的說法要可信一些。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石頭說歷史


既然有人身,則必有人頭。

可現在立在神道旁守衛的諸石像生確實沒有人頭

前不久,在鄉下一個小廟裡,見到一尊將軍頭像,石雕的。在當年這石料堅硬如鐵,刻鑿起來相當費力。這頭像只有一個頭。怎麼來的?據說是文革中掃除封建迷信,一個年青人,一甩二錘一錘撞擊落下來滾到半坡上的土地廟前,那麼陡峭,這頭像也穩穩落定,再不滾了。後來就有上年紀的老人,把它搬入土地廟外的石板下。再後來拆遷,鄉人請香燒紙告訴"將軍″起身,又搬入寺中外廊,並出了一年燈油錢。放在哪兒十多年了。這一輾轉,也是文物遷移存亡的一個縮影。

武則天神道旁的石像,如果當初有,後來沒有,那很可能是人為地破壞。這石像脖子纖細,容易折斷。如果是地震損壞,那附近必有跌落,講究的人必會妥善處理,畢竟中國民眾善良,敬天畏地,尊崇神明。 如果雕一個人頭安上去,一個人頭配六十一尊體身,應該非常有趣。

(如果可能是當年成像是沒做頭,那麼,無字碑無文字就好理解了。)

兵亂。唐朝的蕃邦多,入侵攻佔長安好幾次,唐以後的五代十國多藩邦異族,看見自家人給唐人女主站崗守陵,心頭窩火,打碎打落了像頭,讓人分辨不清是吐蕃人,鮮卑人,回紇人,南詔人,還是夜郎人之類,就不是自己邦族人了。所以,極有可能是某一次的集體毀像暴行。





劉一千五


武則天的墓其實挺有意思的,很多事情都令人們討論不休。比如武則天的陵墓為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能盜,武則天的墓一直被盜墓賊盯上,因為墓裡可是有兩任皇帝,即使武則天是以皇后的禮儀下葬,可她也曾是皇帝,墓裡的寶貝數量可想而知。

歷史上大規模的盜陵行動有三次,其中還有一次是幾十萬人挖,都失敗而歸,因此人們都在猜測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武則天的無字碑到底是什麼意思,去過武則天陵的應該都見過無字碑,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討論為何歌頌功德的碑上面一個字都沒有,武則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有一個便是守陵人沒有首級。

這也是武則天墓的一個亮點,有六十一個石頭人,都沒有首級。人們一直在討論,這些石像為什麼沒有頭,頭去哪裡了呢?這些石像和真人身高差不多,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沒有頭。脖子那裡都是凹凸不平的,也就是說,頭並不是被誰割了,或者是自然脫落。

目前有一種說法是,一場地震將這些石頭人的頭全部給震掉了,因為脖子處比較脆弱,可是話說回來,六十一個全部被震掉似乎有點太巧了。明朝史書記載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外國使者看到石頭人後非常憤怒,他認為自己的先人在這裡是一種侮辱,(六十一個石像基本都是外國使臣以及蕃臣)於是他編了個理由告訴人們一定要把石頭人的頭破壞才行,當時迷信的人們信了他的說法,於是紛紛去將腦袋破壞。

這是目前為止最為靠譜的兩種說法,至於其他的說法便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毫無根據,也沒有一丁點的可信度。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本野史記載過,六十一個頭都被溫韜給拿走了,這個溫韜盜武則天墓不得果,於是選擇把這些頭給拿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無字碑,無頭人,武則天的一生充滿謎團。她的陵墓前站著61尊石人像,身高大小和真人接近,卻唯獨沒有腦袋,究竟是何原因?且聽吾慢慢道來。

武則天生前稱帝,但死後被廢帝號,只能以皇后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

乾陵坐落於陝西乾縣梁山之巔,距西安80公里左右,據說這裡是著名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強強聯合,一起給武則天找的墓地。當然,這個說法相當不靠譜,因為袁天罡早在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就仙逝了,這個時候武則天還是一個12歲的黃毛丫頭。

乾陵的規模相當大,而且很傳奇,因為如此著名的陵墓竟從未被盜——確切來講是從未被成功盜掘過,1300多年來,各路盜墓大神紛紛光顧,但無論是冷兵器還是大炮火藥,都無法撼動乾陵,那工程質量槓槓的,在我國曆史上實屬漢奸,當時的承包商一定沒有偷工減料。

除了未被盜墓的謎團,再就是乾陵外61尊沒有人頭的石像之謎。

就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分佈著61尊石人像,這些石像殘高在1.5米至1.77米之間,身高和真人差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外國人的形象。這些外國人都是外國使者,用他們守陵是為了突出“萬國來朝”大唐盛世氣象,因此被稱為“蕃像”、“賓王像”。

更重要的是,這些石像齊刷刷的都沒有頭顱,但他們原本都是有頭的,在明朝人寫的乾陵遊記中就有明確記載,只是明朝以後頭顱才“神秘失蹤”了。

關於這些守陵人的頭顱去向,有四種說法:

一是地震毀壞,可信度80%。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1月,陝西華縣發生了史上記載最強烈(震級8至8.3級)的關中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壞。乾陵距離華縣100公里,因為工程質量過硬,防震等級高,並未受到毀滅性打擊,但這些石像頂不住,最脆弱的頸部首當其中,全部斷折。這種說法可信度是最高的,因為古代守陵人或守陵獸大多都遭受過毀壞。

二是百姓破壞,可信度40%。

據說乾縣一帶曾流行過一場瘟疫,死者不計其數,有一個神棍給當地官府和百姓出主意說,這些都是乾陵的守陵石像在作怪,因為他們是外國人,會給當地帶來噩運,只要讓他們腦袋搬家,就能消滅瘟疫,拯救百姓,於是當地人就把所有石像都砍了腦袋。這種說法有一定可信度,因為古代老百姓是很愚昧很迷信的,但並無史料記載。

三是盜竊毀壞,可信度20%。

據說近代一些前來中國“探險”的外國文物販子,看到乾陵61尊石像後,如獲至寶,但苦於石像巨大無法搬運,便只把石像腦袋盜走。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實則不然。別管中國還是外國人,既是文物販子就對文物價值略知一二,這種粗糙的石像並無多少市場價值。

四是洋人破壞,可信度5%。

且說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華,在乾陵發現這麼多外國使臣,居然恭恭敬敬地站在中國皇帝面前朝貢,太丟面子了,於是掄起錘子把石像的頭都砸爛,藉此發洩憤怒。這種說法最不靠譜。一是八國聯軍侵華根本沒有到過陝西;二是既然洩憤,乾脆把整個石像砸爛更簡單,只砸腦袋更麻煩,不符合邏輯。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認為上述哪一種說法更合理呢?你又有什麼見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