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相比滴滴,美團打車在使用場景上有哪些優勢?

豆沙的冷


美團打車相對於滴滴來說,在實用場景上主要有兩個大的優勢:1.美團與滴滴,這是典型的高頻打低頻的場景戰爭;2.美團開展打車業務,LBS四大場景佈局,更便於王興講好故事。

最新的數據,美團APP現在的月活躍量是1.5億次,滴滴APP的月活躍量是9200萬,美團差不多是滴滴活躍量的1.5倍,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用戶每天打開美團的次數是滴滴的1.5倍,這就是高頻(率)打擊低頻(率)的典型例子。

我們生活中的吃喝玩樂,基本上都可以在美團上得到滿足,就我自己來說每天打開美團的次數也得有4-5次,而滴滴呢,實用場景比較單一,只有在有用車需求的時候才會打開,因此在實用頻率上美團相對滴滴來說是一項優勢。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都知道現在LBS四個大的使用場景上,美團在團購&到店、外賣&上門服務、旅行三個方面都有佈局,現在只差城市內打車市場沒有佈局,從這一點上來說,如果美團在打車市場佈局成功的話,對於王興講好自己的生態故事將更有幫助,而且這個故事讓人聽起來也更加順暢。因為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在美團上團購了一張電影票,順便把去電影院的出租車也下個訂單;在吃完飯出示團購卷的時候,順便把回家的出租車定下來,這都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反觀滴滴,目前圍繞著打車業務開發的APP,現在切入到外賣市場,從業務上來說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是從人們的出行流程上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因為按照常理,我們一般不會在打車的時候選擇順便定個外賣,也不會在想訂外賣的時候打開一個網約車APP,這一點也是美團在實用場景上相對於滴滴的一項優勢。

但縱然美團擁有這兩個方面的優勢,也並不是說美團在網約車這場戰役中,肯定會勝過滴滴,因為網約車市場競爭的核心點在於對於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滴滴能從當初的網約車大戰出脫穎而出,並穩坐現在網約車市場老大的地位,其所具有的大數據分析能力,絕對是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的。

你們對於美團和滴滴的競爭怎麼看呢?


木石心志


還沒體驗過美團打車,不過聽到這個消息做為一個日常經常要打滴滴的用戶還是暗爽了一把。為什麼?因為滴滴已經讓我這樣的普通用戶有些不爽了,但不爽歸不爽我居然沒得選。出行習慣了手機叫車的我,讓我另外找一個能隨叫隨到的APP居然沒有。

一年前,我叫滴滴,一個用車不熟悉的師傅接送我,到達目的地之後沒有結單,本來13塊的起步價,賬單是30多,具體多少不記得了。我打服務電話,那邊一直說核實核實,等了很久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想想也沒多多少錢懶得浪費時間和滴滴的客服協商了。從那以後就知道滴滴的售後服務的處理事件的能力是有多差了。打車的這兩年左右的時間,感覺滴滴的收費也是越來越兇,不光是對用戶,對於滴滴的司機更是越來越高,這個相信你們打滴滴的時候經常不聽到司機師傅抱怨。可我們能如何?沒得選!沒得選!沒得選!

現在的互聯網發展那麼快速,做為一個基本壟斷了打車行業的一個巨頭在那麼長時間的進步實在有些跟不上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如果只是我一個人有意見可能還是偏見,可你百度上隨便搜索滴滴用戶體驗,一大把的人在抱怨滴滴。





這還只是隨便找的,可想而知滴滴隱藏的問題有多嚴重。問題是滴滴很少有對這些問題做正面的答覆。我很難理解一個服務行業的巨頭怎麼可以這麼忽視他的用戶體驗,難道就因為它壟斷了市場?


終於美團出來叫板了。我相信即使沒有美團出來叫板肯定也有其它想吃這塊蛋糕的企業出來叫板。


回過來說美團的場景優勢。如果單說場景優勢,我覺得不應該說是場景優勢,應該說是美團的維度優勢。

第一、滴滴這兩年的發展確實有些讓用戶失望。這一點給美團的進入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這算是輿論場景、或者說輿論維度。

第二、美團做為一個老牌的互聯網早期的服務巨頭。牽扯到的行業和資源實在是太契合打車的整合了。人們出行一般是為了什麼?消費、娛樂、辦公。如果只是辦公的話,早晚兩次,但其它的行程就多了:吃飯、唱歌、旅行住店、看電影、演唱會……這麼多的形成早已經和美團有了深入的合作了。比如說,餐飲店為了有更多客戶,就不能和美團合作秀一波,附近3公里內過來的免車費 ,或者出示美團打車賬單吃飯優惠。這只是舉個小例子,但凡和美團合作的服務性行業都可以直接和美團合作這麼來操作,只要稍微換下優惠模式。這種優惠是雙方都有利,不像滴滴一個優惠得自己補貼。光這種維度的操作就是滴滴永遠也無法做到的,直接可以將滴滴按在地上摩擦了。

第三、美團現有團隊的維度。各類騎手直接都可以換裝兼起送運兩項業務。

這麼些優勢統和起來,加上滴滴現在的作死操作。感覺美團只要不是找了個豬樣的運營團隊,打車市場肯定有美團的一席之地。


肚財


3月21日美團打車在上海正式上線,據悉美團打車在使用場景上與美團服務(包括到店餐飲、電影、酒店等)想契合,可以直接智能輸入目的地和出發地。

首先關於滴滴和美團的戰爭筆者在此強調下個人理解,雙方的戰爭最難受的不是彼此雙方,是被無形中捲進來的餓了麼!

為何如此說?

因為美團出現打車業務,滴滴出現外賣業務,這兩者之間的競爭都進入了撒幣模式,也就是高額的補貼,外賣業務的補貼就會很大,不管是商家還是配送小哥或者是消費者,都會得到實惠。

那麼餓了麼接不接戰?

很顯然必須被動接戰,那麼以餓了麼的體量可以接戰多久,就決定了公司發展多久!

好了,聊遠了,只是想帶領大家去看看互聯網界別樣的風景。

美團打車出現場景出行,確切的來說是方便了乘客和司機!

BUT,這個場景的應用個人覺得只是節省了一些步驟,但有時候還不如直接輸入目的地方便許多。

美團打車的理念是可以直接智能輸入目的地和出發地。

但是打車軟件直接打開GPS就可以定位你的出發地,這點上場景不存在大的優勢。

就是目的地這塊可能會有一點優勢,因為很多目的地我們也是知道大的定位或者大的樓層作為下車點。

但是現在美團結合它都有的加盟門店,直接可以將你送到門店門口。

比如某某火鍋店門口,這點上滴滴可能做不到,因為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這個小門店的位置。

優勢筆者認為就這一點,但是無關大雅。


關中道


首先,和滴滴這種單一品類的APP相比,美團打車業務的切入點要更豐富。

眾所周知,美團有外賣、餐飲團購、電影以及酒店等業務,構成了一個貫穿著老百姓吃喝玩樂的完整生態平臺,現在就只差一個打車業務將可以在這些生態之間進行完美的無縫鏈接,吃穿住用行一條龍服務。

例如週末的時候,在團購上買個電影票,可以直接用打車業務去電影院,看完電影順便再用美團上面團的餐廳優惠券吃飯,吃完飯,再打個車回家。

所以打車不是心血來潮的產物,是美團構建的生態地圖的自然延伸,就如同淘寶為了提升快遞體驗,衍生出菜鳥裹裹一樣。

其次,相比滴滴,美團掌握更多的本地服務數據,能夠在“打車”的基礎上推出個性化的消費場景。

美團日活躍用戶有2億多,和滴滴出行不相上下。況且美團點評長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可以為用戶的行為和消費習慣推薦個性化的出行方案。

智能推薦是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必然的趨勢。在這一點上,美團打車業務和之前就存在的美食、娛樂以及住宿業務可謂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和發展,進一步增加用戶粘性。

再就是現在用戶和司機對滴滴的不滿,給了美團很大的入場機會。

對於用戶而言,一家壟斷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不僅打車越來越貴,還越來越難打。尤其是滴滴還會利用後臺數據“殺熟”。

新用戶打車的價格和優惠力度,會比老用戶明顯多很多,滴滴會根據用戶的新老程度,設置不同的打車價格,已經有不少乘客發現了這一點,所以註冊了另外的小號來打車。對於司機來說,滴滴抽成過高也引起了很多不滿。

如果現在美團要進入打車市場,肯定是會推出比滴滴好的政策和優惠力度,會吸引不少司機加入新平臺。

所以滴滴統一江湖的時候,美團打車注入競爭,可以優化出行服務,乘客司機都受益。


獨角獸工場


互聯網的世界正在慢慢淡化邊界,特別是在掌握足夠用戶和數據後,尤其會野心膨脹搞點跨界的事情,畢竟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在前有樂視電視、盒馬生鮮這樣的跨界成功者激勵下,美團跨界搞出行市場打劫滴滴並不奇怪。

實際上一段時間以來,為了不落後不掉隊,美團一直都在小範圍嘗試各種適合自身的O2O形態,悄悄上線,等跑不通了,再悄悄關掉,跑好了,就是新的增長故事。但是這次涉及的打車這話題熱度比較高,人們又比較敏感,不管跑成什麼樣,大家都很有興趣,所以才被大規模報道了出來。那麼這一次試水打車,美團到底行不行呢?

我們不妨先分析下美團能做打車的優勢: 

1、月活用戶多,普及度高。數據顯示美團點評App月活躍用戶數在1.5億;滴滴App月活躍用戶為9200萬,且用戶消費屬性強、消費慣性大,轉化成潛在用車用戶可能性極大,因為在用戶數上美團有足夠自信。此外,美團一直以來的深耕使其在三四線城市的口碑和普及度都不錯,做出行也會因此受益。

2、市場有期望,不願被滴滴壟斷。不管是乘客也好還是司機也罷,大家都希望市場上有個給力點的競爭者,這樣才能給兩個群體帶來實在優惠。但是之前那些易到、首汽、曹操的實力都不足以和滴滴掰掰手腕,美團起碼和滴滴能站在一個層級上較量較量,這會給那些飽受平臺欺凌的司機和苦於沒有第二選擇的乘客們一個新選擇的機會。

3、和優勢業務有關聯性,場景能說通。美團的團購消費是優勢業務,其與用車有天然關聯性。用戶可以在美團APP上下單,然後打車去消費場景;或者也可以在消費完以後用美團APP直接打車回家,這些場景上的使用都很自然,也很容易說通。

4、LBS四大場景佈局完善,更便於講好故事。此前LBS的四大使用場景上,美團在其中的三場景中均有佈局,如在團購和到店上,有美團點評;在外賣和上門服務上,有美團外賣;在旅遊、機票火車票和酒店上,有美團旅行;唯獨在打車這個場景上,美團此前未有佈局。從完善LBS整體佈局,涵蓋全門類的角度,美團對出行的切入是大勢所趨,這有利於在其核心業務進入瓶頸階段,盈利難再有突破的情況下找到新的發力點,講好美團以後的故事。

5、市場產品成熟,切入時間適宜。出行一哥滴滴的產品模式和向司機抽成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這使得美團切入後可以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不再需要在核心問題上頭疼,只需要在運營和資金上費點心思。且滴滴在一年前完成對優步的合併後,這一年花了太多的時間和各地的網約車政策打架。這時美團再進場兜售相關概念時,在切入成本和溝通成本上,能省下很多事。

美團擁有的以上5點優勢使打車對他們來說變成了一個熟業務,O2O打拼那麼多年的經驗似乎都能用得上,出行市場經過這麼多年培育,已經很成熟了,如果美團能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把用車的業務量做起來,把打車變成其新的盈利點並非難事。


天方燕談


因為美團不是單純的打車軟件。對他存在著很大的競爭優勢。在使用場景上幾乎是,滴滴這些專用的打車軟件所無法比擬的。

飯店比如你用美團訂了,你可以使用,飯店的打車卷,直接用美團打車去飯店。

比如你用美團團購了電影,邀上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的話,也可以使用,美團打車更優惠。



現在只要使用美團打車的乘客。都會有免費的打車券贈送。

如果是想註冊成為美團打車的車主,在前三個月還可以享受,便抽成的紅利。


這些政策都是滴滴之類的打車軟件所無法給予的。


小童看世界親子版


近期有兩個熱點新聞一直在持續跟蹤,那就是滴滴將進軍外賣,而美團則要上線打車業務,說是兩個熱點事件倒不如說是滴滴美團的同場競技。

今天我們不說外賣,就先來聊聊網約打車。網約車當年優步進入中國後按照國外運營手段推出的一項新的打車模式,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燒錢大戰後滴滴兼併了多家網上打車公司,最後形成了一個壟斷市場。其實一直使用網約車的用戶都知道,網約車在前幾年一度以低廉的價格、優質的服務體驗收穫了大批的用戶,但是隨著滴滴壟斷了網約車市場後,用戶體驗度直線下降,價格、服務都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美團打車的上線其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其一,用戶在在經歷過壟斷市場的網約車服務後,對滴滴都產生了不小的牴觸心理。網約車出現時對其的好感在經歷這個階段後會直線下降。而這種不良體驗用戶會直接歸結到滴滴頭上。不用做太多包裝直接博得相當一部分用戶的好感度。

其二,美團的主體業務還是在團購娛樂餐飲消費這一塊,吃住行本就是一個鏈條上的行為活動。美團的業務在吃住上都已經有了很好運作,接入美團打車後,其鏈條銜接接近完美。

雖然在打車市場滴滴佔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一旦壟斷打破這些份額或許只是一些沒用的數字罷了。


喻拓


  與滴滴打車相比,美團打車業務的入口更多一些。準確地說,美團打車業務,在美團的生態平臺上,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只是,打車目前拼的不是場景,還是體驗。

  眾所周知,美團有餐飲團購業務,有外賣業務,還有酒店和電影。上線了美團打車業務後,這幾個生態之間,能夠通過打車業務進行一個無縫的連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團購上購買了飯店的券後,可以直接使用美團打車業務去酒店用餐。飯後,還能約朋友一起去看電影。顯然,美團打車是其生態中的一環,能夠將現有很多業務聯繫在一起的。

  當然了,打車業務在整個美團生態中的作用,除了是生態中的一環外,還能提高美團O2O大生態的粘度。目前,價格戰是很多電商平臺常用的一種競爭策略。美團的多個業務佈局,不僅能夠為美團打車提供優質流量,還能夠通過場景的互補,降低營銷成本。

  目前,滴滴針對消費者推出的優惠券,通常只能在快車和專車業務中使用,場景過於侷限。儘管滴滴有共享單車的入口,但打車業務與單車業務並沒有打通,畢竟單車業務是來自第三方的。相比之下,如果美團搞優惠促銷,餐飲類送的紅包,可以直接在打車業務在使用,這樣能夠更好的導流,也能降低成本。

  當然了,就在使用場景方面,滴滴的場景也非常有限。目前,滴滴的入口,一是獨立的APP,二是來自於微信“錢包”。美團打車,除了有美團這一流量入口外,還能將入口,滲透到外賣、團購、酒店和電影票等業務中。多個場景的存在,也有利於美團打車業務的擴張。

  當然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為美團打車提供優質的客源,但打車業務後期拼的仍舊是體驗。司機數量,以及服務質量,還有價格體系,也是影響美團打車業務擴張的因素,畢竟在市場份額方面滴滴仍佔據絕對的優勢。


賈敬華


美團的優勢在於,美團在滴滴近乎壟斷的時間裡推出,在司機端和用戶端都達成了一定程度的競爭,滿足了用戶需求。

一、滴滴壟斷下的司機和用戶的不滿意

在《史記.陳涉世家》有句話是:天下苦秦久矣!這句話放在滴滴身上也是可以成立的,在2016年8月滴滴合併uber後,滴滴就進入了一家獨大,一家獨大的壞處在滴滴身上得到最大化的顯現。

司機端:1、對司機徵收高達23%的提成;2、為了保證司機接單均衡和客戶端,派單到較遠的地方,導致部分司機空跑較遠距離;3、推優質車,對快車進行一定程度的打壓。

用戶端:1、打車難,很多時間打不到車;2、大數據殺熟,對老客收取更多費用;3、加價,目前快車等車型價格早已經和出租車相當,並且滴滴有越來越加價的趨勢。

滴滴的大數據殺熟(左邊為資深老用戶)

所以,在用戶本來不滿意的當下,湧入了美團打車,TD兩家準巨頭角力,對用戶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二、美團打車價格更低

由於美團是本週剛進入一線城市核心市場,所以對美團來說,優惠是必然,對司機段和用戶端的優惠,讓美團在段時間內價格更低。

司機端:私人車3個月內0提成,對公車輛6個月內0提成,唯一的費用是每單僅僅收取0.5元的手續費,相比23%的滴滴提成費用,美團費用太低了。

用戶端:拉人送50元紅包,前三單14元券,27號前多張七折券。

因為價格的政策,用戶開始嘗試美團,對上海來說,市中心尤其如此。

三、美團打車作為挑戰者被需要

美團打車是是老二,對於用戶來說,用戶需要一個老二來備選,這樣老大才有可能在產品和服務上做進一步的提升,在滴滴一家獨大的日子裡面,用戶是沒有選擇或者只能選擇出租車,但美團打車推出讓用戶有了一絲選擇的可能,當然美團目前地圖爛的一塌糊塗。

對美團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作為用戶的備選而存在,以便讓用戶有的選擇。




毛琳Michael


首先,相對於滴滴的單一品類,打車業務是可以和美團的餐飲團購、外賣、電影等業務無縫銜接的。在談到美團打車的應用場景,無錫鼎軒科技總經理張帥說:“從杭州到無錫黿頭渚景區旅遊,高鐵到了無錫站,就可以用美團的打車券直接到黿頭渚景區欣賞櫻花飛舞。然後去南長街大運河邊,用美團券吃小籠包……”。可見,美團打車不是王興一時衝動,而是美團現有業務的自然延伸,正如為了解決淘寶的交易信用問題,阿里做了支付寶,為了提升快遞服務,又做了菜鳥物流。

其次,相比滴滴,美團掌握更多的本地服務數據,能夠在“打車”的基礎上推出個性化的消費場景。華東光電的大數據專家許召輝認為:“美團日活躍用戶有2.5億,和滴滴出行等量齊觀。況且美團點評長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摸透了用戶習慣,可以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出行方案,有點類似於今日頭條,智能推薦這是個趨勢。”在這一點上,新媒體大咖龍共火火說:“新零售拼的就是應用場景,王興一直強調的下半場,也是這個意思,靠著美團打車連接起來的一體化服務,美團的用戶粘性會顯著增強,這點,是滴滴比不了的。”

最後,在滴滴統一江湖的時候,美團打車注入競爭,可以優化出行服務,乘客司機都受益。騰訊大浙網的餘曉輝認為:雖然滴滴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但是大家對打車應用不會有情感,所以美團在依賴大量用戶基礎的情況下,不會像之前那樣靠瘋狂補貼搶用戶了,而是靠好的服務搶口碑。在智慧樂投工作的房立,經常打滴滴去跑業務,據他反映:滴滴對兩方收費,抽成過高,早就有了不滿情緒,這點經常有司機吐槽。因此,不難想象的是,美團一推出,就以低抽成贏得一些司機,以優惠券籠絡一批用戶。在使用場景上,這會重新激活一部份用戶,“鯰魚效應”也會讓整個行業加大對用戶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