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盃史上那些被忽視的球員?

LooQy


保羅·馬爾蒂尼代表意大利參加了1990、1994、1998、和2002年四屆世界盃,但始終沒能獲得過一次世界盃冠軍。

巧合的是,在馬爾蒂尼活躍在足壇的那個階段,其實意大利在世界盃上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但始終未能奪冠,而馬爾蒂尼退出國家隊不久,意大利便在2006年世界盃最終奪冠。

雖然沒能舉起過大力神杯,但馬爾蒂尼在世界盃上依然是一座豐碑。馬爾蒂尼在世界盃的賽場上總共代表意大利出場了二十三次,這個數字可以排到參加世界盃所有球員的第三位,在意大利球員裡則排名第一。

馬爾蒂尼代表意大利參加世界盃的二十三場比賽中收穫了14勝6平3負的戰績,同樣是所有意大利球員中成績最好的。

在1990年世界盃中,馬爾蒂尼所在的意大利點球負於阿根廷止步半決賽;

在1994年世界盃中,馬爾蒂尼所在的意大利點球負於巴西隊痛失冠軍;

在1998年世界盃中,馬爾蒂尼所在的意大利點球負於法國隊止步八強;

在2002年世界盃中,馬爾蒂尼所在的意大利加時賽負於韓國隊止步十六強;

可以說,有馬爾蒂尼在的意大利隊從未倒在常規賽中,除了無恥的韓國人外,只有點球才能夠擊敗馬爾蒂尼。

雖然沒有冠軍,但是馬爾蒂尼的偉大不容置疑。


皮耶霍


94世界盃的迪諾.巴喬。

他也叫巴喬,卻不是羅伯特.巴喬。

不知道你對這個傳統的意式中場還有沒印象?

在皮爾洛橫空出世之前,意大利隊的中場們基本上是以工兵型球員為主。

這些人普遍的特點就是,看似樣樣全能,但每個環節都不是最拔尖的。他們的風格是防守硬朗,能邊能中,偶爾來個大力遠射或者插上頭球。他們的強項並非組織,卻是很好的拼圖型綠葉球員。90年代的迪諾.巴喬,迪比亞吉奧,孔蒂,包括職業生涯後期球風日益工兵化的阿爾貝蒂尼都是這種類型的代表。

他們球風樸實,在場上不顯眼。以前老說意大利隊他的銅頭鐵尾豆腐腰,門將後衛自然是世界頂尖。前場的九號半也是意大利足球招牌,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這些工兵型中場了。

迪諾.巴喬就是這種典型,他與意大利巨星羅伯特.巴喬出自同一個地區,不過名氣遠不如後者。球風瀟灑的羅比職業生涯雖然遺憾不少,但悲劇之美無形中吸引了不少人氣。如果說羅比是“紅花”的話,那麼迪諾就是他的“綠葉”了。

迪諾其實起點不錯,20歲左右就已經先後在國際米蘭和尤文圖斯這種級別的球隊打上主力了,22歲在國家隊就穩居正選位置。


94世界盃預選賽意大利隊分組很難,而迪諾的3個關鍵進球幫助意大利隊艱難出線。特別是預選賽末輪與葡萄牙的生死戰,在取勝才能出線的情況下,正是羅伯特.巴喬任意球助攻迪諾.巴喬,打進致勝一球!

而那年的歐洲聯盟杯決賽,尤文圖斯兩回合6:1痛宰多特蒙德,該年度的金球獎得主羅伯特.巴喬進了兩個,而主打防守的迪諾更威猛,他甚至打進3球!可以說是兩個巴喬造就的冠軍。

94世界盃,人們只記得羅伯特.巴喬的戲劇性演出,從力挽狂瀾到射失點球,堪稱悲情一幕。但實際上功臣不止羅比一人。

當時的意大利隊開局依舊慢熱,小組賽羅伯特.巴喬狀態平平。在首輪失利的情況下,次戰門將帕柳卡也被紅牌罰下,藍軍主帥薩基用替補門將馬切吉亞尼換下頭號巨星羅比,當時引發爭議。但下半時又是迪諾的頭球為意大利隊帶來寶貴的勝局——最終該組四隊積分相等,意大利隊才以進球數多的優勢出線,可以說沒有迪諾的話,就沒有羅比在後面比賽的那些經典劇情了。

四分之一決賽,人們只記得羅比的單騎闖關。其實那場為意大利隊首開記錄的,依舊是低調的迪諾——獲得該屆世界盃亞軍的意大利隊,7場比賽全隊共進8球,兩個巴喬合起來就進了7球,這個數據對於一名防守型球員來說尤為不易。打進兩球的迪諾,絕對沒有辱沒“巴喬”這個姓氏!

雖然一直處在羅伯特.巴喬的陰影下而被人忽略,但兩人的交情卻一直都不錯。98世界盃,意大利隊首戰智利,比分落後。終場前羅比製造了點球機會,基耶薩想上去主罰,被迪諾一把攔住!最終羅比主罰中扳平,終結了纏繞自己4年之久的點球噩夢!

在整個九十年代,迪諾.巴喬+阿爾貝蒂尼的雙後腰組合,一直都是意大利歷屆國際大賽的絕對主力。可惜00年迪諾因為在意甲攻擊裁判,被足協雪藏,最終無緣歐洲盃。加之後來安布羅西尼,加圖索,扎內蒂等後生崛起,迪諾再也沒入選國家隊。

之後他的職業生涯急轉直下,後期在英超效力時,迪諾甚至對我國媒體說,自己現在已經不如你們的中國鐵啦!但他在那兩屆世界盃給意大利隊帶來的幫助,絕不該被忽略!


綠茵守望者


1994年,瑞典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國家隊在1992年歐洲盃之後,擁有了問鼎世界的球星和實力。這支本錢厚實卻低調內斂的“北歐小海盜”,雖然不如隔壁鄰居丹麥的勞德魯普兄弟、門神舒梅切爾那麼聲名大噪,但隊伍當中有一批從未見過的好苗子,已經在國際大賽上冒尖立萬。

布洛林,他參加過1990年的世界盃,當時才21歲。經歷歐洲盃的洗禮,已經成為國家隊中場核心。

達赫林,綽號“坦克”,效力於門興格拉德巴赫,當時隊內射門機器,如果那個年代有鋒霸這個詞的話肯定是形容他的。

在美國的土地上,他們兩個的確星光熠熠,但是最出彩的反而是隊內的第二前鋒。

肯內特-安德森。這名196cm的中鋒高大敏捷,是當時“金色瑞典”的新生力量。當然,幾年以後大紅大紫的拉爾森此時在隊裡尚顯年輕,留著一頭髒辮,乖乖地坐在飲水機旁,等待機會。

和巴西、喀麥隆、俄羅斯分在一個組,不少人覺得瑞典凶多吉少。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出現了:三場小組賽能攻陷巴西大門的,就只有瑞典人,而且還是23分鐘布洛林助攻安德森,大長腿一記吊射,打入遠角。

領先了同樣是23分鐘之後,巴西人才由羅馬里奧單騎殺入禁區外腳背彈射扳平。而這個進球,拉爾森當了背景板,羅馬里奧突破的時候,小年輕在他身後連拉三把,第一把碰到了球衣,後兩把臉球衣都沒碰到。

到了淘汰賽,安德森劈頭蓋臉地進球,3:1擊敗沙特,安德森打入兩球,鏖戰羅馬尼亞,布洛林傳奇的任意球大家都知道了,被扳平以後他憑藉身高優勢接英格森高空球,頂破對方大門,那屆盃賽羅馬尼亞的哈吉和拉杜喬尤過分驍勇,在亂戰中由後者扳平比分。點球大戰瑞典門將拉維利突然發飆,左擋右撲,最終挺進半決賽。這時候安德森已經打進了四球。

第二次面對巴西人,耗盡了所有才華的瑞典人被對方水銀瀉地的進攻打得落花流水,所幸他們一直抵抗,力保大門不失。9號澤恩被罰下以後,安德森再也得不到更多支持。羅馬里奧以168cm的身高頂進頭球,所有人都知道大勢已去。

一肚子怨氣的北歐小海盜把全部怒火傾斜在保加利亞人身上,季軍爭奪戰,瑞典人火力全開,7次射門打進4球,血洗對手,安德森也斬獲了世界盃最後一個進球。當然,所有前場隊友都在傳中,希望幫助他打進第六球,和斯托伊奇科夫共享最佳射手,可惜終究沒能如願。

肯內特-安德森的世界盃之旅就這樣結束了。作為一屆盃賽一飛沖天的“流星”,在俱樂部,他最大的成就是效力博洛尼亞,搭檔人生最大牌隊友——剃了平頭的羅伯託-巴喬,還有一位隊友也是大大有名,俄羅斯的沙利莫夫。1997-1998賽季,安德森32場比賽打進12球,幫助博洛尼亞獲得意甲聯賽第九,因為他超卓的牽制效應和門前衝擊力,吸引了後衛線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巴喬在30場比賽中打進22球,贏下了和老馬爾蒂尼的對賭,重回國家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