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古代和現代比,你更喜歡哪個,又爲什麼喜歡這個?

盡餘生ing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對於我,更喜歡現代社會吧。說說我的原因。

古代社會的社會生產力比較底下,大多數時候普通老百姓的三餐是沒有保證的。想想吧,如果回到過去,我還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當上王侯將相的幾率是很低的,所以不要指望回到過去就能夠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即使是陶淵明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是士大夫階層才能夠過上的。

古代社會的老百姓除了艱辛的勞作,人生可能沒有太多的消遣娛樂的機會。古代農業社會大多數的人都是農民,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田地間艱辛工作,人一輩子可能都會被束縛在田地。在社會安穩、商業發達和社會繁榮的某些時段,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可能會好過些,但是這不是歷史的主要情況,想想戰爭時期那些頻繁的兵役和沉重的賦稅吧!如果回到古代,你如何確保自己就是出身於王侯將相的家庭?

雖然現代社會也有現代社會的問題,但是我們總體上還是處於一個物質比較富裕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在這個時代,只要自己積極努力還是有可能在社會上立足的,至少不用太擔心餓到。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我們還有無數的娛樂活動,我們可以輕易地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可以看遍高山大海。這對於古人來說是超出想象的。


別人家的博士

我更喜歡現代,因為現代的科學技術使得普通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在古代,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衣食住行的問題。

穿衣打扮在古代不是簡單事兒。過去的染料染色後保持時間可不如現在,洗著洗著就褪色了。有錢的話也不能想穿什麼穿什麼。比如,在明代要是庶民百姓,不僅衣服的顏色有規定,而且金玉一類的首飾也不能佩戴。

古代的食物也不是那麼好。《隨園食單》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參考的菜譜,普通百姓買東西就沒有那麼多講究。過去也沒有檢驗檢疫、高溫消毒,買個肉得分辨是不是瘟死的,吃個田螺河鮮還可能有寄生蟲。如果食物中毒,還要花錢看大夫。而且,古代的廁所曾經是建在豬圈上面的,豬又不是集中飼養,所以吃的動物吃了什麼實在不能細想。

住也是一個問題,古代的房子也不算太便宜。現代買到地段不好的房子,頂多是噪聲大了些,周邊亂了些等問題,古代的房子不是高樓大廈,碰到不好的,毒蟲來襲,房頂漏雨都算是小事,冬天取暖費就是開支不少,想要沒有煙氣就不能在屋子裡燒柴,最好買炭取暖。清代嘉慶曾遇到風一吹,火盆裡火星飛濺,御前侍衛爭相踩踏的亂象,皇家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平民。

高鐵出現以來,拿著身份證和錢買票,日行千里不是問題。在古代,出門需要路引,以供沿途官吏查看。比較舒適便利的出行方式就是坐馬車。馬車並不是一般人家能夠養得起的,人可以吃糠咽菜,馬則需要喂專門草料,闢出一塊地方照料。古代的馬草也需要各地官府組織人員,按季節採收晾曬以便上貢,草料中還要加入黑豆等糧食。一輛馬車所用的馬匹數也有等級限制,只是有錢的話可以在馬身上做功夫,買高頭大馬,數量上就不要多想了。而且,並不是有了馬車就能很舒服的出行,皇帝走得平坦而寬闊的路,一般人是不能走的,遇到坑坑窪窪的鄉野小道就只能顛著。現在沒錢可以坐K字頭,古代沒錢就只能靠雙腿“11路”了。

因此,我格外喜歡現代。


太常吸貓

我喜歡現代,你不小心穿越到古代,有的受了,吃?好多食物在古代還沒引進到中國,在漢之前想吃根黃瓜也是做夢,更別提嗑大玉米、吃大地瓜等這些事了。想來點夜宵?別想了,全國人都兩頓飯,怎麼就你想吃三頓?忍忍算了。穿?穿什麼?一般人家到死也混不上幾套棉麻,光腳那是正常。富貴人家的也不能隨便,想穿套黃色,想死是吧?住?住三重茅?還冬暖夏涼?別想了。行?打個的?我去,僱車去吧,晃悠一天也走不了多遠。想看看夜景,不知道宵禁呀?想挨板子是吧?想旅遊?老實待著吧,辦通行證了嗎?想看美女,那隻能去某某樓了,得病了可沒人給你扎針,天天灌湯藥,弄不好就跟同治帝一樣了。


山石64549707

這不用說,當然是現代好,而且要好得多。因為古代不但吃不飽飯,互相吃還是經常有的事,這裡可以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證明。在山西夏縣和洪洞縣曾出土過一種漢磚,長達十六字:“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食人,踐此萬歲。” 磚文很有名,而且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容城氏》裡有幾句歌頌三代盛世的話相似:“於是乎不賞不罰,不刑不殺,邦無食人,道路無殤死者。”其中的“邦無食人”,和漢磚的“道無食人”,可以說非常相似,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我們常常把古代想得太好。小時候書上說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能給人做開腹手術,簡直比現在的外科手術還神。後來才知道是神話,在沒有抗生素和消毒術的年代,給人開膛破肚,相當於謀殺。我還真看到有個著名學者寫過一篇論文,以華佗做剖腹手術為證,頌揚中國古代醫術。理由是,正經史書都記載了,應該不會錯。可正經史書還記載墨子做了個木鳶,飛天上三天不落呢,你也信?我們以為古代都像電視裡那樣,個個穿金戴銀,披錦曳繡,其實大部分人都過得朝不保夕。曾看南昌縣誌,發現南昌這樣的魚米之鄉,竟然非澇即旱,民不聊生。也許那漢代磚文說的是老實話:古人對政治的要求極低,若沒出現吃人場面,就算太平盛世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