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杯史上那些被忽视的球员?

LooQy


保罗·马尔蒂尼代表意大利参加了1990、1994、1998、和2002年四届世界杯,但始终没能获得过一次世界杯冠军。

巧合的是,在马尔蒂尼活跃在足坛的那个阶段,其实意大利在世界杯上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但始终未能夺冠,而马尔蒂尼退出国家队不久,意大利便在2006年世界杯最终夺冠。

虽然没能举起过大力神杯,但马尔蒂尼在世界杯上依然是一座丰碑。马尔蒂尼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总共代表意大利出场了二十三次,这个数字可以排到参加世界杯所有球员的第三位,在意大利球员里则排名第一。

马尔蒂尼代表意大利参加世界杯的二十三场比赛中收获了14胜6平3负的战绩,同样是所有意大利球员中成绩最好的。

在1990年世界杯中,马尔蒂尼所在的意大利点球负于阿根廷止步半决赛;

在1994年世界杯中,马尔蒂尼所在的意大利点球负于巴西队痛失冠军;

在1998年世界杯中,马尔蒂尼所在的意大利点球负于法国队止步八强;

在2002年世界杯中,马尔蒂尼所在的意大利加时赛负于韩国队止步十六强;

可以说,有马尔蒂尼在的意大利队从未倒在常规赛中,除了无耻的韩国人外,只有点球才能够击败马尔蒂尼。

虽然没有冠军,但是马尔蒂尼的伟大不容置疑。


皮耶霍


94世界杯的迪诺.巴乔。

他也叫巴乔,却不是罗伯特.巴乔。

不知道你对这个传统的意式中场还有没印象?

在皮尔洛横空出世之前,意大利队的中场们基本上是以工兵型球员为主。

这些人普遍的特点就是,看似样样全能,但每个环节都不是最拔尖的。他们的风格是防守硬朗,能边能中,偶尔来个大力远射或者插上头球。他们的强项并非组织,却是很好的拼图型绿叶球员。90年代的迪诺.巴乔,迪比亚吉奥,孔蒂,包括职业生涯后期球风日益工兵化的阿尔贝蒂尼都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他们球风朴实,在场上不显眼。以前老说意大利队他的铜头铁尾豆腐腰,门将后卫自然是世界顶尖。前场的九号半也是意大利足球招牌,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这些工兵型中场了。

迪诺.巴乔就是这种典型,他与意大利巨星罗伯特.巴乔出自同一个地区,不过名气远不如后者。球风潇洒的罗比职业生涯虽然遗憾不少,但悲剧之美无形中吸引了不少人气。如果说罗比是“红花”的话,那么迪诺就是他的“绿叶”了。

迪诺其实起点不错,20岁左右就已经先后在国际米兰和尤文图斯这种级别的球队打上主力了,22岁在国家队就稳居正选位置。


94世界杯预选赛意大利队分组很难,而迪诺的3个关键进球帮助意大利队艰难出线。特别是预选赛末轮与葡萄牙的生死战,在取胜才能出线的情况下,正是罗伯特.巴乔任意球助攻迪诺.巴乔,打进致胜一球!

而那年的欧洲联盟杯决赛,尤文图斯两回合6:1痛宰多特蒙德,该年度的金球奖得主罗伯特.巴乔进了两个,而主打防守的迪诺更威猛,他甚至打进3球!可以说是两个巴乔造就的冠军。

94世界杯,人们只记得罗伯特.巴乔的戏剧性演出,从力挽狂澜到射失点球,堪称悲情一幕。但实际上功臣不止罗比一人。

当时的意大利队开局依旧慢热,小组赛罗伯特.巴乔状态平平。在首轮失利的情况下,次战门将帕柳卡也被红牌罚下,蓝军主帅萨基用替补门将马切吉亚尼换下头号巨星罗比,当时引发争议。但下半时又是迪诺的头球为意大利队带来宝贵的胜局——最终该组四队积分相等,意大利队才以进球数多的优势出线,可以说没有迪诺的话,就没有罗比在后面比赛的那些经典剧情了。

四分之一决赛,人们只记得罗比的单骑闯关。其实那场为意大利队首开记录的,依旧是低调的迪诺——获得该届世界杯亚军的意大利队,7场比赛全队共进8球,两个巴乔合起来就进了7球,这个数据对于一名防守型球员来说尤为不易。打进两球的迪诺,绝对没有辱没“巴乔”这个姓氏!

虽然一直处在罗伯特.巴乔的阴影下而被人忽略,但两人的交情却一直都不错。98世界杯,意大利队首战智利,比分落后。终场前罗比制造了点球机会,基耶萨想上去主罚,被迪诺一把拦住!最终罗比主罚中扳平,终结了缠绕自己4年之久的点球噩梦!

在整个九十年代,迪诺.巴乔+阿尔贝蒂尼的双后腰组合,一直都是意大利历届国际大赛的绝对主力。可惜00年迪诺因为在意甲攻击裁判,被足协雪藏,最终无缘欧洲杯。加之后来安布罗西尼,加图索,扎内蒂等后生崛起,迪诺再也没入选国家队。

之后他的职业生涯急转直下,后期在英超效力时,迪诺甚至对我国媒体说,自己现在已经不如你们的中国铁啦!但他在那两届世界杯给意大利队带来的帮助,绝不该被忽略!


绿茵守望者


1994年,瑞典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国家队在1992年欧洲杯之后,拥有了问鼎世界的球星和实力。这支本钱厚实却低调内敛的“北欧小海盗”,虽然不如隔壁邻居丹麦的劳德鲁普兄弟、门神舒梅切尔那么声名大噪,但队伍当中有一批从未见过的好苗子,已经在国际大赛上冒尖立万。

布洛林,他参加过1990年的世界杯,当时才21岁。经历欧洲杯的洗礼,已经成为国家队中场核心。

达赫林,绰号“坦克”,效力于门兴格拉德巴赫,当时队内射门机器,如果那个年代有锋霸这个词的话肯定是形容他的。

在美国的土地上,他们两个的确星光熠熠,但是最出彩的反而是队内的第二前锋。

肯内特-安德森。这名196cm的中锋高大敏捷,是当时“金色瑞典”的新生力量。当然,几年以后大红大紫的拉尔森此时在队里尚显年轻,留着一头脏辫,乖乖地坐在饮水机旁,等待机会。

和巴西、喀麦隆、俄罗斯分在一个组,不少人觉得瑞典凶多吉少。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了:三场小组赛能攻陷巴西大门的,就只有瑞典人,而且还是23分钟布洛林助攻安德森,大长腿一记吊射,打入远角。

领先了同样是23分钟之后,巴西人才由罗马里奥单骑杀入禁区外脚背弹射扳平。而这个进球,拉尔森当了背景板,罗马里奥突破的时候,小年轻在他身后连拉三把,第一把碰到了球衣,后两把脸球衣都没碰到。

到了淘汰赛,安德森劈头盖脸地进球,3:1击败沙特,安德森打入两球,鏖战罗马尼亚,布洛林传奇的任意球大家都知道了,被扳平以后他凭借身高优势接英格森高空球,顶破对方大门,那届杯赛罗马尼亚的哈吉和拉杜乔尤过分骁勇,在乱战中由后者扳平比分。点球大战瑞典门将拉维利突然发飙,左挡右扑,最终挺进半决赛。这时候安德森已经打进了四球。

第二次面对巴西人,耗尽了所有才华的瑞典人被对方水银泻地的进攻打得落花流水,所幸他们一直抵抗,力保大门不失。9号泽恩被罚下以后,安德森再也得不到更多支持。罗马里奥以168cm的身高顶进头球,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

一肚子怨气的北欧小海盗把全部怒火倾斜在保加利亚人身上,季军争夺战,瑞典人火力全开,7次射门打进4球,血洗对手,安德森也斩获了世界杯最后一个进球。当然,所有前场队友都在传中,希望帮助他打进第六球,和斯托伊奇科夫共享最佳射手,可惜终究没能如愿。

肯内特-安德森的世界杯之旅就这样结束了。作为一届杯赛一飞冲天的“流星”,在俱乐部,他最大的成就是效力博洛尼亚,搭档人生最大牌队友——剃了平头的罗伯托-巴乔,还有一位队友也是大大有名,俄罗斯的沙利莫夫。1997-1998赛季,安德森32场比赛打进12球,帮助博洛尼亚获得意甲联赛第九,因为他超卓的牵制效应和门前冲击力,吸引了后卫线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巴乔在30场比赛中打进22球,赢下了和老马尔蒂尼的对赌,重回国家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