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中國學霸會頻頻被美國大學被勸退?

無憂移民


國內與美國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很多中國的學霸在美國很有可能不吃香。這是因為兩國的培養方式、考核標準等等都有不同。下面筆者就從留學生自身和美國與中國的差異兩大方面來分析下。


從留學生自身來說,儘管是從國內出去的學霸,但是首先第一個大難關就是語言。留學生很多是依靠刷題通過了考試,但是並沒有那麼多的實戰經驗,真正到了美國本土學校,教授講課以及與同學交流這都是很大的難關。另外,國外老師和國內不一樣,不會有教授手把手帶你,一般都是給學生一個方向,然後自己去研究。對於留學生的自制力是個很大的考驗。


國外大學寬進嚴出。在美國,每個學期對學生都會有論文要求,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圖書館是美國學生查閱資料的地方,通常情況下,本科學期論文的完成要包括20個以上的資料源。而美國學生從高中開始就會接觸論文寫作。所以,對於半路出家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


另外,小組作業通常會在學習半學期後展開,這也是西方教育的傳統,在學生的整個考評中佔25%的成績。它要求學生自己尋找合作對象,組成一個五人左右的小組,進行半學期的學科研究,最後完成30分鐘的學術演講。所以,初來乍到,積極尋找合作對象也是個問題。


說起留學被退,很多中國家長第一反應都認為那應該是考試作弊、學業作假、不遵紀守法的“壞”學生。真實情況是美國大學裡中國被勸退學生一般是學術不達標,成績不合格的那部分人。


決勝網


這個問題不僅是你在關注著,相信還有很多教育界的專家們也會反思,為什麼送出去的人才,在美國表現好的特別少?

分享一個身邊的例子,一個朋友在美國讀PHD,工程方向的,他是在國內的讀的碩士,然後申請到美國讀博士。這個朋友也算是學霸吧,真正準備去美國的時間並不長,平時在國內讀碩士的時候基礎打得不錯,發表了不少文章,還是那種核心刊物的,所以這些都為申請去美國加分了,最後也順利拿到了獎學金。全家人都為他高興吧,都是抱著很美好的祝福送他去美國讀書。

去到美國之後,很不適應,最大的阻礙就是語言這關。之前在國內的時候,不管是四六級,還是雅思,自己買的二手書,網上下下真題,還有各種答題模版等等,背熟了就去考試的,還考了很高的分數。沒想到,應付考試的辦法在美國沒什麼用,上課教授們講的東西聽不懂,一臉蒙,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他沒有辦法,只能錄音,錄好後回去一點一點回放,算是能懂五六成吧。還有很多時候要跟同學們一起討論的作業,最後要一個一個去做陳述,但是沒辦法,因為習慣了自己做自己的額,真正要討論的時候,都是其他國外的同學說了,到他這裡沒話說,也說不出來,可以最後寫報告也是寫的很好的,只不過和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就沒有了。

在美國過的那幾年對他來說真的如地獄般生活,沒有一個晚上睡的好的,白天實驗室做實驗,晚上圖書館查資料,還有時不時的其它活動或者學術會議要參加。同時還有發表論文的壓力,在美國,對於發表論文很嚴格的,去的頭兩年時間,基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但每天都很忙,導師也不會像國內的導師一樣手把手教,一般給個方向你,就自己去研究。

不過最終他也順利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是各種不順利,最終自己選擇回國了。


加拿大家園


這才是美國駐愛荷華州記者Shernman。

小編曾作為學生,另一半在國外教育行業待了快6個年頭,在美國曆經三所大學,對這個問答本身並不是那麼認同。“頻頻”這詞何來?小編有許多朋友在美國留學,無論是讀本科還是博士。首先,退學的中國學生是少數。其次,即使退學的話,學渣的概率要比學霸高太多。

小編先生在一所知名美國大學任教的時候,曾聽他說起不少上海中學畢業的學生。他們的成績非常優秀,絲毫不比美國學生要差,因此國內學霸在這邊確實也對得起學霸這一稱呼。

此外,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是,在美許多高校,特別是知名高校的理工類專業已經有相當比例的中國學生和印度學生,有的課題組從老闆到學生都是中國人。如果真如題目所說,有那麼多中國學霸退學,美國高校還敢一如既往的招中國學生麼?

小編先生所畢業的博士點,10年後的畢業率在50%左右 (美國博士的畢業率並不高)。在先生接觸的圈子中,有各種原因中途退出的博士學生,但沒有一個來自中國 (只有一箇中國學生轉去了一所更好的學校)。雖然有的中國學生可能讀的並不開心,但是堅持到畢業沒有問題。

如果硬要說是什麼原因導致學霸退學,最大的可能性是哪些?

首先,小編認為有可能因為自律。比如這樣的學生在國內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國內導師的節奏也是相當緊張,到了美國,導師會相對放鬆一些,也許因為自律成績一瀉千里。這樣的例子在國內高校也不是沒有,不少學生在高考後就徹底放鬆了。但是,相對來說學霸級別的學生中自律的素質還是比較強,但國外確實比國內要感覺“自由”一些。

第二,小編認為是出勤,國內的大學往往通過幾次考試或者作業確定成績。但是在美國,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只要是課程),出勤和課堂討論一定是佔最後成績評比的比重。所以有人也許會問,學霸成績很好,但是會不會因為出勤的緣故而遭到教授的差評?小編在本科期間,也聽過類似案例,因為學生能力強,經常逃課,但考試成績不錯,但碰上嚴厲的教授就被警告,多次警告後是可以退學的。

第三,也許有人會提語言。不可否認,英語很重要。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學霸來說,英語即使學不到精通,也不至於會淪落到要退學的地步。其次,對於很多理工類學生來說,英文並不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

對於國內的高校來說,學霸退學也不算新聞。例如,小編先生在國內讀碩士時,同批考研分數最高的學生因不善於科研,最後導致退學是有的。


這才是美國


這個問題明顯就不對,以個案代表整體。

的確有個別所謂的“學霸”會被退學,但是絕大部分退學的是當年高中成績就差,勉強去了一個百名開外大學的學生。

首先,我們以美國大學的整體數據來說話。根據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報告,所有四年制美國大學,學生能在6年內畢業的比例只有60%,公立大學是57%,私立的非盈利大學好一些66%,私立盈利大學只有32%。全美平均畢業率53.1%。

而中國學生的退學率大概是四分之一,即25%。

可見,中國學生無法正常畢業的概率遠遠低於美國平均水平。所以,中國的學生被勸退,並不是什麼特殊現象,相反,中國學生整體的學業表現還更好。

其次,如果我們看被勸退的是那些大學的學生,就很明白了。

中國現在每年有36萬人留學美國,而美國top50大學錄取的中國學生人數不到2萬人,top100綜合性大學加上好的文理學院,總人數不會超過8萬人。也就是說有28萬人都在top100以後的大學,top100以後的大學,錄取要求是什麼?基本上託福70+就差不多了,不需要sat。這些人能被叫做學霸嗎?他們就算全部被勸退都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情吧,但是他們絕大部分人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畢業證,甚至很多人還通過轉學進入到top100的學校。

注意了,美國綜合性大學加文理學院有三千多所,這些大學的學歷都是受到中國教育部認可的。而中國學生,即使很差,去的也是前三百的大學。絕大多數集中在100-200之間的大學。當然,也有很多是先去社區大學,後轉入不錯的名校的。

什麼樣的才是學霸?

進入top30的!

top30的學校在中國招生人數大概6000人左右。

這6000人才是留學生群體的學霸。

他們會不會有被勸退的?

有!

但是很少。

通常是那種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在國內一切都被家裡人打點好了,學習也有人不斷盯著,出國後無所適從,逃課,買名牌,逛夜店。

我之前在一所公立名校,同時教國際部。從2013年有畢業生算起,到現在只有一名學生退學,她當初讀書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了她母親,她去了美國會被退學,為什麼呢,因為抄襲記零分。她母親來交涉,我說如果她養成習慣,以後到了美國也會被勸退。她母親不當一回事,說那沒關係,只要出去了就不用你們操心。結果去了一個學期就回來了。她成績本來不錯,但是錄取結果也比較差,大概百名左右的學校。

所以說,中國學生退學比例並不算高,學霸就更少了。


SAT託福君


被勸退在美國一般有幾種原因,最常見的適用於中國留學生的情況是GPA不夠也就是學術表現不佳或者是有紀律問題,而這一切的背後各種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咱們中國留學生不夠適應美國的教育體制。

舉例來說,為什麼咱們中國的學霸到了美國之後會有成績不佳的情況呢?大家當然知道不是任何智商和努力問題,對的,大家遇到的問題更多是教育理念的不適應。比如美國學校非常看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尤其是學生能夠積極地在課堂上努力發言以及能夠有效地和團隊成員合作。

很多學霸可能由於文化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在來美國的一開始很難適應這種需求,由於自己曾經學霸的背景,往往會讓他們更加難以去尋求幫助因為自尊心和非常希望能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可能會面臨成績上比較多意外的情況,而由於美國學校的成績很多時候都是喜歡不斷有頻繁的作業和小測,在學期的一開始,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學生收到一個出乎自己意料的比較低的成績,是不是很可能會陷入低落和焦慮,然後加上不喜歡去尋求幫助的態度,可能會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成績不到最低要求。

另一方面,由於遠離家鄉和親人,很多的不適應很多時候不能夠被調解,很多心理的困境可能會演變成巨大的壓力和抑鬱症狀,這可能是更加嚴重和難以解決的後果。研究表明,有45%以上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有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抑鬱症。這不得不讓人心驚。學霸固然是有學術背景的特長,但留學美國往往總是提醒我們,教育孩子,培養他們的韌性對成長成功往往更為重要。


圖書館員丁丁


孩子們遠赴美國讀書,是進入一個全新的、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國度。在很多學生的眼裡,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一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地方。

但這個觀念正確嗎?

先不講道理,讓我們看看在這樣的意識主導下,我們中國的學生在美國都出過一些什麼事。

誤區1:美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想說什麼是我的自由。

學生A,16歲去美國讀高中,他所在的學校正好二男二女四個中國學生。這個男學生標榜自己高中期間不會談戀愛,偏偏其中的一個女孩子喜歡他,經常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碰撞這個男孩子。男孩子不耐煩了,和女孩子說:「你再動我,我就打死你!」

誰知道女孩子去主任那裡告狀,男孩子被書面警告。第二次再次出現,男孩子說了同樣的語言,女孩子依然告訴了主任,男孩子再次收到書面警告。

在中國,學生說「我打死你!」,家長和老師只當孩子說說而已,不會有什麼,而在美國,此類攻擊性的語言在校規中是被嚴令禁止的,被攻擊者會報警保護自己。

誤區2:美國是個重視人權的國度,想去哪兒由我決定。

學生B,在加州讀高中,春假期間,對寄宿家庭撒謊,隨外校的中國學生去夏威夷旅遊,曠課七天。回到學校,立馬收到了學校的一紙退學通知書。

按照美國校規的規定,病假缺課超過規定的天數,這門功課將被掛掉,沒有分數。曠課更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請,會直接被學校開除。

幸虧學生第一時間和我聯繫,通過轉學的方式,向轉入的學校誠實地告知原因,並承諾不再犯,這個巨大的波瀾才得以渡過。否則,他一旦離境美國,極難再獲得簽證返回美國繼續學業。

誤區3:從小到大我一直是朋友圈中的老大,有矛盾要以「江湖」默認方法解決。

現在大多數來美國上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父母長輩們依著寵著,有些在同齡人中間是孩子王,在國內學校裡有自己的小幫派。幫派小兄弟姐妹要是受別人欺負了肯定要特講意氣地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有時動嘴,甚至拳腳全上。

老師發現了叫去辦公室罰罰站,家長來教育一通,孩子認錯互相道歉了事,第二天又是一條好漢,被兄弟們視為英雄,週而復始。這些孩子王來到美國,一語不和依然拳腳相向。

誤區4:給同學抄抄作業,沒什麼大不了吧!

學生C,立志是要拿全A,申請哈佛大學。化學課,平時作業很少出錯的,偏偏有一次作業錯了一題,他的同學借他的作業看看,抄了他的作業,被老師發現,他想包庇同學,被老師嚴重警告:幫助他人作弊比自己作弊更為惡劣,這個課程你不要想在我這裡拿A!該同學因此被坐禁閉。一次蹲禁閉也就罷了,拉低了GPA,影響大學申請,那就大件事了。

面對這個問題,怎麼辦呢?

在學生去美國學校報到之前,學生一定了解什麼是學術作弊,學術作弊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和有哪些相關的懲罰措施,如果有觸犯,一般第一次是被警告,千萬不可有第二次了,否則,隨時都有被開除的危險。學術嚴謹,在美國學校看來,低則是誠信問題,高則是法律問題,千萬不要不以為然。

我們中國人傾向於講「人情」,美國人則喜歡講「規則」。

美國人對規則的遵守是很教條式的,規定就是規定,規定製定了就要執行,違反規定的,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美國更是一個法律建國,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總統也概莫能外。


我在美國等你來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並沒有中國學霸頻頻被美國大學勸退這樣的事情,相對海量中國留學生,“學霸”被退是個案,否則也不能成為新聞了。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國人天生有反智傾向,相信“高分低能”多於相信“低分低能”,在沒有理性研究證明“高分低能”具有普遍性情況下,竟然有很大比例的人,從來不對這個觀點持批判懷疑態度,竟然相信了,並作為論據。

雖然分數確實不能說明問題,且在填鴨式培訓和系統化作弊(猜題,針對試題庫海量培訓)情況下,對考試的智力篩選機制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分數還是能很大程度說明智力狀況,特別是到“學霸”這個水準,即5%、10%頂尖學生這個水準的學霸,智力是能承受高強度學習和考試篩選的,即使面對語言和環境障礙,應變適應能力也足夠。

至於有不能適應的個案,多半也不是真學霸,而是國內有人鑽了美國大學招生制度的空子,虛構活動展現獨特、創造力和領導力(這些為美國大學所重視,如果不誠信,相對來講,是最容易作弊的部分),彌補分數缺憾,是被包裝出來的假學霸,多半情況下,智力不堪高強度學習考試。

但這還是屬於個案,達不到頻頻發生的水準。


魚眼貓眼鷹眼


大概十二三年前,我做過差不多三年的留學中介,後來又拜讀了旅美學者changshou先生的大文《中美教育體系的比較》,(可搜索旅美學者changshou,這篇文章邏輯清晰,非常適合有小孩希望留學的家長。)盡我所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

我們首先應該摒棄一種理念,即我國的基礎教育是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而現代科學需要的是悟性。

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學老師和學生都有這種想法。這種心理,直接導致了我國絕大多數學生在升級為大學生後過度放縱自己,荒廢學業。

即使國內頂級的如清華北大,在學術氛圍,學生刻苦程度上,與美國頂尖(排名前十,並非常青藤就都好,排名先後差別巨大。)大學也相差甚遠。

曾接觸過一位姓劉的客戶,清華本科畢業,赴普林斯頓大學讀碩士,曾向我坦言“跟不上跟不上,課程壓力太大,一個禮拜要學的東西做的實驗能頂清華兩個月。”

changshou先生的大文裡也曾經提到,美國頂尖名校的教學方式頗似國內高三,書山題海,叫人喘不過氣來。

有人可能會懷疑,美國初中級教育那麼輕鬆,他們的學生怎麼可能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學習?

這又是另一個誤區。

和國內基礎教育有幾乎統一的教學大綱不同,美國的基礎教育千差萬別,分為若干幾乎完全不同的體系。

如果以教學強度、難度來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極少數頂尖的公立學校和大多數收費高昂的私立學校,這些學校的教育極其嚴格,有的甚至和我國著名的衡水高中一樣,採用類似軍事化管理。更離譜的是,我們的基礎教育,真正嚴格的其實只有高三一年,而這些學校,可以說從小學後期起其要求之嚴格就不下於我們高三了。

所以,對美國頂級名校的高標準嚴要求,他們反而會比國內大多數高中生更加適應。

另一種就是我們在影視劇、文藝作品中所熟悉的美國學校。這種公立學校,對教學質量沒有任何要求,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完全忽視,對學生道德與紀律不予管理,比放羊還寬鬆。

這些學校中,當然也不能排除某些極其出類拔萃的天才可以考上頂尖大學,但總體而言,它們培養的絕大多數都是金字塔的底層人群。

這種通過學校教育階段偷偷的給社會階級固定的手段,是西方普遍應用的一種既緩解社會矛盾,又能有效預防革命的手段。

但我國情況與西方有非常大的不同,國人重視教育,重視傳承,沒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處於一所教學質量極差的學校,國人的反抗精神也遠非宗教信徒可比,希望某些鼓吹素質教育、取消高考的磚家記住自己的DNA和血液,屁股不要太歪。

以上


老貝


中國的學霸是在我們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培養出來,加上國內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多年影響,難免限制學生的創新和創造力!

國內教育注重理論知識,國外到了特別注重學生的想法,他們會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讓學生的這些想法變成創造力。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大學有小組作業,需要幾個人合作,把研究的問題經歷研究調查,把知識轉化為科學實踐,最後小組還有專題報告,把研究課題的結果分享出來。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是創新和創造,而且特別注重研究精神,把知識轉化為提高生活質量,推動人類發展的科學技術。而我們因為小學到高中的題海戰術,不知道讓多少孩子吃盡苦頭才考上大學,但是最終能在科學研究取得成就上取得成就少之又少。

所以國內與國外的教育理念,學術氛圍等都存在很大差異,加上語言上又不一樣,讓很多現實生活存在困難。美國到了大學管理非常嚴格,寬進嚴出,能夠順利畢業的學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思維數學小課堂


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全球聞名,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能將歷年考試都能總結得十分精闢的教育研究學者,在他們的點撥下,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應試技巧,提高考試分數。其實這對某些同學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講給大家分享一篇同學的經歷,讓我們來看看應試技巧的教育對留學生在國外讀大學是否有所影響?

小A(化名)以2230分的SAT成績,再加上託福107分的高分,成功申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Offer。加州大學是美國公立大學排名第一的學校,而洛杉磯分校又是加州大學下屬所有分院當中最好的。

然而,去年5月,他被該大學勸退,轉入當地社區學校就讀。

論文、小組作業、學期演講、期末筆試……這些因素,無一不是A的攔路虎。

為了能獲得申請常青藤盟校的資格,李延每天都會花至少10個小時的時間完成各種SAT模擬試題,加上兼顧複習託福的時間,高二和高三兩年,李延每晚都只有6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其實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同時正在發生在佔40%左右的其他學生身上,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媒體對此的報道鳳毛麟角。這是因為,人們更喜歡聽那些亮麗的故事,某某某考上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而沒有人說某某某被哈、耶、普遣送回家。

今年耶魯畢業的大陸學生應該畢業12個人左右,但只有7、8個學生按時畢業,拿到了畢業證書,還有4、5個要等到明年畢業。

這些沒有按時畢業的學生,應該是在上學期間抑鬱過,艱難過,被要求回家休整一年。當然也會有休整不過來的學生,他們也許就與耶魯畢業證書無緣了。

現實很殘酷。中國學生欠缺的,仍然是英語,哪怕你的SAT成績高達2400,你仍然需要英語。哪怕你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你到美國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英語,主要是閱讀和寫作。你能活下來,你就是英雄,但很多學生在通向目標的路上,被絆倒了,艱難地掙扎。

考上名牌大學的確很重要,但是接到名校通知書的那一刻,才是道路的開始。學生需要做的,不是歡天喜地慶宴,而是立即沉下心來,全力學習英語,從口語,到閱讀,到寫作,全面地推進英語能力。

此時的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秋後入學後能夠順利地學下來,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要清醒意識的。

1、做不出論文(論文成績在期末成績中佔30%)

在美國,每學期第一堂課教授都會告訴學生論文的要求,讓學生有一個學期的時間去準備,而論文成績在期末成績中佔30%。

圖書館是美國學生查閱資料的地方,通常情況下,本科學期論文的完成要包括20個以上的資料源。李延告訴記者,美國學生從高中開始就會接觸論文寫作。

很多同學在中學時從未寫過論文,對國內的畢業論文倒是略有耳聞,但有些同學連論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感覺簡直是無從下手。

2、無法融入小組(小組作業在整個考評中佔25%)

小組作業通常會在學習半學期後展開,這也是西方教育的傳統,在學生的整個考評中佔25%的成績。它要求學生自己尋找合作對象,組成一個五人左右的小組,進行半學期的學科研究,最後完成30分鐘的學術演講。

通常第一節課教授就告知會有一個小組作業,但如何操作卻沒有說明,這就導致很多同學認為會像國內學習時那般,以學號或者由老師指定組合,然而可能到半學期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單,而這本是同學自己該解決的事情。

中國同學大多性格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組員交流,開小組會議很容易忽略自己,也提不上意見。

3、學期演講困難(一學期要修3~5門課程,都要期末演講)

大多數國內同學在國內讀書時,很少會經歷到學期演講,導致很多同學對此沒有了解,也害怕面對一百多人陳述自己的學習報告,更別談是用英語來闡述,

可能花了很久去寫,去研究,去背,然而站在講臺,看著ppt,腦子裡卻是一片空白。

那麼,中國留學生究竟要如何才能保住美國高校對其考試分數的信任度呢?留學教育專家認為,應該從國內教育者的角度出發,減少針對拔高考試分數的技能教育。

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通過考試,才是留學教育的長遠之道。對家長而言,需要盡力做到—創造條件讓孩子性格開放,告訴孩子出國後強迫自己與當地人交流。

1981年託福首次登陸中國時,有20人參考,由於沒有口語環節,他們全部獲得了滿分,但去了美國不足一年,他們全部被退學回國。能看,能聽,就是連上廁所都不知道怎麼表達。

對家長來說,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改進呢?

擺正心態,不能只看考試成績,也要考慮孩子出國能不能適應學習。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學校。

家長應該客觀評估孩子的學習類型,如果確定自己的孩子是考試型,那就需要家長放下面子和偏見,考慮學一段時間的語言,讓他銜接本科的學習。應該告訴孩子,出國後的前三個月十分重要,需要強迫自己與當地人交流,倘若能在前三個月融入當地的語言環境,那麼過這一關就不是大問題。

家庭教育一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國傳統的矜持文化掩蓋了孩子的天性,故而父母應該有意識的創造條件,讓孩子開放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