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比许世友功夫还厉害的开国中将,一生低调,从不张扬,少有人知

都知道许世友司令员曾经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南京军区还有位副司令员钱钧也出自少林寺。而且钱钧中将的功夫绝不在许世友上武功之下,且有5年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钱钧,原名钱运彬,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由于家里穷,他6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地主家当了放牛娃。两年后,因为受不了东家的打骂虐待,他跟着一个过路的油漆匠偷偷跑了。到了11岁,钱钧“逃”入了少林寺。钱钧进少林寺比许世友晚了3年,不过,由于当时寺内僧人较多,他们互相之间并未熟识。钱钧是1930年参加红军的,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两人碰面了闲聊,才发现原来是师出同“寺”的师兄弟。

比许世友功夫还厉害的开国中将,一生低调,从不张扬,少有人知

钱钧的功夫也十分了得,在少林寺的5年,他练就了一手“铁掌”功夫。发起功来,手就如同一只锋利的大斧,遇木断木,遇石断石。平时,只要忙完了杂活,他就按照师父的安排站桩、摔棍、跑立砖、插沙、运气、打梅花桩等等。钱钧练功十分刻苦,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又因为是打小练习,因此进步很快,练就了过硬的功底。据说,他臂力过人,刀枪剑棍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一同习武的人中相当出众,只要他不带练功用的“重身”沙袋,寺内数米高的围墙几步开外就能飞跑跃上;运足了气,三寸多厚的大方砖一掌就能击碎。与此同时,师父们经常给他讲“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武僧抗倭等故事,使他自小就形成了义气豪爽的性格和匡扶正义的愿望。

1927年,钱钧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从此,在鄂、豫、皖的崇山峻岭中,在雪山草地上,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那一身武艺,他那铁塔一样坚强的身骨,使他在战争中如虎添翼。即使遇到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时,他也能化险为夷,获得胜利。

1938年,钱钧任鲁南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二团团长。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和日本鬼子打了几十次仗,每次白刃肉搏,敌人都没占一点便宜!但他身上却挨了15颗子弹,挂过19次彩。不过,他年轻时练就的强壮体质使他很快便重返战场。

比许世友功夫还厉害的开国中将,一生低调,从不张扬,少有人知

据说他的一身功夫很少为人所知。除了少数高级将领外,知道他熟谙武术的人并不多。是因为他怕引起大家的好奇,都来要求比试,担心误伤了同志。不过,有时因对敌斗争的需要,我曾毫不留情地利用过武功,而在同志中间,有人邀我试拳、交手、掰腕子等等,在多数情况下,我都是装“矮人”,甘拜下风,轻易不开手。当然有时候或者兴之所至,也偶尔露一手。从这番言论可以看出将军相当温和谦虚。

一次,钱钧去苏北检查民兵工作。傍晚休息时,干部们都要求他表演“劈石头”。但苏北一马平川,一时间到哪去找合适的石头呢?最后,还是找来了一块压咸菜用的青石,这块石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光溜溜,湿漉漉,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钱司令果真能劈开它吗?”“肉手能劈开岩石,我还从来没见过!”在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中,钱钧走到桌前,摆正石块,猛抬右手,一掌下去,只听“砰”地一声,青石顿成三瓣。劈裂的石渣,竟蹦出一丈多远!

钱钧自参加革命队伍以来,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先后任团长、师长、军长等职,解放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比许世友功夫还厉害的开国中将,一生低调,从不张扬,少有人知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少林功夫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在红军生涯中就有4次参加敢死队,打了很多硬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舞着一把大刀冲在最前方。如果没有真功夫,想必没有人敢那样,即便敢,也未必能从血雨腥风中闯过来。

解放后,钱钧的功夫虽然再难有用武之地,但他却坚持勤练不忘。据说,在他的家中摆满了刀枪剑棍等冷兵器,院子的大树上吊着沙袋,他也常常像战时一样,每每闻鸡起舞,活动拳脚。

比许世友功夫还厉害的开国中将,一生低调,从不张扬,少有人知

钱钧和许世友都在少林寺里待了相当长的时间,不少人都认为,他们一定是做了和尚。事实并不是这样,许世友和钱钧都只是在少林寺做杂役,兼学武功,并没有受戒。

不过,钱钧和许世友两位将军是从未忘记过在少林寺的这段经历的,一身好功夫和坚毅的品质是在这里养成的,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许世友常常给战士们讲述自己在少林寺练武的故事,钱钧则晨起必练少林功夫,风雨无阻。因此,虽说他们在少林寺不是当和尚,却也是不折不扣的少林弟子。1990年4月13日钱钧在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