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世紀謎題: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

中國經濟學領域一直存在三個世紀謎題:

1、為何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

2、上市公司利潤不夠買京滬深一套豪宅,但賣掉1%的股份就夠買幾套了,請論證樓市/股市哪個泡沫更大?

3、人民日報撰文:失去奮鬥,房產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網友評論:失去房產,奮鬥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請論證以上觀點哪個更正確?

近日,這個謎題的數量又增加了一個。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0559億元,同比增長33.7%。兩者之和逼近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世紀謎題: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報道中又在說,政府給企業和個人減稅減負效果非常顯著,而且M2規模正在逐年下降。

世紀謎題: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

網上有人就在求證,這幾件事情是如何並行不悖,同時發生的?

按照人類現有的經濟學理論,無法解答這個問題。除非,這三個數字裡有1~2個存在問題。有人甚至懷疑,真的減稅了嗎?

“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也就逐漸演變成了中國第四個世紀謎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今年,2017年全國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但去年的財政收入卻增加了7.4%。

在今年3月份財政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人民日報記者提出了這個疑惑,當時還是財政部長的肖捷就此作了回答:

經濟是財政的基礎,財政收入狀況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發展態勢。一般說來,財政收入的態勢是與經濟運行態勢正相關的。大家都知道,去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邁上了80萬億元人民幣的新臺階,同比增長了6.9%。經濟活力不斷增強,企業效益也不斷改善,這是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條件。其中也包括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上漲較快,直接帶動了按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這裡我還想告訴記者朋友,我們國家目前的稅收是以間接稅為主,稅收收入對工業品的價格是比較敏感的,受其影響,對稅收收入增長的變化也比較直接。近幾年連續實施“放水養魚”的減稅降費政策,不斷培植和發展新的稅源,這為財政增收提供了源頭活水。應當說,去年國內外的需求也出現回暖,進口的商品量和價格都出現增長,這也導致我們國家的進口稅收相應增加較多。

在上述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了7.4%,比2016年高出2.9個百分點。我認為,這也恰恰印證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不僅出現了總量的擴大,而且也實現了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按照他的意思,我國在降稅減負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大漲主要原因有兩個:

1、受工業產品價格(PPI)上漲的拉動作用,帶來以現價計算的稅收增加。

關於這一點,理論上沒有問題。

我國稅制結構以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等)為主,財政收入增速以現價計算增速(GDP增速剔除價格因素,以不變價計算增速),使得財政收入增速對價格變化彈性較高。

從中國PPI走勢來看,2017年相比於2016年確實增長了不少,可以用來解釋2017年財政收入快速增加,但無法解釋今年前4個月的逆勢暴漲。

世紀謎題: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從2017年年底到現在,我國的PPI是一直在下降的。

2、在降稅減負的背景下,雖然單個企業所繳納的稅賦少了,卻刺激了社會的創業激情,增加了稅收源頭。

根據稅務總局查詢到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企業所得稅納稅戶同比增長13.8%;1~4月,我國新增納稅人戶數達到334萬多戶,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個稅收入增幅為37.1%,這些市場主體成為新增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簡言之就是,就是稅收數量源的增加,導致稅收總量的增加,從而帶來了財政收入暴漲。

這個解釋邏輯上也沒問題,但依然難以解釋2018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同比12.9%的增幅,要知道這個增幅比2017年的7.4高出5.5個百分點。

如果是因為創業人數增加導致財收增加,理論上GDP也會有不錯的漲幅,但2018年一季度,國家GDP增幅為6.8%,相比於2017年的6.9%,不增反降了0.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在國家經濟增幅放緩,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卻一枝獨秀。真是令人想不透。

綜上所述,對於“降稅減負,財政卻以兩位數增長”這個世紀謎題依然沒有得到合理解答。

也對,如果這麼輕易就能解決,也稱不上是謎題。

問題雖然還無法找到合理解釋,但從具體的稅收數據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一些道不清說不明的端倪:

2018年前四個月稅收主要項目情況

世紀謎題:稅費下降,財收卻兩位數增長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減稅降費的背景下,13項主要稅收中,大多數都是以兩位數在增長,對此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