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现代人读不懂道德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学楼


不懂,未必只能适用《道德经》

题主的问题,似乎把“不懂”限定在了《道德经》一本作品上。但纵观古、今、中、外,难以读懂的又岂止是一本《道德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智者篇》,一直到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圣托马斯、司各脱,以及近代的德国哲学和当代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还包括我们的《论语》、《管子》、《庄子》、《公孙龙子》、《礼记》一直到后来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学、宋清气论、清人的朴学,没有任何一个是容易理解的。笔者六七年前,以为世界上不过《老子》、《庄子》、《列子》三书,自以为得其意忘其象,以天下古今之书为无物。后来读书日益,学习日精,便开始想往专业方向上转变,这才日渐发现昔日之误,犹河伯之自多,犹井鱼与蛙。

也不要轻视今日的学说,因为今日的学说本就是从千年的积累中演化而成,就缜密程度和可靠性而言,它是远超古人的。但我理解题主的想法。

另外,如果今天让题主去看小学生的一些怪题,题主,包括我们很多人也未必会做。

不懂,究竟是哪里不懂?

看到有些朋友指出文言问题,这是很对的见解。许多人以为只有当代英语和古代英语之间变化极大,以为当代希腊语和古代希腊语区别很大,实际上,这些年的一些学者为了普及国学,不得已说了一些很错的话,甚至他们本人由于不是古代汉语专业,也常常出现不认字的情况,像百家讲坛里就有这种很基础的错误,譬如信,该和神字通假的时候却茫然无措。

我们要知道,我们虽然使用的仍旧是汉字,但每个朝代的汉字的词义都不完全一样,因为词义随着时代的变化是不断增加的。现代汉语有它的好处,比如异这个字,是差异还是诧异?古代汉语里很难分清,说者或作者自然清楚,因为我们古代人也有通过读音来判断同一个字不同词义的方法。但后世流传着流传着,可能某些方法就被忽略了,因为后世的词义不断增加,导致知识越来越复杂,又或学术方向改变了。

我们跟《道德经》的距离有多远?两千多年。我们暂且不去管到底是老聃写的,还是战国人写的,又或秦朝以前有两个老聃(譬如公孙龙子和孟子就有两个),总之,它距离我们至少有两千年的光景了。因此,它的某些词的词义相比于宋明,陌生程度是很大的,因为离我们太远。

当你不懂的时候,一定要从语言学起,不要贪图什么捷径。

读懂了文字,才是思想

至今为止,《道德经》的文字仍旧存在很大争议,因为出土了不少地下文献,大家看到的不再是汉朝以后的文字写法,而是秦朝以前的文字写法。

在文字尚存在一些争议时,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去讨论思想问题了,至少能去讨论一部分。

思想层面,同样存在很多问题,这只能凭借着不断的思考和学习去尝试理解。

不要轻信那些说读懂的非专业人士

太史公根据记载和传说,认定老聃是史官,这可以证明,老聃在那个时代至少得接受正规的官方教育和严格的文献学习。非专业人士,可以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不用怀疑,笔者这七、八年来,见过的自称研读老子最深、世界第一明白老子的民间人士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他们自己放在一起都互相吵吵,争不出哪个才是第一。

所以,题主,要是有很大的好奇心,就踏踏实实的去读注、疏,考察版本,学习古代的句读。不要害怕没有自己的理解,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读书,你得踏踏实实的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