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各路媒體炒作得熱氣騰騰,我不來蹭熱點可惜了,趕緊擼起袖子弄一篇。


話說兩百年前是沒有雄安新區的,在保定府的地面上,有著拒馬河、大清河、唐河、一畝泉河、府河等9條河流,是歷史上有名的九河匯聚之地。清初,保定府遭遇連年大雨,“九河氾濫”“大水決堤”。康熙年間,即屢派大員在華北修築堤防。雍正三年(1725),皇帝再派其弟怡親王允祥和大學士朱軾“查勘直隸水利”。次年二月,怡親王建議“將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駐保定府”,主要官吏為道員,正四品,是比省小、比府大的地方長官,後經吏部議準,轄保定、正定、河間三府,易、冀、趙、深、定五直隸州,清河道由此誕生。

這個清河道管轄的範圍,比今天的雄安新區要大,級別是副省級。本文的主人公阮常生,道光十二年(1832)任清河道,可不就是兩百年前雄安新區的區長麼?

阮常生(1788-1833),一作長生,字彬甫、壽昌,號小云,儀徵人,國學生(國子監學生)。生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十三日,卒於道光十三年(1833)三月二十七日,活了四十六歲。他是太學生阮慕陳(阮嗣琳)的長子,他的生母是邵太宜人。他有兩個弟弟:蔭捷、蔭惠。乾隆五十八年(1793),阮元妻江氏卒,阮元父阮承信命以族子常生為江氏出,過繼為阮元子,行一。(焦循《雕菰集》卷二十四)。

這就是說,阮常生是阮元的長子,不過呢,不是親生的,是阮氏家族中的侄輩,因為阮元江夫人去世時沒有兒子,將阮常生過繼來,捧遺像磕頭祭祀,所以又叫嗣長子。

阮元對阮常生與後來孔夫人、劉、謝側室的幾個兒子一樣待遇,教他家訓、帶他社交,阮元的學生屠倬(嘉慶十二年進士、嘉慶十五年任儀徵縣令)在他的《是程堂集》卷三中記錄了一首《阮壽昌公子常生屬題遊安瀾園圖》詩。安瀾園是浙江海寧陳閣老的私家園林,名氣很響。此詩應是阮常生年輕時隨阮元在浙江,與阮元的門生弟子們相互倡和時屠倬寫的。

海門控龕赭,孤城若抱甕。
魚蝦乘歸墟,鶯花引飛鞚。
平泉舊草木,松水戛幽弄。
盟雲屏車騎,尋秋託吟諷。
披圖當臥遊,遙情一帆送。

下面這幅《積古圖》現藏於國家圖書館,是畫家周瓚受阮元之囑而繪。嘉慶七年,阮元邀朱為弼在積古齋賞鑑所藏金石文物。圖中所繪三人,中坐為阮元,對坐是朱為弼,阮元后立者是阮常生,時十五歲。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積古圖】

阮常生學業也不錯,嘉慶元年(1796),阮常生恩旨得二品廕生(達到一定級別的幹部,其子弟無須考試即可入國子監學習,肄業後經過吏部簡單考試即可得到官職),考蔭後分戶部,任戶部福建、陝西司主事,實錄館詳校官,山東、山西司員外郎,雲南司郎中。

道光元年(1821),阮常生得了個差事,襄理寶華峪帝陵寢前段工程,負責督促檢查砌牆、栽樹等施工進度,一車一僕,勤廉自律,住宿在村民土房之中,早出晚歸,從不與上司或施工方胡亂交往,不在公中支取一物。遇有施工方送禮求情,他一律不理,吃喝嫖賭一樣不沾邊。後來寶華峪地宮滲水引發驚天大案,抄家的抄家,充軍的充軍,阮常生是極少數未被牽連的官員,不降反升。

根據張集馨(1800-1878,儀徵人,官至陝西布政使)日記《道鹹宦海見聞錄》記載,道光二年(1822),張集馨因儀徵家中伯伯叔叔矛盾(他父親道光元年剛去世),被迫前往北京去作明年秋天京兆鄉試前的學習,入住揚州會館聯星堂。此時會館有兩位司事,一位叫史致儼(字容莊,號望之,江都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參見我的《探訪儀徵古蹟之史致儼墓》一文),還有一位就是阮常生,其中史致儼是管事的,阮常生是掛名兒不管事的(阮常生此時正在寶華峪監工,沒有時間管會館的事情)。

道光十年(1830),阮常生任直隸永平知府,其間有兩大政績被《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和《光緒永平府志》記載。政績之一是,灤河水在永平一帶入海,河水很寬,架橋不合適只能用渡船,擺渡的仗著獨家經營,經常漫天要價,來往商旅叫苦不迭。阮常生到任後嚴禁苛索,保障了物流順暢,商客好評如潮;政績之二是,修復敬勝書院並大聘名師,一時達到極盛。敬勝書院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永平中學堂,李大釗為該校畢業生(前排左四)。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永平府中學堂校匾】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李大釗畢業照】

道光十二年(1832),阮常生升任清河道,道光皇帝召見他時告誡:“你是大員子弟,你不驕,人家說你驕,你不傲,人家說你傲。你父親做官甚清,你跟你父親學,總不會錯的。”

阮常生一到任便親自巡視河堤,掌握要隘險段,汛期修防堵築,鞏固河防。

道光十三年(1833),阮常生又兼署直隸按察使司,正三品。他力圖做到決獄明允,下州縣巡察時輕車簡從,百姓看到他不曉得他是大官,聞風出迎的下屬往往與他“失之交臂”。時值秋審公務繁忙。不久阮元正室孔夫人病故於雲南,噩耗傳來,阮常生悲慟不已,憂勞致疾,後誤於醫藥,卒於任所,時年僅四十六歲。

此時,阮元正在北京,他在見君面聖時據實彙報了夫人和長子去世的情況。道光帝說:“爾夫人自然也,年老尚是人家常事,惟爾子可惜他是個材料。”可見皇帝對阮常生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

阮常生生平研究經術,精鐘鼎、金石、書法。所著有《後漢洛陽宮室圖考》《團雲書屋詩鈔》。《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卷四十五《藝文志》“集類”條目有介紹:《小云吟館詩鈔》,阮常生撰。按,王豫(1768-1826,字應和,號柳村,江都人,受阮元囑,輯《江蘇詩徵》)輯印的《群雅集》雲,常生,號小云,鳳儀玉立,舉止軒揚。其詩高秀爽朗,方軌先正。近時貴介奉遠亭、姚春木(姚椿,1777-1853,字子壽、春木,婁縣人),可稱鼎足。

《道光重修儀徵縣誌》卷三十一《人物誌》“宦績”條目下有阮常生的傳。阮常生生子有五,長子阮恩海,甲辰恩科舉人;次子阮恩洪,郡庠(xiáng)生,浙江候補縣,署常山縣事;三子阮恩浩、四子阮恩疇、五子阮恩喜,俱庠生(都是秀才)。

阮常生娶揚州學派重要學者寶應劉臺拱(字端臨)長女劉蘩榮為妻。

《揅經室集》記載: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二月初五日,阮元命長孫阮恩海將清河公葬於白陽山(即白洋山、白羊山)。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儀徵白羊山】

延伸閱讀:阮常生道光十三年去世,葬北湖陳橋阮氏祖墓,沒有葬入雷塘家墓,道光二十一年,阮元又命將阮常生改葬到儀徵白羊山,這裡面有何講究?

原來,早在康熙二十九年,阮常生的直系五世組、阮元的堂房曾祖父阮世衡,在儀徵白羊山南麓購置了百畝田地並建有墓廬,對應“有田地、墳墓者,二十年,準其入籍”的政策,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使阮氏家族取得了儀真籍,這一年阮玉堂(阮元的祖父)16歲,第二年他就以儀真籍中了武舉。此後,阮氏家族都以儀真籍博取功名,阮元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三朝閣老、九省封疆,以體仁閣大學士致仕,生前封太傅。學問做得也很好,被譽為一代文宗、泰山北斗。

阮元讓阮常生遷葬白羊山有三個考慮:一來阮常生是阮世衡的直系五代孫,白羊山是阮世衡選定的墓廬之地,讓阮常生入葬白羊山有認祖歸宗之意;二來阮常生官至清河道兼署直隸按察使司,正三品,官聲也很好,可以“單獨開門戶”;三來阮常生還是阮元嗣長子,由他代表阮氏家族入葬白洋山最合適。這樣子子孫孫可以繼續佔籍儀徵,走科舉之路。

兩百年前的雄安區長——阮常生【阮氏家族世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