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13篇。


二次北伐(雍熙北伐)的失敗,對趙光義而言,就是徹底斷了他開疆拓土的功業念頭,斷了他威望遠超趙匡胤的念頭,就此休戰吧。

沒了雄心壯志,好好地過自己日子。雖說有點苟且偷安、消極避世,但是看著還不錯。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和平從來都是打出來的,並不是讓出來的。

契丹認為,你趙光義本就不是善茬,原來老想著侵略我。現在不敢再打,只能表明你是隻紙老虎。你想消極防禦,沒這麼容易,我的仇不報不行!

契丹及西北的李繼遷就像頭頂的陰影,一直盤旋在北宋的上空。

噩夢,簡直就是噩夢!

君子館大敗

契丹說來就來,趙光義根本來不及喘息。

岐溝關、陳家谷大捷後,蕭太后備戰數月,準備主動進攻,以洩心頭之恨。

986年十月,蕭太后與耶律隆緒到達幽州,犒勞南征將校,並親閱輜重兵甲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這次大舉南征,她的準備極其充分。

契丹大軍以耶律休哥為先鋒都統,主力南下河北,分部攻打山西作為牽制。

主力又分為東西兩路,西路攻滿城、望都(今河北保定市望都縣),東路則攻瀛州。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蕭太后命令軍隊嚴守邊境、嚴明紀律,一切只為防止洩密,悄悄地南下。

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趙光義雖然得到了消息,但是對契丹的具體行動包括兵力分佈和目標,完全不知情。他除了下令嚴加戒備,別無它法。

二十多天裡,邊境一如既往,只是偶爾有些小戰鬥,完全沒有大部隊活動的跡象。

好比平靜的大海下醞釀著驚濤駭浪,讓人一點不放心。這種大戰前的寧靜,考驗著雙方的心理。

作為被動防禦的一方,趙光義不淡定了。他決定主動打破這種平靜,結束這種難熬的日子。

他下令:定州都部署田重進(他從朝中受獎歸來戍邊了)北上,主動攻擊岐溝關;高陽關都部署楊重進東進,與瀛州都部署劉光義會合,北上尋找契丹主力大戰。

攻城拔寨並非趙光義的意圖,他讓田重進北上的目的估計也是瞎貓抓死耗子,希望能夠打亂敵人部署,把水攪渾,好看清敵人來勢,並乘機在敵人身後展開奇襲。

田重進的執行力很強,十二月初五即上報,奔襲岐溝關成功。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事出反常,一切都透著怪異。

田重進並不知道他途中經過的滿城是契丹西路軍的目標,他只是發覺,成功來得過於容易,沿途居然沒有任何阻攔!

田重進連忙派人偵察。這一偵察才得知,契丹大軍已經集結於固安、瓦橋關(雄州)、益津關(霸州)一帶。而原本駐紮在附近的楊重進已經離開

田重進趕緊將消息傳給他們,自己則專心守城。

劉光義得到消息後有些著急。他著急是有理由的

首先,他是岐溝關大敗後才臨時被抽調戍邊的老將,此時距離他被罷軍職已經十三年。而且他知雄州沒多久,就又轉任瀛洲都部署,兩地的情況都不是很熟,屁股還沒坐熱。

尤其是宋軍這邊得知敵人行動太晚了!現在部隊剛剛在瀛洲西北附近的君子館集結,什麼都還沒有準備好。

面對洶洶來勢,為防萬一,劉光義與滄州都部署李繼隆(他已圓滿結束在定州收容東路軍的任務,調任滄州)約定好,劃給他一部分精兵,由他率領殿後,作為支援;劉光義自己則準備大戰,並揚言要取幽薊。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耶律休哥才不信這些惑敵之計,因為他本身就是玩詭計的高手。他要先小試牛刀,選擇的目標是宋軍先鋒賀令圖。

戰前他已經派人向賀令圖傳信,說自己在契丹獲罪,希望歸降宋朝。

計策一點不新鮮,新鮮的是賀令圖居然信了。

作為趙光義北伐的倡議者,他不僅丟了父親賀懷浦的性命,還完全丟了自己的面子。朝內外所有矛頭都指向他,如果不是他貪功,契丹怎能禍害中原!

事到如今,賀令圖仍然沒得到教訓。他仍然信以為真,以為契丹很容易攻取。這不,耶律休哥都來投降了。

如此大功,怎好與人分享?打個翻身戰的機會到了!於是他偷偷地送些錢物給耶律休哥作為撫慰。

耶律休哥見他上鉤,就又派人告知他,說自己已經帶領大軍來到望都,希望相見。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賀令圖興高采烈,只帶了數十人欣然赴會。

來到耶律休哥帳前,卻見耶律休哥坐在胡床之上,既無笑臉,也不上前相迎。

正在詫異間,耶律休哥破口大罵,你不是很厲害嗎?聽說你喜歡議論邊事,今天怎麼來送死了?!

賀令圖方知中計,但為時已晚。他就這樣做了契丹的俘虜,隨從則被一頓亂砍,全部斃命。

一年之內,賀令圖父子皆敗,成為天下笑柄。

耶律休哥就此率西路軍在望都擊敗宋軍,完成先前的小目標。之後再分兵一部分守住險要,阻礙宋軍救援及北上道路,自己率主力移師君子館。

激烈的廝殺即將到來。

當天是十二月十二日,時值寒冬,北風凜冽、天寒地凍、漫天飛雪,宋軍將士卻無皮衣禦寒,手足麻木,拉弓射箭多有不便。

長距離射箭不便,戰爭就變成了短距離的貼身肉搏戰。

更恐怖的是,蕭太后隨後率東路軍到來,契丹騎兵將宋軍重重包圍了。

劉光義手下的將領桑贊,一看勢頭不對,就率眾先撤退了。

現在劉光義所希望的,只能是預先安排好的李繼隆後援。但廝殺了一天,援軍並未到來,他的希望變成了絕望。

結局是:宋軍全軍覆沒,數萬人戰死,楊重進也不能倖免,只有劉光義騎著手下的馬僥倖逃脫

戰況極其慘烈。契丹國舅詳穩撻烈哥、宮使蕭打裡也戰死,傷亡不少。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李繼隆呢

他開始是按照預定計劃出兵的,結果他和副都部署王杲剛到君子館,就發現大戰已經開始,劉光義殺得眼紅,根本無法留意戰場形勢。

李繼隆本想加入,卻發現蕭太后大軍也來了,桑贊接著就跑了。

這一下就把節奏打亂了。

李繼隆和他父親李處耘一樣,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就是堅持己見。所以,他在戰場上的顯著特點就是隨機應變,別管皇帝的陣圖還是主帥的指示,只要他發現不對,他都是絕不執行。

滿城之戰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

此時他的想法與陳家谷時潘美的想法是一樣的,既然解救無望,支援也是徒勞,不如退兵以保持實力,擇機再戰。

於是他率部退往樂壽(今河北獻縣南),而這次退兵也成為他一生戰史的汙點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回到京中,李繼隆被逮捕審問。

但他比潘美幸運的是,此時李繼隆妹妹已經被立為皇后兩年了。皇帝妹夫怎麼好責怪他呢?

而且,李繼隆堅持認為,自己臨機處置得當;否則,傷亡會更大!

這種情況下,趙光義怎麼好讓李繼隆承擔大敗的重責?這不光是照顧大舅哥的問題,更是培養將帥的問題。李繼隆不像潘美,他還年輕,又值得信任。軍中將帥成長不易,不能中途夭折。

因此,李繼隆隨後就被無罪釋放

那怪誰?能怪劉光義嗎?趙光義深知,此次戰敗並非劉光義的責任,劉光義已經盡力了

但劉光義就堅持認為,責任在李繼隆!正是李繼隆不按計劃支援才導致失敗。

怎麼辦?該承擔責任的不好承擔,不該承擔責任也不能承擔,那就怪老天爺吧。這完全是天氣寒冷惹的禍,導致將士們完全拉不動皮筋做的弓弩,才讓契丹得利

趙光義這種處理,讓劉光義憤憤不平。

這位趙匡胤當年的十兄弟之一,功勳卓著,後來卻一直被趙光義放在閒職。等到老了,趙光義北伐失敗了,無奈至極才想著用他。

他毫不計較,奮力殺敵,沒想到等來的是一場大敗戰,而他認為的責任人卻得不到處理。憋屈,鬱悶,窩囊!

身心俱疲的他,次年秋便病倒在瀛洲都部署任上。

趙光義派人去為他醫治,劉光義趁機要求回京。他不願意再在前線耗著了。但他很有性格,不等趙光義同意,他就離開了瀛洲。

這就是發洩不滿。其它的好說,就這點趙光義不能容忍,不就是沒處理李繼隆嗎?至於跟皇帝發脾氣?

結果是劉光義被捉拿問罪,削官奪爵,發配商州。發配路上,劉光義絕食而死,時年58歲。

無論趙光義怎麼劃分責任,失敗就是失敗,任何掩飾都沒有用。

君子館一戰,數萬將士覆沒,河北諸軍再無鬥志,契丹則長驅直入,大肆劫掠

十二月,契丹攻陷了邢、深、德三州。其它攻取不了的,也不放過,就燒殺搶掠一番,最後於次年正月初五滿載而歸。

唯一值得宣傳也必須大書特書的戰績

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朝廷如何向全國交代?

所幸,仍有值得趙光義宣揚的戰績。田重進不是攻佔了岐溝關和涿州嗎?

還有,山西方面,這次也有捷報傳來,足以挽回點面子。

之前契丹前鋒直趨代州而來。張齊賢到任知代州還沒半年,就碰上了這樣的棘手事。

此時潘美率主力在太原,代州城內主將是副都部署盧漢贇。

張齊賢不敢耽擱,一面趕緊派人前往太原聯繫潘美率軍來援,一面派馬正率部在城南門外迎敵。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馬正這麼點人如何能夠抵擋?眼見寡不敵眾,就要敗了。張齊賢又趕緊催盧漢贇出城援助。

盧漢贇態度很堅決,就是不出兵。

張齊賢雖然不是武將,而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但他毫不怯陣。他馬上召集城中的二千廂軍,自己對著這群打雜的地方軍,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把將士們的情緒全調動起來了。

被激發出無窮鬥志的廂軍們,衝出城去奮勇殺敵,無不以一敵百。契丹一見這夥人如此不要命,就先撤了下來。

小勝歸來,張齊賢又收到了一個壞消息:他派去聯繫潘美的使者在返程途中被契丹給捉住了。

契丹知道他的部署後,肯定會半路設伏,那樣潘美大軍就危險了。

就在他憂心忡忡的時候,潘美又派人來相告。原來潘美率軍剛走四十里,就得到了趙光義詔書,因君子館一戰,趙光義要求宋軍據城堅守勿得出戰,潘美已經率軍退回了。

這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剛才張齊賢的擔憂不復存在了;憂的是,契丹先鋒只是先回營休息,他們遲早還會攻城。

張齊賢不愧是文武全才,他馬上想到,契丹根本不知道潘美已經退兵了。正好可以就此惑敵。

於是,他連夜派出二百人,每人拿了一面旗幟,背了一捆柴草,前往城西南三十里;再派了兩千人去往城西北的土磴寨(今山西崞縣西北)埋伏

第二天,契丹忽然見到西南方有煙火,派人一偵察,居然發現無數的旗幟若隱若現,似乎有無數兵馬過來。結合他們昨日得到的消息,這隻能是潘美大軍到來了,趕緊撤吧。

於是契丹軍往西北方向逃去,正好中了宋軍埋伏。

此戰宋軍斬首數百,俘虜五百人。

戰後,張齊賢很會做人,他把所有功勞都歸於盧漢贇。盧漢贇也毫不客氣,卻之不恭,將戰果再誇大一下就報上去了。

雖然在此次契丹南征過程中,這樣的戰事規模根本排不上號,契丹也不在乎這點小失利,但是這樣的精彩故事宋朝怎麼能漏過?

趙光義收到前方戰報,大喜,這是振奮人心的大勝戰啊。值得好好宣傳!

而張齊賢,自動請纓知代州、文臣用計敗契丹、事後不居功自傲。如此風格與功業,註定了他今後必將發揮更大作用。

無奈退守

接連的慘敗,使趙光義面臨著缺兵少將的實際難題。

987年三月,趙光義再次提議北伐,並遣使於河北、河南諸州募兵,實行“八丁取一”。

大臣們誰都知道,北伐不過是趙光義要面子,嘴上說說而已。他的實際意圖是大規模徵兵,補充兵員,並在綿長的邊境上派兵把守。

宋史筆談113:雍熙北伐失利,契丹報復來了,君子館數萬宋軍陣亡

很多大臣們早就不滿了。北伐時你一意孤行,現在失敗了,只能被動挨打,消極防禦,還提什麼再次北伐。

京東轉運使李惟清反對最積極,他三次上書,說,如果還要徵兵北伐的話,天下將沒法耕作!

宰相李昉也不客氣,他相繼率人勸諫道,河南人民不知契丹禍害,對契丹沒有憎恨,難以募兵;如果強行徵募,將會導致他們相聚為盜;到那時,河北有契丹之入侵,河南有流民之作亂,天下還怎能穩定發展?

再加上趙光義二兒子趙元僖不斷勸阻,北伐和河南募兵的提議就此作罷,但河北地區的募兵是必須的。

趙光義必須要做好預防,部隊人數必須要增加,其他的,像在河北地區挖些溝、壘些塘、種些樹也是不能少的。

恥辱的雍熙北伐過去了,趙光義決定要刷新政局,988年,他正式改元端拱。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