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印度如此貧窮,為何軍力卻十分強大?

AnitaSong


印度軍隊確實能算得上有一定戰鬥力,但要說強大,還遠遠達不到。



首先說空軍,印度空軍摔飛機是世界出名的。不管是俄製戰機、歐洲戰機還是美製戰機到了印度就是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後勤,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導致了眾多的機械故障。其次,就算不討論摔飛機的傳統。印度空軍也毫無戰力,大家試想一下,印度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裝備了美、俄、歐洲戰機的國家,數據鏈不兼容、武器不統一,這仗怎麼打?印度現役最先進的戰機是蘇30,有一百多架,而加油機、預警機是美國的。能我用到一起嗎?


再說陸軍,阿瓊坦克研製了40多年,被迫下馬!所有裝備全部進口。印度陸軍是全世界步槍種類最多的,一個連隊中甚麼可以有4-5種槍械,子彈規格都不統一。這能打仗?

最後是海軍,核潛艇是租的,自己建的進水泡了。唯一的航母是二手的,現在米格29K艦載機故障一大堆,不敢起飛。自己造了一艘航母,三次下水後,連舾裝都要求俄羅斯。


最重要的,印度軍隊的士兵大都是種姓制度最底層的窮人,當兵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

這樣一支軍隊,勉強能夠維持自衛,但要說強大,真心得不到任何國家的認同。


大寶視頻


印度不能在世上做一個二等角色,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這是其開國領袖尼赫魯的名句吧,一直被印度精英奉為佳臬。我們來看印度的地理位置,似乎天生不賴,作為南亞一大國,幅員遼闊,北為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所阻隔,東西南三面是遼闊的大海,地處熱帶,物產豐饒,可是硬是被大不列顛統治了二百多年,歷史上幾次次文明進程被打斷,回想起來,尼赫魯也是百感交集,是以才說出這番話來。

“國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是中國《司馬法》的告誡,國之不存毛將焉附,正是這個道理。印度有鑑於此,在國家雖然貧窮的情況下,一直在做著強軍的努力。經過多年努力,現在號為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發展出一支不小的力量。印度發展自己軍力本無可厚非,世界各國莫不如此,但要細加觀照,也還存在不小問題,嚴重製約和影響著印度未來。

一是全面繼承英家殖民者那一套,野心滿滿,自我膨脹。看印度建國以來做得這些事,大搞侵略擴張,以鄰為壑,長期戰火不斷,無不使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對之充滿警惕。自以塊頭巨大,恃強凌弱,也許印度忘了自己的慘痛史,現在卻加諸到鄰國身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朝一日,印度會為自己的今天付出代價的,1962即為明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

二,挾洋自重,非法擁核。自打1962,印度徹底放棄了不結盟的國政和善政,倚牆美蘇兩大國間,刀切豆腐兩面光,兩面討好,不顧國際限制,自以有大國支持,竭力發展核武,無限風光一時,常自自鳴得意,1998即遭到國際社會一致迎頭痛擊。看似風光的同時,也暗藏下不小的麻煩和隱患,大國支持印度多售其奸,印度跟著瘋跑下去絕無善果。

第三,滿足於一時都有了,發展卻難乎為繼。現在的印度三軍,洋軍火充斥,有號萬國牌武器,看似如何了不得,但卻處處受制於人,孟買遭受恐襲,緊急購買米蘭導彈即為一例。一個大國長期不能建立自己完備的軍工體系,到頭來坑苦的唯有自己。

以上三點,我不知把問題交待明白沒有,今說印軍強大,以為還是值得商榷的。致於如何做到的,兩個字,買唄。嘻嘻。


魂舞大漠


首先,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面積最大、全世界範圍內人口規模第二的大國,在日常情況下維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對於印度來說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印度軍隊現在人數規模大約在150萬左右,裝備有3000亮以上的主戰坦克,2000多架各種軍用飛機,以及150艘左右的海軍艦艇。由此來看,印度軍隊在某種程度上,還真的可以稱是一支強大的地區性軍事力量。

其實,印度現在的軍事力量,其實真的與“十分強大”稱不上任何關係,單單就是“強大”二字對於印度軍隊來說就已經到頂了!

在明面上,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軍事力量排名當中,如果以層次排名的話,印度現在的軍事力量大概排在第3個層次。

首先排名在第一層次的,肯定就是中美俄這三個世界級的流氓強國,而排名在第2個層次的…是如英、法這樣不光實力不弱,並且還能實現武器自主研發的國家。

而印度的軍事力量排名層次,因為其不能實現自主武器研發,其國內軍隊的幾乎全部氣都需要依靠進口,所以印度在全球範圍內的軍事排名層次也只能區居第3個層面。


其次,印度國內目前的整體經濟並“不窮”,不過由於國內種族等級劃分嚴格,所以造成了印度現在國內的貧富差距非常大。目前印度還有著大量的“貧民”,甚至每個城市中都存在著大量的貧民窟,許多地方的村莊更是還未通水、通電。

所以,正是因為底層擁有的大量“貧民”的原因,一直來印度給國外人民的印象就是非常“窮”,窮到許多平民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樣子。
而印度的整體經濟在2019年的報告中,全國2.6萬億的GDP產值,已經超越了意大利位於世界第7名的位置。別看這樣的GDP產值,遠比不上中美這樣的超級經濟強國,可是回過頭來看看的話,經濟產值排在印度前面的英法兩國,每年的GDP產值也就2.7、2.8萬億的樣子。

所以以這種角度觀察印度的經濟產值,還真的與貧窮二字掛不上鉤,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的經濟強國。
不過,目前印度軍隊的所有武器都不能自主研發生產,但由於所處周邊環境局勢的原因、再加上印度又想一躍成為世界軍事強國的原因。所以印度一直以來都非常大方的花費大量資金,用於進口國外先進武器,以裝備一支強大的地區軍隊。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印度軍隊就是世界各國武器填充起來了一個怪物,叫它紙老虎也許更加貼切一些。嚇唬周邊國家是可以的,一旦在戰爭中碰上硬茬子,迎接它的只有潰敗和逃亡。


南亞次大陸上,印度的人口、軍事實力、經濟體量都是第一流水平的。印度的國家戰略中,軍隊建設是遠遠優於民生福利的,每年都有鉅額的資金被注入軍隊,用來購買武器裝備,以服務於印度高層不斷膨脹的霸權野心。以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為例,按印度目前的國防戰略需要,根本不需要航空母艦,但印度高層為了保證其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優勢,毅然決然的從俄羅斯購買了一艘二手航空母艦,即“維克拉瑪蒂亞”號。當時是以極低的價格購入的,卻中了俄羅斯人的圈套,此後數年間,該航母的維修費用超過數十億美元,全部進入了俄羅斯人的口袋,換來的卻是一艘無作戰能力的航母,這種腦回路實在驚人。

印度的陸軍、空軍、海軍武器系統雜亂,有蘇式武器,也有美式以及英法等國的武器裝備,維修十分困難,自身又沒有生產能力,只能通過不斷的購買來填充武器庫,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中。

印度若果真想要成為世界軍事強國,就必須摒棄造不如買的錯誤想法,將心思放在自家工業體系的建造上來,不能一味的依賴其他國家。


巴扎黑悠哈


印度不窮,他是體量大,人口多一平均就沒有多少了,貧富差距大,富人們富可敵國,窮人們無片瓦遮雨。但他身大力不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南亞諸國裡他是頭一份,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差一點,但也是金磚國家,成色也不差。想當年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的時候,就被譽為英國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印度發展軍力不差錢,因為他有現實的需要,因為老東家英國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和東邊的鄰居發生過沖突,沒有佔到便宜心有不甘,他是好了傷疤忘不了痛,一直在耿耿於懷,所以他只能打腫臉充胖子,拼命發展軍備給自己壯膽。

他旁邊還有個巴基斯坦,想當年兄弟兩個因為鬧分家打的頭破血流,幾次印巴戰爭,印度都佔了上風,印度時刻警惕小兄弟的報復,他在印巴邊界囤積重兵,重點防範巴基斯坦,爭議地區也一直炮火不斷。

所以印度實際上是面臨著兩線作戰,時刻要提防兩個對手,軍備不能減少,國內工業水平又不高,滿足不了現代化戰爭的需求,他只能到國際軍火市場買買買了。


浩蕩揚子江


簡單來說,出於現實需要和“民族自尊心”要求而靠壓榨人民獲得的“紙面上的強大”。

首先印度的確貧窮,但那只是人均上的,如果看總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話,還是蠻賞心悅目的。出名的軟件外包,靠國家調配形成的“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乃至“全球免費試藥地”,都或多或少拉動了這個龐大農業國的發展。也使得其在供養臃腫腐敗的官僚體系同時,有了那麼些許閒錢來搞搞武備。

(靠印度大筆砸錢而得以續命的蘇57)

出於現實需要1962年與中國東線衝突的慘痛失敗,使得印度做出了“深刻反省”,將鍋拋給了部隊武器裝備的貧乏,加之20世紀下半葉以來與巴基斯坦不斷髮生的局部衝突所帶來的防務壓力,使得其加快了“強軍之路”。

(對越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印度原有的“大國夢”)

同時“民族自尊心”方面,印度國父尼赫魯“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跡”的名言,長期以來為代代印度“國家精英”所推崇。從吞併錫金,肢解巴基斯坦,干涉斯里蘭卡,乃至滲透中國西藏邊陲。印度試圖通過窮兵黷武來實現“大國夢”,而非和平崛起。為了撐起軍威保持戰略威懾力量,印度自然會加大國防開支。

(克什米爾衝突,極大消耗著印度國力)

不過遺憾的是,這樣的強大理性來講只是紙面上的強大。試問一個上至飛機零件,下至步槍子彈,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國防工業自主化極低的國家,其實際綜合軍力強大嗎?想象薩達姆,靠石油而購買組建起來的蘇式軍隊何其強大,結果又如何呢?人,乃至國家的真正的強大,並非表面數據而是內心精神。

(伊拉克“強國夢”的最終結局)

軍情君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區域拒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很科學,經濟上十分貧窮軍事上非常強大,其實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在世界上的地位都差不多,你要是站在大國的視角去看印度確實和世界上靠前這幾個大國沒法比,我們可以把印度看做大國的底線,但是印度要是放在世界上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能比掉絕大多數國家的。



中學的時候我們就學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軍事什麼樣得看經濟什麼樣,除非這個國家不在意軍事,就像現在的德國經濟規模很大,但是它不使勁往軍事上花錢,不過即便這樣軍事也能反應經濟,因為德國的經濟和軍事排名都在前十之列。印度就更能反應了,印度是個非常敢在軍隊上花錢的國家,能花出來就說明印度有錢。



為什麼覺得印度很窮軍事很強大呢,或許是和這兩個領域的特點有關,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看軍事不會去關注其軍事體制、徵兵制度這些看不到的東西,就看這個國家這些現役軍人手裡用的什麼武器、怎麼演習的、有過什麼軍事行動,是這些看得著的東西,是集中體現。



而我們多數人看經濟都看什麼,肯定不是各種雜七雜八的數據,而是這個國家國內蓋什麼樓,大街上有沒有人沒廁所上,火車上有沒有掛人,印度有富人區也有大面積的貧困地區,經濟不像軍事一樣體現在在全國人口中佔少數的一百萬軍隊上,而是分散體現於全國各地。印度的經濟雖然比較靠前的,但是花到這麼大土地上,肯定不多,畢竟這麼大國家、那麼多人口,所以印度的經濟水平和軍事水平並沒有一個很強一個很弱。


鍋蓋頭司令


印度作為我們的近鄰,又是南亞大國,所以有很多朋友非常關注。說印度貧窮,確實不假,印度目前人口和我國差不多,但是GDP總量大約只是我國的五分之一,2017年,印度GDP總量為23847億美元,但是軍費卻高達535億美元,因此,在很多印度老百姓生活水平並不富裕,甚至絕大多數人處於貧困飢餓狀態下時,印度政府卻連年增加軍費,增加軍火採購,讓很多人不解,更給人一種“不差錢”的印象。
其實印度經濟總量並不算少,只是人口眾多,平均比較少,但是這並不代表印度政府沒有錢,印度政府在經濟整體較好的情況下,手裡的元寶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說印度軍力強大,我不敢恭維。因為了解軍事和印度的朋友知道,印度軍隊的規模確實比較大,但是其訓練水平,組織管理,後勤保障,裝備水平以及研發製造能力,真的很難與“大國”聯繫在一起。


近年來,我們發現,印度的主戰裝備絕大多數都依靠國外採購,無論是陸軍的步槍,坦克還是海軍的艦艇,潛艇航母,還是空軍的C-17,蘇30MKI,都是外國貨。印度自己研發生產的只剩下戰略戰役導彈了,雖說也採購國外零件,但是相比其他武器已經算很不錯了。既然國內無力研發先進裝備,無法支撐起印度的大國雄心,那就拿出經費買,雖然貴點,但是也是沒辦法的招。至於整體能力,只能說,和平時期,印度是一頭大象,但是戰爭時期,如果沒有外援,印度充其量就是一隻山羊,其薄弱的軍工基礎,糟糕的維護保養能力,以及差勁的組織管理,都讓我們很難把印度與軍事強國或者精銳部隊劃上等號。

總體看來,印度過於在乎自己的面子工程,過於想要“大國”地位,他們認為,軍事力量強就是大國,所以不遺餘力的發展軍備,甚至不惜置國民經濟和長遠利益於不顧,但這樣帶來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國內經濟後勁乏力,國民生活較差,國內工業發展不起來,軍事潛力極為有限,很難展開大規模持續的戰爭。所以,印度的問題是心太高,與自身實際情況並不符合。他的軍力,也並非所說的“那麼強大”。如果您認可我們的文章,希望您可以為我們點贊,我們會繼續努力; 如果您希望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您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軍事文章,幫助您瞭解更多軍事內容。


香格里拉的小帥鍋


印度是亞洲能跟中國和巴基斯坦掰手腕的軍事大國。其海軍力量特別突出。印度的雄心是成為印度洋霸主,在印度洋上的實力僅次於美國,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即將擁有多於一艘航空母艦的國家,想讓印度洋成為自己的後花園。

陸軍是其主力,在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印度在駐紮人數和兵器總量上都擁有戰術優勢,且可以迅速從平時狀態調整為戰時狀態。印度購買了世界各國先進的武器裝備。

印度的劣勢在於:國防基礎工業能力低,武器依靠進口,吃得多到消化能力差。其戰時的可持續作戰能力不高。印度戰時後勤保障不足。印度的基礎設施比較差,比如鐵路。因此全國範圍內的軍隊調動能力也較差。

任何國家的軍事發展離不開經濟支撐,經濟的復甦依靠適當的政治政策。印度雖然人口多,經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因為在南亞除了巴基斯坦是可以跟它比的,其他都是在印度的掌控之中,去年對中國的挑釁,也是在表露自己的野心,強大。所以基本上沒有人能夠去阻止它的發展。

說到底,其軍事強大:一政治支持,二經濟支撐,三發展環境優越,四在全球購買軍事裝備,五國家夢的推動。

在我看來不需要過多的去擔心,印度的武器自供能力不足,一切進口武器需要大量的軍費保養,尤其是其航母就夠受的。


什麼也沒留下


首先你所說的軍力強大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在印度洋周邊,印度絕對算得上是無可撼動霸主,但是放到全球來說就呵呵了。



另外印度軍力的強大也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國際環境,在歐洲、美國、俄羅斯三者間周旋,可以自由的採購各種軍事裝備,當然花的價格就不好說了。


還有就是印度用國內生產總值中相當高的比例用於軍費開支,有種窮兵黷武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