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吗?

孩子吃饭在每个爸爸妈妈看来是一件大事,因为孩子吃好饭有棒棒的身体,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现实却是,喂养时的种种不顺利、孩子的诸多不配合,让我们烦恼又忧心。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光顾着玩儿不知道吃饭,一方面追在孩子后面喂饭。或者认为孩子没吃饱,非常焦虑地板着脸,要求孩子再多吃一点……我们在试图养成“健康快乐小吃货”的同时,也很容易踩进坑,用错了方式而不自知。所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怎么让孩子好好吃饭这个话题。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吗?

实际上,孩子打从来到这个世上起,就有喂饱自己的本能。为什么孩子吃饭变难了呢?很可能就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父母从小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

孩子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有学习吃的欲望,因此总喜欢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总把孩子学习的冲动给打回去,唯一的原因就是“脏”,认为孩子拿手抓饭不卫生,更怕孩子弄得满桌子满身都是饭。其实让孩子自己抓着吃有很多好处,不但增加了对食物的兴趣,而且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总是打回孩子伸出的探索之手,这样就会使宝宝失去了孩子的兴趣。

2、父母担心孩子长不高,盯着孩子吃饭

在我身边,有一位妈妈,她一直觉得丈夫不高,很担心自己儿子以后也长不高。为此,她经常充满忧虑地看着她儿子,一旦儿子不好好吃饭,她就各种方法用尽。还有一位妈妈觉得孩子体质不好,易生病,是因为缺少营养。为此,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盯着。本来吃饭是自己的事情,但在这两个家庭里,孩子习惯了父母催促、提醒他吃饭,只有有了关注和鼓励他才吃。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吗?

3、父母频繁的物质奖励,让孩子关注点转移

除了以上的父母外,我们身边还有频繁用物质奖励诱导孩子的。为了孩子能开心地吃饭,我们会给他准备挑选喜欢的餐具,把食物做得漂亮些……更有甚者,还会给玩具,给手机、电视,甚至利诱:“你如果把饭吃了,我就给你吃糖果。”这些都是和吃饭无关的奖励。这样奖励用多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孩子的关注点就从“吃饭”,转移到了“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上头。如果有奖励,就吃;没有奖励,或者奖赏不满意,就不吃。

4、父母威胁强迫孩子吃饭,导致孩子失去乐趣

还有一种原因,从根本上其实也是因为父母担心孩子运动量大,于是不停的“强迫”孩子吃饭。曾经一个妈妈问我:孩子吃饭作呕怎么办?然而,现实是,我亲眼见到,在她3岁的儿子喝下一壶奶,吃了一个花卷并拒绝再吃后,妈妈仍在说:“你没吃多少东西啊?!”

更有甚者,还用上了“威胁”——“你不吃完,周末就不带你出去玩了!”这种威胁的方法很多家长也会用,但结果是孩子逐渐学会压抑掉自己心底真正的想法,导致孩子失去吃饭的乐趣。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了很多原因,我就不再一一为大家介绍了。下面我主要从如何做上给大家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不喂食,尽早让宝宝自己吃饭

在孩子1岁半前后,会进入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很多事情都希望能够自己来。此时给孩子备好一个专门吃饭的座椅、餐具等,允许孩子把自己吃得乱七八糟。

2岁半以后,给孩子立好规矩,放手由孩子自己吃。要立的规矩包括:饭前半小时不吃零食;当顿饭不吃,只能等到下顿了,这中间没有零食等。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吗?

尽早训练孩子独立进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刺激脑垂体发育的过程,还可以解放家长的劳动力。而且,孩子独立进食,更容易爱上吃饭,享受吃饭的乐趣。

2、保持好心态,不给孩子压力

在宝宝吃饭的问题上,妈妈的心态很重要。再天使的孩子,也会有小恶魔的时候,而妈妈保持不急不躁,不因为吃饭给孩子更大压力时,孩子自己会更热爱上吃饭这件事情。不要担心孩子没吃饱,营养不良。现在的孩子,不营养过剩就不错了,哪那么容易不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品的结构均衡,自然而然的就健健康康长大了,没必要过于焦虑的。

3、不强迫,让孩子体会饥饿感

肚子饿了的时候,就会想吃饭,这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孩子非生病状态下不吃饭的时候,那就是不够饿。所以,要舍得让他们体会饥饿感。你可以在宝宝吃了几口就不好好吃的时候,心平气和地把碗收掉,不要担心他那顿是不是没吃饱,这顿没饱,下顿自然就吃得多了。总是强迫宝宝吃饭,只是破坏他的胃口,使他厌食。所以,不用为了让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设法,甚至大动干戈,追着喂,哄着喂,以及看着电视玩着玩具喂,都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就餐习惯。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吗?

4、不命令,创造愉悦进餐环境

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对于宝宝而言,吃饭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绝好机会。父母不能用命令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而可以多说描述性,提示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愉悦的进食环境,而且能提高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5、以身作则,固定开饭时间

父母要懂得放慢脚步,专心享受食物,不仓促就餐,不挑食。有心的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备一套小厨具,让孩子跟你一起下厨房。“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家长都不爱吃青菜、挑食或者饮食不规律,那怎么教育孩子呢?爸爸妈妈的良好示范非常重要。而且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

每个孩子,其实都能好好吃饭,只是需要过程,也有速度的快慢、自身的节奏,大人要做的,就是不要干涉过多,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曾听过一个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禅?老和尚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人生的烦恼,就来自于把吃饭睡觉复杂化了。养孩子也是如此。关于吃饭这件事,我们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把吃饭这件事还原为它本来的样子。要把孩子的胃,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并以身作则做好我们能做好的就行了。你家孩子有吃饭上的问题吗?欢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