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为什么要和大清为敌?

zh周晶


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块,漠南蒙古早归顺了满清,漠北蒙古往西伯利亚经营,威胁不到内地,问题就出在了新疆的漠西蒙古。当时的漠西蒙古有4个大部落,分别是塔城一带的土尔扈特部、乌鲁木齐一带的和硕特部、阿勒泰一带的杜尔伯特部、伊犁一带的准噶尔部,这4个部落本是“臣服”满清的,后来最遥远的准噶尔部出了个噶尔丹,形势全变了,满清碰到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

噶尔丹戎马一生,他所建立的准噶尔帝国叱诧草原,是满清最大的敌人。

噶尔丹是个天生的活佛,藏传喇嘛教有3大活佛,分别是达籁、班禅、哲布尊丹巴,这3大活佛有各自的领地,达籁和班禅负责西藏,哲布尊丹巴负责蒙疆,而噶尔丹是班禅的温萨活佛四世,当年温萨活佛三世活着的时候就指认了噶尔丹母亲生的孩子为将来自己转世,所以噶尔丹一出生就是温萨活佛四世。

图为鼎盛时期准噶尔帝国势力范围。

1670年准噶尔部首领僧格被杀,而僧格是噶尔丹哥哥,于是噶尔丹继承准噶尔部首领。当时的人们对佛教非常崇信,甚至惧怕,所以噶尔丹利用他活佛的身份开疆拓土,比如在和杜尔伯特部一战中,对方几万人马,看到噶尔丹活佛前来,吓得全部投降,根本就不打了,所以噶尔丹在漠西蒙古建立了绝对领袖的地位。

1762年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后,新疆彻底掌握在满清手中。

随后噶尔丹开启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1678年噶尔丹兼并了漠北蒙古,领地达到了350万平方公里,同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帝国,1688年挥师南下,收复漠南蒙古,领地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此外攻占青海、西藏、四川部分地区,当时整个中国的1300万平方公里,噶尔丹占了近一半的领地,并对满清形成了合围之势,康熙如果不亲征,满清将危在旦夕。

图为承德普宁寺,当年乾隆为纪念平定准噶尔而建的寺庙。

能够对满清形成巨大威胁的准噶尔帝国为什么要臣服于满清?准噶尔帝国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统一各部复辟蒙古帝国,强大的蒙古应该自己人当家做主,岂能由女真领导,所以统一蒙古各部是准噶尔立国信条。但这势必要染指到满清的利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满清一直以来都在强征这个偌大的对手,而准噶尔帝国一直都在收复和统一蒙古各部,如果战败了媾和一下,一旦有实力再次收复蒙古各部,直到1762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收复新疆,直捣准噶尔部老巢伊犁,并设置伊犁将军,才彻底解决了这个敌人。


图文绘历史


准噶尔之所以和大清为敌,其本质是争夺蒙古乃至整个中原的控制权。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9年,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统一全国。

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顺帝逃离元大都北京,蒙古人重新回到草原,蒙古草原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游牧政权。至朱棣时代,明朝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北伐,对鞑靼和瓦剌等都造成了沉重打击。

明朝后期,鞑靼在蒙古草原东部的蒙古人以察哈尔等部的黄金家族嫡系形成漠南蒙古,而鞑靼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区的部落逐渐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瓦剌势力衰弱后逐步西迁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带,形成卫拉特蒙古也被称为漠西蒙古,此时的漠西蒙古有四大部落,分别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公元1670年噶尔丹继承了准噶尔汗位,当年温萨活佛三世活着的时候就指认了噶尔丹母亲生的孩子为将来自己转世,所以噶尔丹一出生就是温萨活佛四世。当时的人们对佛教非常崇信,甚至惧怕,噶尔丹就大肆利用活佛的身份开疆拓土,1678年并漠北蒙古并建立准噶尔帝国。

公元1635年准噶尔部就和俄罗斯之间就针对双方交界地区一些中亚民族的从属问题达成了协议,之后双方往来不断。公元1688年噶尔丹出兵喀尔喀时,俄罗斯哥萨克甚至同步出兵,准噶尔和俄罗斯的两面夹击导致土谢图汗的速败,喀尔喀南迁之后,其故地也被准噶尔和俄罗斯人瓜分。

俄罗斯人不仅和准噶尔部联合进行军事行动,还为准噶尔部的军队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军火,使其火器水平把所有其它蒙古各部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也是其能够迅速崛起并称霸的重要原因。

噶尔丹和俄罗斯哥萨克的举动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觉,康熙帝在公元1685年和1686年先后两次派大军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入侵者,并在公元1689年迫使沙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此后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渗透活动有所收敛,而且在蒙古草原地区放弃了和准噶尔公开结盟的行动,使准噶尔军事实力的扩张速度放缓。

1690年葛尔丹向已经归顺清朝的喀尔喀蒙古进攻,喀尔喀部无法抵挡,于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亲自组织大军讨伐葛尔丹,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正式爆发。

对于噶尔丹而言,要想壮大,必须统一蒙古,即征服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才能进而统一中原。

而对于清朝而言,要想真正解决蒙古问题,光征服漠南蒙古是不够的,征服漠北蒙古也是不够的。为了漠南、漠北蒙古的安全,也为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须要征服漠西蒙古,也就是新疆地区。

1690年,乌兰木通之战爆发,清朝和噶尔丹第一次交手,噶尔丹战败。随即,1691年,多伦会盟,清朝臣服漠北蒙古,在对漠北蒙古的争夺中取得先手。

1696年,昭莫多之战,清军再次击败噶尔丹,迫使其自杀。随即清朝开始了对准噶尔的长期围攻,一直到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

随着准噶尔汗国的彻底灭亡,清朝终于取得征服蒙古的伟大胜利!


美丽青春您真痘


准噶尔为什么要硬怼清朝,这事说起来就一点,他要当蒙古人的老大,而清朝要当中国人的老大,清朝要当中国人的老大,就必须要把蒙古,特别是内蒙和外蒙稳定下来,否则清朝的老大就当不安稳。从来中原最大的危胁就是蒙古高原上的游牧势力。

清朝比准噶尔崛起得早,清朝在1644年入关占领中原以前,基本上跟内蒙古的察哈尔、科尔沁等部打了十几年,基本上把他们打服了,察哈尔、科尔沁等部都归顺了清朝,清朝的八旗里面就有蒙古八旗,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就有蒙古诸部上表劝他当皇帝。

准噶尔真正崛起大概在1670年代,在时间上比清朝晚,但是当时如果从蒙古人的视角来看的话,1670年代可以说是元朝以后,蒙古人最厉害的时代,准噶尔绝对有这个信心,再创一个蒙古帝国出来。当时从东北的科尔沁诸部到内蒙一线,再到外蒙的喀尔喀诸部,到新疆的准噶尔,甚至是青藏高原,都是由跟准葛尔同源的和硕特蒙古控制着的,从地盘上来说,从东北、到内蒙加外蒙,再加上新疆、西藏、青海、川西等地,这个地盘已经是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了,这个实力,为什么不可以和清朝一争天下呢?


准噶尔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可是蒙古的天下是分裂的!当时蒙古人的基本盘看起来很大,但内部分裂,当时没有一个把所有蒙古人联合起来的力量,准噶尔就是想做这个力量。但准噶尔要想把所有蒙古人弄到一起,清朝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清朝建立后,一直在拉拢蒙古各部,并且手段温和,像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倒追一个美女,而准噶尔反倒像一个欺负自己家的小姑娘。

准噶尔想当蒙古人的老大,可是蒙古各部大多跟清朝比较亲近,内蒙古已经是清朝八旗的一部分就不说了,和硕特蒙古也在顺治时投靠了清朝,而且当年他们本来就是因为被准噶尔打压,才离开新疆去青藏高原发展,打出一片新天地的,自然跟准噶尔混不到一块。

不过外蒙的喀尔喀蒙古最初只是跟清朝谈恋爱,并没有真的投怀送抱,但准噶尔强大起来后,等不及了,一言不和,就霸王硬上弓,搞得喀尔喀蒙古人走投无路,只好跟了清朝。准噶尔又继续打和硕特蒙古的主意,偷袭拉萨,把和硕特蒙古的首领拉藏汗给干掉了,这样下来,准噶尔自己成了蒙古人全民公敌,成了大反派,清朝反倒成了蒙古人的大救星,这个时候准噶尔只有干掉清朝,才能让其他蒙古各派放弃幻想,跟着自己一起战斗,所以与清朝为敌,就是惟一的选择了。


只爱潘多拉


不是准噶尔要和清朝为敌,而是两个崛起的政权为了入主中原,始终还是要干一下子的,不打怎么知道谁厉害!

按照我们教科书上的说法,准噶尔政权是叛乱,这种说法的来源是在清朝政权崛起的过程中收服了蒙古各部落,其中也包括卫拉特各部,卫拉特盟主于1935年遣使归顺当时的后金,到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确立了清朝和卫拉特蒙古之间的关系。

卫拉特部往上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蒙古瓦刺,在被鞑坦部攻击后不断西迁,被称为卫拉特部,下面除了准噶尔部,还有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也被称为漠西蒙古。

1676年准噶尔部在葛尔丹的率领下打败了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然后将这个松散的联盟改变为较为集权的体制,也就是准噶尔汗国,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汗国不断发展扩大,成为清朝在西方直接的威胁。

在准噶尔汗国崛起的过程中,实际也是大清崛起的时候,清兵在多尔衮的带领下进入关内,并且击败南明政权,建立起一个新兴的中原王朝。

准噶尔汗国已经具备一般政权的性质,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并非平叛,而是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清朝想要获得准噶尔的土地,而葛尔丹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清朝。

1690年葛尔丹向已经归顺清朝的喀尔喀蒙古进攻,喀尔喀部无法抵挡,于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亲自组织大军讨伐葛尔丹,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正式爆发。

实际上平定准噶尔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康熙两次率大军亲征,虽然葛尔丹战败自杀,但却并没有完全打败准噶尔政权,在雍正时期,双方又发生大战,其中清军在西北还被打败,直到乾隆时期才完成对准噶尔汗国的最后打击,1757年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所以,不是准噶尔要和清朝为敌,而是政权和政权之间难免要发生冲突,尤其是噶尔丹和康熙又都是同时代比较有抱负的领导人,不嗑一下子谁知道谁才是真命天子!


史论纵横


准噶尔要统一蒙古,重现祖先的荣光。大清要实现“满蒙一家”,让蒙古成为大清的西北藩屏,双方就是你死我亡的关系。

准噶尔是卫拉特蒙古一部。卫拉特是蒙古太师建立的国家,准噶尔部又是太师驻地,地位不一般。

卫拉特在清朝时叫"厄鲁特”,明朝时叫“瓦剌”,历史再往前翻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的“林中百姓”。他们部族的首领与黄金家族是姻亲关系,理论上是不能称汗的。

元朝灭亡后,蒙古陷入无尽的内讧之中,瓦剌此时趁机崛起。在《明史》中“土木堡之变”的瓦剌首领也先在政治上有了“继承元朝皇帝遗产”的念头。

权利的念头在心里只要萌发出一点小芽,只会越长越大,很难被扼杀。从也先开始,准噶尔部首领始终在保持着重建元帝国的政治意图和计划。

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和哥哥僧格的带领下,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噶尔丹重建蒙古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讧让蒙古各部族要么被外族逐个击破,要么被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噶尔丹带领准噶尔部统一卫拉特各部和西域后,蒙古人原先“有一马者即称富饶”,但在噶尔丹时期,他却能“令其属下兵丁毁实者各备马十匹、驼三只、羊十只,窘乏者马五匹、驼一只、羊五只”。

到了噶尔丹的孙子时期,准噶尔汗国已经发展到“控弦百万,牛羊满山”的富裕程度。准噶尔的老巢伊犁,当时也被描绘成“人民殷庶、物产饶裕,西睡一大都会也”。这就是统一的好处,如果单从蒙古民族的角度评价噶尔丹,他就是民族英雄式的人物。

准噶尔为什么要跟清朝为敌,一是东蒙古还在满族皇帝的控制之下,二是中原物产丰富。准噶尔临近的俄国西伯利亚和中亚富裕程度根本无法与中原相比。准噶尔部的生活必须丝绸、茶叶、大黄,还有喇嘛教的宗教用品都要从中原获得。


史料不辑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准噶尔汗国的前世今生,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卫拉特蒙古就是明朝时的瓦刺,后来联名归顺清朝。1676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打败原先卫拉特蒙古盟主鄂齐尔图汗,把原来松散的卫拉特蒙古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中央集权汗国。后来在康熙至乾隆年间屡次与清朝发生冲突战争,各有胜败,乾隆皇帝把握准噶尔内乱之机,果断出兵灭亡了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为什么屡次三番的挑衅清朝

首先准噶尔部的首领都是极具野心抱负的,驱使他们不断利用军事手段,进行对外扩张来增大增强自己的权利。

其次准噶尔部的地缘位置极差,外部环境很是恶劣,北面面临沙皇俄国的不断扩张的巨大压力,西面面临以俄国做靠山的哈萨克汗国的挑战,东方又要面对庞大清帝国的战略挤压,作为四战之地的准噶尔汗国想要突破周围战略压迫局势,必须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扩张,为自己赢得战略腾转的空间和时间。

随着准噶尔汗国不断征服其它部落,尤其是在整合了以卫拉特为首的西蒙古后,原来的权利架构不断瓦解,新的权利系统正在构建,需要不断扩充权利的蛋糕,才能满足新生势力集团和原来的利益集团的胃口,只有不停的地对外军事征服,才能转移集权体制内的新旧势力的矛盾和各部族的利益冲突,更好地为完善和加强准噶尔汗国的中央集权体制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缓冲地带。

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如农耕文明稳定,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对外掠夺和战争,以满足族群有足够能生存下去的资源,尤其是肥沃的草场。当准噶尔自身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时,对外进行军事扩张,也是游牧民族壮大的重要手段。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每个部族都思想精神上的梦想,就是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继而征服整个世界,再创蒙古族昔日的荣光,这几乎是整个蒙古部族的精神内核。另外,喇嘛教对准噶尔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噶尔丹一直想建立以喇嘛教为国教的强大帝国。

而作为统一中国的清朝也有与准噶尔汗国不得不战的重要原因

准噶尔汗国占据的新疆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任何强大的中原王朝愿意会在战略上放弃西域,占据整个西域的准噶尔汗国可以东向进取河西走廊,进而威胁关中地区,南下可以进攻青藏高原,北上可以威慑蒙古高原各部族,尤其是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从实力上对清王朝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对清朝最基本满蒙一家政策构成严重的威胁,清朝一直对蒙古各部执行安抚怀柔为主,武力慑服为辅,分化治之,但蒙古各部中一旦出现强大的部族,同源同宗会造成思想上更容易亲附,尤其是当这个部落武力足够强大,这将严重威胁到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准噶尔汗国确定以向东和清王朝争夺领土的基本战略,这就决定了必将与清朝发生严重的对立和冲突。当准噶尔汗国把手伸向青藏和漠南漠北地区时,清朝统治者都敏锐地察觉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阻止准噶尔部的扩张势头,必将会成为清朝的大患。因为一旦失去青藏地区,富饶的四川盆地将受到巨大威胁,一旦准噶尔汗国在漠南和漠北稳定住局势,清朝对蒙古的统治必将瓦解,清王朝将会像以前的汉族王朝一样,在长城一线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更重要的是清朝龙兴之地也会出现巨大动荡。

清朝皇帝明显地感觉到满清八旗的战力在入关后出现极大下滑,如果不早点解决在西域地区不断壮大的准噶尔汗国,以后会更难加以解决,将会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祸患。

清朝连续三任皇帝都极具战略眼光,雄才大略,同时也具备着很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欲望。



准噶尔汗国是如何走向强大,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每个民族的崛起都需要伟大的领导者,从巴图尔到噶尔丹,再到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都充满扩张的野心和抱负,能审时度势,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战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一步一步带领部族走向强大。

准噶尔部落开始崛起时,其占据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也导致了其实力不断加强,挤压了卫拉特其它部族的生存空间。

战略措施和目标选择正确,不断打击弱小的势力来壮大自己,首先征服西蒙古部落不服势力,统一卫拉特蒙古全境,之后向西进攻最弱的哈萨克汗国,扩张战略空间,最后向东进取漠南漠北各蒙古部族,向南拿下青藏高原,进而统一整个东亚地区游牧民族。

对内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构建国家政治体系,把原来传统松散的部族联盟整合成国家政权,削弱各部族长权利,统一部族资源和人力的支配权。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准噶尔汗国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权利传承的稳定性问题,使得准噶尔部很长时间处于政治内斗,严重地消耗了国家的实力。更加致命的是,一旦最高统治者没有足够的威信和熟练的政治手腕,国家权利运行就会不稳定,国家将被巨大的内耗拖垮。

历史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便是强大国家的消亡,都是起源于内部纷争,政治内斗必将导致国家分裂,如何完善政治权利结构的长期稳定,如何合理地解决国家内部矛盾,如何提高政府适应外部挑战的能力,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阿驰2585


在古代,中原地区经常遭到游牧民族的扰乱。即使是强盛的汉朝和唐朝也不例外,难以忍受,只能发起战争。在清朝康熙在位时,率领三万军队攻打蒙古,从此,一场长达68年的拉锯战一触即发。

准噶尔特别擅长野外作战,可是攻坚力量很一般。当初准噶尔与俄国发生了冲突,看着人家的堡垒各种结合,自己却无能为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在战俘中挑选一些俄国的技师,学习铸炮技术,为准噶尔军队铸造了七门大炮。可以说,此时的准噶尔军队仍然以轻型武器为主,没有太充足的重型武器。

可是雍正对准噶尔部的了解不够深入,有点盲目自大。要求部下必须尽快完成筑城工作,然后率领精兵突袭额尔齐斯河的牧地。可是,令雍正意料的是,准噶尔并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觉得多么突然,而是做好准备对付清朝的军队。此时,他们已经准备集结兵力,向北面进攻。这时,准噶尔军开始对吐鲁番的清军进行进攻,导致清军被围困了40多天。

这样的战况令雍正皇帝相信,准噶尔军的主力仍然集中在哈密以及吐鲁番地区,所以对于下属递上来的战报进行冷处理。本来还有一点点疑惑,后来抓住了一名准噶尔人。他说,准噶尔军的三万多人聚集在奇兰之地,但是还没有集结齐全。现在只有两万多人,还有一部分军队由准噶尔可汗的妹夫带领,至今没有汇合。

根据这个人的供述,再加上以前对战况的了解,清军指挥者立即先发制人,想趁着准噶尔军没有完全集结完毕进行突袭,杀一个措手不及。怪不得清军指挥者这么着急,当初科舍图之战失败之后,令清军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局面,为了找回主动地位,不得不先出手。

于是,这位清军将领没有来得及向皇帝汇报情况,直接率领军队突袭准噶尔军。在科布多只留了不到一万人,准备好一切,大军开拔。两军在和通泊进行交战,清军损失将近七千名将士,只有两千多人存活下来。战后和通泊遍地遗骸,血流成河!这一场战役太过惨烈,也被外界看做是19世纪之前,清军败的最凄惨的一次。因为各种原因,清军损失惨烈,是整个大清王朝的败笔。


傲娇的小农人


准噶尔汗国和清政府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波兰,历史上就是死仇,无时无刻不在盘算怎么把对方置于死地,然后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另一方面,这两个政权本身也是外向扩张型的民族,对土地有天然的占有欲。

所以,民族性和历史因素,这是准噶尔和大清为敌的第一个原因。



准噶尔的祖先是蒙古人,准确的说就是明朝时期的瓦剌。明朝中期,瓦剌部落分崩离析,草原被鞑靼人所占据。瓦剌人便西迁到了现在的新疆。

到了明朝末年,西迁的瓦剌部落分成了五大部群,史书上称为厄鲁特蒙古五大部。其中的土尔扈特部被准噶尔赶走了,去了中亚地区。五大部就只剩下了四大部。留下的四大部: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地理位置最好;准噶尔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当时,和硕特部的实力最强,而且该部落的首领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无论是血统还是实力,和硕特都符合担任四部落的盟主的条件。当时的准噶尔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义上归顺于和硕特部领导。

几乎是同时期,后金在东北崛起。在与明朝激战数年后,后金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尤其是努尔哈赤死后,辽东年年遭灾,后金的统治者又不善于建设,只会抢。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后金始终攻不破。于是,皇太极想到了先打败漠南蒙古,然后从蒙古绕道进攻大明的策略。

大明崇祯七年,皇太极打败了漠南蒙古的首领林丹汗。这一战,后金势如破竹,从辽东一直杀到了西北,林丹汗在青海病死。第二年,他的儿子向皇太极投降。漠南蒙古全部纳入了后金的势力范围。



后金与漠南蒙古的这一战,其实跟准噶尔没什么关系。毕竟准噶尔远在新疆,皇太极离它还有八丈远,根本就打不着它。而且皇太极攻打漠南蒙古的目的是为了进攻大明,准噶尔在西北,也没有战略价值。后金不可能主动去打战略价值不大的准噶尔。

但是,由于当时沙俄和喀尔喀蒙古两面夹击厄鲁特四部,厄鲁特联盟的首领固始汗,想到了远交近攻的计策,希望利用后金牵制喀尔喀蒙古,于是便也遣使归了皇太极。因为他是准噶尔部的盟主,所以他归顺于后金,也顺便把准噶尔给一起代表了。

正是因为准噶尔和后金(清朝)从来都没有过过招,他们只是被和硕特给代表了。所以后来噶尔丹一直就不服气,认为满洲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凭什么要臣服于清朝?便一口气跟康熙连干了三仗。

准噶尔与清朝并没有交手,但却被和硕特把自己代表了,颇感不服气,这是双方为敌的第二个原因。


准噶尔在康熙时期挑起的三战(两次由噶尔丹挑起,一次由策妄阿拉赞布坦挑起),均以准噶尔的失败告终。这一阶段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两个侵略成性的民族之间的较量。

雍正时期,准噶尔和清朝又大战两次,清军先是大败,后来大胜。一胜一败,明面上双方是个平手。但实际上,以清朝的地理位置和国力优势,其实还是准噶尔人吃了大亏。

那么,准噶尔在明知国力劣势,输不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与大清的战争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双方都是侵略民族,侵略成性;准噶尔不服大清,总想挑战大清的霸权这两点外。还有一点,是准噶尔不得不主动挑战大清的关键因素。

准噶尔的地缘环境太差了!

它的东面是大清,北面是沙皇俄国,西面是沙俄扶持的哈萨克汗国。准噶尔历任大汗在位时都遭到过三面夹击!经常是东面在与清军厮杀时,西面和北面就被沙俄侵占一大片土地;等到准噶尔调转兵力回西面收复失地的时候,清军又乘机在东面筑城、驻军,蚕食准噶尔的土地。在这种三面夹击的局面下,准噶尔只能向外谋求突破,避免被沙俄和清朝瓜分。

那么准噶尔为什么不跟沙俄打,而只跟清朝死磕呢?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准噶尔的目标是统一蒙古,利用一个统一的大蒙古,对抗沙俄和清朝。沙俄方向已经没有蒙古部落了,它再向西扩张,就没有意义了。

其次、与准噶尔相邻的青藏高原和喀尔喀蒙古的实力都比较弱,好打一点。而沙俄和哈萨克的实力强,如果准噶尔在西面跟沙俄死磕,得不偿失。

另外、沙俄方面公开表示愿意支持准噶尔对付清朝。而清朝方面又明确的表示,一定要灭了蒙古残部,统一蒙古。这两相比较,准噶尔只有跟清朝死磕这一条路可选。

所以准噶尔跟清朝死磕,在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它在青藏和外蒙古的扩张,最后都被清朝打回去了。究其所以然,还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导致的。虽然这些扩张都失败了,但是它的扩张策略是正确的。如果准噶尔不向外扩张,它也迟早要被俄罗斯、哈萨克、大清给瓜分掉!早死玩死都是死,还不如拼一把试试。

这是准噶尔与清朝为敌的原因,下面再说说清朝的为什么坚持要灭掉准噶尔。


从清朝方面来说,它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灭掉蒙古!但是蒙古很大啊,除了归顺的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外,在现在的外蒙古以北,还有大量的鞑靼人的存在,这些部落并没有向清朝归顺。而在新疆,准噶尔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归顺。为了灭掉这些蒙古人,清朝的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

当时为了对付准噶尔,清政府一连在《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中,主动的放弃了大量领土,目的就是稳住沙俄,专心对付准噶尔。就连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里都对人说,现在清国正在对准噶尔用兵,他们有求于俄国。这个时候不能让步,应该尽可能的为俄国谋得更大利益!

雍正皇帝主动割地给俄国人,并不是因为他大方,而是他觉得自己割的那些地,那都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里,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性质是这样的:

《布连斯奇条约》:清、俄第一次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恰克图条约》:清、俄第二次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

以清朝的立场来说。雍正割让的这些地,都是蒙古人的地,不是它自己的,雍正皇帝并不心疼。但是这些条约毕竟是清政府代表中国与沙俄签订的,具有国际公信力。实际上清朝还是把中国的利益给卖了。

理解了清朝为什么宁可割地给沙俄,也要灭掉准噶尔。准、清朝之间为什么是死敌关系,也就可以总结了。



第一,准噶尔夹在强敌中间,它没有发展的空间,想要自保就只能向外扩张。但是沙俄它惹不起,而且沙俄还忽悠它,让它去惹清朝。再加上历史上准噶尔的祖宗成吉思汗有过灭掉女真的成功案例。准噶尔有信心向东扩张,企图一举灭了清朝。

第二,清朝要谋求蒙古人的领导地位。准噶尔不服,这个目标就达不成。为了灭掉蒙古,清朝甚至不惜与沙俄联手瓜分蒙古。对于清朝来说,只要能灭掉蒙古,它愿意与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领土,反正这些领土也不是满洲人的。

第三,清朝和准噶尔的死仇关系,实际上还是它们两方的落后国际概念导致的。在它们的眼里,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对中国以外的地方不感兴趣。清朝皇帝甚至还认为,罗刹国(也就是沙俄),就是当年的匈奴或者突厥,而准噶尔是罗刹国扶持的小弟。跟沙俄翻脸,成本太大了,跟准噶尔死磕,还是有能力的。因此也就导致了清朝和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这一历史现象。漠北蒙古早已经被它们两家给瓜分完毕了,而准噶尔则是清朝与沙俄瓜分的最后一块蒙古部落的土地。


Mer86


准格尔汗国与满清的战争,仍旧是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与满清争夺草原上领导权的战争。

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派遣徐达等人北伐,元顺帝逃离元大都北京,蒙古人重新回到草原,后来朱元璋有派兵进入辽东和云南,将蒙古人控制的辽东和云南纳入明朝版图。

明朝初期地图

朱棣成为永乐大帝以后,多次对于塞外的蒙古人进行打击,在明军的打击之下,北逃的蒙古人逐渐分化为鞑靼和瓦剌两大势力。

起先瓦剌率先强大起来,瓦剌的著名首领也先,打压鞑靼势力,还入关和明军发生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给生擒,不过后来在于谦组织的北京保卫战中失败,重新退回草原。此后鞑靼强大起来,著名俺答汗时期,明军是鞑靼时战时和,俺答汗的三娘子还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瓦剌势力衰弱后逐步西迁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带,形成卫拉特蒙古也被称为漠西蒙古,而鞑靼在蒙古草原东部的蒙古人以察哈尔等部的黄金家族嫡系形成漠南蒙古,而鞑靼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区的部落逐渐喀尔喀蒙古。

明末清初,女真人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来改国号为“清”,后金政权的对外征服战争中,除了朝鲜和辽东明军外,再就是漠南蒙古,满清击败了最后一代黄金家族的直系蒙古大汗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满清对于漠南蒙古的统治比较温和,满蒙进行通婚联姻,满清皇帝被蒙古人尊称为博格达汗。满清正式入关以前多次对明朝腹地的劫掠,由于无法突破袁崇焕防守的宁锦防线,都是借道蒙古绕行到北部的雁门关进入北京腹地的。

康熙初年时的清朝疆域

但是此时满清对于蒙古的征服仅限于漠南蒙古,满清入关以后,清军忙于对关内的明军残余力量以及反清势力的打击,无暇顾及塞外,而此时的葛尔丹成为准格尔汗国的大汗,并且大力发展势力,并且积极对东方进行侵略的沙俄的支持下,向喀尔喀蒙古发动进攻,而最终喀尔喀蒙古在沙俄与满清的选择之间,选择了满清,而葛尔丹要做的就是席卷整个蒙古草原,建立成吉思汗时期的庞大草原帝国,比已经将兵锋直抵到关外科尔沁草原一带。

此时的康熙皇帝御驾亲征,与葛尔丹在乌兰布通草原展开大战,最终击败葛尔丹,准格尔汗国的势力退回新疆,但是准格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没有结束,清朝历经康雍乾三代,才彻底摧毁准格尔汗国,将西域彻底纳入中央政府管理。

准格尔汗国的与满清的争雄,其实是仍然蒙古人和满清争夺草原上领导权的战争,葛尔丹生不逢时,准格尔强盛时的满清已经基本上将明朝疆域纳入版图,国力空前,不是准格尔汗国这样的游牧帝国可以比拟的。

乾隆时期清朝疆域图


大东北的小豆包


因为世界太小。

玩笑了,准噶尔之所以和大清为敌,其本质是争夺蒙古乃至整个中原的控制权。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随即开始了在亚欧大陆疯狂的扩张。1279年,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在崖山海战中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原境内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元朝的统治并不长久,仅仅过了98年,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顺帝逃回草原,元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时代结束。

虽然元朝失去了中原,但他们没有失去蒙古高原。从朱元璋时代开始,明朝和蒙古就不断发生战争,朱元璋的北伐消灭了北元政权,蒙古草原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游牧政权。

至朱棣时代,明朝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北伐,对鞑靼和瓦剌等都造成了沉重打击。

但随后的仁宣时代,明朝主动转入战略防御,长城外的卫所纷纷被放弃,蒙古得以起死回生。

其后,瓦剌称雄草原,并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沉重打击明朝,俘虏了明英宗,其后明朝反击,瓦剌衰落。受到鞑靼等部落的攻击,被迫西迁。

瓦剌衰落后,鞑靼再次崛起。鞑靼是北元的后裔,因此比瓦剌更有正统性。明朝中期,鞑靼俺答汗不断对明朝进犯,至隆庆开关后,明朝与鞑靼握手言和。

明朝后期,蒙古再次分裂,鞑靼分成漠南和漠北蒙古,瓦剌则称为漠西蒙古。

此时的漠西蒙古分化出四个部落,分别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在其后的攻伐中,准噶尔部强大起来,噶尔丹夺取汗位后,组建一支10万人的部队,称雄漠西蒙古。

此时,清朝早已经征服漠南蒙古,并不断向西扩张,意图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而噶尔丹也意图征服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进而征服清朝,恢复大元帝国的荣光。

二者开始剑拔弩张。

对于噶尔丹而言,要想壮大,必须统一蒙古,即征服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才能进而统一中原。

而对于清朝而言,要想真正解决蒙古问题,光征服漠南蒙古是不够的,征服漠北蒙古也是不够的。为了漠南、漠北蒙古的安全,也为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须要征服漠西蒙古,也就是新疆地区。

所以,清朝和准噶尔汗国,不可能出现和解。

而在此时,来自欧洲的沙俄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它的加入让蒙古局势更加复杂。

早先,沙俄最先侵入准噶尔,但是准噶尔兵威正盛,沙俄占不到便宜,遂开始向东扩张,侵占贝加尔湖以及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流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而贝加尔湖地区是漠北蒙古土谢图部的游牧地,在沙俄的步步紧逼中,漠北蒙古不断收缩。

此时,《尼布楚条约》签订,沙俄被迫退出黑龙江流域,开始在贝加尔湖地区做文章。

此时,准噶尔和沙俄关系缓和,沙俄开始支持准噶尔,输入火枪等先进武器,开始对漠北蒙古大举进攻。

1690年,乌兰木通之战爆发,清朝和噶尔丹第一次交手,噶尔丹战败。随即,1691年,多伦会盟,清朝臣服漠北蒙古,在对漠北蒙古的争夺中取得先手。

1696年,昭莫多之战,清军再次击败噶尔丹,迫使其自杀。随即清朝开始了对准噶尔的长期围攻,一直到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

沙俄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却是和清朝斗争的主角,准噶尔反而越来越衰落。

随着准噶尔汗国的彻底灭亡,清朝终于取得征服蒙古的伟大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