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孩子吃飯在每個爸爸媽媽看來是一件大事,因為孩子吃好飯有棒棒的身體,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現實卻是,餵養時的種種不順利、孩子的諸多不配合,讓我們煩惱又憂心。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光顧著玩兒不知道吃飯,一方面追在孩子後面餵飯。或者認為孩子沒吃飽,非常焦慮地板著臉,要求孩子再多吃一點……我們在試圖養成“健康快樂小吃貨”的同時,也很容易踩進坑,用錯了方式而不自知。所以,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嘮嘮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這個話題。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實際上,孩子打從來到這個世上起,就有餵飽自己的本能。為什麼孩子吃飯變難了呢?很可能就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1、父母從小剝奪了孩子自己吃飯的權利

孩子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有學習吃的慾望,因此總喜歡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總把孩子學習的衝動給打回去,唯一的原因就是“髒”,認為孩子拿手抓飯不衛生,更怕孩子弄得滿桌子滿身都是飯。其實讓孩子自己抓著吃有很多好處,不但增加了對食物的興趣,而且還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發育功能,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總是打回孩子伸出的探索之手,這樣就會使寶寶失去了孩子的興趣。

2、父母擔心孩子長不高,盯著孩子吃飯

在我身邊,有一位媽媽,她一直覺得丈夫不高,很擔心自己兒子以後也長不高。為此,她經常充滿憂慮地看著她兒子,一旦兒子不好好吃飯,她就各種方法用盡。還有一位媽媽覺得孩子體質不好,易生病,是因為缺少營養。為此,孩子吃飯的時候,他們都會盯著。本來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但在這兩個家庭裡,孩子習慣了父母催促、提醒他吃飯,只有有了關注和鼓勵他才吃。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3、父母頻繁的物質獎勵,讓孩子關注點轉移

除了以上的父母外,我們身邊還有頻繁用物質獎勵誘導孩子的。為了孩子能開心地吃飯,我們會給他準備挑選喜歡的餐具,把食物做得漂亮些……更有甚者,還會給玩具,給手機、電視,甚至利誘:“你如果把飯吃了,我就給你吃糖果。”這些都是和吃飯無關的獎勵。這樣獎勵用多了會導致什麼後果?孩子的關注點就從“吃飯”,轉移到了“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上頭。如果有獎勵,就吃;沒有獎勵,或者獎賞不滿意,就不吃。

4、父母威脅強迫孩子吃飯,導致孩子失去樂趣

還有一種原因,從根本上其實也是因為父母擔心孩子運動量大,於是不停的“強迫”孩子吃飯。曾經一個媽媽問我:孩子吃飯作嘔怎麼辦?然而,現實是,我親眼見到,在她3歲的兒子喝下一壺奶,吃了一個花捲並拒絕再吃後,媽媽仍在說:“你沒吃多少東西啊?!”

更有甚者,還用上了“威脅”——“你不吃完,週末就不帶你出去玩了!”這種威脅的方法很多家長也會用,但結果是孩子逐漸學會壓抑掉自己心底真正的想法,導致孩子失去吃飯的樂趣。

當然,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還有了很多原因,我就不再一一為大家介紹了。下面我主要從如何做上給大家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不餵食,儘早讓寶寶自己吃飯

在孩子1歲半前後,會進入自我意識的快速發展期,他們很多事情都希望能夠自己來。此時給孩子備好一個專門吃飯的座椅、餐具等,允許孩子把自己吃得亂七八糟。

2歲半以後,給孩子立好規矩,放手由孩子自己吃。要立的規矩包括:飯前半小時不吃零食;當頓飯不吃,只能等到下頓了,這中間沒有零食等。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儘早訓練孩子獨立進餐,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刺激腦垂體發育的過程,還可以解放家長的勞動力。而且,孩子獨立進食,更容易愛上吃飯,享受吃飯的樂趣。

2、保持好心態,不給孩子壓力

在寶寶吃飯的問題上,媽媽的心態很重要。再天使的孩子,也會有小惡魔的時候,而媽媽保持不急不躁,不因為吃飯給孩子更大壓力時,孩子自己會更熱愛上吃飯這件事情。不要擔心孩子沒吃飽,營養不良。現在的孩子,不營養過剩就不錯了,哪那麼容易不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食品的結構均衡,自然而然的就健健康康長大了,沒必要過於焦慮的。

3、不強迫,讓孩子體會飢餓感

肚子餓了的時候,就會想吃飯,這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當孩子非生病狀態下不吃飯的時候,那就是不夠餓。所以,要捨得讓他們體會飢餓感。你可以在寶寶吃了幾口就不好好吃的時候,心平氣和地把碗收掉,不要擔心他那頓是不是沒吃飽,這頓沒飽,下頓自然就吃得多了。總是強迫寶寶吃飯,只是破壞他的胃口,使他厭食。所以,不用為了讓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設法,甚至大動干戈,追著喂,哄著喂,以及看著電視玩著玩具喂,都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就餐習慣。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你有自己的方法嗎?

4、不命令,創造愉悅進餐環境

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對於寶寶而言,吃飯的過程其實是一次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絕好機會。父母不能用命令的語言和孩子說話,而可以多說描述性,提示性的語言,這樣可以營造一種愉悅的進食環境,而且能提高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5、以身作則,固定開飯時間

父母要懂得放慢腳步,專心享受食物,不倉促就餐,不挑食。有心的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備一套小廚具,讓孩子跟你一起下廚房。“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家長都不愛吃青菜、挑食或者飲食不規律,那怎麼教育孩子呢?爸爸媽媽的良好示範非常重要。而且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

每個孩子,其實都能好好吃飯,只是需要過程,也有速度的快慢、自身的節奏,大人要做的,就是不要干涉過多,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曾聽過一個故事:小和尚問老和尚:什麼是禪?老和尚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是禪。”人生的煩惱,就來自於把吃飯睡覺複雜化了。養孩子也是如此。關於吃飯這件事,我們父母能夠做的,就是把吃飯這件事還原為它本來的樣子。要把孩子的胃,交由孩子自己做主,並以身作則做好我們能做好的就行了。你家孩子有吃飯上的問題嗎?歡迎大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