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剛滿3歲時,孩子吃飯時總是在餐桌上貪玩,一會兒看看這,一會會用勺子敲盤子,一會兒把菜撥到盤子外面,各種玩耍,當媽的真的很糟心”。

“孩子吃飯的時候特別沒有耐心,稍有不順心就會發脾氣,甚至動手打爸爸媽媽,別提多生氣啦”。

“孩子精力旺盛,即使在吃飯的時候也不忘搗蛋。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發出狼一樣的叫聲,一會看電視,就是不安靜的吃飯”……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提起孩子吃飯這事,老母親不知道多麼頭疼了,各種招數輪番上陣,寶寶就是不好好吃飯,實在太費力呀!

想想我們小時候,就覺得這待遇簡直天差地別呀。那時候家裡有好幾個孩子,沒有五花八門的食物,沒有人追著喂,但大家是吃嘛嘛香,不存為吃飯費心的問題。

一、孩子吃飯路上的“坑”,你都踩了嗎?

自小爺爺婆婆帶

現在,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餵養的觀念不太一樣,總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家長干預得多。所以,有必要讓爺爺奶奶們掌握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不要對孩子吃飯過分憂慮,不要強迫孩子吃飯,逐漸培養孩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嫌孩子手“髒”,不讓手抓著吃

在孩子剛學習吃飯時,總是用手抓著吃。看著孩子用手抓,寶爸寶媽第一反應就是阻止孩子用手吃飯。

孩子6個月以後,就喜歡抓起食物往嘴裡送,不僅僅抓飯,還把小手放到菜碗裡劃拉來劃拉去,看著飯菜從手指縫裡掉下來,還樂得哈哈大笑。寶爸寶媽看著孩子用手抓,會第一時間告訴寶寶小手髒,不能用小手吃飯。小寶貝被告誡幾次之後,就沒那麼愛抓飯了,漸漸的也失去了興趣。

孩子用手抓著吃,是在探索,用手感受飯菜呢!家長阻止寶寶用手吃,也在阻止孩子學習吃飯的衝動,減少對吃飯的熱情。讓孩子自己抓著吃,可以增加對食物的興趣,還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等。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學習用勺時,阻止用勺

寶寶十個月大時,開始會抓握勺子了,會在吃飯的時候搶勺子,拿著勺子在餐盤裡搗亂啦,跟媽媽搶著用勺子自己吃飯啦,這時候,媽媽們不要阻止寶寶自己用勺子吃飯,可以給寶寶一把勺子,媽媽喂著,寶寶也自己嘗試著吃。雖然寶寶自己吃飯可能吃的一塌糊塗,但只要寶寶成功吃進嘴裡就會感到很開心。一頓飯下來,也許孩子餐椅上,地上都會是一片狼藉,甚至打翻飯碗等等,但寶寶正在摸索著前進,在自己吃飯的路上走得更踏實。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該獨立吃飯時,追著喂

孩子在一歲多時會漸漸的學習自己獨立吃飯了,這個階段一定不要追著寶寶餵飯了,可以給寶寶準備專門的餐桌和定規矩,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寶爸寶媽或家裡長輩總是追著寶寶餵飯,主要是擔心餓著孩子。其實,不用怕孩子吃不飽,要捨得讓他們感受飢餓。餓了的時候,就會想吃飯了,這是本能,但要排除孩子生病的情況。如果,我們總是追著孩子吃飯,可能會讓寶寶討厭吃飯,在孩子眼裡,我們是在強迫他做事兒。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二、獨立吃飯,給孩子一個機會

寶寶吃飯,媽媽要學會放手

一歲大的寶寶,動手的願望很強,看著爸爸媽媽都是自己吃飯,自己想多嘗試,也想自己吃,性子急的寶寶會小手不停地動,搶爸媽手裡的筷子和勺,在餐桌上大展身手。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吃飯,是決定寶寶未來吃飯好與不好的關鍵,所以寶爸寶媽一定要學會放手。

父母給寶寶一把勺、一雙筷子,任他在碗裡、盤子裡自己搗鼓,一口口地往嘴裡送,雖然掉的多,吃的少,但寶寶會很興奮,會對吃飯有濃厚的興趣,漸漸的寶寶就能自己吃飯了,很少會讓媽媽來餵飯的。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吃什麼,讓寶寶自己選擇

給寶寶適度的選擇,寶寶也有自己的特點。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雖然沒有明確的表達,但還是會通過看到的物品來表達選擇。

兩三歲的寶寶,可隨著父母一起去買菜,幫著摘菜等。有了自己參與,寶寶在吃飯時會吃得更好。媽媽可給寶寶一定的選擇權,但選擇範圍不是很寬,一般在兩三種之中選擇一個,且與寶寶約定,這是他自己為自己選擇的東西,吃飯時候,一定要認真吃,要不下次就只能按照媽媽的要求來。讓寶寶自己選擇,不僅是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還能在吃飯中獲得均衡的營養。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寶寶參與做飯過程

不少家長會擔心寶寶進廚房會很危險,其實媽媽只要多留心注意寶寶安全就好,而且讓孩子參與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製作過程,比如,幫著媽媽放果盤,與媽媽一起洗菜,一起來包餃子等,這些不會傷害到孩子,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寶寶參與做飯過程,不僅能刺激孩子想吃飯的慾望,還能認識食物,是不錯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參與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孩子並鼓勵他,這樣孩子能期待自己做出來的飯菜,吃飯時也會覺得香。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多種做法,合理搭配

寶寶可能不愛吃蔬菜,讓媽媽特別頭疼,其實,只要變換一下方法,可能寶寶就會比較喜歡,比如把蔬菜弄好後襬放成為寶寶喜歡的形狀,或者弄成果汁,再或者利用多顏色刺激。

合理的搭配食物,寶寶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一天可以讓寶寶吃十種不同的食物,這就需要寶媽們多研究下兒童營養餐的餐譜啦!食材搭配好了,顏色也要搭配好,孩子總是喜歡各種顏色的東西,心理學發現,“紅色跟黃色的搭配,會有助於食慾的產生,讓孩子覺得變好吃”。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調整情緒,利用孩子逆向心理

吃飯前保持良好的情緒,會有助於孩子更好的吃飯。有時孩子不吃飯是因為鬧情緒,因此寶爸寶媽不要逼迫孩子吃飯,你的強制會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更加抗拒。

孩子鬧情緒,我們可以利用逆向思維,寶寶喜歡跟媽媽對著來,我們就在吃飯時,故意忽略他,一邊吃,還一邊唸唸有詞,這個菜真香,這個菜真好吃,孩子就會一起來參與的。父母一副對寶寶無所謂的樣子,即便是寶寶跑來跑去,也絕不端著飯跟在後面追著喂,寶寶感到自己被忽視了沒人理了,自然就乖一些了。

“吃飯”不配合,老母親心急!想寶寶自己吃飯,做到這些就夠了!

和孩子一起吃飯

在培養孩子吃飯的過程中,一定要體會寶寶的感受,孩子也會有孤獨感,也想參與到爸爸媽媽吃飯的過程中,所以,避免孩子一個人吃飯,和父母一起吃飯,孩子會感覺到快樂,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吃下不少。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飯,能避免孩子拿零食當主食,而且與孩子一同進餐也能促進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